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 景點商圈人擠人

虎頭埤風景區清明連假的遊客數較去年增加逾兩倍。 (觀旅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清明連假迎來旅遊人潮,觀光旅遊局表示,連假前兩天的遊客都明顯較往年成長,各重要景點及街區商圈遊客平均較去年同期成長近三成,其中虎頭埤風景區甫完成全齡式地景遊憩區吸引親子遊客闔家共遊,入園遊客數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倍,表現最為亮眼。 觀旅局表示,虎頭埤風景區連假前兩天的入園遊客數超過五千六百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兩倍。安平港濱軸帶有1661台灣船園區、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港濱歷史公園、林默娘公園等戶外休憩點,到訪遊客逾三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一點六倍。另外,鹽水老街、孔廟文化園區及德元埤荷蘭村的遊客也都是呈現倍數成長的情形。 至於原本假日就都已經人潮爆滿的市區人氣景點,像是國華海安商圈、安平老街、小西門商圈、赤嵌園區、南紡購物中心等街區商圈也都被遊客擠爆,連假前兩天約有近二十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約增加兩成。 連假第三天上午,好天氣讓各景點都大爆滿,安平老街、鹽水老街及新化老街一早就人潮滿滿,共有近萬人次到訪。此外,許多室內景點也是受到大家歡迎,如台南美術館、左鎮化石園區和奇美博物館共有逾一千七百人次進場;適合親子出遊的頑皮世界一早共吸引逾一千四百人進場,相較於去年有五成的漲幅。 觀旅局表示,清明連假還剩最後兩天,可以把握假期的尾巴規劃台南暢玩,各地區景點也舉辦多場優惠活動與小朋友同樂,像虎頭埤風景區讓每天前二十名的十二歲以下兒童,可免費搭乘電動輔助積木船;柳營尖山埤渡假村則正舉辦桃紅衣半價門票優惠方案及DIY創意活動。

Read MoreRead More

玉井青農打造近零廢棄杏鮑菇場

玉井區長陳新澈(右)驚喜青農蘇建誌所種植高品質杏鮑菇。(記者張淑娟攝) 蘇建誌因愛吃夜市炸菇 耗15年打造現代化菇棚 有機又美味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玉井青農聯誼會會長蘇建誌因愛吃夜市的炸杏鮑菇,將自家二公頃餘的荒草地,打造成「圃圃豐」菇菇棚,近十五年的用心,已打造成近零廢棄的農場,一千四百坪的現代化菇棚,養出眾多有機杏鮑菇,蘇建誌也帶著許多玉井青農一起在新農業上打拚。 圃圃豐是一處實踐科技農業的地方,以菇類菌種太空包種植杏鮑菇和白精靈等菇類,廢包木屑則用以堆肥,塑膠袋也回收,所產生的各種農業廢棄物都再利用,營造出近零廢棄物。蘇建誌還獲選今年農村再生計畫的優質農民,他帶著玉井青農們實踐著淺山聚落。 蘇建誌指出,十多年前夜市流行著炸杏鮑菇,自己相當喜愛吃,就想把父親買來荒置的兩公頃餘田地,開闢成菇菇場,把荒地變成了現代化的菇菇場,用攝氏十五度C,濕度在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五之間,每一朵菇都長得碩土肥美,近兩個月就可以收成,一年可以輪六番種植,同時也分級包裝,長得不夠好的還可以做培力土地的養分,廢包木屑更可以再利用種其它菇種,一點都不浪費。

Read MoreRead More

竹市列管地 今年已值27億

據統計,新竹市超過一年未辦理繼承登記而須列冊管理的不動產計有1558筆,依公告現值計算,土地總價值高?27億元,市長高虹安呼籲民眾盡速辦繼承登記,以免充公。(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三日表示,據統計,新竹市超過一年未辦理繼承登記而須列冊管理的不動產計有一千五百五十八筆,依公告現值計算,土地總價值高達二十七億元,並由新竹市地政事務所四月起公告三個月,市府地政處呼籲民眾盡速辦繼承登記,以免充公。 地政處表示,民眾遇親人離世雖難過仍請打起精神處理遺產。每年地政機關均會依戶政通報資料主動通知繼承人申請遺產繼承,但仍然有許多繼承人超過一年仍未辦理繼承登記,地政機關會將這些未辦繼承遺產予以公告並列冊管理十五年,如超過十五年未辦理,就會被移送國有財產署公開標售,為維護自身財產權,呼籲民眾請儘速辦理繼承登記。 地政處進一步說明,今年列管不動產計一千五百五十八筆,較去年增加三百七十七筆,有逐年升高趨勢,如繼承人間遲遲無法協議如何繼承,建議民眾可以先由繼承人中一人或數人,申辦登記為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待全體繼承人有共識如何繼承,可再行到地政事務所申辦「共有型態變更」或「分割繼承」,如此既可避免逾期申請繳納登記罰鍰也可免於遺產被移送標售。 此外,新竹市今年十月也預計將九十七年列冊管理迄今期滿十五年未繼承之土地約一百七十五筆,依今年公告現值計算土地總價值高達一億三千多萬元的土地,移送國有財產署公開標售,標售後再由繼承人申領標脫價款,如價款保存十年仍無人申領則歸屬國庫。 地政處貼心提醒,民眾常因不知被繼承人遺有土地而未辦理繼承登記或不知繼承土地位於何處,請民眾莫擔心,新竹市地政事務所於公告期間會同步通知繼承人,並可透過通知書上的QRcode掃瞄,連接至竹市幸福宜居網即能查明土地所在位置,請收到通知繼承人善加利用。

Read MoreRead More

張逸軍任全中運開幕總導演

竹縣各校全中運表演舞者正積極加緊練習,清明連假過後將進行合體總彩排。(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一二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於二十二日在新竹縣體育館舉辦開幕典禮,全中運執行委員會邀請當代表演藝術家張逸軍擔任總導演,帶領四百五十多名學子與表演者舞出感動。 竹縣府表示,張逸軍是新竹人,故鄉是他吸收藝術養分的地方,在故鄉美學栽培下,讓他站上國際舞台。他很高興今年受邀回新竹縣擔任全中運總導演,希望帶著孩子嘗試舞動身體,透過舞蹈學習與土地連結,更認識新竹縣也能在全中運的大舞台上,舞出大地的質樸感動。 縣長楊文科說,很高興邀請到國際級舞者張逸軍籌劃全中運開幕表演,集結多元文化,展現出「一覽大霸尖山,小天下」、「一品東方美人,亙古今」、「一曲四月望雨,動人心」、「一展科技大才,創世紀」等四大亮點,透過大師巧思呈現新竹縣共榮、共好、共生的多元族群包容力與生命力,將舞台渲染成一座智慧科技文化城,象徵新竹縣未來榮景,邀請全國民眾到新竹縣共襄盛舉。 張逸軍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師承羅曼菲、吳素君、鄭淑姬、王雲幼等教授,隨著太陽馬戲團巡演世界演出四千餘場。張逸軍說,這次是返鄉以來第一次受到新竹縣政府邀請演出,而且是接下總導演一職,當下心情只有「近鄉情怯」可以形容,最終仍決定接下這個重任,同時期盼全中運開幕能帶給大家感動。 張逸軍指出,二月起各校陸續彩排,種子老師前往學校教導孩子,前期彩排只能在各校自行排練,他就每天奔波各校調整,腦海還要不斷整合各團體表演流程,又不能將演出環節切的太整齊,導致整體不夠流暢,如同在腦海排骨牌一樣,還不知道推出來的形狀和樣貌,團隊會堅持全力以赴,相信四月初總彩排能順利。

Read MoreRead More

竹市兒童藝術節 共融體驗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體驗課程內容豐富,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 文化局長錢康明表示,「聽障共融」體驗位於風livehouse的「好奇實驗室」,每日舉辦兩場,為親子共同參加,參與的民眾不限制身分。由劇場導演王珩和聽障藝術家林靖嵐規劃,活動中以身體語言取代需要發出聲音的語言,讓大小朋友在共同舞動的過程中找出非語言的溝通模式,打開無聲世界中更開闊的溝通管道。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錢康明說,在體驗中讓孩子戴上耳塞,嘗試感受暫時封閉不能使用聽覺的世界,培養小朋友們對於肢體開發的想像力及表演力。 參與的家長分享,過去從未教過孩子們認識聽障朋友的世界,但透過這場體驗理解到對不同族群的同理心。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文化局表示,「視障共融」體驗位於孔廟廂房的「藝術小天地」,每日舉辦兩場,與國內唯一推動視障者藝術教育的「社團法人台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合作,課程主要提供給孩子參與,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但明眼的孩童需全程佩戴眼罩,由專業師資帶領孩子們聆聽老師的口述影像引導,帶入自己與家人及動物關係的創作主題,結合觸覺辨識與操作技巧,以不使用眼睛的方式,進行繪畫及雕塑的藝術創作。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文化局補充,體驗課程線上報名已額滿,民眾可至攤位排隊領取號碼牌或等候候補名額,請欲參加的民眾於六十分鐘前至攤位詢問,一人限取一張號碼牌。另外只要參加「魔力大劇場」、「好奇實驗室」、「藝術小天地」活動,或在「小食大樂市集」消費,一區可獲得一個章,只要在DM上集滿三個章,並點「新竹市文化局」粉專讚(facebook.com/culture.hccg)後,可於現場服務台兌換限量小禮物。

Read MoreRead More

清明至 市場潤餅美食各有特色

東菜市蘇家鱔魚推出期間限定烏魚子口味潤餅。(經發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為了購買潤餅皮大排長龍,市府經發局盤點廿三處傳統市場有販售潤餅,十三處市場有單販售潤餅皮,供民眾選擇自己喜愛的口味。 經發局長林榮川說,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也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食節」,不少民眾事先準備用餅皮包好的食材。因地區氣節、氣候、當季時令原料不同,產生豐富多元的特色潤餅,如台南潤餅除基本的炒肉絲、花生粉,還有皇帝豆、麵條等,再淋上獨門醬汁,色香味俱全。 台南傳統市場的潤餅美食,包括東菜市場「阿真春捲」有以菠菜、火龍果製成的獨特彩色餅皮。麻豆市五市場「潤餅王」有獨門以蒜頭、豆腐乳調製的醬汁等。還有季節期間限定推出的東菜市場「蘇家鱔魚」的隱藏版潤餅、烏魚子鮮蝦潤餅等,除保留傳統好味道更加入創新手藝,每家都充滿驚喜。 市場處長陳豪吉表示,清明節是民間傳統重要節日之一,民眾在掃墓祭祖前後,不妨來一場美食之旅,讓味蕾也感受到特別的節日氛圍。各市場清明節最詳細的美食訊息,可至台南市市場處官網 (https://reurl.cc/1e808W) 查詢。

Read MoreRead More

楠西下四月雪 梅嶺賞油桐花正得時

梅嶺飄四月雪了,朵朵如雲點點如雪的油桐花開了。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下起了「四月雪」,上梅嶺可看見山頭點點白雪,原來是油桐花開了,尤其在梅嶺福來梅子雞餐廳前面山坡,更是朵朵白雲般,連假正好上梅嶺賞油桐花。業者陳居峰表示,南部油桐花比桃竹苗早開了些,楠西也有客家人聚落,歡迎大家到梅嶺賞油桐吃梅子餐。 一場「四月桐雪梅嶺相會」將在九日上午,在福來梅子雞餐廳旁的老梅園舉辦,在該處可以近觀油桐花,還可以遠眺美景,而梅嶺的油桐花已等不及盛開了,連假上梅嶺福來即可看到朵朵如雲般的油桐花團,遠看又似點點白雪,美極了,正好讓大家先睹為快。 陳居峰表示, 楠西區江家古厝屬客家庄,有著客家特有的文化,而油桐花也屬於客家庄,正如木棉之於西拉雅一般,所以在楠西種油桐賞油桐也成了另一件雅事,一朵朵白白的油桐花簇擁成大大朵如白雲般的花束,點綴在梅嶺山頭上,尤其掉落滿地白白成雪,在老梅園內賞油桐別有一番風情,此時節又正好可以採梅玩梅,還有白白成雪的油桐美景,所以上楠西做一趟桐花小旅行,正是連假最休閒又有趣的遊程。 區長李鴻裕表示,去年又補植了不少油桐樹,今年已陸續開花,而螢火蟲季也即將開始,歡迎大家到台南市的後花園楠西上梅嶺賞油桐花、採梅,還有多條步道可走,走走梅峰古道,吃吃梅子餐和野菜料理,同時還可共享賞油桐玩梅的美事。

Read MoreRead More

上任百日 鄭朝方雙政見達標

竹北市長鄭朝方上任一百天, 創「台灣第e」奇蹟,讓竹北市民超有光榮感。(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北市長鄭朝方三日就職上任滿百日,向市民交出漂亮成績單,三個月來陸續完成竹北六千民生紓困金發放,結合e化發放政策,雙政見達標,其中e化成功申請率高達九成,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第一。 鄭朝方表示,在公共建設方面,執行既有公設補救計畫,改善老舊廁所及建物,亦完成第四公墓修繕;竹北燈會四十萬人次賞燈創紀錄、兒童藝術節結合「早療先行」,落實早療兒政見,以及路平與公廁維管提升,公園再造以及充電樁設置等,都在如火如荼的進程中。 鄭朝方說,「竹北六千幸福加倍」紓困金發放已順利完成第一、二階段「溫馨直送」及「e化申請」,近十八萬人完成領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階段e化共有十六萬七千八百零六位市民申請,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三月卅日前均已匯款入帳。 鄭朝方強調,竹北市公所市政e化第一步以紓困金發放揭開序幕,過程需通過戶政、社政、民政、財政、資安、金融、資訊機構等七個系統跨域整合,挑戰「越級打怪」完成中央級e化層級建置系統。e化申請成功率破九成八,也為公所推動市政e化注入一劑強心針。 「e化申請網站」目前已轉型「發放站查詢網站」,提供還未申領民眾輸入身分證字號查詢自己所屬現金領取發放站點。第三波現金發放將於四月八日至十日進行,分三大區域、設置十七個發放站。

Read MoreRead More

新化林場落葉繽紛 宛如秋天

新化林場桃花心木落葉繽紛,蕭瑟景致有如秋天。(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中興大學新化林場擁有全台最大的桃花心木林,目前雖已是春天,卻是桃花心木落葉時節,落葉繽紛的蕭瑟的景致有如秋天,置身其間,有季節錯亂的感受。場方表示,桃花心木有半個月落葉、半個月發新芽的特殊習性,目前正值落葉期後半,待一、兩週後就會轉為滿山翠綠的景象。 新化林場占地三百七十多公頃,是中興大學的實驗林場,也是台灣唯一的低海拔亞熱帶林場,更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園區擁有全台最大的桃花心木林,三月下旬到四月初,是落葉的時節,漫步林間就能欣賞隨風飄落、充滿詩意的桃花心木落葉。 場長吳佾鴻表示,桃花心木有「半個月落葉、半個月發新芽」的特殊習性,每年都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初落葉,落葉後很快就長出新芽,前後間隔約半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近兩週正值落葉期,接下來有兩週是新芽期,接續就是滿山的翠綠;而在五月中旬等新葉長了一定程度後就會長花苞,接著就會飄落滿山的黃花,有如黃金雨。 新化林場內還有農塘、野溪、棧道、平台、友善步道等設施,結合桃花心木、相思樹、柚木、光臘樹、台灣杉及柳杉等林相資源豐富,並提供森林攀樹體驗,以及手作、夜觀、生態探索等活動,加上環境改造後有大草皮可以野餐,以林場風倒木製作的木桌椅、可愛動物裝飾等很受小朋友喜愛,適合老中青少全家出遊。

Read MoreRead More

左眼失明 潘正豪拚進國立大學

  榮獲家扶基金會全國自強兒少表揚的潘正豪,從副總統賴清德手中接過獎盃。(花蓮家扶中心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左眼失明雖然使生活更加辛苦,但花蓮家扶的孩子潘正豪卻不失志,努力勤學終於拚上國立大學,並榮獲家扶基金會全國自強兒少表揚。 目前就讀高三的潘正豪在兩歲那年,因一場意外造成左眼失明,使得生活更加辛苦,多年前又遭遇雙親協議離婚後,便與母親和年幼的弟弟相依為命,平日僅靠著母親工廠以及擺攤的微薄收入維生。 潘正豪的媽媽凌晨四點就要出門工作,在毫無後援的情況下,媽媽只好把睡夢中的弟弟一起帶出門,待時間一到送到學校,接著至市場賣雞到中午,這份辛勞讓潘正豪心疼在心,因此即使住校,每逢假日就會返家分擔母親的工作和照顧弟弟,心中那一份渴望翻轉命運的心更是強烈。 在課業上,潘正豪絲毫不敢鬆懈,每天放學後七點到九點,與同學一起埋首於練習證照考試,這番努力不僅使他保持班上前三名,並考上氣壓乙級證照,但他並不為此驕傲,仍謙虛努力地學習著,今年透過特殊選才一舉考上國立大學,努力為自己鋪一條通往「工程師」的夢想道路。 談及家庭生活困境以及左眼失明,潘正豪坦言一路難免遭遇不同眼光的對待,但他說,失明讓自己看見更多的不一樣,面對生活,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改變未來,成為媽媽和弟弟的依靠。此次榮獲家扶基金會一一二年自強兒少表揚,對他多年來面對種種難關仍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的精神,是最大的鼓勵。 統計至去年十二月底,花蓮家扶中心陪伴一千七百八十五戶家庭、三千二百零九位兒少,許多的家庭和潘正豪一家有著類似處境,為協助扶助家庭邁向自立自足穩定生活,中心透過「扶幼捐款專案」,提供超過二十多項社工專業多元服務,協助他們脫貧自立,期盼社會大眾一起愛心響應,支持弱勢孩子學習所需資源。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