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劉易齋
簡介
劉易齋(原名劉廣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法學博士,畢生勤於經典閱讀和詩書畫研習。投身軍旅,淬煉心志之餘,參學禪教,撰寫襌詩,揮毫水墨,廣交僧俗賢豪,自詡為「文以載道」之孤讀芥子。
早歲為文藝青年,創作多產,得獎甚豐,七0年代以迄二十一世紀初,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之博士論文獎、莒光楷模、傑出校友、優良教師等,創作含賅詩集、報導文學、學術著作、水墨畫集等十餘部。現任教於大學校院,主講生命教育、生死學、禪與生活等課程。
一、從涓滴小泉到浪潮匯湧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緣起於胎教期間家道中落的母親悲情。傳襲書香世家,幼承庭訓,血胤炎黃世胄之文化基因,嘗於年節歲末,傾聽尊親長敘說世代勤耕雨讀、堅毅不屈的原鄉故事,故爾畢生懷抱悲憫蒼生及「文以載道」之烈烈情襟。
那一年五歲的他,喜歡蠟筆塗鴉的天份受到幼稚園老師們的讚賞,父母親喜不自勝地為他在屏東市小舅開設的「首都照相館」,託請底片修繪師傅丘太白先生為這個體弱多病卻又滿腦子浮想聯翩的孩子指導繪畫技巧。
從此,「芥子園畫譜」成了他廢寢忘食的臨摹畫帖。爾後從幼稚園到小學、初中、高中,他的繪畫和作文始終都是全校及縣市比賽的常勝軍,男女同學爭相索取他的畫作和詩文。斯時,常在校刊撰稿新詩和散文,以波影、皓浩等筆名傳響校園。那時候,幾乎所有師長親友同學都認定他將來會攻讀美術系或中文系,成為大放異采的藝術家或作家。
可是,高中畢業那年,他考進軍校,成為復興崗上一個烘塑全人、接受嚴格淬練、傳承革命衣缽的護國鐵衛。
這個生涯抉擇,注定了他將要從單一角色身分跨出豪邁的腳步,向更為高遠寬廣且縱橫交疊的深層領域探索、琢磨、耕耘,創造出多維空間的生命疆野。
賡續著從初中高中時代與繪畫同步揮毫的詩歌創作情愫,在甫入復興崗第一學期的全校奪魁演講比賽後,就被張復興學長發掘,力邀加入「復興崗詩歌朗誦隊」,成為多產詩作的主力;並且自籌主編《復興崗詩刊》,為全校同學闢建可供創作耕耘、交流文思的園畝。
從此,在軍校大學部四載寒暑的鑄煉學程中,得以藉由豐富多元的社團活動、文藝講座和跨校聯誼,認識了余光中、紀弦、鍾雷、鍾鼎文、王祿松、黃雍廉、洛夫、瘂弦、羊令野、羅門、蓉子、周夢蝶、彭邦楨、菩提、文曉村、向明、張默、辛鬱、管管、敻虹、碧果、司馬青山……,以及後來下部隊結交莫逆的朱學恕、汪啟疆、蘇進強、蔡富澧、林仙龍……乃至小說家司馬中原、陳若曦、丘秀芷、朱秀娟、羅愛萍……,爾後學習生涯的跨領域師友,又擴及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界的鄔昆如、蔡信發、趙玲玲、沈謙、蘇峰男、林進忠、雷涵琳、杜忠誥、許文融、洪仁堡(同窗)等學者教授專家。這其中既是恩師也是貴人的標舉人物是司馬中原、王祿松、碧果、文曉村、司馬青山等,對於竭盡所能大口吞嚥吸收人文養分的他而言,不啻是奠定了日後創作豐饒、產值倍增的詩教指南。
軍校畢業前夕,由於他的積極任事、熱情參與詩歌暢演、戰鬥長詩波瀾壯闊、創作技法新舊交融,以及領導詩歌朗誦隊屢創佳績,榮獲中華民國新詩學會頒發「優秀青年詩人獎」,於同年獲得大專院校散文徵文比賽首獎,且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十年潮」。至此而後,他的詩歌創作型態不僅多元,且在生涯諸多變難轉折中,突破科際界域藩籬,往多維層面發展出不同變奏的心靈視野。
二、在榮辱光痕中返照心源本色
滿懷理想投入軍旅,深受長官期許栽培,諸如陸戰隊司令孔令晟中將、政戰主任尹聯璧將軍、憲兵司令柏隆鐀中將、政戰主任萬德群中將、三軍大學校長葉昌桐上將、夏瀛洲上將、政戰主任李麒麟中將等,對於他的敬業精神咸表稱許。卻在攀登頂峰之前止步,放下摘「星」之夢,霍然轉身,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班,做了翩然翻轉的職涯大迴旋。
七0年代以迄二十一世紀初葉,他的興趣、志業和心靈向度,依循著文藝創作、教育木鐸、宗教哲學等三個面向振翅飛翔。數十年間分別榮獲國軍文藝新詩類金像獎、憲兵文藝金荷獎、青溪文藝金環獎、海軍文藝銅錨獎金(金、銀缺)、埔光文藝銅像獎,乃至榮膺「莒光楷模」(國軍英雄)、優良教官、蔣總統經國先生頒綬「忠勤勳章」、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徵文首獎、國是徵文第一名等光耀門楣的亮麗表現。照理說,能夠在長官貴人提攜下,奮力進階實現登峰目標,應該指日可待!
然而,恩師司馬中原的一句提點金語:「文藝創作只是一個平台,你應該要有更寬廣高遠的學術空間,來發展恆久的志業。」此話令他激盪出更為磅礡的拓展向度。另一方面,對於文化戰略、佛教宗門、經典研究、禪學、道學、易理等生命信仰充滿參學熱忱的他而言,已經內化為生活步履。
四十年間,曾經在迴龍福慧寺頂禮慧三襌師靜坐參襌,領眾參學承天禪寺的廣欽老和尚,佛教界的學術泰斗印順導師,參加佛光山星雲大師指授的檀講師講習,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的「靜思營」,於埔里靈巖山寺妙蓮老和尚座下領受菩薩戒,在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指導的數次禪七氛圍中,乞得法乳,心契襌教法昧。還有中道學院的真華長老、水里蓮因寺的懺雲老和尚、圓因法師,獅頭山元光寺的普獻法師、乘開老和尚、慈覺襌師,以及悟明長老、明光法師、淨耀法師、禪心法師、昭慧法師、心道法師、隆迅法師、自強法師、慈明法師、體通法師、體嚴法師等等大善知識。這些參學行腳,一步步一程程積累成此生創作禪詩,翻轉生涯險境的慧命資糧。故爾在職涯轉捩點上,他選擇走上一條鐸聲伴隨梵音前行之蹊徑,或許是一償前世今生的宿願吧!
三、「明傳詩書暗傳道」的宿願初心
宿願、宿債與初心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的生涯變貌,讓這個當年天真浪漫的文藝少年,遍嚐辛酸、承擔榮辱、吃盡苦頭、沉澱返照……。身負俠義肝膽習氣的他,在屢遭橫逆的情境中,藉由襌修、禪詩與禪行,來應卯頂劫,渡過難關。似乎是就此一世,擺渡了三輩子不同生涯型態的人生造境。他的生命歷程彷彿不是一般,不是一般的流俗,不同一般的安逸,也不自滿於慧命傳燈的成長進境。
頂戴博士帽的同時,獲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頒發的「八十八年度中山博士論文獎」。他敦請高齡的慈母何慧貞女士出席頒獎典禮,接受「子以母榮、母以子貴」的光榮祝福。於2014年3月8日母親節,他在台北佛光緣美術館舉辦的水墨個展中,藉由為母祝禱九十嵩壽名義,再度禮請慈母登台接受獻花,獲得現場數百位嘉賓的滿堂彩。後來又榮獲2011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頒發「生命(教育)彩虹獎章優秀個人獎」以及美和中學頒贈的「傑出校友獎」。其實,在這些榮耀光環的背後,他所付出的心血和磨難,無法用比例原則來計量。
猶記1992年5月27日,他向校方推薦恭請時任萬里靈泉寺住持惟覺老和尚蒞臨三軍大學(今之國防大學),以「現將軍身行菩薩道」為題,為全校高階將校學官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從此開啟了惟覺老和尚向教育界、企業界、文化界等全台機構宏宣禪教之先河。當天中午時分,他隨侍老和尚赴鴻禧美術館參觀之際,老和尚在車上為他提點付囑此生行藏為:「明傳詩書暗傳道」之明心箴言。至此之後,劉易齋的學思歷程挹注了慧命傳薪的行旅座標。數年前,更於殊勝因緣中與米鴻賓居士映鑑國脈文心,斯乃祈願餘生做一介「願以身心奉塵剎,誓為鐸聲報師恩」的白衣衲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