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表示,肩頸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甚鉅,籲請民眾出現肩頸痠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否則嚴重將增加手術治療困難度。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0歲陳姓科技工程師,3個月前出現肩頸痠痛,有時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下背痛。這次因症狀持續一陣子,就醫診斷為頸椎小面關節炎,採物理治療、增生注射搭配衛教,痠痛問題終獲解決,長年嚴重失眠也明顯改善。醫師指出,使用電腦工作者常有類似肩頸症候群,應從改善坐姿做起。
奇美醫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表示,近年來因生活習慣、工作型態改變,及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肩頸痠痛病人逐漸增加,而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也很常見,如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工作效率。
他說,國外已有醫學研究統計,超過一半的使用電腦工作者曾出現肩頸症候群,肩頸症候群事實上包含括很多不同原因,細部診斷可分為肌肉骨骼或神經問題兩大類,其中肌肉骨骼問題包含頸部肌肉拉傷、頸椎關節退化、頸椎椎間盤疼痛、頸椎小面關節骨關節炎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神經問題則包含周邊神經、神經根、脊髓及後縱韌帶鈣化壓迫。
程信翰指出,治療肩頸症候群重點還是要針對確認的病因才會有效,舉例來說,痠痛藥膏能舒緩肌肉拉傷,但對椎間盤的疼痛效果不佳。口服止痛藥只能短暫緩解部分神經根壓迫的不適,但藥效過了,症狀又會再次發作。
奇美醫復健部統計2017~2022年因肩頸症候群求診人數約2000人,其中肌肉骨骼732人(38%)、神經問題1194人(62%),年齡大多30~65歲中壯年族群。2022年與2021年相比,人數成長近2成,尤其為30~50歲,顯示疫情下居家辦公及運動量減少,導致肌肉過度使用或耐力不足等狀況。
程信翰表示,工作者的肩頸症候群儘管常見,增生注射能治療肌肉骨骼及神經壓迫的問題,但若要避免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問題,還是要從生活型態及工作習慣上做調整,使用電腦時採正確坐姿,注意避免長時間仰頭,眼睛平行往下15度看螢幕是最佳視角,每工作1小時要起來活動等都是保健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