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立冬

■蘇家立 馬路鋪著一層太陽撒落的光,潔白無瑕,將昨晚雍然躺臥的紅葉與來不及被北風吹逝的腳印,輕輕地用溫暖封住,形成一面無窮延伸的鏡子,讓接觸它的人潮車流、還沒牢貼寒冷標籤的錯身、轉角灰牆黏附的塵屑等,甘心交出一幅幅微睜圓眸的冬景。 想要繼續酣眠的你,可以先揉揉睡眼,使勁以回首青春的純真,努力鑿開暖冰,輕捧一條遺失已久的夢徑,再撥開結凍的晨露,朝纖弱的手一次又一次不停沖洗,直到手心發燙並散射著軟綿若雪的金芒。而耳際傳來的崩裂巨響,是冬景反射回的鼓掌聲,替這條路偌大的邊框鑲嵌了一顆顆不規則有點粗糙的安詳。 我在這條路的起始同時也在終點,舉高不曾失溫亂序的寓言,使一個個角色色彩樸實地走入,披著喧鬧的漸層,胸口偶爾有個深邃的山洞穿過,洞壁收藏著還能冰釋的睡姿,漆到一半的牆伸長黑影令月色安然牽起,它們同蓋一件厚被,像明天那般透明。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松

■王映涵 家附近的孔廟裡有一排的松樹,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等距的生植著,枝條左右舒張,細小的針葉細羽繁繁,在成簇成簇中,有松鼠跳躍引起遊客驚呼拍照。 不知道是不是天有微風,如綠焰有時散了一地,又再燃燒。 松是歲寒三友,所以孤意傲然,歷嚴冬而不衰。雖然一切看似與昨日無異,其實,天天都在生長凋謝。綠意盎然的生機蓬勃的不斷生生滅滅,在微風中拂動,只有松鼠輕輕跳躍的聲音,在空中。 你知道嗎?外表看似無害可愛的松鼠,其實不是什麼善類,就像我們覺得可愛的袋鼠一樣,只是,因為數量不多,加上沒有真正的危害到什麼,所以每次我們總聽到人們看到的喜悅及按下快門的讚嘆。要不然,在世界的另外一邊,袋鼠多到政府鼓勵撲殺成為食物,引起某些保育人士的抗議,動物的存活,到底是本身的價值還是人們以多寡去決定他的數量,我不在意,在意的只有當下,他享受自然的本身。 曾經,我有過一枚松果,像是帶有翅膀的種子,一片一片組成,聽說可以種植,且只需要陽光空氣水,就可以破土發芽。 我把它像貝殼一樣仔細的收藏著,留作紀念。忘了是怎麼來的,不會攀爬的我是不可能特意去採擷的,但是,為什麼房間會有這枚松果,始終想不起來,想必是某人或某時的餽贈,或者某段時光的留念,於是,我讓它靜靜的躺在一角棲息著。 松樹就這樣看似無關的生長,只要你願意傾聽,他就會跟你對話。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梵谷的左耳

■紀小樣 沾上幾滴鮮黃暈眩的油彩,是幸福的;這比驚起麥田黑鴉的槍聲浪漫多多……。 老實說關過梵谷的房間,憂鬱並沒有比我還多,而如果妳問我,我可以拒絕回答嗎? 我聽過風聲,我知道──朗格魯瓦吊橋河畔有擱淺的眼眸,而亞爾的陽光──老是把一個詩人的背影畫得太長。 是的!如果我聽過的蕭邦或莫札特比聖樂還多,或許我真會告訴你:寫詩,可以幫助你完成精神科醫詩的學業。 你不用抱憾,更不需要硬是把我再裝回去──此生,我已滿足!因為沒有真正被割下之前,我也不少聽過女人的呻吟。 他的失意落拓──責任大半歸我;所以,我就不逃避了。如今,僅剩精神病院的懷念,何況,我也更願意擁抱──那塊沾著鐵鏽色澤的……紗布。

Read More

傳染病防治法 擬2階段修法

薛瑞元:銜接特殊條例 最快下會期送立法院審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薛瑞元12日指出,針對「嚴重特殊傳染病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明年6月將屆期,已啟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法銜接特別條例,擬分兩階段修法,盼在下個會期能送立法院審理。 「嚴重特殊傳染病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將在明年6月30日屆滿。薛瑞元昨日出席2022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時表示,已啟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法,以銜接特殊條例。 他指出,過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疫經驗,集中收治比分散收治有效,因此在SARS後期設置專責醫院,把病人集中治療,但在這次COVID-19疫情期間卻遇到相當大困難。 COVID-19的傳播力比SARS強,每家醫院都不可避免會遇到COVID-19病患,若統統往專責醫院送,除專責醫院承受不了,不少專責醫院同時肩負地方急救責任,功能恐因此停擺,因此感染症醫療網規劃必須重新思考,這也是修法目的之一。 由於還未知明年疫情是否止步,薛瑞元表示,已啟動修法研修小組,由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擔任召集人,讓傳染病防治法銜接特別條例,第一階段要讓可能包括疫苗、快篩等防疫物資採買在內於法有據。 薛瑞元說,指揮中心下共設置10個組,跨及各部會,各自把問題丟出來後正在整理分類,區分輕重緩急,馬上要處理的就會先快速把這些條文擬出。 至於第二階段則需處理確診者隔離、檢疫等措施。薛瑞元指出,COVID-19一開始所流行的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等,致死率和致重症率都高,然而現在流行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則是傳播力強、致重症率低,面對不同疫情,採取對策也不同,法律上要有足夠授權才能做轉換。 修法草案2週內出爐  王必勝:指揮中心 年底前不會退場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明年6月屆滿的「嚴重特殊傳染病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正著手進行傳染病防治法修法;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說,預計2週內擬定草案條文、年底前預告;至於外界關注是否修法完成,指揮中心將退場?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退場時間應該會早於修法,但年底前還不會退場。 王必勝表示,第1階段主要針對特別條例將屆滿,不確定到時候疫情如何,所以要修法延續工作,例如疫苗、藥物等,目前法令沒有緊急特殊採購,法條要更完備,才能讓作業更順暢。 他強調,會有修法的必要是因現行很多規定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與特別條例,但特別條例明年6月30日就會屆期,且傳染病防治法不是專門為了COVID-19疫情,還有很多不同傳染病。 王必勝也舉例,以COVID-19為例,不同變異株在處理上有很大不同,未來可能還有其他傳染病,性質也可能不同,處理傳染病時包括匡列、隔離、疫調等相關處置,有時本質是一樣的,如何修法讓母法適用在各種傳染病上,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於修法通過是否代表指揮中心正式退場時間?王必勝表示,他認為指揮中心退場也許更早一點,因為修法要到明年了,疫情發展很難講,不一定有直接關聯。 他提到,這波BA.5疫情的致死率只有0.1%,跟前一波BA.1、BA.2疫情約0.17%有很大差別,也更一步接近流感化,如果持續致死率降低、接近流感化、社區低度流行、工作可以常態化,指揮中心降級或解散就比較有機會,現在是比較朝這方向。 疫情流感化是一個關鍵,王必勝說,若流感化、社區個案少了,口罩等措施當然可以放鬆,指揮中心相對應存在的必要性就比較少;但以目前情況來看,年底前還沒有達到條件,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Read More

翁水腫易喘 多重用藥惹禍

患有多重慢性病 竟多吃1顆血糖藥 醫替換整合藥物 擺脫不適、精神也變好 蔡尚儒醫師提醒就診時應告訴醫師服用的所有藥物,才能有效減少用藥量。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83歲郝爺爺因罹患多種疾病,必須定期往返各家醫院和診所,領取的藥物高達10幾種,近來發現水腫變嚴重,且運動後非常喘、好幾次差點摔倒,經前往長安醫院家醫科求助,醫師檢查後發現郝爺爺看錯藥袋,多吃了1顆容易造成水腫的血糖藥,經協助將藥物整合、替換不必要的藥物,現在惱人的水腫不見了,精神也好了許多。 家醫科蔡尚儒醫師表示,郝爺爺初次看診時是坐著輪椅,嚴重的水腫讓他幾乎無法穿鞋,問診得知爺爺罹患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攝護腺肥大和骨關節炎,必須往返各型醫院和診所,每次看到一大袋的藥都覺得頭痛,深怕看錯或漏吃了哪個藥,身體就出狀況了。 蔡尚儒醫師表示,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患有多重慢性病的長者逐漸增多,使得服藥種類也隨之變多,因此很容易有多重用藥(超過5種以上)的問題,像病患就是因為看錯藥,多吃了1顆血糖藥,造成水腫、身體不適。而根據調查,台灣老人多重用藥比例高達一半以上,因此多重用藥也成了現今年長者常見的健康議題之一。 多重用藥除了增加支出外,另一個問題是長者用藥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原本就比較高,當同時服用的藥物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越大,還可能因藥物的交互作用而產生不舒服甚至危險的副作用,研究發現多重用藥的老人發生認知障礙、跌倒、日常生活功能降低的機率較高。 在護理人員的幫忙下,把郝爺爺的藥物分類整理,拿掉晚上的利尿劑、換掉對腎臟傷害較大的止痛藥,在每次門診追蹤之下逐步減藥,現在爺爺的惱人水腫不見了、夜尿也改善,精神好了許多。 蔡尚儒醫師提醒,就診時應告訴醫師你服用的所有藥物,經過醫師或藥師協助用藥整之後,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有效減少用藥量。

Read More

〈中華學園〉林蔭

台南市海佃國小四年十二班 ◎吳芮綾

Read More

本土+1.9萬 童MIS-C增1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12日新增1.9萬多例COVID-19本土個案,與上週同天相比降幅約24.9%。這次新增1例孩童MIS-C重症個案,住院約1週後病況好轉已經出院。 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國內新增1萬9172例本土病例,與上週同期降幅約24.9%,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139例(中症92例、重症47例),其中60人死亡。 莊人祥說明,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沒有特殊死亡個案。不過,兒童重症方面新增1例MIS-C個案,為9歲男童,已接種1劑疫苗、沒有慢性病史。 個案10月6日因發燒等症狀確診,症狀改善後自11月1日起出現持續發燒、全身皮疹、草莓舌等症狀,11月2日住院,因疑似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於11月7日出院。 指揮中心統計,今年至11月11日,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計790萬9744例、占99.55%,中症累計2萬363例、占0.26%,重症累計1萬4481例、占0.19%,死亡累計1萬2646人。

Read More

玉山塔塔加 帝雉再傳遭路殺

公帝雉成體羽色為亮麗藍黑色,被稱作「迷霧中的王者」。(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玉山塔塔加園區六日在台二十一線夫妻樹路段,發生亞成公帝雉(黑長尾雉)慘遭路殺,雖緊急救治,但因肺出血嚴重,最後仍不治死亡,由於去年塔塔加也有帝雉遭路殺,並做成標本宣導防路殺,詎料今年仍傳憾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秋天上山遊客增多,行車務必慢行,以免路殺發生。 遭路殺的帝雉肺部有出血情況,雖經數日觀察救治,最後仍不治死亡。(記者陳金龍翻攝) 玉山國家公園管里處表示,路殺地點在台二十一線一四0點八公里夫妻樹路段,六日有遊客開車下山,赫見路邊有鳥類倒地不起,便帶到塔塔加遊客中心求援,工作人員一看是剛長大的公帝雉,便立即送到集集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搶救,經檢查公雉肺部出血、腳部無力,恐傷到脊椎,雖經數日觀察救治,但最後仍不幸死亡。 玉管處將之前在塔塔加園區遭路殺的帝雉做成標本,宣導保育、防範路殺,不料今年仍發生憾事。(記者陳金龍翻攝) 由於去年塔塔加也有帝雉遭路殺,並做成標本宣導防路殺,因帝雉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尤其公帝雉成體羽色為亮麗藍黑色,行走時的優雅姿態,還被稱作「迷霧中的王者」,為降低園區路殺,今年也在夫妻樹路段設有防路殺警示牌,但仍傳出路殺。

Read More

〈中華學園〉讓生活更精采

台南市寶仁小學五年禮班 ◎林登家 生命中的每一天若重複著同樣的經過,久了一定會覺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多多嘗試新的事物,為純白的人生增添五彩繽紛的顏色和回憶,可以讓生活更有意義。 美麗的早晨隨著小鳥的歌聲和太陽的光芒,降臨在夜暮退散的大地,在窗邊的椅子上獨自靜靜的看書,感受著寧靜的氣氛,是多麼的悠然自在;烈豔的太陽高高的在天空中發出耀眼光芒,魚塭裡的水面照應著淡藍的天空和遠處的青山,形成幽靜的景致,讓我忘記了太陽的熱度;漆黑的夜空裡,呼吸著清新草香的空氣,仰望著浩瀚星空,感受個震撼的景象。 利用空閒時間做點有趣的事。我常常在家中的陽臺,聽著蟲鳴鳥叫,享受被植物環繞,彷彿置身森林中。或是在花盆種下種子,期待採收的日期,希望它們快快長大。 有時候我會想像自己是被種下的種子,想要長大;也會想像我是一朵美麗的花朵,吸引蝴蝶和蜜蜂前來採花蜜;有時候我會想像我是一棵粗壯的大樹,屹立不搖,給大家陰涼的樹蔭乘涼。在日常中找到樂趣,可以使生活變得更精采。 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不斷的嘗試新事物,可以跟無味的生活磨擦出精采的火花,讓平平無奇的人生多出更多的體驗,使生活更精采。

Read More

〈中華學園〉拾回城市的悠閒

台南一中三年十班 ◎吳欣澤 在一座大城市裡,行人快步、車輛奔馳,我瞄了眼手表,加快腳步,只怕有一絲的停步猶豫,便會受到遲到的懲罰。倉促、匆忙早已是生活的常態,有許多人總想著在難得的假期時去一覽大自然之美,可人們卻早已忘記,藏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綠意。 如今我在學業上忙碌不堪,也疲憊不堪,往往忘卻生活中的某些美好。日出上學,日落補習,夜深回家就寢。流水線般的一天,無縫接軌,這樣模式般的生活早已過去數年。直到某日,在前往補習的途中,我選擇放慢腳步。 環顧四周,大樓林立,周遭盡是快速行駛的車輛、小巷竄出的機車;此時我放慢步調的悠閒,看似和這忙碌的城市格格不入。悠悠忽忽地走在騎樓之下,路過一道又一道的鐵捲門,扭腰穿梭於咖啡店的桌椅迷宮,最終停在一處綠意盎然的花園面前。說是花園,不如說是塊長滿花草的空地。我扭身穿過兩旁傾圮磚牆留下的小格,來到這城市中的秘密花園。 坐在一個冒出一些黃平菇的樹椿之上,眼前蝴蝶飛舞、鳥兒吟唱、小草挺立、花花世界,涼風輕拂,瞬間就帶走了額頭上的汗珠。歡快氣氛充盈其中,拋開煩惱,怡然地看著天上施施而行的白雲,靜靜置身於藏匿在生活之中的大自然,竟覺也是一座桃花源。 珍貴,卻是觸手可及,不用等到千載難逢的假期,只需在繁忙之中多加留意。有多少大自然的恩賜,並非僅存於喧囂之外的大自然,而是被我們所忽略的城市一隅美好。事實上,我們所忽略的,並非只是大自然本身,而是夾在人們步伐縫隙間,那份眾人追求,最為珍貴的一份悠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