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船中心(CR)舉辦ISM CODE講座 增進實務稽核技巧

CR品管處處長傅定傑向學員講解ISM CODE相關知識(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昨(20)日舉辦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內部稽查訓練課程,由品管處處長傅定傑及資深驗船師吳順銘主講,其中針對ISM CODE條款、公司/船舶評鑑種類及流程、ISM評鑑作業執行、內部稽查之紀錄檢查及現場巡查、實務經驗案例等要點進行詳細說明。 課程內容亦包含船公司如何針對船舶操作、維修保養及船員管理進行稽核,而船上部分則著重於與船員晤談之技巧,進而確認船長、輪機長、船副、管輪等管理階層對於救生、滅火等重要安全設備的實務保養及操船相關知識是否熟稔。 本次課程計有陽明、德翔、台塑等十餘間航運公司報名參加,除可使學員更加明瞭安全管理評鑑流程及作業,驗船中心亦結合自身多年檢驗實務經驗,提供學員知識面及實務面知識,參加學員獲益良多,與講師互動熱絡、反應熱烈。應業界需求,該課程亦將於明年度5月份及10月份各舉辦一場次,屆時歡迎航運同業踴躍報名參加。

Read More

陳坤龍高票當選北市報關公會理事長

陳坤龍高票當選北市報關公會理事長,並由原理事長高振明(右)將印信移交給陳坤龍(左)(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報關公會第十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台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公會第十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昨(二十)日於台北集思會議中心聯合舉行,由空攬公會理事長黃啟明偕同北市報關公會理事長高振明主持,會中頒獎表揚績優從業人員,北市報關公會並改選第十八屆理監事及理事長,選舉結果由陳坤龍高票當選理事長,隨即舉行交接儀式,由原理事長高振明將印信移交給陳坤龍。 理事長黃啟明致詞時表示,雖今年第二季後航空貨運量約減百分之十八到二十,但在業者辛苦下已建立好的機制,經濟表現在亞洲名列前三名,肯定承攬報關業者在疫情期間勇往直前,期繼續努力。高振明談到,感謝大家百忙過來參與會員大會,從一百一十年到一百一十一年疫情期間熬過來了。 關務署副署長蘇淑貞指出,在此對公會長期對關務政策擬定提供意見,與支持協助表達感謝。供應鏈各個業界關係緊密和諧,最近有關貿易變化大,疫情影響貿易消費型態改變,空運快遞成長快速,海運快遞也急起直追,對海關人力雖是種挑戰,但海關仍以便捷安全通關持續推動,快遞實名制目前四百八十一萬人,預先委任順利推動,彭英偉署長重視各業界先進意見,對業者建議均親自了解詳情,指示研議有效解決方案。 台北關關務長陳世鋒指出,一年來全球經貿做了改變,在通貨膨脹下影響全球經濟,幸好台灣下滑的幅度沒那麼大,展現業界堅強及堅苦卓絕,海關通關業務好壞與兩公會業務息息相關,台北關在非洲豬瘟問題不懈怠處理,取消併袋通關,快遞貨量調控,快遞異常資訊平台揭露,連線貨棧業者,實名認証二點零,法規合理化,朝海關通關便捷努力目標。 民航局空運組副組長戚培芳表示:這三年疫情影響生計,但航空貨運需求爆量創歷史新高,雖目前下滑但相較疫情前仍有二成成長。疫後競爭力,民航局關注業者需求,民航局在創造良好貨運環境,也需公會當橋樑及業務協助,感謝公會在教育訓練,危險品,保安控管,及因應明年度新的變革,不用出國也能接受國際教育訓練,加速危險品計劃建置。 昨日選舉結果如下: 理事長:陳坤龍 常務理事:黃啟明、吳榮達、王惠祝、周建文、鄭樹人、黃金隆 常務監事:因監事在場人數不夠,將擇期再選 理事:邵雯文、施克均、王沛生、游宗鍵、李鳳懷、牛春山、高振明、陳淨谷、蔡易達、王璿、陳熙平、廖慶松、賴易騰、洪奕帆、郭垣巖、葉建明、黃治平、陳達楠 監事:嚴靜蘭、王開文、林義雄、徐世華、劉國暉、鍾運豐、石燦輝 候補理事: 席繼曾、郭文榮、戴均翰、曾文培、劉淳宇 候補監事:林柏青、羅文祥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舉行13,100 TEU「虹春輪」與「東春輪」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萬海航運舉行「虹春輪」與「東春輪」命名命名儀式(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昨(20)日上午於南韓三星重工巨濟船廠舉行13,100 TEU系列「WAN HAI A07 虹春輪」及「WAN HAI A08 東春輪」雙船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本次命名的兩艘新造船是由南韓三星重工船廠所建造13,100 TEU系列船的第一及第二艘,命名典禮邀請樂天製果全球銷售部常務理事崔珍兒女士(Ms. Iris Choi)以及陶氏化學國際物流部部長李貞敏女士(Ms. Jeongmin Lee)分別擔任「WAN HAI A07 虹春輪」及「WAN HAI A08 東春輪」的命名人,為新船獻上一帆風順、班班滿載的祝福。 萬海航運委由南韓三星重工船廠所建造的13,100TEU系列船舶共計13艘,為目前萬海航運自有船隊當中最大型的船舶。船舶全長335公尺,寬51公尺,最大吃水16公尺,設計船速可達22節。此系列船舶採用新型主機設計,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以及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有效減少阻力達到節能效果。此外,系列船舶皆安裝AMP (Alternative Maritime Power) 岸電系統,可減少船舶靠岸時燃燒燃油之碳排放,並提前符合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phase III最高標準,達到環保減碳效果,迎合綠色航運趨勢。這系列船舶還取得「智能船舶」認證,有助於強化船舶安全管理。第一艘「WAN HAI A07 虹春輪」即將於10月底竣工交船,投入萬海航運北美航線營運,提供客戶優質且安全的運送服務。 萬海航運致力於社會公益,本次命名典禮結合公益捐贈一同進行,透過捐贈日常物資給巨濟市綜合社會福祉館以及玉浦綜合社會福祉館等兩間位於南韓巨濟市的社福單位,回饋幫助船廠當地的弱勢族群,期盼藉此傳遞愛的關懷,點亮需要幫助的角落,傳遞貨櫃傳遞愛,因為萬海,世界很近。

Read More

臺中關表揚優級保稅工廠、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及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

臺中關表揚優級保稅工廠、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台中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昨(20)日上午於6樓禮堂表揚110年度優級保稅工廠、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及111年度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由該關關務長陳木生主持頒獎典禮,本次共有28家優級保稅工廠、44位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及2位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經評定獲此殊榮。 臺中關陳關務長表示,在COVID-19疫情衝擊艱困的環境下,我們保稅工廠不但是守住疫情,更繳出超越以往的亮麗成績,臺中關所轄保稅工廠的出廠貨物總值,去(110)年整年達到新臺幣(下同)8,142億,比109年7,677億多出465億;今年表現更上層樓,1到9月總額超過7,597億,比去年同期總額5,921億,增長1,676億,貢獻卓著。也感謝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和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全力支持,遵循海關保稅法令,讓海關保稅貨物控管及帳務處理業務能順利推展。 臺中關表示,海關持續提供便捷的通關環境並適時鬆綁法規,以更有效率的方法提供實務管理,今年關務署為精進保稅工廠風險管理機制,於本年2月7日修正發布分級考評計分原則,銷售實績計分部分,內銷實績不再計入,以外銷實績出口金額作為考核基準,並配套調整計分實績級距,使優級保稅工廠評分更貼近廠商外銷績效表現,藉以吸引更多廠商加入保稅業者行列,提升廠商國際競爭力。 陳關務長感謝海關夥伴的支持、奉獻及參與,本次與會貴賓計有京元電子公司董事長李金恭、環鴻科技公司董事長魏鎮炎、高僑自動化科技公司董事長李義隆、德輝科技公司總經理陳朝興及臺中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賴谷榮等受邀到場觀禮致詞,對於海關全力協助解決業者問題,及創造優質保稅制度的努力,給予肯定與鼓勵。

Read More

前9月僑外投資較上年同期增加152.19%

前九月僑外投資較上年同期增加152.19%(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111)年1-9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1,836件,較上年同期減少6.71%;在核准金額部分,投(增)金額計美金111億4,097萬1,000元(折合新臺幣3,342億2,91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2.19%,主要係因政府推動綠能與離岸風電政策,致外資持續投(增)資所致,另9月核准有日商TOKIO MARINE & NICHIDO FIRE INSURANCE CO., LTD.以新臺幣73億7,596萬200元增資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英屬開曼群島商GOGORO INC.以新臺幣25億3,500萬元增資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投資案。 今年1-9月核准新設公司件數為1,061件,新設公司投資金額美金4億6,153萬9,726元(折合新臺幣約138億4,619萬1,781元);另今年1-9月核准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件數為347件,較上年同期減少4.67%,投(增)資金額計美金19億1,588萬元(折合新臺幣574億7,64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4.27%,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澳大利亞、新加坡及泰國。 陸資來臺投資方面,今年1-9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36件,較上年同期增加38.46%;投(增)資金額計美金1,924萬8,000元(折合新臺幣5億7,74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4.69%。自98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1,546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5億4,677萬4,000元(折合新臺幣764億322萬元)。 對外投資方面,今年1-9月核准(備)對外投資件數為408件,較上年同期增加33.33%;投(增)資金額計美金60億2,687萬8,000元(折合新臺幣1,808億63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2.80%。另今年1-9月核准(備)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為109件,較上年同期增加12.37%,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6億1,662萬元(折合新臺幣784億9,86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2.06%;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新加坡、澳大利亞及越南。 對中國大陸投資方面,今年1-9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269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16.20%;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30億4,768萬2,000元(折合新臺幣9,143億4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53%。

Read More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臺北招商會 28日南港展覽館登場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加工處)啟動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以下簡稱屏東擴區)開發計畫,招商座談會以「屏東產業 再創新局」為主題,10月28日將於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藉此為因應臺商回流及活絡屏東縣地方經濟,及傾聽北部廠商需求,會中將介紹屏東擴區開發期程、投資環境與優勢,並邀請已進駐屏東科技產業園區的廠商分享進駐心得,座談會內容豐富,歡迎企業先進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是屏東願景計畫的首部曲,為「大南方大發展南臺灣發展計畫」重要一環!位居行政院主力開發屏東高鐵特定區最重要區塊,面積共26.86公頃,生產事業用地占17.76公頃,全區劃分為6個坵塊,廠房用地以雙十字軸線為分界,土地『只租不售』,預計今年底動工,廠商建廠可同步公設施工。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臺北招商會28日南港展覽館登場(經濟部提供)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基地鄰近眾多重大建設,對面即是屏東科學園區,周邊則有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六塊厝產業園區,屏東縣內還有屏東工業區、內埔工業區、屏南工業區。此外,基地位置交通便利,距高屏大橋僅1.3公里,跨過高屏大橋10分鐘即可抵達高雄市,行政院已核定設置的屏東高鐵特定區,距屏東擴區也僅須3分鐘車程,未來,高鐵特定區將規劃成高鐵、臺鐵與快鐵三鐵共構,企業南北洽商談生意,交通動線南來北往通行無阻,未來發展指日可待! 進駐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除享有產業群聚優勢,企業入駐屏東擴區免徵進口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為商機創造綜效,還能享有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一站式」服務,協助企業解決建照、商登及勞資糾紛等業務,讓廠商可專注營運。此外,更有專人計畫輔導,法人單位陪伴企業爭取中央資源,攜手中央地方資源助廠商成長茁壯。 歡迎從事塑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及其他低污染產業等有建廠或擴廠需求的廠商蒞臨與會,搶得先機!招商座談會報名網址: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1869

Read More

上海LNG站線擴建專案獲准開建2030年前投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總投資約170億元人民幣之上海LNG(液化天然氣)站線擴建專案獲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和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聯合核准,為該站線開工建設奠定基礎。 消息指出,該擴建項目位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沈家灣作業區,毗鄰現有的上海LNG洋山接收站,新增建設規模600萬噸/年,總投資約170億,包括碼頭工程、接收站工程和輸氣管道工程三部分。其中碼頭工程新建一座15萬噸LNG專用泊位,可兼顧0.5至26.6萬立方米LNG船舶;接收站工程新建十座22萬立方米以上的LNG儲罐及配套附屬設施;輸氣管道工程總長約70公里,包括小洋山陸上管道,小洋山至上海奉新的海底管道以及一座奉新輸氣站。 該專案採取"一次核准,分階段建設"模式,計畫"十四五"期間建成碼頭工程、輸氣管道工程和四座LNG儲罐,預計在2030年前全部建成投入營運。建成後,擴建工程將與洋山接收站共同承擔上海市天然氣的保障供應、調峰和應急儲備的主要任務,對於完善上海天然氣產供儲銷建設體系、加強城市供氣安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以及提升長三角地區天然氣總體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LNG站線擴建專案建成後,配合"7+1"多氣源、多通道格局,將進一步完善天然氣主幹管網"三大環網"結構。項目建成後,將為上海提供超過13.2億方的儲氣能力和210萬方/小時的供氣能力,與現有洋山LNG接收站互聯互通、統籌調配保障能源供應,大幅提高上海氣源保障和應急儲備能力。

Read More

施耐德電機獲亞太七國2022卓越職場頒最佳職場認證

(施耐德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於亞太地區七個國家同時獲得2022卓越職場頒發(Great Place to Work(r),GPTW)「最佳職場」的認證,此係繼2021年施耐德電機在亞太地區,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等二度榮獲此認可,其中施耐德電機台灣更是首度榮獲卓越職場「最佳職場」認證肯定。 施耐德表示,近年來隨著工作型態轉變,員工對於友善職場所需具備的條件也隨之產生巨變。如何不斷提升工作體驗,並打造友善職場以吸引甚至留住人才,成為企業重要課題。卓越職場長年針對全球各地員工進行調查,透過分析公司文化、深入評估工作環境等項目,評選出每年度的最佳職場。施耐德電機今年在七個國家同時獲得『最佳職場』認證顯示,尊重包容的職場文化已成為施耐德電機的企業DNA,此外根據今年卓越職場的調研結果顯示,高達93%的員工表示施耐德電機台灣具有良好、健康且鼓勵員工發展的企業文化,提供員工人性化的工時調整,保有生活和工作間的平衡,實為健康且具活力的職場環境。 施耐德電機東亞和日本區總裁Manish Pant表示,施耐德電機很榮幸再次獲得卓越職場的肯定,這也認可其一直以來為建立一個多元融合與具備包容性的企業文化所做的努力。該公司始終堅信『優秀的員工造就卓越的企業』,因此致力於營造多元且具包容性的企業文化,並極力創造一個信任、同理的工作環境,讓不同背景的員工在施耐德電機都深受鼓勵與啟發,這也使得以持續不斷地為客戶設計出創新解決方案,共創與客戶雙贏的局面。 施耐德電機台灣區總經理郭念慈也表示,基於提供信任、多元包元、擁抱創新等理念,施耐德電機台灣持續在創造理想工作環境的路上前進。透過卓越職場的認證,也看到該公司台灣員工們的支持與肯定,更因為有這群才華洋溢又兢兢業業的團隊作為堅實的後盾,得以建立起施耐德電機這個引以為傲的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展望未來,施耐德電機也會持續與同仁一起成長,著力於提升歸屬感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維持良好的工作職場,讓全體員工充滿熱忱。

Read More

認陸最快今年攻台 美海軍提前準備

陳明通:應密切注意明年「以戰逼談」 警告北京武力犯台沒有贏的可能 經部:天然氣安全存量約10天 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甫於本月展出習近平的軍事裝備模型和巨型閱兵屏幕。(路透資料照)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在中共廿大召開期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表示,中共最快可能會在今年武力犯台,美國海軍應該為二0二二年或二0二三年這兩個時間點提前做好準備。國安局長陳明通二十日在立院表示,應密切注意二0二三年中共對台比較可能是「以戰逼談」,例如透過封鎖方式逼台灣上談判桌,國安局都有因應準備。 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表示,北京希望大幅加快奪取台灣的時間表,吉爾迪上將又發表這項評論後,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昨天警告,北京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會造成國際上經濟制裁、外交孤立,兩岸應相互尊重、各自發展,才是人民的幸福。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廿大開幕式的政治報告中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國安局長陳明通二十日表示,他要鄭重告訴北京當局,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兩岸應相互尊重、各自發展,才是人民的幸福。 (中央社) 吉爾迪表示:「並非僅看習近平怎麼說,還要看中國的行徑和他們做了什麼。」「過去二十年來,我們看到他們兌現許下的每一項承諾,比他們提到要兌現的時間還早。」 他還說:「所以當我們討論有關二0二七年窗口時,在我腦海裡,肯定還有個二0二二年窗口,或可能是二0二三年窗口。」 對於布林肯攻台時程的說法與國安局設想否一致?陳明通強調,過去我方評估中共完成軍事準備是二0二七年,後來有人提及二0二五年,二0二三年也必須關注。陳明通表示,二0二三年的狀況比較可能是「以戰逼談」,國安單位都有一定因應準備。 有立委憂心能源問題,若遭封鎖,台灣能撐多久?經濟部表示,台灣各種能源安全存量,石油是一四六天、天然氣十至十一天,煤炭三十九天,「怎麼撐?」有無兵推?陳明通表示,國安部門有作兵推。

Read More

〈社論〉世界大學排名背後,台灣高教挑戰嚴峻

民國83年9月行政院成立教改審議委員會,由當時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中央社,資料照)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日前公布最新世界大學排名,雖然台灣大學排名倒退,但台灣有四十三所大學入榜,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仍然算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而且亞洲大學排名力壓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在內的國立大學,更令許多人感到驚訝。事實上,這份排名固然有可喜之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台灣高等教育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日,兩百多個民間團體、大約三萬名民眾走上街頭,催促台灣進行教育改革;同一年的九月行政院成立教改審議委員會回應民眾呼聲,由當時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教改會召集人。此次教改的重點之一在於廣設大學,從此之後台灣的大學數量激增,九十學年度全台灣共有大學五十七所,一0五學年度高達一百二十九所;在此過程中,大學錄取率直線上升,甚至到過百分之百,出現個位數分數就可以擠進大學「窄門」的離譜現象。教改至此,雖然滿足了許多人的期待,但也已逐漸變調。 教改至今已邁向三十年,一方面是許多大學努力擠進全球排名,另一方面卻是極少數後段班大學已遭淘汰、還有一些尚在垂死掙扎。這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固然反映「市場機制」,但更反映了學生數「供給」不足。簡言之,政策扭曲了大學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尤其是「多元入學」淪為「多錢入學」,讓家境無法負擔補習等費用的學生處於劣勢;由此延伸,弱勢生比例較高的學校,多集中在後段班的私立大學,甚至有大學的弱勢生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八。一0九學年度教育部對弱勢生的助學金、學雜費減免,約八成二進入私立大學;而後段班私立大學的經營處境,卻也最為艱困。這些現象也都凸顯台灣的大學教育掉進惡性循環狀態,亟待從政策面著手匡正。 此次選舉再次暴露出政治人物進入碩士專班「洗學歷」的問題,除了反映國人學歷至上的迷思之外,同時也反映碩專班招生浮濫的問題。一0八學年度碩專班學生數占碩士班學生數的比例超過三成,而且學費是一般碩士生的兩、三倍,甚至更高,成為大學收入的大補丸。 但是,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即曾表示,大學很缺學生,所以碩專班招生「寧濫勿缺」;有些碩專班學生遲到、早退、缺席、曠課,作業草草了事,更嚴重的就是論文抄襲;這些狀況早已冰凍三尺,教育部也非毫不知情。儘管絕大部分碩士專班循規蹈矩、戮力辦學,協助志於向學的職場人士回流教育提升專業素養,但也確有「壞了一鍋粥」之物,若不積極整頓這些向「錢」看的碩專班,下一個林智堅也絕對還會出現。 另一個「供過於求」的問題出現在教師層面。由於教育部訂有四位兼任教師「折算」一位專任教師的規定,許多大學為了節省教師經費支出大量聘用兼任教師,超過半數私大兼任教師占比超過五成,甚至有高達八成。另一方面,許多年輕博士找不到專任教職淪為流浪教師,再加上軍公教年改導致大學教授延後退休,大學教師的「供需」問題恐怕也會延伸為未來的斷層問題。 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嚴重,約為去年六倍,不僅浮現倒系疑慮,更有專家預估六年後恐有五十所私立大專校院倒閉。這些問題不會出現在THE,但是對台灣高等教育卻是個嚴峻挑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