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進耀 圖/陳水林提供
2015年,「提梁台灣黑琵鏤空銀壼」參加第8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華工藝精品比賽,在2萬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抱回金獎。
維妙維肖的金製大圓桌椅,令人愛不釋手。
每一件金工藝術品創作,皆是陳水林內心完美的呈現。
台南市總工會理事長陳水林是金工業界大師級人物,14歲開始學打金手藝,其精湛的金銀茶壺創作享譽業界,每把壺皆需一錘一錘、歷經數十萬次才得以成形。「台灣水林」的金字招牌揚名海內外,全台金銀茶壺藝品逾6成出自其手。他說,年少從未想到會踏上金工鍛造之路,僅因家裡清寒,要趕快習得一技之長,賺錢改善家境,更加努力打拚。
務農賺不到錢改學打金
45年次的陳水林來自烏山頭山區,出身貧困農家,家裡6個兄弟妹,3男3女,他排行老三。小時候每天赤腳走石頭路,要翻過幾個山頭到校上課。小學畢業後,父親看他體格不錯,要他學農務,但他認為種田賺不到錢,頂多只能糊口,便開口要外出打拚做事業遭拒,他從朋友口得知當時新竹傘業發達,一度偷偷地和朋友到新竹學做傘。父親見留不住兒子,只好拜託兒子的國小老師陳獻章之弟,安排陳水林到台南府城學「打金仔」。
陳水林14歲到府城拜師打金達人蔡恆雄,展開3年4個月的學徒生涯。他回憶拜師學藝情形,第一步先從掃地、清洗工具做起,師傅會從掃地來測試徒弟的品格誠實度,故意在桌椅下方放置小碎金塊,看徒弟會不會撿拾放入自己口袋,通過人品測試才會正式傳授基本功,開始學打金技藝。學功夫沒有週休,一年的休假日10隻手指數得完,中秋節和新曆年各休1天,農曆年休5天,其他日子都在學習。
台南是早期台灣最早開發地「一府二鹿三艋舺」,台灣金工藝術大本營就在台南,有「金仔窟」美譽。工商發展後,府城金工製作重心漸移至現今中正路、西門路附近,當時大台南金工業最盛時期,傳統金工師傅和從業人員數量逾3千人。陳水林學成出師後,很快就找到銀樓當師傅。
陳水林伉儷攜手創業,夫妻同心事事順,在26歲那年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認真打拚 贏得美嬌娘
當兵退伍後陳水林打算創業卻沒錢,回鄉下求助,老爸對兒子表現很滿意,立刻找朋友籌借6萬元,讓他當創業基金,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他22歲開工廠,10幾坪大的住家兼工廠,再找兩個學徒,開始打拚人生。
剛創業時,陳水林接生意沒電話很不方便,當時電話貴又沒錢安裝,經常到隔壁去借用電話,女主人見陳水林很勤奮打拚又願意吃苦,很欣賞他,「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最後就把女兒嫁給他。陳水林借電話,意外借到一段好姻緣,另一半的加入,跟著他一起攜手展開人生新旅程。夫妻同心事事順,老公肯做,老婆更有幫夫運,事業蒸蒸日上,收入已逾百萬,陳水林在26歲那年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台南市總工會理事長陳水林(中),列席銀樓業職業工會員代表大會。
從代工兼做大盤及店面
早期夜市很流行銀鍊、幼童佩帶八卦墜及手鍊,當時打造這類銀飾製品的工廠不多,陳水林有在做,幾乎全台所有的夜市都向他訂貨,其經營的「林森飾品」名號響亮,在夜市和飾品界流傳開來,成為當紅炸子雞。當時陳水林有賺到錢,買新房又擴大工廠營業,最忙的時候,要僱用十幾個師傅,才能應付源源不斷的訂單。陳水林在33歲那年打算擴大營業範圍,「林森飾品」原本是專門針對工廠而取的名,他找算命師另取名號,可適用做代工也兼做大盤及店面,便改成現今使用的店號「長城飾品」。
高超行銷手法迎來訂單
面對金工同業的激烈競爭,具生意頭腦的陳水林靈機一動,採用自我推銷產品方式來做,主動出擊,1991年他把所有的作品,包括金銀製茶壺、茶具,以及碗筷、湯匙、敬神明用的供桌、供杯等作品,印成一本精美目錄,花了200萬元印製8千本,免費寄發給全台各大銀樓,當時光花在郵費高達12萬元。這種前衛的行銷手法果然奏效,很多銀樓看了目錄,立刻打電話來訂貨。
陳水林成功的行銷手法吸引不少客戶直接找上門,要求客製化,其中較特別的,有一位客戶要求訂製純銀頭骨,理由是祖先的頭骨腐爛,要讓祖先入土為安,而委託製作。他還打造過前警政署長莊亨岱夫婦的骨灰罈,甚至有不少宗教器物,包括有一家媽祖廟人員來找他,稱媽祖託夢,要製作一個60兩重金臉盆;還有一座城隍廟訂製77兩重金算盤;高雄市六龜有一家寺廟,限期3天要打造6個6兩的金元寶;還有西藏佛教法器等,客製化內容無奇不有。陳水林說,這些千奇百怪的客製化金銀飾品,很多是第一次做,本想會很難交差,結果過程卻出奇順利,最後皆能如願完成,真的是神明保庇。
銀壺打遍無敵手抱金獎
陳水林愛出國旅遊,到處走到處看,至今到過40幾個國家,所到之處也是愛看一些茶壺飾品。他在土耳其看到一個造型漂亮的銀茶壺就用200元台幣買回來收藏,展出時竟被一個客戶看上,出價8千元買走。他認為自己覺得美的東西,大多數人也應會有相同的欣賞眼光。黃金白銀人人愛,茶壺也漂亮,念頭一轉,何不嘗試製作金、銀茶壺。陳水林開始以金銀為材料,製作泡茶用的茶壺與杯盤整套的茶具,以及碗筷、湯匙、敬神明的供杯等,景氣好的時候,很多大戶人家會特別訂製碗筷及湯匙,當傳家寶或贈與子女。他的作品,從泡茶小銀壺到大型銀製煮水壺,皆受到消費者及收藏家的青睞。
銀壺福字濾網別出心裁
銀製煮水壺在不斷提升工法與精益求精下,樣式更趨多樣細緻,陳水林說,一把銀壺價值,與壺面的紋理有很大的關聯性,有時並非單看紋理多少或是密集度,而是看工法的複雜程度,他在壺內出水口處鏤上「福」字當濾網用,善用巧思並搭配精湛工法,讓客戶大為讚賞。
陳水林的作品獲獎無數,也應邀至中國展覽,2015年他帶著一把兩公斤重「提梁台灣黑琵鏤空銀壼」去大陸廈門,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華工藝精品比賽,在兩萬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抱回金獎;同年一月間他也打造一座重六十兩黃金屋,價值超過三百萬元,在台南市將軍區方圓美術館展出,成為金工業界矚目焦點。
陳水林得意作品市值10幾萬的銀茶壺捐給台南市府收藏,當時的市長賴清德致詞感謝。
勇於挑戰作品屢屢獲獎
陳水林表現傑出,1995年獲選全國模範勞工,作品屢屢獲獎,2015年參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華工藝精品賽獲得金獎,也榮獲2020年台南美展工藝類第二名、同年也獲得南瀛獎優選等殊榮。陳水林的人生勇於接受挑戰,追求每一件藝術品創作,皆是內心完美的呈現。他強調,自己的創作藝品大多以日常生活會用到的物件,很具實用性且符合市場需求,才能持續永久。
陳水林夫婦全家幸福美滿,和樂融融。
台中辦展吸引大批人潮
2022年7月陳水林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展出近700件金銀工藝作品,各式各樣的金製、銀製茶壺,還有碗筷匙組、飯桶、酒杯、元寶葫蘆、龍鳳呈祥銀圓盤、神明供桌及佛道神像等作品,吸引大批人潮。
開幕展當天,冠蓋雲集,文化界到珠寶銀樓界都到場同賀。
金、銀製碗筷組是台灣早期富貴人家的最愛,打造收藏,寓意生活穩穩當當及幸福快樂,也是象徵一種對全家的祝福,還可以當作傳家寶,具延續傳承的意義。碗的外形代表圓滿,生活工作穩定,與家人朋友同一個碗吃飯,象徵且舟共濟;筷子則取快樂意涵,祝福對方快快樂樂。
<陳水林金工紀事>
細數陳水林金工藝術令人激賞的傑出表現,從1970年正式踏入金工業界,先後當選全國模範勞工;台南市銀樓業職業工會理事長、全國銀樓業職業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通過國家技能競賽裁判,擔任第37至43屆金銀細工競賽裁判,還曾應聘擔任興國管理學院珠寶金工設計系講師,參與「兩岸珠寶飾品設計論壇暨博覽會」展覽。
此外,陳水林還參加各種比賽獲獎,如台灣工藝之夢「花草百卉銀壺」、台南美展、台灣工藝競賽、彰化磺溪美展、台中大墩美展,作品還到過廈門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華工藝精品獎榮獲金獎等等。他的作品更在全省各地參展,包括台南方圓美術館發表金銀茶壺「鏤現壺韻,鴻壺薪傳」、「壺影福飄香」個展,也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展出多次,及高雄和屏東參展,無役不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