台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賽 蕃薯厝5號獲優等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二0二0年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歷經兩年,成績終於在日前公布,其中由一直教導社區長輩們台語文老師董峯政所創作的「蕃薯厝5號」贏得優等。董峯政表示,蕃薯厝5號是故鄉的地址,但它像海角七号一樣消失了,卻是心中永遠的故鄉。 蕃薯厝5號廣流傳。(記者張淑娟翻攝) 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原二0二0年要舉辦,因疫情拖至去年才辦,連同成績一直未公布,參賽隊伍幾乎已遺忘了這件事,未料日前竟公布了,讓參與蕃薯厝5號的團隊歡喜無比。董峯政表示,快三十年了,當年看到永康鄉誌才知道原來故鄉蕃薯厝(今永康區西勢里)與蕃薯沒有關係,是西拉雅語中的番仔厝,荷據時期正是阿母斯特丹農場的所在,也因此讓他更想學台語文。 董峯政表示,廿多年前學台語文時,想到故鄉蕃薯厝,所以就以家裡的地址「蕃薯厝5號」寫下了一首台語詩文「蕃薯厝5號是一間有伸手的台灣厝,是阮阿爸做長工流汗錢疊起來的厝,是透風落雨會當覕的大欉樹,…蕃薯厝5號是郵差送批的番號,是出世的家園…是我這條蕃薯仔囝永遠的番號」。而這首詩文由前西勢國小退休校長呂隆義作曲,更由台南大學畢業校友們合唱,日前成績公布,贏得了優等獎。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呂隆義表示,「蕃薯厝5號」的創作,源自於作詞者董峯政送給他一本「漢學書鄉」,裡頭寫著父親呵護一個家的辛勞與生動活潑的快樂童年,勾起自己對小時候成長環境的回憶,而作了這首曲子,如今又在校長陳慧如製譜與牽線報名,此曲在社區裡被傳唱著,能得獎除了開心更是充滿感謝。 董峯政指出,蕃薯厝5號也呈現在台灣詩路上,目前教導的新化、新市、永康和府城的長輩們習台語文,也分享給長輩們憶童年,一九九二年當自己踏進台語文天地時,終於明白台語不只是三字經,用它來讀唐詩宋詞才能把詩文音韻之美表現出來,只是台語文的美被遺落了,所以他決定努力推動台語文,讓此台語之美能廣流傳。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學甲、七股區公所設防疫專線 明天起供居家照護者諮詢

學甲區公所成立防疫專線,明天起提供居家照護者電話諮詢服務。(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因應確診人數暴增,市府將在二十六日於全市各區公所啟動居家照護防疫諮詢專線及單一服務窗口,提供居家照護者電話諮詢,紓解一九二二及南市防疫線量能。學甲、七股區公所二十五日一早完成居家照護防疫專線成立,並針對員工教育訓練,對於居家照護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逐一模擬解答,期提供最好的服務。 隨著本土疫情嚴峻,每天確診人數不斷創新高,為能爭取時間協助居家照護者,市府除原有的一九二二、還有南市防疫專線電話供諮詢,從二十六日起全市三十七區的區公所也將加入服務行列。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區公所的居家照護防疫專線電話:7832100#182,主要提供六十九歲以下,非洗腎、未懷孕婦女,非六十五到六十九歲獨居的居家照護者,給予電話諮詢管道,在第一時間需要協助時,提供相關解答及服務。 為提供更好的服務,學甲區公所一早進行員工教育訓練,根據市府的Q&A,針對居家照護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逐一讓員工了解,並給予正確的答案。如果在上班時間以外,民眾也可透過line智慧小幫手、衛生局服務信箱或FB反應防疫相關問題,防疫人員會在二十四小時內回覆。 七股區長顏文穗也公布防疫專線:7872494,並已透過里鄰系統鼓勵長輩催打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率。

Read More

俄國攻烏新階段 傳烏南赫爾松將辦假公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克蘭戰事進入第3個月,俄羅斯軍方宣稱,又擊毀了9個烏克蘭軍事目標;莫斯科方面指出,攻打烏克蘭進入了新的階段,目標是全面控制東部和南部地區,還傳出可能在烏國南部城市赫爾松舉行假公投,來合理化侵略行為。

Read More

20年首度連任成功!法總統大選 馬克宏再次擊敗雷朋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法國總統大選在24日的最終投票,由現任總統「馬克宏」獲得勝利,雖然計票目前還在進行,但官方與民調公司出口的數字,都顯示馬克宏以55%到58%的得票率,領先對手雷朋,雷朋也已經承認敗選。

Read More

甩開晚期卵巢癌復發夢魘 讓她暢玩歐洲

成大醫院婦產部許耿福主任表示,卵巢癌復發率雖高,但目前已有維持性療法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醫界公認,卵巢癌是一種復發率極高的癌症,特別是晚期卵巢癌的病友,癌症復發的陰影更是如影隨形。 年約六十五歲的陳女士(化名)在三年前確診罹患第三期卵巢癌,熱愛旅行的她,原以為無法擺脫癌症復發的命運,因而心情十分沮喪,連遊玩的興致都消失。不過在醫師建議下,她在完成手術、化療後,接受癌症相關基因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選用適合的口服標靶藥物,幫助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用藥後至今,陳女士不僅沒有復發跡象,還在Covid-19全球疫情來襲之前,讓她更放心暢玩歐洲,重新享受旅行的樂趣。 運用口服標靶藥物為維持性療法 減少卵巢癌復發機率 在成大醫院婦產部許耿福主任的門診經驗當中,陳女士的抗癌勇氣與盡情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令他印象深刻。他說,卵巢癌是一種很難纏的癌症,病患即使接受手術、化學治療,未來還是得面臨很高的復發風險,以第三、第四期的晚期卵巢癌病患來說,手術、化療後的復發比率約七到八成,特別是療程結束後的兩年內,更是復發高峰期;加上卵巢癌早期常沒有明顯病症,許多病患確診時皆已是晚期,生活更常陷於癌症復發、轉移的陰影當中。 為了降低卵巢癌復發風險,過去幾年來,全球醫界、學界不斷尋找創新的治療方法,直到近年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究顯示,卵巢癌病患若在手術、化療後接受「維持性療法」,臨床上若持續服用口服標靶藥物兩年,能大幅降低復發風險,而病患的治療選擇與基因檢測結果息息相關。 基因檢測幫助精準用藥 有效抑制癌細胞 舉例來說,研究學者發現,卵巢癌病患若接受基因檢測,發現帶有BRCA1、BRCA2基因變異,或癌細胞帶有HRD(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同源重組修復缺損)特徵,此時可運用新型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就會大受打擊,並逐漸死亡及凋零,病患的癌症復發機率便能大幅降低,同時也讓死亡風險下降,也可延長無疾病惡化期,像前述陳女士便受惠於這類藥物所帶來的諸多好處,重拾健康的人生。 許耿福主任解釋,相較於化療,病患使用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時,無論在家或出國遊玩都可服藥,不需住院,也不用忍受掉髮或免疫力減弱等副作用,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即使出現貧血、血小板降低等反應,也可透過調整藥物劑量的方式進行改善。不過,有極少部份病患用藥後,面臨白血病問題,這點就必須多加留意。 治療觀念日新月異 卵巢癌病友重燃生機 面對卵巢癌復發議題,許耿福主任常鼓勵病友,目前已有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供治療選擇;因此,病友還是有機會可重獲健康,重享生活樂趣。這也讓許多病友重燃生機,在抗癌的歷程中,不僅勇氣倍增,也更有信心。

Read More

大腸癌術後靠中醫調理 扶正祛邪生活品質大躍進

賴睿昕中醫師也指出,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各項醫學研究指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與「高齡老化」有極大的關係。最可怕的是,縱使是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在罹患大腸癌的初期,也可能無任何症狀,若本身無大腸癌的家族病史,平日生活作息正常,亦無其他罹病的危險因子,病人往往會錯失治療先機。中醫師賴睿昕更強調,曾罹患大腸癌而康復者,無論透過何種醫學方式治療,也都有復發的危險,因此改變體質成了最重要的關鍵,除了定期檢查之外,一定要強化自身的免疫能力及健康機能,否則會飽受大腸癌威脅的壓力與苦楚。 肥胖與不當飲食習慣 大腸癌悄悄上門原因 多數民眾常因工作競爭,承受不少職場壓力,又因忙碌的生活、飲食西化、偏重精製快速的加工食品,加上少有時間運動休閒,使得大腸癌悄悄地找上門,這些病人的典型特徵,就是肥胖及不當的飲食習慣。 賴睿昕中醫師也指出,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並加速康復時間,部分中藥如丹參、靈芝、三七等,還可提高化療成效。 術後治療各種不適 靠中醫緩解 大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會依病情再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治療過程中常會引發不適,像是手術後傷口疼痛,疲倦乏力;化療後產生的上腹部悶脹感,呃心嘔吐,食欲不振,口乾舌燥,白血球下降,手腳麻木等症狀,此時若搭配中醫治療,可以緩解這些不適。 大腸癌早期:正盛邪實的治療以祛邪為主,或祛邪兼以扶正的治則,使祛邪「而不傷正」。 大腸癌中期:正虛邪實者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採用攻補兼施的原則。 大腸癌晚期:癌腫堅硬如石,形體消瘦、面黃食少,患者呈現「正氣衰敗」的惡病質現象,治當以扶正為主。 一般中醫治療有幾個主軸;手術後治療以扶正為主:病人傷口疼痛,身體虛弱,食欲較差,所以使用黃耆、白朮等扶正補氣,讓病人可以較快恢復。化療、放療時以理氣為主:病人容易現腹脹,呃心,嘔吐,口乾舌燥,此時可以使用陳皮,枳殼,柴胡等藥;另外在療程中均可視病人身體狀況,使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藥清熱解毒的藥物。 避免加工食品 多食用新鮮魚肉、蔬菜水果 大腸癌病人飲食注意,應多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食用新鮮的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等,經過醃製、煙燻、發酵製作的食物及過度精緻化的食物應避免;且應儘量使用蒸、煮,而少用油炸、燒烤等方式來處理食物。賴睿昕中醫師提醒,蔬菜水果的攝取可多些,而肉類油脂的攝取可少些。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占每餐的2/3以上。 同時也應控制體重,成年後要限制體重增幅不超過5公斤,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燻肉只能偶爾食用,最好用煮、蒸、炒的方式烹調食物。 多吃澱粉類食物,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越好。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膳食纖維飲食可預防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生。 減少紅肉攝取量,因為紅肉會增加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率。最好用魚和家禽代替紅肉。除飲食外,病人們應建立規律的生活,養成適當的運動,培養樂觀正面的態度。

Read More

全台首間「健康肺氣喘神盾醫院」 亞東醫院立氣喘照護標竿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氣喘是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約有3億人為其所苦,台灣氣喘患者也不在少數。然而,仍有許多患者對「氣喘」存有迷思,例如:「我又沒有喘,為什麼是氣喘?」「沒有發作就不需用藥!」「吸入性藥物中含類固醇應不要用?」等。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患者對氣喘的認知大幅影響治療順從度,因此,台灣胸腔重症醫學會2017年與國際知名藥廠合作推出「健康肺計畫」,旨在宣導正確疾病觀念,透過舉辦教育課程、衛教活動,讓患者從中獲取正確衛教知識及良好照護。到現在計畫也再度升級,由政策端整合產、官、學、醫資源,衍生出更穩固、更深耕、更全面性地健康肺神盾計畫,協助讓氣喘患者照護品質再提升。 吸入性藥物使用存有迷思 醫:需建立正確觀念 吸入性藥物使用方式與一般所熟知的口服藥物差異甚大,氣喘患者又需長期規律使用,因此對患者來說,學習吸入型藥物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有效達到治療效果。然而,患者有時會誤以為氣喘僅有急性發作時需用藥,或以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取代治本的藥物(吸入型類固醇藥物),鄭世隆主任說,這些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短效支氣管擴張劑效用短 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氣喘需規律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氣道與一般人不同,長期處於過度敏感,容易發炎、氣管腫脹的狀況,如空氣中汙染物、懸浮粒子一多,可能會造成氣喘患者病情更不穩定,甚至需住院治療。因此,在治療上普遍需穩定使用抗發炎、抗過敏的藥物,才能讓氣道敏感、發炎狀況解除,並使氣管穩定擴張。 而短期支氣管擴張劑,目的只是在短時間內讓氣管擴張,進而緩解急性症狀,並沒有處理氣道發炎、過敏的問題。鄭世隆主任補充,根據統計,一年用超過3支或每天用2口短效支氣管擴張劑,都會使氣喘發作率及住院率上升;如一年用到6支、9支,嚴重程度更是會加倍成長,一年使用12支以上甚至會增加氣喘死亡的風險。鄭世隆主任提醒,許多患者仍不了解錯誤使用藥物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因此,更需要透過全面性宣導來達到衛教普及,不要常使用或過度依賴短效緩解藥物,要使用正確的藥物,讓患者實質上遠離急性發作風險,且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 智慧化資訊整合 氣喘衛教知識帶著走 鄭世隆主任說明,健康肺神盾計畫除了衛教及藥物治療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智慧化的資訊整合」,透過資訊平台,整合患者用藥情形及醫院端提供之個人肺功能檢測結果,再加上即時的天氣、空汙指數等環境狀況供患者查詢,將環境、用藥及衛教作完整結合。 這樣的資訊整合系統,可從三方面協助氣喘患者獲得良好照護,第一,利用智慧醫療雲端科技在氣喘患者藥物使用上做良好管理,達到減少及監督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的使用;第二,民眾可經由隨身的電子產品獲取氣喘治療上的輔助,透過平台上的衛教資訊連帶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用藥觀念;第三個,落實上、下轉診,當氣喘患者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後,可下轉至社區基層醫療院所,讓患者能更便利的獲取醫療協助,減少就醫等待的時間,如病情控制不良時再轉回至醫學中心,緩解急性氣喘發作。 鄭世隆主任強調,透過這些面向的結合,能讓正確衛教觀念觸角更多元、更廣,也是醫界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鄭世隆主任說明,健康肺神盾計畫除了衛教及藥物治療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智慧化的資訊整合」,透過資訊平台,整合患者用藥情形及醫院端提供之個人肺功能檢測結果

Read More

《開講》返母校屏大講座有感:回首來時路無限感念與追憶

黃炎東 我出生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半島海角七號旁的車城海口小漁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綺麗迷人無比,每年來自國內外到此出遊人士多得難以數計。我的先祖本是世居恆春仁壽里、網沙及猫仔坑等地區,後遷至車城海口村小漁港定居,小學我就讀車城國民小學,初中(國中)念恆春中學(當時恆中之高中部及初中部合一),民國五十三年八月初中畢業後,我是那一屆唯一考入省立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就讀者,當年能考取師範學校在我們偏鄉地區可是一件很重大的新聞,很多鄉親皆會予以熱烈祝賀一番。 在故鄉恆春大平國民小學任教三年後,我又考入輔仁大學深造。輔大是一所天主教會所設立的現代化學府,校風開放國際化很濃厚的大學,國內外一流師資及優質校園環境陶治下,我在屏師(屏大)早已打下的文武合一,術德兼備的師範良好基礎教育。 在輔大接受了四年追求真善美聖為教育指標的洗禮後,我又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國家發展研究所)第一屆就讀(所應考的科目尤其是國文、英文及法學等科目皆是名列前茅),當年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第一屆直屬校長,後改隸法學院,所長先由閻振興校長兼任,改隸法學院後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由前教育部次長、後任台大法學院長、教務長姚淇清博士兼任,所裡開課的教授約分為三種,一是專任教授,二是兼任教授,三是每學期邀請至本所作專題講座的校內外教授,或是在政界、經濟企業、司法、教育文化等專業頂尖卓越的專家學者等,也往往會被聘請至三民主義研究所授課,因而所裡不但擁有一流師資,且考入之研究生也是很優秀(考入很難,畢業也不容易),且畢業學生出路也很好。 我在台大念首屆三研所時代,不但是所班代表,也是台大研究生協會副理事長,在學業及學生活動中我可是樣樣要兼顧。畢業後校方本是希望我能留在所裡擔任專任教職並兼行政工作,有鑑於當時執政當局屬意我前往革命實踐研究院(陽明山莊)工作,從事訓練國家各種高級人才,以蔚為國用。 在上面中央大力厚植之下,之後台大及警大的教職工作也只能以兼任方式進行了;而當我又要入博士班深造時,因當時台大三研所只有設立碩士班,因而於一九七八年考入當年全國唯一設立三研所博士班的中國文化大學就讀,歷經了七年多的刻苦攻讀,终於民國七十三年拿到法學博士學位。 其時母校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無論是師資皆是在各學術領域之頂尖卓越權威學者,而研究生之素質也有很優質的水準,因而我在文大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旋榮獲台大校長孫震博士、院長姚淇清博士、所長賀凌虛教授、恩師秦孝儀教授、周道濟教授等大力培植下,於一九八五年就在台大三研所博碩班及大學部開授法政專題課程,我在台大歷經了三十多年的求學及教學研究黃金歲月。 在教學與研究階段,曾先後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裁判員制度研究)擔任客座學者,因而歷練累積了我之後所以能在警大、崇右影藝大學、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學府,及獲聘為大型優質幸福企業集團及全國性商業聯合總會顧問等職埸及公益志業,於從事各種工作上,皆能鍛鍊出堅毅全力以赴完成各階段任務之優質能量。 尤其在學術的生涯上,我在母校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畢業逾半世紀後,又能承蒙母校屏大厚植再回校任教,並於今(一一一)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時舉行校友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中,由校長古源光博士與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博士兩位母校最為大家所尊崇的師長共同頒授我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講座教授聘書。 在我人生學術生涯中最感到無比光榮歷史性的此刻,我深深的體會到我當年選擇就讀屏師(屏大),且在歷經多少次的職場轉換工作跑道,即使工作有多忙,大環境有多麽艱難困頓,但我一路走來始终如一的從沒有離開過我這一輩子最為鍾愛的教學研究的工作,以教育翻轉人生,以教育英才奉獻國家社會為終身志業之堅定信念與實踐之毅力與恆心,也令我在內心深處,總是永遠感恩所有培植過我的母校師長,我所服務的公私機構的長官們,於我厚植之鴻恩大德,真是山高水長,永銘心中,終身難忘矣! (作者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大學講座教授)

Read More

大成國中光電球場朝陽彩繪牆 老舊圍牆注入新活力

大成國中委託南商廣設科團隊彩繪的朝陽圍牆,色彩鮮艷活潑充滿朝氣。(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大成國中校園內的太陽能光電球場預定於五月底完工,校方也一併將球場旁原本斑駁的老舊圍牆,以「大成.朝陽」為主題加以彩繪美化。負責設計底圖的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老師莫嘉賓表示,因為光電球場面對東方,日出朝陽的氣勢能與運動員的熱情活力相呼應,繽紛色彩十分活潑,為老舊牆注入新活力,也展現全新的「DACHENG」籃球場意象。 創校已經七十五年的大成國中,臨水交社園區側的圍牆是在創校時就興建,還保存了當年設置的防空洞。隨著時間的久遠,這面圍牆的油漆斑駁不堪,校方趁著打造新光電球場的同時,委請南商莫嘉賓率團隊進行牆面彩繪。 莫嘉賓帶領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學生和友人,包括邱淑宜、王冠廷、莫荔、黃柏毅、蔡孟洧、莫懿、林嘉珊、陳少芸、沈佳昕等共同彩繪,其中莫嘉賓、邱淑宜、蔡孟洧、林嘉珊、陳少芸都是大成國中畢業校友,校友發揮所學,返校為母校校園美化彩繪盡一份心力,將對母校的這面別具意義彩繪牆送給學弟妹做為經驗傳承的祝福禮物。 大成國中校長陳惠文表示,此次光電球場彩繪牆感謝教育局補助經費,以及迅捷光電有限公司劉之傑總經理大力協助完成,並且邀請優秀的校友回學校一起彩繪校園留下紀念,提供師生更舒適的運動場域。

Read More

【藝元想像】伊日蘊藝 自然而然|黃禹銘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步入位於內湖的伊日藝術計劃,遊走其間,彷彿空間與藝品正窸窣著、鋪展一條漫漫阿拉丁長毯,欲面向觀者娓娓訴說他們之間的故事篇章。以「伊日生活」深耕臺灣的總經理黃禹銘,旗下管理不少品牌如伊日藝術計劃、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一日茶道、伊日美學講堂等,他將對植物、藝術、生活的熱愛,化成所有環繞著生活美學實踐與傳遞的平台。對他來說,藝術的存在如同呼吸自然而然,隨著時間推移、心態與環境的變化,順應感受,貫徹在他所有空間的規劃,注重空間原本的調性與脈絡,設計時便特別保留歷史痕跡再以藝術品點綴,透過藝術品與空間的呼應再賦予嶄新涵義,讓藝術品與空間自然地對話,將話語權交回主角,藝廊本為載體…… ▍「藝廊空間中的作品規劃與安排,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 黃禹銘 伊日藝術計劃總監/伊日生活總經理,以「綠色、美學、生活」為理念核心,旗下包含伊日後樂園、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伊日好物、伊日美學講堂等品牌。 起點順從內心之感 規劃空間的起點,先考慮美化空間、藏起老舊的角落、擺設有設計品味的家飾,這些,不是黃禹銘的第一順位。他回想一次印象深刻的規劃空間經驗在《日光大道健康廚坊》,這間店做綠色飲食的路線,當時進入空間,出發點希望空間能跟飲食互相呼應,讓眼前所見都傳遞著自然美學,符合從飲食到空間注重健康自然的核心精神。 日光大道可見到的大量木棧板設計,當初並非規劃時便刻意為之,原來是在因緣際會下,黃禹銘發現有大量的木棧板即將報廢,他覺得很可惜、很浪費,毅然決然將六百片木棧板帶進空間,欲再次循環利用,也符合日光大道的綠色精神,當時他合作多年的設計師王揚恩也不知情,直到棧板都進到空間,他們才討論擺設跟運用,後來也發現木棧板的好處,既方便組合也具有彈性功能,擺在牆上可以輕巧地成為各種尺寸藝術作品、畫作的容身之處,輕易的掛取;堆疊多片可以成為桌子與邊櫃;與植物的擺設也非常呼應且絕配,且木棧板一旦要回收,相對冰冷的金屬媒材,回收效益更符合日光大道的綠意靈魂,他說道,這也仰賴他與王揚恩的多年合作默契,他分享自己對空間的想像,會希望保有並順應空間原來調性,不喜歡太多的設計痕跡,也喜歡不帶前提去體驗空間帶來的感受,因此所有空間的起點會順從自己的內心感受與空間核心調性,才與設計師討論各種不同碰撞、不同的可能性,王揚恩認同他的規律,設計時也偏好運用自然元素,並注重空間的彈性與功能,一直以來也因此培養出他們獨特合作模式。 《日光大道健康廚坊》店內空間 不帶前提碰撞交流 黃禹銘的順應空間精神,恰巧落地在每一個空間設計當中,讓空間具有自己的靈魂,因為看不見太多設計痕跡,便也不會太搶主角的鋒頭,他說:「最好的設計是看不見的。」,跟王揚恩有個溝通默契,不會先帶著對空間的想像或是必須具備的元素進入討論,習慣到了一個空間之後,互相交流當下空間適合留下什麼?反而不是為空間增加設計,而是考慮最大的彈性與功能性、能不能實現自由變化,在不停的想法碰撞後找出核心。他分享,藝術空間最注重彈性,彈性才能包容不同創作、藝術家作品的進入,《伊日藝術計劃》的三層樓中,有四個展覽空間,一樓及頂樓的展覽空間,都能夠包容大尺度性質的作品,一樓採用能夠彈性移動的展牆、頂樓採開放式沒有任何阻隔的天臺,這些看似沒有經過特別規劃,卻都是經過不停的討論交流出的彈性設計。 另外值得一提的,走入《伊日藝術計劃》首先映入眼簾的「奇珍異寶大廳」,他形容這裡是從「博物館」發想,擺設多是黃禹銘個人收藏,擺放位置也有巧思,像是藝術家鳥雕塑,讓牠們佇立在牆架的姿態更加栩栩如生,除此之外,這裡是最能看見藝廊脈絡的角落,牆上斑駁的痕跡,便是空間前身工廠所留下的,為此地添加了幾分韻味,對他來說,不刻意仿舊、保留原生姿態就彷彿看著空間演進的歷史,一如能夠喚起記憶與情感連結的作品,最能引起他收藏作品的欲望。回想當初在找尋合適空間時來到此地,看見有痕跡的空間,似是也連結了藝術本質:「創作的過程就像不斷演進的人生、一部作品的從無到有,都是將自我想法表達的堆疊痕跡。」 《伊日藝術計劃》大廳 《伊日藝術計劃》1F「奇珍藝寶大廳」呼應博物館的前身概念,以大廳後方的常設珍奇櫃,巧妙連結畫廊空間的演進脈絡。 打造呼應自身的藝術空間 黃禹銘讀戲劇系出身、做劇場、做導演,也可以在《伊日藝術計劃》空間窺見端倪。展覽除了一樓與頂樓之外,另外還有兩個展覽空間,一個是地下室,另一個是樓梯間,位於展覽與展覽間的過渡區域,也成為空間展覽的一部份,搭建劇場的經驗,成為這個空間的發想靈感,觀展時也有劇場感體驗。沿著階梯向上,空間迎面而來的是不同色系與作品、以及與腳下踏著木頭板的腳步聲,彷彿正醞釀一部戲的開場演出,每個轉角都有不同驚喜,例如可以看到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 的小樹人作品佇立在樓梯扶手,像是在跟前來的人們打招呼,平子雄一的作品多在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共生,恰恰呼應了黃禹銘自身與空間自然而為的核心;藝想天開樓梯間每個轉角的顏色與藝術品搭配,可以窺見他對藝術的喜愛與偏好,值得讓觀者一再品嘗箇中奧妙。再往上走到頂樓空間,視野豁然開闊,他分享選址時,這個頂樓擄獲了他的心,四周沒有太多高樓,讓藝廊有種都市中的遺世獨立感,百坪的大平台除了可以容納20 台車的功能之外,最重要是方便各種尺度作品進入,也是在許多藝廊中少見的戶外展區,可以有充足的白天到夜晚的光線變化,為適合作品添上自然色彩。 《伊日藝術計劃》藝想天開樓梯間 《伊日藝術計劃》ROOFTOP 白天美景。 《伊日藝術計劃》ROOFTOP 傍晚美景。 空間是讓藝術主演的舞臺 藝廊是藝術家展示作品的一個平台,是藝術家向大眾傳達想法的媒介,觀眾進入空間,欣賞藝術品的順序與動線本身,就能夠影響觀者所接收的訊息與靈感,怎麼安排藝術品,讓藝術品能夠得到最佳觀賞體驗,便仰賴藝廊主與創作者的溝通橋樑與合作默契,這次談到藝術作品與藝廊之間的融合與平衡,黃禹銘分享:「藝廊空間中作品的規劃與安排,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他們身為藝術空間,大部分採用「白」為背景,是因為白色是中性色,可以使空間調性保持中性,能包容各種藝術作品的呈現,讓藝術品主演它們的戲,不過,適時的配合作品轉換舞臺背景,有時也是必要的,除了他的樓梯展覽空間便是採以綠色為主調,讓作品呈現多了內斂與沉穩的氣涵;也曾經規劃一檔展覽,讓空間同時存在「白盒子」、「灰盒子」的藝術舞臺,他印象深刻的是這兩個空間各來自不同藝術家作品的雙展覽,作品產生了驚喜的互相呼應、共鳴與對話;灰盒子的藝術空間,反而能使藝術家的作品顯其神秘魔幻的感受。黃禹銘說到,即使在藝廊空間沒有看見太多設計的痕跡,許多空間也大多都採用白色基調,但看似平凡之中,他認為每一間藝廊都應該保留一些獨特、專屬的巧思,可以與藝術品碰撞出有趣的交流。 《伊日藝術計劃》1F 白色空間。展出:試鏡表格|時永駿個展 《伊日藝術計劃》B1 灰色空間。展出:銀灰塵|陳為榛個展 反求快時代中的慢與穩 現在是潮流迭起、瞬息萬變的「快時代」,藝術也發展出各式各樣數位形式,伊日藝術計劃近期也醞釀著新的藝術空間《伊日後樂園》,這個空間他也與王揚恩設計師經過多次的反覆討論,主要訴求讓潮流與經典能夠互相對話,也期許能夠減少人們與藝術的距離,整體設計風格也許是經典中帶著潮流,並因應新時代人們觀賞習慣的變遷,也可能置入大尺吋的液晶螢幕,結合一些現代虛實整合的手法。在快時代下,他認為追求「慢與穩」反而是一種珍貴的價值,曾說:「在這非常快速的世界,還願意一筆一畫的人最吸引我。」,很多形式跟做法很容易被複製,但人的特質是最獨一無二的,在這個新空間中,將會更注重藝術品與空間、生活的對話,希望可以讓更多新生代的年輕人接觸藝術,從藝術作品上獲得啟發靈感,試著在這樣快時代的潮流中,傳遞藝術創作中「慢與穩」的精隨。 《伊日藝術計劃》外景 與藝術共存生活 蘊藝如此自然 黃禹銘在國外吸收多年的品味與能量,也曾一度追求設計與品牌迷思,而現在他分享空間使用的家飾軟裝已不再一昧追求品牌,更注重事物本身的涵意與功能,更支持著文化的傳遞。尤其因為疫情待在臺灣,透過藝術、生活、植物等等,看見源源不絕的能量生根、看見更多臺灣這個島嶼的故事文化、看見許多透過藝術表達的思考與創作,都讓人深受啟發。 黃禹銘熱愛植物與藝術,在他的住家空間到各家品牌的空間中都可以看見,他分享植物與藝術本身的共同點,都有一種最原始自然的力量、自我表述的姿態、都能為人們帶來療癒的感受,給人自然而然、如沐彼此的感覺,那種作品與自身的交流與記憶,會對生活產生幸福感,置入到空間當中與之共生共存,能讓每天不同的心情,依照不同的光線與氛圍,看見自己不同的情緒變化,你會發覺生活就是如此,每一刻為生活所用心的一切,都像是正在譜下屬於自己人生的藝術,他動容地說著:「有藝術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如《伊日藝術計劃》空間中,所有無為而治的自然存在感,讓藝術作品在空間中自然地具有生氣,彷彿生生不息的能量與對話,黃禹銘就像藝術界的劇場導演,為每一場展覽規劃出最合適的空間舞臺,讓藝術品上演一場場戲劇故事。 《伊日後樂園 BACK_Y 》 伊日藝術計劃 近期新訊 ▌虹の彼方 Over the Rainbow|藝術家聯展 Group Exhibition 協同策展 Co-Curator:林裕軒 Lin Yu Hsuan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福井篤 Atsushi Fukui、福永大介 Daisuke Fukunaga、何彥諺 Ho Yen-Yen、許庭甄 Hsu Ting-Jane、林盈潔 Li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