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吸菸者在剛戒菸後可能會出現如心情焦躁、頭痛、胸悶、體重增加等戒斷症狀。國健署建議,可透過塑造支持環境、以替代物或方法分散注意力,以及改變生活習慣等方式,改善剛戒菸後的身體不適。
國健署表示,吸菸者在停止吸菸後,4~24小時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稱為戒斷症狀,症狀在大約戒菸後第3天達到高峰,並在接下來的3~4週內逐漸減弱。
戒斷症狀來自於長期使用尼古丁,尼古丁會釋放使吸菸者產生愉悅與放鬆的多巴胺,在停止吸菸後,吸菸者會希望攝入更多尼古丁來刺激多巴胺的產生。
國健署指出,尼古丁戒斷相關症狀包含煩躁、憤怒、焦慮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食慾增加(變胖)等,伴隨戒斷症狀會導致頭痛(暈)、惡心、胸悶和喉嚨痛等情形,這些只是最開始需要跨過的難關。
當遇到戒斷症狀而感到不適時,可參照國健署網站的「戒菸教戰手冊」提供緩解戒斷症狀的方法:
1.塑造支持環境,如加入拒菸之友會來建立支持網絡,並請親友協助提醒「自己戒菸中」。
2.透過菸品替代物或方法、分散注意、自我提醒,如咬胡蘿蔔條、芹菜條、小黃瓜,嚼口香糖或含薄荷糖,來抑制想抽菸的衝動。
3.改變生活習慣,如調整生活中與菸有關的行為與習慣,藉此轉移對菸有關的情緒連結。
4.洗溫水澡、運動,轉移對菸癮的注意力,來保持輕鬆心情。
5.多喝溫開水及湯,少吃動物性蛋白質或燥熱之油炸食物。
國健署也說,國內有約3500家合約醫事機構可協助戒菸,透過藥物及衛教支持協助克服過程之生理戒斷症狀;另有免費戒菸專線、專業人員提供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