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確診 吳淑珍入院治療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日前確診,為避免染疫後健康風險提高,十四日下午已入院治療。桃園市長鄭文燦昨也確診,衛生局長王文彥說明病情表示,目前只有輕微喉嚨沙啞、狀況良好,整體上應屬於無症狀。 陳水扁先前確診,之後吳淑珍也經PCR採檢確診,陳水扁前晚深夜在臉書發文表示,吳淑珍有吃抗病毒藥物及症狀治療的藥物,除監控血氧濃度及體溫變化,還要幫忙拍背咳痰,由於吳淑珍吃藥副作用會拉肚子、食慾不佳,原本虛弱的身體更雪上加霜,連自己推輪椅的力氣都沒有。 陳水扁說,吳淑珍說話根本聽不清楚,要用比劃的,整個人好像風中殘燭,即將熄滅。昨晚兒子陳致中在臉書發文表示,經與醫師討論,並遵照醫囑,考量吳淑珍是脊髓損傷的神經多重障礙疾患,為避免染疫後健康風險提高,下午已住院治療,他代表家人感謝各界關懷。 鄭文燦昨在臉書發文表示,前晚回家感覺喉嚨有些不舒服,自行快篩結果呈現陽性,一早經視訊看診確定染疫,依規定進行隔離,公務行程雖取消,但還是會以視訊方式進行各項會議,市政工作不會受到影響。  

Read More

四月迄今走了六一六人 長照逾3萬住民染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疫情嚴峻下,已有三千多人因而死亡,其中大多數為長者,針對長照機構的確診情況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四日公布,今年住宿型長照機構有逾三萬住民染疫,自四月實施居家照護後,已六百一十六人死亡。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住宿型長照機構包括所有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精神照護復健機構以及社福兒少身障老人等社福住宿型機構,今年截至六月十二日為止,確診住民人數有三萬零四百二十人,另自四月一日實施居家照護後,中重症送醫者有二千六百六十五人,累計共有六百一十六人染疫死亡,其中單從六月一日至十二日,死亡人數就達二百六十四人。 在投藥方面,六月六日至十二日確診的住民且安置在機構人數有五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經醫師開立抗病毒藥物的有四千六百二十九人,占比為百分之八十六,讓住民比較不會轉成中重症,可以即時恢復健康。

Read More

國旅團三劑禁令 傾向解除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防疫禁令陸續鬆綁,繼進入健身房取消打滿三劑疫苗限制後,交通部也建議鬆綁國旅團三劑禁令限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十四日回應,已接獲公文,也會傾向同意,但會研擬強化防護措施。 隨著四月本土疫情愈趨嚴峻,指揮中心迅雷不及掩耳祭出疫苗三劑禁令,自四月二十二日起針對旅行社承攬的團體旅遊、健身房等,民眾必須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才可參加和進入。但也因此三劑禁令不但未曾與交通部及業者溝通,規範一出即引發退團潮,再次重創旅行業。 因應疫情流感化趨勢,進入健身房已於五月二十七日解除三劑禁令,交通部觀光局經評估後,認為參加國旅團應可解除打滿三劑疫苗的限制,相關公文已呈送交通部並獲核定,加上七月十五日啟動國旅振興方案,期能對於目前疲弱不振的國旅團市場將有正面激勵作用。 交通部長王國材十四日也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國內旅行團多是老人參加,老人打滿三劑疫苗的比例較低,導致一半旅行團被取消,然而現在連健身房三劑令都鬆綁,因此業者希望也可取消「打三劑才可參加旅行團」的限制,目前交通部已將公文函送至指揮中心,若指揮中心同意就可取消。 至於針對何時會開放觀光客入境,王國材表示,時間點由指揮中心決定,交通部先請觀光業者利用國旅補助計畫熱身,等到開放時就有足夠量能迎接國際旅客,另外觀光出入境指引都已完成,近日會送交指揮中心審查,初步仍是以打滿三劑疫苗、兩天前PCR陰性證明為必要條件。 對於交通部建議取消國旅團的三劑禁令,陳宗彥說明,已收到交通部公文,原則傾向同意,但相關強化防護措施,也正在草擬中,會朝民眾在車上或旅遊期間,個人及團體的防護措施來做強化。

Read More

職業駕駛強制採尿驗毒?監委促評估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針對計程車、遊覽車、貨運等三類職業駕駛人,是否要實施強制採尿驗毒措施,監察院十四日通過監委王美玉的調查報告,並促請交通部蒐集分析毒駕肇事風險,評估該政策達成目標、採驗必要性及執行的可行性。 審計部於一0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毒品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主管機關對於所屬或監督之特定人員於必要時,得要求其接受採驗尿液。交通部對於遊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及貨運三業等三類駕駛人尚無相關規範,允宜檢討改善,以降低行車安全風險」。 監委調查報告指出,依交通部、內政部警政署統計顯示,這三類職業駕駛人確有毒駕肇事風險,但交通部說,如果將這三類職業駕駛人都納入尿液採檢,每年須採檢二十萬餘人,現有採檢量能明顯不足。 交通部表示,且因業者規模大小不一,其中計程車客運業除了有交通公司的經營型態外,還有個人經營計程車客運業,也有個人經營小貨車貨運業者,如果委由業者辦理尿液檢驗窒礙難行,公路主管機關人力也難以負荷尿檢業務。 監委指出,對於應納入採驗的陸運特定人員範圍,交通部有一定決定空間,不能忽略執行可行性及執行成本;請交通部評估所欲達成的政策目標、採驗必要性、執行可行性等各項因素後,本於行政權責決定是否納入,及何時納入強制採尿驗毒規範。

Read More

私校退場不應雙軌 民眾黨籲二次教改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近來不少私校申請停辦,台灣民眾黨團十四日要求教育部應停止私校退場雙軌制,落實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保護學生與教師的權益,並規劃公私校同步減招,因應未來少子化衝擊。 民眾黨團幹事長張其祿昨偕黨籍議員參選人張幸松、楊寶楨,以及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舉行「解決高教退場亂象,公私校應同步減招」記者會,要求教育部應先釐清各大學是要研究、技術、教學或在地聯結等任務,平衡資源,各校依自身條件發展特色。 張其祿指出,私校停辦雙軌進行,形同架空退場條例的功能與強制性,私校董事會可考量自身利益,在未正式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前,依私校法辦理退場、清算校產,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權益。 尤榮輝則表示,政府須進行第二波教育改革,高教資源分配「患寡又患不均」,法令制度限制私立大學發展,及公私立大學不公平競爭,問題造成多數大學只能縮衣節食、清寒辦學。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收藏品融入慢生活~文人雅士的空間美學與閒適氛圍

盧陽正 作者介紹:盧陽正(正陽廬主人)曾經是媒體工作者,專職出版社編務,目前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閒時醉情於明清時期銅製文玩珍品,凡三十餘載,收藏宣德爐、佛像與文房雜項等頗具心得。 在這個後疫情年代,世人長時間飽受新冠病毒肆虐之苦,卻一直束手無策,除了接種疫苗以減輕重症威脅,只能消極的敬而遠之,到最後甚至選擇與病毒共存。 在一片避免群聚感染的喊話聲中,大家獨處的時間與空間似乎愈來愈多。 本期「古董藝術專刊」特別要跟讀者分享古人的慢生活。藉由收藏古代文房雜項,襯托出清新閒適的空間美學,體現溫文儒雅的沉靜氛圍,希望在這非常時期,大家雖然不能快意的共樂樂,也要能創造獨樂樂的慢活趣味。 古代文人生活雅事:焚香、撫琴、對弈、品茗、酌酒、聽雨、蒔花、讀書、候月、尋幽。現代人則醉情於品茗、喝咖啡、聽音樂、蒔花弄草、研墨揮毫、書案小讀、點香掛畫等,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試著把場景拉到~庭園蒔花咖啡、茶席品茗、書案展讀、斗室焚香、文房清供⋯⋯大家一起來營造復古慢活實境。 閒適氛圍與空間美學 一、庭園蒔花咖啡趣 庭園綠意、石徑蜿蜒、名花盛開,備妥小桌椅,一杯咖啡、幾片餅乾輕食、數枚乾果,一人獨自向晚又何妨。 市面上咖啡冲泡機很進步,只要備妥自己喜歡的咖啡豆與牛奶,美式或拿鐵只需幾個按鍵,就有一杯優質咖啡可以享用囉。 圖中放乾果的彩色小圓盒是民初中國外銷彩瓷,除兼及陶瓷彩繪藝術,同時注入西洋畫風的元素,為喝咖啡增添幾分風雅。 庭園咖啡一景 西洋畫風外銷彩瓷小圓盒 二、禪風茶席:竹、石、紫砂壺三元素 「客來汲泉煎茶」品茗啜茶風氣已經成為大家的生活日常,茶文化走向生活、休閒、雅趣、禪風、修身養性⋯⋯。包種茶、東方美人茶、金萱茶、普洱茶、鐵觀音茶等各有所好。 風雅名士講究茶席氛圍,除了茶道具並兼及小擺件,孟宗竹、紫砂、石頭等元素,融合又有幾許禪味,端看個人的收藏與喜好囉。 禪風茶席與擺件 三、蘇東坡的生活樂事「晨興半柱茗香」 「文房諸器,宣爐為首。」古代文人書案上的文房具,一直是現代人附庸風雅追逐的焦點,而宣德爐更是獨領風騷。 蘇東坡《賞心十六事》晨起汲泉煎茶,半柱茗香,何其愜意!文房書案燃香,好爐為伴,品茗、聞香、賞爐,多麼閒適安逸。 生活樂事晨興半柱茗香 四、書齋古屏風、鼎爐、梅瓶、人物擺件,滿滿復古風。 古人書齋除了擺放書籍,此外几案、文房具、香爐、香盒、古瓶、小佛像、小屏風、掛畫等復古陳設更是不可或缺。 有了這些唯美的珍稀擺件,一股濃濃的文人氣息油然而生,斯是陋室,瞬時滿室生輝,此時在書齋展讀書卷,頓覺「何陋之有?」 文房書案屏風、鼎爐、梅瓶、人物擺設 雅石屏風 古代的雅石屏風有床屏風、座屏風、鏡屏風、插屏風、硯屏風等等。以美麗紋路的石材作屏心,一般會選用大理石、花崗岩、孔雀石、岫巖玉等,石材細密潤澤。屏座則選取酸枝、紫檀、黃楊木、紅木等上等木料製作而成,嵌石屏風立諸書案古意盎然,充滿「為有雲屏無限嬌」的雅趣。 石心木座書案石屏風 鼎式爐、梅瓶、葡萄瓶、花草紋硯盒 鼎式爐亦稱香爐鼎,源自商周时期的铜鼎。鼎式爐類似鼎器,多為三足或四足。 這件石叟款嵌銀絲鼎式爐,爐腹雕鏤饕餮紋,雙耳、折沿、爐頸、爐足,滿工雕以各項紋飾,配上琥珀鈕紫檀爐頂蓋,有立爐獨樹一格玉樹臨風的特色。 石叟款銅嵌銀絲三足鼎式 明清時期的文人很喜歡在書案置放各種造型的瓶,包括香具插甁、筆筒、花瓶等,有的則只作擺設用。 類似圖中的梅花瓶與葡萄型瓶,除了插放梅花,多少應也是作案頭雅玩,取其「平安」的吉祥寓意。 清代文人為了外出攜帶方便,常見小型銅製硯盒或墨盒,圖中這方花草紋硯盒,盒中裝嵌硯石,隨時可以提供磨硯書寫不時之需。 梅瓶、葡萄瓶與硯盒 五、文房器具~硯台、筆擱、臂擱、水注、筆洗、印泥盒⋯⋯ 硯是書法必備用具,歙硯、端硯、洮硯、澄泥硯為中國四大名硯。圖中古松硯是國家級端硯製作名家程文的作品,其雕刻技藝獨特創新,立體高浮雕氣勢磅薄。 筆擱:書畫時在構思或暫息藉以置筆,為古人書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造形多變,以山形、花鳥形、動物形較多。 臂擱:俗稱手枕或腕枕,使用毛筆書寫時用以擱置腕臂者,以竹雕最為常見,其他材質包括:黃楊木、紫檀、紫砂、紅木、象牙等。 文房書法硯台、筆擱、臂擱、水注、筆洗 水注:也稱水滴、硯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時用來裝水、滴水的文具,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常以動物、瓜果、人物造形居多。 筆洗:寫書法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圖中的筆洗為童子汲水造形,器身銅綠斑駁極為古樸。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禱

■段幀 你跋涉。一程乏味悠久的 風塵僕僕崎嶇路 暫且顛簸。餘震叩打你頭顱 溪流般、奏鳴幾盅宏願 故一陣耳鳴止步。   只沿途、豐裕如黃昏抑或拂曉 才能擁有你失焦的瞳仁 接駁一叢淨豔火色。再 肅穆兌燃:風雪中,歲末赤火 歲末古香古色,它就常駐在這 或比時間都要早來許多。 嚴冬,為遲來的好春盛典祭獻 你真的甘願?罹一槍雪凝的啞彈 再結一陣腥香,再漸烏有。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斑鳩

文/攝影 吳昭明 珠頸斑鳩,台語叫「斑甲」,大家一定不陌生;都市裡只要有一小小綠地,便不難覓其芳蹤。 對我來說,在路上、在學校、在公園看到牠們,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是在我家陽台、我家欄杆、我家窗邊看到牠們,那便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當我透過客廳那片大玻璃窗發現牠們豐腴的身軀時,我可能會馬上關掉「吸滿食物碎屑」的吸塵器,或輕輕放下「裝滿床單被套」的洗衣籃,或悄悄離開「堆滿鍋碗瓢盆」的流理台;然後屏住我的呼吸,瞪大我的眼睛,拿出我的相機,開始欣賞一場名為「斑鳩國度裡的生命喜悅」這齣戲,片長可能僅30秒。 通常,清晨會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牠們低沉又深遠的「咕,咕咕~」。被鬧鐘催醒是殘酷的,按下「貪睡鍵」似乎是一種「本能」,被斑鳩哼醒是幸福的,開啟「重聽鍵」永遠是一種「享受」,就像在聽「下面音響,中原標準時間上午六點整。」那般親切、自然。 其實,我不認為牠們只是「過客」,而極可能是家中的「常客」了,只是我一直認不出今天的「訪客」到底是不是昨天、前天、還是哪一天的「訪客」,因為牠們都圍著一條相同品牌的「黑點圍巾」。 以往牠們來訪,不是落單,就是三五成群,今天則是來了一對。古諺有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這句話套用在這對鳥兒身上,可真是貼切極了,瞧,多麼動人的畫面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收集石頭的人們

■蘇家立 樹蔭下有人在乘涼,隨手擱放邊緣仍織著水珠的草帽,恰好壓住了幾顆石頭,石縫大概一列螞蟻的寬。這舉動惹惱了遠處收集石頭的人們:他們需要乾淨的畫面,他們的手是唯一的金框。   將麻布袋裝滿大大小小的碎石,他們急忙趕往大樹,只剩下翻起的帽子裸著胸夏季,隨時會被風吹走。帶頭者踩著帽簷,其他人掏出石子一個接一個狠狠地砸,使帽子像一條襤褸的線悄悄劃過夕陽。   強風瞥了人群幾秒,讓幾片落葉蓋住用過的石頭,人們揮開葉子把石頭再裝回袋子滿意地回家,嘴巴念念有詞,似乎是晚餐的菜色,又像樹上的枯枝彼此摩擦。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雨鞋

■陳祖媛 顧名思義是雨天穿的防水鞋子,從來沒想過雨鞋可以用來裝水,最好還有幾隻小魚和蝌蚪與腳丫子一起和樂共存。 這次義工媽媽的任務是押隊,下午帶小一這班去學校附近的小溪走一圈。押隊的媽咪像隻笨重的企鵝左搖右晃,翅膀微張,把走路分心的小寶貝趕在一塊兒。拍拍被路邊野花吸引的小女孩,提醒蹲在小徑上看爬蟲的小男生。這一條長長的縱隊像是蜈蜙的百足,不是步伐一致的往前,而是常伸出不同的腳活動活動,有種調皮的感覺。不過說句實在話,一路上被孩子目光吸引的小風光挺可愛有趣,我也跟著一起欣賞嘻笑。 只有一個小男孩一路上非常的不開心,因為穿了雙雨鞋。孩子們路上休息時玩抓人,他因為雨鞋跑得慢,每局都很快被抓到,非常有挫折感。孩子的世界有時是殘忍又直接的,不免糗他幾句,他之後總是走在最後,有意無意的脫隊,一路上跟我抱怨他的媽咪忘了給他帶球鞋,都是這雙雨鞋惹的禍。陽光被林子高高的關在外邊,只稀疏的透進一些,微風徐徐,這樣舒適的情境配上他的不悅實在有些浪費。我索性叫他沿著溪邊走,只有他可以入溪上路,踩踩水中石頭,讓人好生羡慕。這下子,他的陰霾全消眼光有神,同學指著溪中的小石頭要他撿拾,只有他可以遊走自如。一時得意,他也顧不得踏入更深的溪底,水就這樣沒入他的雨鞋。 他站在溪中,兩管雨鞋滿滿是水,老師看到也笑了。最酷的事發生了,老師叫大家在岸邊找小魚苗或蝌蚪,用手捧起放入他的雨鞋,帶回學校,放入教室的小魚缸。孩子們的驚呼笑鬧聲漾在林間,搖曳的樹影也跟著快樂擺動。 回去的路上他還是走在最後一個,小心翼翼不讓雨鞋的水溢出,一群小男生圍繞著他,有種凱旋的駕勢。他的媽咪來接他下課時,他光著腳得意的拉著她看著教室小魚缸裏的蝌蚪,媽咪一臉的驚歎號融化在男孩開心的笑靨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