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與臺灣海運快遞轉運 三月到五月底以海關鋼纜封條替代電子封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公告自112年3月1日起至112年5月31日間,離島金門、澎湖地區與臺灣本島間海運快遞轉運,以海關鋼纜封條替代電子封條。 依據關務署111年6月6日公告修正「臺灣本島通關之進出口海運快遞貨物於金門馬祖澎湖轉運作業規定」第7點,因該關電子封條數量不足,上述公告期間以海關鋼纜封條替代電子封條,相關費用依「海關徵收規費規則」徵收。

Read More

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形成跨境電商新業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廣鐵集團消息,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七年來已達2200趟次,形成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發展新業態模式。 滿載著食品、家用電器、電子配件等大灣區優質商品的X8186次中歐班列從廣鐵集團增城鐵路物流園鳴笛啟程,將於十五天後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是粵港澳大灣區今年開行的第60趟次中歐班列,也是廣鐵集團自2016年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以來的第2200趟。 據稱,古有絲綢之路"商貿駝隊",今有中歐班列"鋼鐵駝隊",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始發站點共有廣州大朗、下元、南沙港、增城西、國際港、深圳平湖南、東莞常平、石龍、江門北四市九個站點,相繼開通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德國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哈薩克斯坦卡拉幹達、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立陶宛維爾紐斯、波蘭馬拉及歐洲內陸國家等多條國際貿易大通道,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和地區成為班列開行常客。 除了線路越織越密,運輸通道不斷擴寬外,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進出口產品品類也在不斷豐富,從最初的家用電器、服飾鞋帽和日用百貨逐步發展到包括電子設備、機械設備、防疫物資、五金工具、新能源產品在內的品類商品逾千種。班列出口商品結構除了家用電器、服飾鞋帽等傳統商品保持較高的增長水準外,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長也明顯增加。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也在不斷探索外貿發展新業態,逐漸形成"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由於海運艙位持續吃緊,貨物通過'中歐班列'運輸能比海運節省近三分之二的時間,相較於空運節省40%的費用。中歐班列+跨境電商新模式將提高跨境電商出口在物流成本、時效、手續方面的競爭力,有力地幫助大灣區外貿企業降本增效,推進貿易高品質發展,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Read More

IMF調高大陸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於美與歐元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高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預期至5.2%,明顯高於美國與歐元區。 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調高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預期至5.2%,該項報告認為其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大陸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報告並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去(2022)年十月的2.7%上調至2.9%。 IMF認為,大陸經濟今年預計將增長5.2%,高出之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明(2024)年有望繼續增長4.5%。其他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增速今明兩年預計分別為1.4%和1%;歐元區經濟有望分別增長0.7%和1.6%。 IMF指出,全球經濟活動仍將面臨各經濟體央行調高利率以及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壓力,不過前述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為經濟更快增長鋪平道路,全球通膨巷形勢也有望緩解。 儘管如此,此次調高後的全球經濟預期增速仍低於去年增速預測值3.4%。IMF同時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調降0.1個百分點至3.1%。具體來看,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將由2022年的2.7%大幅降至1.2%,明年預計為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將達4%,明年預計將達4.2%。 整體而言,全球高通膨今年有望緩解,預計今年通膨率將從去年的8.8%下降至6.6%,明年將進一步降至4.3%,今明兩年全球貿易量增幅預計分別為2.4%和3.4%,均低於去年預估值5.4%。威脅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已有所緩解,很多經濟體被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可能有助於提振經濟,通膨水準也可能會更快下降,但烏克蘭危機若繼續升級將加劇地緣政治危機,阻礙經濟發展,全球融資條件收緊則可能加劇債務困境和金融市場波動。

Read More

運價下跌台驊首月營收減7成 先蹲後跳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驊國際控股公告今年首月營收報告,台驊表示,當月主要受到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及市場運價下跌影響,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1.92億元,相較去(111)年同月營收額40.12億元年減達七成(-70.3%)。 該公司認為,雖然短期內在海空運及鐵路營收受到大環境因素而減少,但全球經濟有望逐步回歸正軌,經濟成長動力將帶動航運市場供需關係的良性循環,全年度業績將呈現先蹲後跳。 台驊分析說,自從去年一月初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創下5109歷史高點後,截至今年二月初已跌落至1006,跌幅高達80%。國際經濟表現持續疲軟,雖然通膨趨緩,但廠商庫存去化速度仍然緩慢,加上亞洲地區各出口國因應農曆年工廠提早停工,出口貨量減少,整體營收與去年十二月相當但較去年同期下滑。 展望2023年第一季,整體貨運市場受到中美經濟角力及通膨壓抑消費需求,造成庫存積壓持續影響下,前景仍不明朗。但在中國大陸全面解封將重啟龐大內需消費市場,有助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復甦,進一步帶動全球經濟在2023年下半年重返成長軌道並提升國際運輸需求。 根據 Extrapolate 最近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2021 年全球貨運代理市場價值1804 億美元,預計到2030 年將達到2511 億美元,每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5.1% 。為因應中國龐大的內需消費及後疫情時代供應鏈重組契機,未來將以策略性投資和綜效的整合擴大市場佈局,冀望帶領公司業務平衡發展。

Read More

香港櫃量跌破1700萬TEU連續5年滑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數據顯示,去(2022)年香港貨櫃量跌破一千七百萬TEU,係自2018年跌破兩千萬TEU年櫃量連續五年滑落。 去年香港櫃量由前(2021)年的1779.8萬TEU續降至1657.3萬TEU,降幅近百分之七(-6.9%),同時呈現七年來最大降幅。按全球貨櫃口排名,香港在2017年尚在前五大之列,隨著中國大陸港口崛起,2018年香港降至第七、2018年再降為第八及2020年之後的第九名。 統計指出,比重最高的葵青貨櫃碼頭佔1286.9萬TEU,除較前年度減少近百分之十二(-11.7%),亦跌破一千三百萬TEU年櫃量,葵青貨櫃碼頭在2014年之前尚維持一千七百萬TEU水準,2015年已跌破一千六百萬TEU以至去年的低於一千三百萬TEU。 至於葵青以外之中流及內河運輸作業櫃量由前年度的321.9萬TEUI回升為370.4萬TEU,年增一成五(+15.1%),呈現十年來首見櫃量成長。數據顯示,2012及2013年葵青以外貨櫃作業量均超過五百萬TEU,2020年直落至351.3萬TEU。

Read More

我國際商港貨量去年回落維持7億噸水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我七個國際商港貨物量前(110)年衝高突破7.5億噸,去(111)年因疫情回落至低於7.2億噸,七港僅基隆與安平港有增量,其他五港全面滑落,且基港成長率低於千分之四。 交通部公布去年我港口業績,係以7.18億噸比前年度的7.5億噸滑落四點二八個百分點,仍維持在年貨物量七億噸水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全球經貿看淡,港口業績難免受到影響。 去年七港貨物裝卸量依序比較如下:高雄4.21億噸(-4.28%)、台中1.349億噸(-3.12%)、台北8074.55萬噸(-9.95%)、基隆6566.46萬噸(+0.31%)、花蓮904.7萬噸(-4.6%)、蘇澳407.49萬噸(-7.03%)、安平269.44萬噸(+23.77%)。

Read More

土耳其傑伊漢石油碼頭因震災停運影響油運市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土耳其大地震之後災情陸續傳出,非僅貨櫃碼頭重創,土耳其傑伊漢石油碼頭亦因震災停運。 綜合外電消息,土耳其南部的傑伊漢石油碼頭受地震影響已停止營運,傑伊漢石油碼頭距離震中約155公里(96英里),土耳其船運公司TRIBECA發佈通知稱,土耳其南部的港口總體上受到地震的影響營運出現延誤。土耳其國家管道營商BOTAS表示,地震導致天然氣輸電線受損,向土耳其加齊安泰普、哈塔伊和卡赫拉曼馬拉斯省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停止,土耳其能源官員透露,在土耳其發生強震後,土耳其油氣管道營商BOTAS已暫停向地中海沿岸傑伊漢海運碼頭輸送原油,輸油管道並未發生洩漏,停止輸油為預防措施,儘管如此,傑伊漢石油碼頭的作業可能延遲。 消息指出,地震迫使土耳其位於傑伊漢石油碼頭營運暫停,這對伊拉克石油以及敘利亞的主要煉油廠造成影響,對已經飽受石油短缺之苦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打擊。傑伊漢通過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管道向歐洲出口阿塞拜疆石油,該管道每天可輸送120萬桶石油,該碼頭也是每天來自伊拉克約50萬桶原油的裝載點,其中大部分來自庫爾德自治區,碼頭營運暫停也意謂著關閉通過土耳其運輸的伊拉克石油市場。 另據瞭解,土耳其東南部接連發生兩場7.8級地震,並發生多場強餘震。截至七日地震已造成土耳其和敘利亞多達4300人死亡及1.9萬人受傷。世衛組織預測,最終可能有超過兩萬人在地震中遇難。

Read More

亞馬遜AWS大量購買再生能源創全球新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亞馬遜(AWS)大量購買再生能源創全球新紀錄 ,亞馬遜於近日宣布,2022年共計在十一個國家與地區新增133個再生能源專案,並增加8.3 GW(Gigawatt,百萬瓩)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附圖由亞馬遜AWS提供) 截至目前為止,亞馬遜已經在廿二個國家與地區打造401個再生能源專案,總裝置容量超過20 GW。這些新增的風能和太陽能專案將會持續支援亞馬遜營運,包括為世界各地的Amazon Web Services(AWS)資料中心、亞馬遜營運中心和實體店面提供電力的電網。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亞馬遜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企業購買者。透過創新的交易結構、技術和雲端解決方案,亞馬遜將持續投資再生能源,推動新市場的再生能源成長。 此再生能源採購也推動亞馬遜朝2025年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更近一步,將比原定目標(2030年)提前五年達成。2022年,亞馬遜在多個國家宣布新的再生能源專案,包括澳洲、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日本、波蘭、新加坡、西班牙和美國,並在巴西、印度和印尼取得突破性進展。亞馬遜迄今在全球共計打造401個再生能源專案,包括2022年底新增的25個新專案,其中164個為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237個為亞馬遜設施的屋頂型太陽能專案。所有專案投入營運後,亞馬遜的再生能源專案預計每年可生產56,881 GWh(Gigawatt-hour,百萬度)的潔淨能源。 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表示,隨著不斷地在全球啟動新的再生能源專案,很高興看到亞馬遜正在邁向提前五年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支援企業營運的目標。2022年,亞馬遜在十一個國家與地區新增133個再生能源專案,再一次創下記錄。這些專案代表亞馬遜多樣化的全球能源布局,也展示其將儲能、離岸風電與風能、太陽能等混合專案推向新市場,以及進一步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除了2022年已宣布的108個潔淨能源專案外,亞馬遜又宣布另外25個2022年的潔淨能源專案: -在亞太地區,亞馬遜在印度、印尼與日本新增十個再生能源專案。 -在歐洲,亞馬遜在芬蘭、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新增十一個再生能源專案,裝置容量達372 MW。 -在北美地區,亞馬遜在亞利桑那州、加州和德州新增四個新專案,總裝置容量為918 MW。

Read More

不滿邱莉莉上台 南市議會藍綠衝突

要求比照李全教 台南市議會八日召開第四屆第一次臨時會,藍綠議員因正副議長選舉賄選案吵成一團,國民黨議員盧崑福一度欲衝上主席台遭綠軍阻擋,現場一度混亂。(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議會第四屆第一次臨時會八日開議,因正副議長賄選案,議場火爆氣氛十足。國民黨團要求議長邱莉莉比照當年「對待」前議長李全教標準,請假靜待司法調查;因未獲承諾,國民黨議員盧崑福作勢欲衝主席台,副議長林志展見狀上前攔人,藍綠議員蜂擁而上架開兩人,雙方爆發肢體推擠,場面一度混亂。 邱莉莉上午主持臨時會開議,引來國民黨籍議員的質疑。盧崑福以權宜問題指出,「知恥近乎勇」,台南正副議長賄選受全國注目,兩人還是百萬元以上交保。當年邱莉莉質問李全教為何能主持議事?要求李下台;要求邱至少請假,靜待司法調查。 國民黨議員蔡育輝說,當年前市長賴清德以李全教案為由,二百三十四天不進議會,導致登革熱疫情失控;批評民進黨何不以同樣標準監督自己,市長黃偉哲為何不以高標準對待邱莉莉?兩套標準令人失望。 盧崑福發言時,民進黨議員蔡麗青不斷發言,遭多位議員批評不懂開會程序。盧崑福緊咬請假事宜;邱莉莉指自己聽到了,但並未表態。盧作勢向前,遭坐在前方的林志展阻擋,各黨派議員見狀也上台,有人好言勸阻、有人拉開,有人則護衛自己人,引發一陣混亂。 邱莉莉回應,議事廳開會攸關市民福祉、市政推動,主持議事會超然中立、廣納意見。基於司法偵查不公開,不宜在議事廳公然討論;且有些對人身攻擊甚至誤傳,相當不妥。她表示,雖遭民進黨停權,仍是全民議長,會扮演好角色。 黃偉哲則指出,基於議會自主,只要沒違法,都會尊重。

Read More

〈社論〉頂住抹紅壓力,國民黨爭取台海和平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右二)此行主要著重在聆聽台商及台生心聲,並為台灣農漁業及中小企業爭取更多互惠互利。(取自國民黨網站)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八日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展開為期十天的「交流對話、關懷民生」之旅,預期將會晤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等重要官員。其中,訪團是否會與可能接替汪洋出任大陸政協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碰面,更備受各界關注。在美陸互信因氣球事件降到冰點及台海僵局依然未解之際,此團成員頂住遭到抹紅的壓力,冀望爭取兩岸和平共處之道。 國民黨指出,此行主要著重在聆聽台商及台生心聲,並為台灣農漁業及中小企業爭取更多互惠互利、共榮雙贏,已經事前向陸委會報備行程。夏立言此行一切透明公開的原因,為的就是防止綠營無中生有、刻意抹紅。隨行的趙春山教授就說,「國民黨此行不談政治,考慮得非常詳盡,希望民進黨不要逢中必反、逢國民黨必反」。 果然,陸委會雖期盼國民黨向陸方表達「反對以脅迫方式處理兩岸關係」,希望兩岸秉持對等尊嚴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與協商,但民進黨卻不放過政治操作的機會。被網民揶揄為「中國鵬」的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火力全開,批評國民黨被當作統戰宣傳的工具,「請國民黨不要誤判情勢,更不要帶給國際上錯誤的訊息」。 相較於夏立言去年登陸前的各方不同意見,這次除了綠營外,幾乎沒有其他反對聲音,顯見多數國人都能正面看待此行,至少希望為台灣爭取更有利的和平空間。俄烏戰爭及共軍圍台軍演都讓國人警覺,原來戰爭並不是杞人憂天,而且民進黨所說的「已準備好」更被直接戳破。 事實上,若民進黨能為台灣爭取利益,在野的國民黨何來的角色可言?蔡總統日前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的責任」,還說「我們願與北京當局協商」,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為何又要縱容民進黨立委無端抹紅?一個單純的兩岸交流,竟被掛上「舔共賣台」,難道不是玩弄兩手策略?若說這不是民進黨只在乎總統大選勝敗的私心,誰會相信? 就像當年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純粹就是希望在兩岸政治歧見已傷害正常往來的關鍵時刻,國民黨能挺身而出,為台海和平舖設坦途,避免台海陷入戰爭風險。至於國共聯手消滅中華民國的指控,更是無稽之談。以夏立言多年外交工作的豐富經驗,加上他曾任馬英九政府陸委會主委及國防部副部長的資歷,難道不懂拿捏兩岸高層接觸的分寸與進退? 台灣美國商會七日發布《二0二三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提到多數會員對台灣經濟前景抱持樂觀,但有高達百分之六十六的受訪公司認為政治的不穩定將會影響其投資台灣意願,因此希望政府未來一到三年將「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列為施政重點。 這份報告正代表外商及一般民眾對蔡政府這些年兩岸政策的失望與不滿,只為了永無實現機會的台獨夢幻,而犧牲國家安全及台海和平,導致兩岸反覆陷入對抗。 前副總統連戰在回憶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盼兩岸和平,子孫不再受戰火波及」。連戰的話不僅點出國民黨建構台海和平架構及推動兩岸良性互動的必要性,更是給所有不分政黨的政治人物應該時刻牢記在心的忠告。歷史會為曾致力於兩岸和平的人士記上一筆,期許台灣內部能夠凝聚更強的共識,為兩岸關係開創新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