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他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它可自行管理,不必經由負責智能統籌的大腦下達指示,但它也接受大腦中的額葉、邊緣組織,以及下視丘等部位的協調,因此人的意識狀態和情緒,均會影響自律神經之運作。
在生理上,大部分的器官同時接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支配,且兩者的作用是互相抗拮的,前者是促進性的,另一個是抑制性的,一旦自律神經出現程度不一的失調情形,常表現出一系列症狀,包括1.全身症狀:倦怠、疲勞、缺乏食慾。2.頭:頭暈、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3.眼:眼睛疲勞、淚眼、視線模糊、眼睛乾澀。4.耳:耳鳴、耳阻塞感。5.口: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味覺異常。6.喉嚨:阻塞感、異物感、發癢、長期咳嗽。7.手:發麻、發抖、發冷、感覺異常。8.腳:麻木、發冷、疼痛、肌肉跳動。9.肌肉,關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肌肉疼痛、下背痠痛。10.呼吸系統:呼吸困難,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11.心臟:心悸、心臟無力感心胸悶、胸部壓迫感。12.血管循環:血壓起伏大心臉部潮紅燥熱、暈眩、血氣上衝。13.消化器官:惡心、嘔吐、胃痙攣、腹脹疼痛、便秘或腹瀉。14.膀胱:頻尿、排尿不易、殘尿感。15.生殖器:性功能障礙。16.皮膚、盜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17.睡眠:入睡困難、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18.身心症狀:恐慌、焦慮不安、憂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中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以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為主,肝主情志,心主神明,壓力大則肝氣不順,情志不暢,肝主木,肝鬱氣滯,情緒易起伏,影響自律系統。工作勞累耗心氣、心血,影響思考、記憶、心情、睡眠等,加重自律神經負擔、臨床常以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歸脾湯為主方,加減茯神、龍骨、牡犡、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柏子仁、遠志、石菖蒲等。
配合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體針可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另星狀神經節穴位注射,針對頸部環狀軟體旁開2.5公分處,人體最大交感神經節予以放鬆,可達到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失調功效。
(作者∕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大助理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