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形容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讓他「等了30年」的「重大歷史性突破」。(取自「行政院開麥啦-2」)
台美即將舉行「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一次會議,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形容這個倡議是讓他「等了三十年」的「重大歷史性突破」,因此後續發展令人相當期待。不過,在先前既有的經貿會談機制之外,近年台美又陸續建構新的經貿對話機制,除應避免各機制疊床架屋之外,此一最新倡議也不應淪為美國籠絡台灣的安慰劑!
台美經貿關係一向密切,不僅去年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近十年來台灣出口美國金額皆占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二0一九至二一年甚至超過百分之十四),自美國進口金額也多超過台灣進口總額的百分之十。尤其在美陸貿易戰等因素之下,台灣成為轉單受益者,台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隨之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台美貿易長期呈現不平衡現象。以貨品貿易而言,二0一一年至一九年我對美順差介於六十一億至一百一十四億美元之間,前年跳升到一百八十億美元,去年更達兩百六十五億美元,今年還可能會超過去年。由此來看,台美經貿的確存在一些美國會特別關切的問題。
由於雙邊經貿關係緊密,台美早已搭起會談機制,其中最重要者即為《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TIFA自一九九五年至去年舉行過十一次會議。在去年的第十一次會議中,我方表達已開放進口美國萊豬,解決了美方提出的貿易障礙,雙方也討論了深化合作供應鏈韌性等問題;雙方同意召開農業、智慧財產權、技術性貿易障礙、投資以及其他必要的工作層級會議。質言之,TIFA早已是台美全面性商談雙邊經貿議題的機制。
再進一步觀察,「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涵蓋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汙、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十一項議題;去年TIFA會議則討論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環保及勞工權利等十一項議題。兩相對照不乏重疊的議題,這兩個機制如何區隔?
除了TIFA之外,近兩三年台美建構了「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前者談過供應鏈、疫苗藥品、電信安全、投資審查、科學技術等議題,後者以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擴展及產業合作,達成關鍵供應鏈多元化為目標。對照起TIFA和「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這些架構、對話、倡議難道無法整合?
再者,TIFA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台美逐步以堆積木的方式推動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而針對「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的設立,鄧振中也表示,倡議重點是「利用堆積木方式推動各項協議簽署,待未來時機成熟完成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換言之,TIFA和「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同樣都是為了台美FTA或BTA堆積木;但試問:這些積木是同一堆積木?還是不同堆的積木?如果是同一堆積木,為什麼要在兩個機制裡堆?如果是不同堆的積木,積木會不會越堆越多?
台美加強經貿對話,固然有其必要;但在美國排除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此一跨國平台之後,美國又和台灣新建構雙邊倡議,且功能與議題又與先前的機制多有重疊,卻也令人好奇這對台灣有何「重大歷史性突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