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今晚留意局部豪雨

鄭明典示警 最強對流在海上 水氣從西南方移進 雨勢會再增加 梅雨鋒面報到,中央氣象局14日上午針對15縣市發布大雨或豪雨特報,受到滯留鋒面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梅雨鋒面報到,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十四日在臉書表示,最強的對流在海面上,尾端將逐漸影響台灣中南部。氣象局預報員謝佩芸補充,雖然接近台灣時會減弱,但中南部仍要注意會有局部豪雨。從降雨狀況水氣從西南方移進台灣,預計要到十五日晚上雨勢才會再度增加,大部分地區都要留意大雨,中南部則要留意局部豪雨,尤其短時強降雨。 中央氣象局十四日十時二十分針對十五縣市發布大雨或豪雨特報,受到滯留鋒面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台南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率,澎湖、新竹以南至高雄、南投、花蓮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大雨特報地區為基隆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高雄市、花蓮縣及澎湖縣;豪雨特報地區為台南市。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謝佩芸表示,鋒面所在位置,雲系發展旺盛,尤其南海這塊,但因為水氣仍持續往台灣輸送,海上對流也會影響中南部,因此十四日白天中南部都要注意海上移入的雨勢。預計鋒面十四日到十五日會持續往南移到南部或巴士海峽,整體風場以東北風為主。

Read More

〈中華副刊〉再遇見

詩/圖 陽荷 如何向你訴說 最深的秘密 就藏在紫紅花瓣裡   那輕輕搖曳的 是夢 是愛 是生命花田裡 今生與你種下的芬芳   就讓思念的顏色 繼續在四季裡綻放 直至一瓣瓣的情緣 在永生的種子裡 凋落 重生 再遇見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小巷人家

■王清厚 離開小巷五十年,兩旁綠野稻田不見了,巷的兩頭連結的是寬廣的幹道。物換星移,往事依稀猶在。 五十多年前,一家人搬住在小巷裡,先租後買,當年二十二坪平房以十一萬元承購,換算一坪五千元;與當今高漲房價,有天壤之別,也見證了臺灣房地產蓬勃發展史。 小巷佇立在田中間,綿長百多公尺,寬約4米,戶戶低矮的5、6戶平房,住著老幼婦孺,或三代同堂,或新婚夫婦。靜謐的小巷,雞犬相聞,幾聲狗吠聲,喵咪聲;在沉寂的小巷裡,劃破天空,小巷益顯幽靜。 小巷通往外面幹道是一條寬約6O公分,長達7、8O米的小小田梗;左邊是矮屋,右邊是低漥的稻田。走在田梗最怕兩人相遇,不得不側身而過。有時騎單車過田梗,更是提心吊膽,小心翼翼,握緊把手,雙眼凝視前方,待前輪滑進道路,始能鬆一口氣。 晨起,成群的麻雀各就各位,佔滿巷旁的電線上,啁啾啁喳的清脆叫聲,喚醒大人小孩「起床吧!」彷彿訴說著一日之計在於晨,又是一天的開始。 5、戶人家的小巷,少了車聲的喧囂;沉寂的小巷旁,電線上的小鳥偶而情非得已,撒下一佗佗鳥屎;有次好巧不巧,掉落在鄰居阿婆的頭上。從此阿婆出門一定戴帽子,遮鳥屎,避陽光;阿婆要感恩鳥屎讓她養成出門帶帽遮陽,冬天也保暖的好處。 小巷方圓5百公尺,放眼遙望,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整齊排列,縱橫阡陌,井然有序。當金黃色的稻穗垂垂欲滴,又是稻子收割的季節。 稻穗收成季節,小巷儼然成了鐵牛仔車進出的接駁站,農夫休憩的好地方,小巷發揮了極大功能。 夕陽西沉,迎接夜晚的來臨,住戶人家紛紛搬出板凳、矮桌、竹椅、收音機,鄰居們排排坐;泡茶,小酌幾杯,談古論今:談薛平貴與王寶釧,胭脂馬遇著關老爺;白天裡大家所遇所見趣事,紛紛你一言,我一語。話聲、笑聲、收音機裡傳出的歌仔戲哭調聲,顯得熱鬧非凡。 近幾年來,小巷兩旁蓋滿高低不齊的透天厝;巷的兩頭附近,放眼也是櫛比鱗次的建築物。 早期幾戶老屋或重建,或修建;小巷與時俱進,失去了老屋的風貌,留給老主人的是回憶。 小巷兩端連結15米新開闢的主要幹線;人、車來往頻繁,小巷成了聯外的捷徑,熱絡無比;與從前的寂靜,不可同日而語。祗是綠野平疇不見了,陸軍野戰醫院已轉型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不遠處有座農田灌溉取水的「躼跤埤」也改建成連棟透田厝;祗有小巷面貌依然屹立不變。

Read More

〈中華副刊〉厭食

■冷墨 狠,還能是什麼 感覺開始模糊 摸不到的痛 告訴我 還有哪些字能吃 讀哪首詩 可以真正療癒 就算只是暫時壓制 我承認 並不想根治 對月色無法自拔的迷戀 即使夜夜失眠 直到天空讓陽光驅趕 最後一丁點 無法燃燒殆盡的黑 你不想寫的那些 安眠,藥 交給我來磨成 灰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日出的富岡漁港

文/圖 林明理 林明理畫作 這清晨,和風吹拂富岡漁港的巴沙哇力部落……吹過富岡新村街巷。這裡曾是小漁村,如今是臺東縣第二大港口,有著阿美族人的記憶,也是鄰近的討海人對家園感情的駐足點。 大海的遼闊、浩瀚,讓我的喜愛油然而生。當我從漁會樓層的高點眺望碼頭,見到防坡堤和興建中的燈塔時,一群小燕子飛來了。這一刻對於我就像是進入某種靜謐的幻景:猶如在深層的夢境中見到了幸福的片刻。 我一邊往斜坡的地質公園山邊走去,一邊四下打量著,還沒來得及按下鏡頭,數隻烏頭翁已經在晨光下逗著玩,同一對棕腹樹鵲交上了朋友,並且把歡樂傳染給了我。還有花斑鳩、八哥也自由自在地飛著、叫著,到處充滿了春天鳥雀喧鬧的活躍景象。 而大海的音韻可以用德國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在詩裡說的一段話中聽到。他寫道:「我總是如此喜愛的大海,∕它常用溫柔的波濤∕使我的心地清涼;我們彼此很友好。」這是多麼優美而微妙的詩句,恰如我眼前浮現出一幅閃爍的大海圖景:畫面只有一個擺出詩人所描繪的那種情景的富岡漁港。 我開懷,是因為這很像我小時候在田野手執稻穗花束的兒時的夢,讓我在這大海面前編織一個懷舊的夢網。也許在這裡最值得回憶的,是每戶漁民背後的故事,或者是在風兒的敘述中被勾畫出一個家鄉的輪廓。 沿著富岡新村走,街巷整潔、安靜,鳥聲變得規模空前;而那些粉紅色天王星、白色的綠島之星等美麗的遊艇,都距離已遠。我忽然回想起,當風兒在船艙裡唱著自己熟悉的歌時,在港口的休憩站,我初次看到有海巡署的船艦和穿著橘色制服的巡防人員正在認真地執行任務的感動。 富岡漁港,擱淺的船和拖吊船,林明理攝 原先以為,討海人生活應該是自由的、冒險的,有艱辛,也有快樂的。但細細看去,只見漁夫們忙進忙出,有的忙著補漁網、擦洗,有的整裝待發捕魚去……露出了討海人堅強的本色。現在我明白了,這漁港不只有風情,漁民也走過風風雨雨,如今一切建設越見新奇、進步。 車經巴沙哇力高聳的地標前,海面已經泛著新的一天那東方魚肚白的光芒。「妳看,那邊有艘不慎擱淺的大船,旁邊是拖吊的船,而那最左邊正要過去的船,是海巡署的巡邏艇喔。」一位阿美族老人指著大海說。恍惚中,風從岸上來,水鳥也帶來祝禱他們能順利救援的叫聲。 我往前一步,也就看見了。但我感到這次自己在富岡港邊的風情中,體會到了生活中往往會發生著某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或面臨各種險境時,我們都該為那些勇於幫助的人,向他們的精神致意。這也許就是我在旅遊中喜歡觀察理解的小小感思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媽媽牌滷肉

文/攝影 陳雯莉  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那一鍋滷肉,以前阿嬤滷給爸爸和姑姑們吃的那一鍋;婆婆從小滷到大餵養外子的那一鍋,而我是何其幸運地都嚐過那些味道。 回想起初為人妻的我也曾在廚房裡端著食譜,備著食材,再取一只砂鍋興沖沖地準備來滷一鍋屬於記憶中的味道,憶起當時的心情仍滿心懷念。腦海中浮現關於滷肉的記憶有時總比鍋中滾燙並冒著白煙的那鍋更加鮮明,我想起一段小學的時光,當時總在不是午餐也並非晚餐的下午三點鐘放學,而阿嬤家則成了我打發空檔的最佳去處。 放下書包,奔往阿嬤的灶跤(閩南語的廚房),我總迫不及待掀起那有如蕾絲傘狀的菜罩,裡頭經常有兩道冷掉的菜色—阿嬤的滷肉及炸得焦黃酥脆的豬油渣。兒時的我沒嚐過什麼山珍海味,卻總能吃著冷掉的滷肉而感到津津有味,若是剛滷好,熱騰騰上桌的,那更是人間極品,光是滷肉汁配飯,年幼的我就能扒下兩大碗白飯。 人對於食物的喜好使否夾雜著眾多的人情?有回我和姑姑聊起阿嬤的滷肉,我說:「妳還記得阿嬤的滷肉嗎?小時候我覺得好好吃。」姑姑露出一種詭異又思念的神情,接著說:「會嗎?妳愛吃啊?!我以前都覺得那有股豬騷味。不怎麼愛。」但終究是自己媽媽的料理,姑姑接續和我說了許多關於她與阿嬤之間的昔日往事。我想比起媽媽的菜,姑姑更記得的是自己的母親為他們七個孩子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身影。 頭一次嚐到婆婆做的滷肉時,我吃得含蓄,只是自顧自地低頭感受這美味的肉香與飯香巧妙融合,我沒大聲地說出好吃,也不敢多挾,即便當時仍不是公婆的他們都對我很好,總是喚我:「多吃一點啊!」不過,來到人家裡作客,似乎還是懷著必須留些給人探聽的心情。餐桌上的我話少,卻內心澎湃,吃著婆婆做的料理,心中時常想著外子可真是幸福,從小到大能吃著媽媽用心、用愛做出的料理,那真是我童年夢寐以求的時光。 如今我成了外子的一家人,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我寫起食譜,想把回憶裡的味道記下來,傳承下去,雖然我始終覺得自己滷的那一鍋滷肉不像阿嬤的味道,也不像婆婆的滋味,不過外子總捧場地如當年的我一樣,光是配著滷汁就能下飯。家傳食譜傳承的是一種對於食物的記憶還是滋味?我想有部分是無法取代的,當一個人甘願為誰捲起衣袖進廚房做料理,那份心意及人情則是最珍貴而絕無僅有的。

Read More

〈彩繪人生〉桔梗花天團 南女校友舞翩翩

就是愛跳舞,戴著口罩也要跳舞。(記者楊淑芬攝) 台南女中校友會有個舞團稱為「桔梗花天團」,常在校友會活動中翩翩起舞,成員大多過了耳順之年,但是跳起舞來裙擺飛揚,花枝招展,每每博得滿堂彩。 桔梗花天團最早在2020年登台,共有12人一起共舞,跳的正是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桔梗花」歌謠,許多人是第一次上台,抱著自娛娛人的樂觀態度,上台起舞後留下非常美好的記憶,從此愛上舞台。 台南女中的校花是桔梗花,紫色的花瓣優雅柔美,紫色幾乎成為南女的代表色,天團成員穿著紫色長紗裙,拿著桔梗花紙扇,在扇後輕柔起舞,從此這些愛跳舞的女人們就稱自己「桔梗花天團」。 南女桔梗花天團每逢校友會有活動就會上台演出。  (記者楊淑芬攝) 天團成員有舞蹈老師葉宜萍、擅於熱舞的莫昭平和王世芳、從小芭蕾舞底子深厚的吳鳳瑛,自幼學舞的王秀蓮、平日跳舞健身的王淑芬等人,更多是從未跳過舞,一跳就成癮的「天生舞者」,多數都有些年紀了,年輕的小學妹有幾位一起做伴。 2020年年底台南女中舉辦重聚活動,愛跳熱舞的王世芳和4位同學以「類肚皮舞」的熱舞登場,全身閃亮,披披掛掛,穿著火辣,舞蹈則活力四射,引起現場一片驚呼。 2021年疫情嚴重,天團都沒有演出,2022年校友會舉辦大會,天團再度登台壓軸演出,以電視劇「尚食」主題曲,跳出溫柔的現代式古典舞,雖然難度頗高,大家還是咬著牙多排練,硬是練下來,展現不同舞風,證明天團宜古宜今,什麼舞都難不倒,也看得台下的人大呼過癮,已經開始訂下演出邀約。 值得一提,是天團姐妹情深,表演的服裝都有傳承,一條紫紗裙,傳了二代,不上台演出的學姐妹們慨然借出服裝,成員都不用擔心服裝問題。 大言不慚的自稱天團,成員吳鳳瑛笑著說天團就是大家「既天真又天才啦」,跳舞是這麼快樂,大家相約要拎著一條紫紗裙,永遠跳下去。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保時捷LMDh原型車 國際賽道完成首試

 記者莊玟玥∕整理報導 即將加入Porsche Penske Motorsport車隊的全新LMDh原型車身披偽裝塗裝,在西班牙大城巴塞隆納鄰近的加泰隆尼亞賽道完成國際賽道的首次測試,LMDh賽車在測試期間全力奔馳超過2,000公里。測試重點在於符合賽事規定的情況下,設定系統、開發輪胎,並調校V8渦輪引擎與混合動力系統的最佳性能。 保時捷賽車運動部門副總裁表示:「LMDh原型車緊接著到西班牙才能進行更全面的測試,包含耐久測試、各項設定等等。我們在一條真正的賽道上完成了第一次測試,並且成功將保時捷 LMDh 賽車的里程數提高一倍以上,達到2,000多公里。包括我們的合作夥伴在內,一共70多人同時在賽道中,光是如何安排人力就是一大挑戰。」 保時捷將在歐洲和北美的不同賽道上繼續進行全新LMDh原型車的開發計畫,預計今年秋天通過認證,隨後在2023年1月舉行的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首次出賽。

Read More

農田禁丟垃圾 罕見雙語告示

善化一農田樹立雙語告示牌,拜託路過人車不要再丟垃圾了。(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善化報導 善化區坐駕里外圍的一條產業道路,常有路過民眾隨手丟棄垃圾,讓一旁農田主人不勝其擾,只好在農田的沿路旁豎立三塊中英文「雙語」告示板,拜託大家不要隨意把垃圾、瓶罐丟到農田裡,語氣是拜託、包容,顯現農田主人的涵養。 對於自家的土地遭人亂丟垃圾,以往常見不少地主貼告示不是破口大罵,就是詛咒,甚至揚言抓到要嚴懲。但善化這處農田貼的呼籲不要亂丟垃圾的告示,語氣明顯就相當溫和。 只見告示上寫著「各位朋友,請不要隨地把垃圾、玻璃瓶等雜物,放置到田中。敬請見諒,多包容!」除了中文版外,還有英文版,透過雙語告示。 據了解,該農田位於坐駕里外圍的產業道路旁,是通往蓮潭里的便捷通道,除了鄰近地區的民眾外,也有外籍移工利用該條道路。但是,不時有人一邊騎車或開車、一邊喝飲料,隨手將飲料空瓶往路旁一丟,或是吃完東西也隨手將垃圾一丟,讓農田主人困擾不已。 農田的主人不得已,在農田邊沿著產業道路約五十公尺長的距離,豎立三塊中英雙語的告示板,要大家發揮公德心。

Read More

總爺農人帶路展覽 從寮仔出發

總爺藝文中心推出曾文溪流域故事的展覽,有實體的農機具,也有踏查拍攝的照片。(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麻豆報導 總爺藝文中心於紅磚工藝館舉辦《秧仔?栽仔?寮仔: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之農人帶路》展覽,聚焦從事稻米育苗的胡育旗、同時耕種友善及慣行稻米的陳鴻偉、種植友善菱角田的劉建福及菱角農陳露霞等四位農民自身相關的物件、敘事及影像。 蓄積三年能量籌備的「二0二二麻豆大地藝術季」,以曾文溪流域為主體,透過獵人帶路、農人帶路與漁人帶路三種途徑的踏查和調研,形成流域倡議的系列計畫,希望以藝術為方法,形成流域共生對話平台為目標,帶領民眾走入曾文溪萬物生命。 十四日於總爺藝文中心紅磚工藝館推出的《秧仔?栽仔?寮仔: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之農人帶路》,自上游進入中游,曾文溪水進入官田農耕灌溉地區,孕生特殊的稻菱輪作地景、農人耕種技藝與環境之間共存的關係。 總爺藝文中心推出曾文溪流域故事的展覽,有實體的農機具,也有踏查拍攝的照片,內容相當豐富。(記者林相如攝)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曾文溪全長一百三十八公里,沿途有豐富的生態及豐富的產業,透過這次的展覽,啟發對景觀藝術內涵文化歷史的意涵,對這塊土地有更深入的探索。 展覽由農人堆放資材的資材間(俗稱寮仔)出發,感受到農業其實是一種關係的經濟學:一是關於各種堆放於資材間物件的投資以及對應處理環境議題的手法;一則是資材間同時做為農人們休憩、討論、建立情感的地方。由此,農業不僅只與產量及收益有關,更關乎農人與與環境的情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