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疫情高峰一個半月 陳時中:國外半個月就降溫

本土+36168再創新高 30多歲男家中昏迷送醫 死後確診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六日新增三萬六千一百六十八例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有專家稱疫情高峰恐持續一個半月,引發討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據國外經驗,疫情高峰期約維持半個月就會開始降溫。 昨另增十例死亡、八十七例中重症,指揮中心表示,其中一名死亡男性僅三十多歲,未接種疫苗,日前在家中昏迷,送醫急救無效,過世後才確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新增三萬六千一百六十八例本土病例,再創疫情以來新高;陳時中說,這兩年每逢冬天或有新變異株,但根據外國經驗,疫情高峰期時間不會太久,多數半個月就會到高峰並逐漸往下,還沒有看過一個半月這麼長的,只是降溫後會持續延燒多久,各地狀況都不同。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十例死亡個案、十一例重症及七十六中症病例;死亡個案中,有四例是由中症轉重症後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十名死亡個案中有三人未接種疫苗、六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 羅一鈞指出,這次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的是一名三十多歲男性,從未接種疫苗,有泌尿道結石病史,近日在家中昏迷,緊急送醫急救無效,隨後採檢為陽性,死因為COVID-19合併急性呼吸衰竭;至於昏迷不醒的原因,目前還無法釐清。 有專家建議,應管控餐廳人數並實施梅花桌。陳時中說,目前染疫率這麼高,禁止餐廳內用的意義很低,但呼籲在餐廳沒有吃飯或要起身時要把口罩戴好。

Read More

柯文哲、陳佩琪、黃珊珊存款縮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監察院六日公布最新一期廉政專刊,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妻子陳佩琪的存款共二千二百餘萬元,較上次申報時縮水四十六萬元。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存款六十八萬多元,也減少一百一十萬多元。 柯文哲去年十一月一日的財產申報,土地部分,柯有一筆新竹市的農地、約七百坪,陳佩琪則有台北市大安區六筆土地、三筆建物,另有兩筆繼承的澎湖縣馬公市建物。夫妻存款二千三百零三萬多元,基金受益憑證一百零一萬多元。 黃珊珊與兒子共同申報,在新北市有二筆土地、四筆建物,台北市一筆建物與土地交付信託,存款為六十八萬多元,另有周轉金與房貸等一千零八十二萬多元債務。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與妻子申報一筆台北市土地,二筆台北市、一筆高雄市的建物,存款三千八百一十一萬多元,基金三十一萬多元。  

Read More

國民黨:快篩配送緩不濟急

國民黨六日召開「快篩大缺貨,指揮中心病急亂投醫?蔡英文震怒沒用!」記者會,新北市議員葉元之提出政府採購快篩諸多疑點。(國民黨提供)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六日表示,蔡英文總統說已向國外採購一億劑快篩,但陳時中才說,近八天僅配送三百萬人份、一千五百萬劑,數量全然不敷民眾所需,且每天僅配送四十萬人份快篩,配送速度更是緩不濟急。 國民黨六日召開「快篩大缺貨,指揮中心病急亂投醫?蔡英文震怒沒用!」記者會,國民黨副秘書長王育敏、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新北市議員葉元之、台北市議員徐弘庭等出席。呼籲指揮中心應速釋出儲備的快篩給國人,不要讓全民面對疫情高峰期間毫無可用的篩檢工具。 國民黨指出,陳時中說快篩實名制每天約配送四十萬人份(兩百萬劑),並稱八天下來約已配送一千五百萬劑,「再過幾天會超過總人口數」。國民黨質疑,先不論分配難以平均,依陳時中的說法,難道認為每位國人只要一劑快篩就足夠?陳時中更是自我打臉目前確診者居家照護至少需要三次快篩的政策,荒謬之極。 此外,蔡英文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說已向國外購買一億劑;還表示規劃徵用約一億七千萬劑的家用快篩試劑,並承諾「確保快篩試劑的供應量足夠」這一億多劑快篩在哪?蔡總統的承諾公然跳票,是否欠國人一個公開道歉?傳出總統震怒的消息,但震怒有用嗎? 目前發送速度顯然緩不濟急。疫情即將達高峰期,國民黨表示,指揮中心不僅快篩準備不足,甚至已病急亂投醫。陳時中不出面向外界釐清政府選擇廠商的標準就算了,竟還指責在野黨監督政府,根本是顛倒是非。

Read More

桃醫擬併桃療 藍委:因人設事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中)六日在記者會中質疑衛福部醫福會計畫推動桃園醫院、桃園療養院合併案,並未提出計畫書且未充分溝通,要求衛福部說清楚、講明白。(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六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質疑衛福部醫福會計畫推動桃園醫院、桃園療養院合併案,沒有提出合併計畫書,且未做好充分溝通,根本是因人設事,要求衛福部說清楚、講明白。 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回應表示,桃園醫院、桃園療養院都是衛福部轄下醫院,不但院區相連、有空橋相通,連圍牆都沒有;其中療養院缺內外科、桃醫則缺精神科,期待一加一大於二,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國內組織內調整、整併的案例很多,許多醫院體系都會遇到,例如交通大學、陽明大學合併也是如此。 針對爭議,王必勝說,針對兩院合併,目前都沒有時間表,未來等溝通告一段落,確保大家都能夠接受,才會正式啟動合併。 由於有傳聞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將於七月退休,接棒人選將為現任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林為洲表示,在沒有提出合併計畫書的前提之下,衛福部僅開一次會,就決定於四個月內完成合併工作,倉促之舉讓人不禁質疑傳言為真。 林為洲指出,衛福部三月十五日突發一紙公文即要成立「桃園醫院與桃園療養院合併工作小組」,並於三月二十五日召開會議,會議內容顯示兩院合併工作小組進度,計畫於四個月內完成合併。 林為洲表示,衛福部承諾桃療合併後絕不裁員,員工原有福利也不受影響,但其後三次人事會議顯示,桃療現任主管將改為非主管,嚴重影響現職主管權益。另外,精神專科醫院將降級為桃醫的精神部,未來桃療原有業務,將經由桃園醫院院長決定,並與各專科部門爭取預算,等同預算縮編,將嚴重排擠精神照護預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寫給明天的歌

詩/圖 侯思平 一些時間作畫,一些時間打詩 一些時間矇混與莊周 另外一些的什麼 雷同與列車行進的方向   倘若途經沿海空曠地區 請你讀我動盪的小調,枯竭的靈魂 彰顯心之所繫單一而純粹 只因習慣了距離 早在白化的珊瑚叢林 卵生了自己的後半輩子   又是何人的使命感敲擊穹窿的眼界 當你還沒有很多朋友的時候 那些落下的行李就像一本脫水詩集 沿星體公轉數十光年 以細密的針眼誘捕夜襲的潮音 擲以無可名狀的繁星計畫 偶然,也拋空了想像   只為明日顛簸的途經預設立場 但我並不急於表白 那裡的一顆心 倒臥的月台中央 還有預言聯結的災殃 樹敵在一場夏日的雨水中   凡事滑落在月台出走以前 冶煉出時間的味覺 那麼動輒得咎搜刮出一身嶙峋 就在淺眠與睏眠之間 陽春守候 一床滾滾紅塵 卻也足夠了旅行的意義

Read More

〈中華副刊〉等待

■黃美綺 經常在下班的時候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坐在公車站的附近,他兩眼定睛的看著下車的乘客,似乎是在搜尋某個身影,卻又似乎只是看著人群。從他空洞的眼神,我感受到了漫長的等待跟孤單。 會注意到他是因為他這樣坐著一段日子了,在我尚未下車前他肯定就在那邊,不然我下車時不會看到他,在我離開公車站牌後他還是坐在那邊,我不確定他會坐多久、坐多少天,只是猜測是不是這樣望著絡繹不絕上下車的乘客讓他有身在人群的感覺?我不確定他的心思,只感覺到城市裡另一顆孤單的靈魂,然而那只是我的揣測,也許他真的就是在等一個人也說不定。 這個城市,步調很快;這個世代,網速也很快,訊息一發出去,就眼巴巴的等著對方的回覆,人們似乎已經失去等待的耐心了,而眼前就有這麼一個人,靜靜的、日復一日的在那等待。 你也曾等待過甚麼嗎?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件事,也許是一種心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聽媽媽的話

■林佳穎 好友小玫與媽媽起了嚴重的爭吵,雙方各執一詞,但是她最後仍然決定聽媽媽的話,我心中深有同感,因為這令我回想起自己的故事。 讀大學時,我曾交往過一位要好的男友,他口口聲聲非常愛我,一定要跟我結婚,非我莫娶,而他平常的表現,也確實對我體貼入微,照顧周到。曾經我真的認為,我們一定會攜手走向紅毯的另一端,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 某日我們約會完,他護送我回家,當時天色已晚,我回到家之後隔沒多久,他在社區警衛室按我家的電鈴,問我可否當晚在我家過夜?我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因為我想我們遲早會結婚,但是當我將他要來我家過夜之事告知母親時,她堅決反對,認為:男未婚,女未嫁,即使我們是男女朋友,即使有婚約,也不宜共處一室過夜,更不好留下話柄給外人(警衛)知道,流傳出去別人會說閒話。母親堅持要我請他離開,絕對不能在我家過夜,當時我心中直嘀咕媽媽太沒有人情,害我對男友感到有些丟臉,過意不去。 之後,交往沒有多久,某天我們為了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鬧翻弄僵,儘管我一再向他道歉,他依然堅持分手,他翻臉如同翻書,從前的海誓山盟,轉眼化為空談、夢幻一場。 分手後,我真的好慶幸當時母親及時攔阻我,不讓被熱戀沖昏頭的我答應他在家過夜,不然若是他日後提出了分手,即使我們清清白白的,話柄若由警衛流傳了出去,我該如何做人? 耳畔響起了周杰倫的名曲「聽媽媽的話」,此刻更覺得有媽媽叨念,是幸福的,若是與媽媽意見不合,不妨就聽聽媽媽的話吧!她畢竟是生我們、愛我們的媽媽,人生的歷練也總比我們豐富許多,聽媽媽的話,不會吃虧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讀母親的臉

文/萬羚 插圖/國泰 拜科技之賜,藉著line和zoom,疫情期間我雖人在美國,姊姊在泰國,我們卻能經常與在台灣的母親閒話家常。2019年年底,我母親的雙眼因老年黃斑病變而逐漸失明,但她頭腦清晰,話語幽默。我們與母親對話,笑談間彷彿回到往日時光。 談起日前台灣缺蛋,她說:「我教你們煮一道蛋花湯,湯裡多放一盒豆腐,青蔥、芹菜、海帶隨意加,打進一顆蛋再勾芡,就算十口之家也能人人吃到蛋。遇到問題別全推給政府或怪超市進貨慢,有些事我們自己動腦筋就能解決。」聽到我們哈哈大笑,她嘴角上揚,安靜和煦如一道暖陽照進我們心窩。 前幾日,母親背部長了一個疔瘡,每次換藥就非常疼痛。有時與我們視訊時,她才剛換過藥,但面對鏡頭,她依然笑容滿面,我問:「你那麼痛,怎麼還笑得出來呀?」她說:「聽到你們的聲音,我已經忘了疼痛,哎呀!人就這麼一張臉,面對困境,不論笑著、哭著都仍是這張臉,與其整日哭喪,何不選擇以笑容來面對?」 母親講這話時,我卻清楚的記得她的面龐也曾流過淚。以前她送我一本聖經,她將聖經交給我時,眼眶含著淚水。她說她沒什麼東西可以給我,如果有一天她走了,這本聖經就是她留給我的紀念,希望我好好讀它。我勉強接受這份禮物,將它擺在書櫃當裝飾品。某日,當我從電視上看完影片「十誡」,拿出老媽送我的舊聖經,把「出埃及記」仔細閱讀。看著母親劃下的圈圈點點及娟秀的字跡寫下的註記,我才深刻感受到老媽對我的愛,也逐漸明瞭她送我這本聖經的意義。 母親說她很多事都忘了,越來越沒煩惱。我覺得她是在安慰我們,免得我們掛念她。有些事,她其實記得很清楚,她提起有一次問大弟:「你老爸說他要跟我離婚,你的看法?」大弟回:「很好,那我們四個都會跟著你姓廖。」母親當時笑得好燦爛,面龐像朵盛開的紅玫瑰,很欣慰孩子們都護著她。曾經,母親為了老爸的不體貼而默默流淚,但她把失意痛苦的表情,在孩子面前隱藏,讓我們過得無憂無慮。這些陳年往事她都不記得了嗎?還是選擇性的遺忘?我想起父母結婚六十周年那天,我們兄弟姊妹四人齊聚泰國慶賀他倆的鑽石婚,大姊請廚師來家中院子烤乳豬,我們唱著父母喜愛的聖詩和民謠為他倆祝福,這些歌曲都是我們童年時父親教我們唱的。直到父親離世,母親卸下楊太太的職責,恢復廖小姐的身分,我們四個都仍姓楊,沒有人改姓廖。 父親於2015年3月於羅永家中離世,當時母親被診斷出直腸癌,正在曼谷治療,羅永距離曼谷約二小時車程,父親走時,母親不在他身旁。父親晚年,母親時時刻刻都親自陪伴。照顧一個像嬰兒似的老病人,所花的心思,絕非筆墨能形容。所幸母親有信心,凡事禱告求主,以愛包容。當她自己也病倒了,她心中卻仍有一個負擔,放心不下父親。上帝先把父親帶回身邊,應該是不捨母親心中的擔憂與顧慮,讓母親可以好好地接受治療吧! 母親病癒後回到台灣,仍得定時到醫院追蹤複診。鏡頭面前,她侃侃而談:「台灣的復康巴士真方便,會到家中來接我。司機也非常友善,有時我想到要上醫院,白袍恐懼症就在心中爆發,搭車時,跟司機閒聊幾句,就不那麼畏懼與排斥了,真好!」看著母親讚美司機的表情,好像一朵池畔蓮花,隨風在清晨的霧嵐中擺盪,的確真好! 有時聊著聊著,看到母親緊閉雙眼,頭低低漸漸往下垂,一臉倦容。「媽!你累了嗎?該休息了!我們斷線了!」「不累!不累!你們繼續聊,我偷偷打個盹,你們也看到了嗎?」「看到!看到!你面對著鏡頭,聲音、影像都播放到全世界了!」母親慢慢抬起頭,一抹無力的笑像棉絮輕飄飄掛在臉上。母親年輕時,總為柴米油鹽汗流浹背,經常早出晚歸精力充沛,未曾聽過她喊累。螢幕前母親偷偷打瞌睡,此刻,她像個任性的孩子,硬要霸佔電腦不肯斷線。歲月、疾病是無情的劊子手,一刀一刀如利刃,在母親的臉上慢慢刻劃出線條。仔細端詳,這線條搭配她額頭上的白髮,並沒有違和感,有一股被時光洗鍊的沉靜,感覺也很美,一種充滿智慧的美。 母親的臉,像一本厚重的書,讓我百讀不厭。我從出生就開始讀她,直到現在也還在翻閱。書中有立春的繁花、盛夏的綠葉、暮秋的楓紅、寒冬的白雪,書中記述著她的喜、怒、哀、樂,書寫著她的堅毅、能幹、果斷與樂觀,描繪出我們的成長過程與她放手讓我們離她而去時的不捨。母親的話語如經典,值得我日夜思索,經常在我的腦際縈迴。 居家避疫,閒來無事,螢光幕前與母親閒嗑牙聊八卦,我反覆翻閱、仔細研讀母親的臉,覺得這本書最是經典。

Read More

〈中華副刊〉媽咪日記

■陳祖媛 這張漫畫讓人印象深刻,兩個頭髮亂七八糟的孩子站在父母的房門口,一個含著奶嘴手中握著小被子,一個手上拿台小汽車,一邊的褲管黏在大腿上,應該是尿濕了。老爸老媽在床上呼呼大睡,大的張嘴和小的說,「他們現在真像天使,醒了就要開始罵人了…」 看到這幅漫畫時,孩子還小,我立志要當個天使媽咪,溫柔的母親,但總有凸槌的時候。 下課接孩子時,老師要我留下來,我問身邊的兒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嗎?他笑笑說「沒有,大概是稱讚我。」轉身跑去溜滑梯。 帶著忐忑的心進入空無一人的教室,和老師寒暄之後,她拿出兒子的圖畫。老師說她問了兒子,確定畫的是我。我看著笑了,一個大大的女人頭,有眼睛有鼻孔有個紅紅的大嘴巴和及肩翹起來的亂髮。孩子的筆觸有著笨拙的可愛,把我畫得真醜,可是我沒生氣。老師收拾起笑臉,有點嚴肅的告訴我,今天畫畫的主題是想像中最兇最強的怪物,天馬行空什麼都可以畫。兒子坐在那兒想了半天,最後畫下這個女人頭。 老師起初以為我會體罰,問了原因才知道,平日不准打電動,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只有半小時,原來這個執行力比任何野獸都兇猛。老師聽了覺得好笑,給了我好多的建議,多參加體育活動和上圖書館,同時要我繼續堅持平日不給孩子打電動。 老師啟發了我帶孩子的新頁,運動和唸書同樣重要。回家的路上,兒子問我老師跟我說什麼?我回答你猜對了,老師稱讚你。從那刻起,用來打人的愛心小手再也沒用過,我學會堅持原則比體罰更具威力。老師給了我一個外號,她說我是隻被拔了牙溫柔的「虎媽」,那年他小二。 大女兒的青春期碰上我的更年期,家裏的屋頂雖然沒被掀開,但小提琴的弓被我砸了。那把怒氣好貴喔! 我們的爭執從「都是為了妳好」開始。一直以來我總是標榜快樂的學習,大女兒進弦樂團為的是享受拉琴的樂趣,游泳姿勢優美又快速純粹是喜歡游泳。那時的我大概中了以分數領導學習的毒,好還要更好。快樂學習只是話術,成績好音樂好美術好體育好。要求孩子考小提琴級數,參加游泳比賽。這些看似為申請大學加分的事,進入青春期的大女兒極不願意為取得高分做這些事。 我們的溝通也只是我的咄咄逼人和她的消極抵抗。毫無改善之下,我的耐心耗盡,弦繃緊了會斷,盛怒之下將拉琴的弓砸了。像是電視機的畫面突然定格然後漆黑一片,電視沒壞是斷訊,我的腦子也沒壞只是片刻秀逗。我是愛孩子還是愛孩子成績優秀帶來的虛榮感?不斷問自己,更意識到該改變的是自己。女兒重要的11年級以她喜歡的方式渡過,辦校刊、玩滑板、跑派對、打工…,為了緩和母女關係我全力支持,看著她的成績下滑也忍住不唸。那年樂團頒了獎給她,她雖然沒有檢定考試的高等級數。 回頭看看那些年,最辛苦的是改變自己,最開心的是一切也跟著改變了。高中的最後一年,女兒像是變了個人,對於課業分外認真,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大學。離家唸書時,做的第一件事是寄了張卡片給我,寫下滿滿的感謝,吾心足矣! 和孩子過招我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手,逐漸了解到我的教育方式也許跟不上時代,修正自己要的不是他們聽話,而是找出和孩子意見分岐時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我們之間沒有贏家,我期許是雙贏。

Read More

運快篩劑貨車撞工程車 2死3傷

一輛載運五萬劑快篩劑的大貨車六日下午行經國道三號苗栗段,連續追撞前方二輛施工的工程車。(民眾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苗栗縣六日電 一輛載運五萬劑快篩劑的大貨車今天下午行經國道三號苗栗西湖路段,連續追撞前方二輛高公局委外施工的小貨車,釀成二人死亡、三人受傷,車上快篩劑待由廠商派員接駁運送。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二大隊表示,這起事故發生在下午二時四十四分,黃姓男子(三十四歲)駕駛大貨車載運五萬劑快篩劑自林口出發,準備分送往台中、雲林及高雄,行經國道三號南向一三八公里西湖路段,不明原因追撞前方二輛施工小貨車,事故共造成二死三傷。 警方表示,檢視大貨車行車紀錄器,黃姓駕駛原本行駛於外側車道,疑似恍神,車輛突然偏移車道連續追撞施工車輛及作業人員,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釐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