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詩永遠都還在──《戰爭中出生的嬰兒》自序

葉雨南 「戰爭中出生的他∕以為自己全身上下都是武器∕流出來的眼淚都是血」初寫下這三行詩句時,自己頭一次眼角有要奪出淚水的流動。 近年的災變、通貨膨脹,人與人之間把口罩當成第二個心臟、貨幣制度變成一種珍惜和混沌間的拉扯,唯獨詩的本質仍持續舒暢的吐納,讀詩和寫詩更需要人心供養,山裡留下風、海裡留下凝視。 別的國度戰爭仍在持續,我則有幸的誕生了第九本詩集。《戰爭中出生的嬰兒》和詩集裡第三首詩〈在戰爭中出生的嬰兒〉,詩集名少了「在」則是意旨除了有槍炮的戰爭外,凡造成局面腐蝕、凡被波及之事且日漸沸騰,都可以被稱之為戰爭。而「在戰爭中出生的嬰兒」是一首反戰詩。 寫了超過千首的詩,就只有《戰爭中出生的嬰兒》書寫的過程中反反覆覆一度寫不下去又一度被自己寫出來的詩句動盪了心跳。戰爭是不需要的、該禁止的。那些無辜的嬰孩、被迫留守在偏鄉的老婦人、動物園裡的動物、欠下債款拚命工作還債的上班族、剛新婚的夫婦、承諾一起廝守到老的伴侶、為國家貢獻一生心力的士兵,在戰爭裡彷彿隨意塗抹的顏料,被迫波及在對峙和躲藏在地窖下不見天日的無奈和無辜。 為何取用「戰爭中出生的嬰兒」是因為只要是人都有在戰爭中出生的風險畢竟我們無法預期自己的誕生日期,但我們可以堅持我們反對戰爭的理念希望這本詩集是一個警示和帶來希望的篇幅,雖戰爭在異國持續,但戰爭中躲在地窖的婦人,仍非常堅定的讓她肚腹裡的生命誕生在以戰火當成背景的世界。 反戰是必要的,戰爭只會讓原本就複雜的人心更加肆無忌憚。 寫詩到此刻,想出版是為詩找到家,而戰爭卻是讓那些原本有家的人失去了家園。 新詩的創新之前在出版過的書中已談了太多,那彷彿沙塵一蓋而過,但生命終究渺小,該更認真的去思考詩和生命之間共軌的力量了。 這次詩集也正式的把自己發明的一詞「晚許」寫成了詩作,而「晚許」究竟是什麼詞意,則讓讀者在詩中自由想像了。 戰爭和通貨膨脹的時代,我們還能依靠詩呼吸、我們還能用詩的笑聲、哭聲溶化那些悲劇,這本身就已經超越了存在的本質,彷彿睡夢中醒來打開房間的燈照亮自己的詩、自己的心跳、自己的吶喊。

Read More

麻醉用K他命短缺 估Q3可供應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西藥供應資訊平台公布,因全身麻醉用的K他命注射劑型短缺,徵求有意願供應廠商,食藥署表示,現階段庫存可用到8月底,已有申請專案廠商,初估第3季恢復供應。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3日表示,這次出現短缺問題的K他命注射劑型,台灣有1張藥品許可證,臨床適應症是全身麻醉,每月需求量約3200支,業者自去年10月因原料問題短缺,進行缺藥通報,預計今年第3季恢復供應。 陳惠芳指出,食藥署自去年10月接獲通報起,就陸續經公開徵求核准專案進口相同成分劑型藥品,滿足臨床需求,現階段庫存量至少還足夠供應至今年8月底,初估許可證藥品預計於今年9月底恢復供應。 陳惠芳進一步說明,食藥署今年6月30日再次啟動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避免藥物短缺,現階段已有業者有意願提出專案申請,預計將可補足臨床缺口。 這款全身麻醉K他命注射劑型藥物,由輝瑞藥廠委託國內聯亞生技新竹廠生產,是國內唯一自產K他命麻醉藥。事實上,從去年9月底就已經出現短缺警訊,當時還有醫師提醒,這是產婦、幼兒、急重症患者救命麻醉藥。

Read More

〈中華副刊〉竹床幽幽思夏月

宋小娟 夏夜如水,可以走出家門,躺在門前的竹床上,凝望著夏月,此刻好似滿眼鄉野氣息,浪漫而愜意。 夏夜裡,躺在竹床上,好似躺在青紗帳裡,躺在紫雲英地裡,躺在蒼莽的蘆葦灘上,有著甜美的懷想,無邊的風月。天空是墨藍色的,繁星隨意散落,嫺靜舒緩,古典而雅致。心裡多出一份幽渺的情愫。 躺在竹床上看夏月,那月蹲在樹梢上,如宋畫中的婉約女子,月光皎潔,流淌著飄逸奔放的清光。靜心凝望,銀輝散落的潔淨能洗滌胸中的塵滓,讓心盛滿波光旖旎的美好。 曾經讀到清少納言《枕草子》中風雅的句子:「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夏天是夜裡最好,秋天是傍晚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 這樣美麗的句子讓我感覺清風拂面,明月從夏夜款款走來,入了我的懷中。 鄉間的夏月是最美的,明淨清爽,沒有污染凡塵濁氣。坐在晚霞裡,看著天邊的霞光一點點沉入黑夜,老屋的窗外有梔子花香飄來,荷風送涼,菰蒲凝綠,流螢冰藍。 記得老屋的土牆青瓦旁,有一棵老構樹,門前還有一棵柿子樹,小院裡絲瓜在爬蔓,木槿無聲無息的盛開著。老屋小院裡的時光是緩慢的,像流淌的月光,無聲也無息,太多無波無瀾的日子,流淌成散漫的晚風。 我最喜歡看老屋院落裡那口盛水的大陶缸,夏夜缸裡盛滿了月光,晶瑩透亮,明晃晃的在水中晃動,伸出手指輕輕觸動,那明晃晃的月就瞬間碎成無數的碎屑,像奶奶蒸的黃饅頭,被我掰碎了灑在地上餵食小雞的模樣。 夏月,乾淨豐盈,如皚皚白雪,又似瑩瑩汪汪的山泉,我們總是癡想著伸出手,就可以接到滴下來的玉露,可以捧在手心裡如甘泉般酣暢的啜飲起來。 奶奶心疼我們,總是為我們準備好烙餅和荷葉粥,讓我們隨時回屋去墊墊肚子。因為夏天的夜晚太美,孩童的我們怎麼也不忍睡去,賴在竹床上看星空,看月亮,看流螢飛過,聽夏蟲唱歌。 老屋的堂姐最會講故事,總是選些離奇詭異的故事講給我們聽。聽著堂姐的故事,這個夏夜就有了太多的想像力,連平日裡親和的夏月也發出月光般清冷的笑聲。屋外的梧桐樹和苦楝樹像一幅簡約的素描,將繁茂的枝葉透射到地面上落下一大片怪異的陰影,好像裡面暗藏著堂姐故事中的小妖和狐仙。不遠處的池塘裡傳來一片蛙鳴,月季花沐浴著月光,依偎在夏風裡,恣意安然,悄然淺笑。這樣的夏月見證了我童年,相濡以沫的田園溫情,還有鄉村的善意和暖意。 竹床睡久後通身泛黃,紋理清晰,被肌膚摩擦的光滑水潤。夏夜躺在竹床上,沁涼舒適,扭動一下身子,就能聽到竹床嘎吱如夢囈的歎息。伴著夏夜的蟲鳴和蟬鳴、蛙唱,躺在夏夜的幽寂裡,再不捨得入睡,也能很快就甜甜的睡去。 躺在竹床上的時光,像置身於一葉扁舟,看著水天一色,好似張岱的「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高雅風情,也有著蘇東坡遊赤壁的曠達和澄澈。更有著《詩經》的一場旖旎情事。 鄉村的夏月,藏著鄉村與童年雜糅的糖果的香甜;藏著清露沾額,草木馨香;藏著童年的溫存和綿遠的鄉情。 如今,思念像竹床上的月光,洗滌了浮躁和功利,從多年的清風鄉土裡吹拂來的鄉音,在瓜棚豆架下淺酌低吟,鄉情彌漫的夏夜,月光像清遠的二胡聲,從故鄉的月中飄來,抵達內心的幽幽深情。

Read More

慈醫推出兒童居家安全繪本

繪本不僅特別錄製「有聲書」,還附上遊戲頁、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隨著暑假到來,孩子長時間待在家裡,然而「家」真的是最安全的堡壘嗎?慈濟醫療法人推出台灣第一本由醫師撰寫的兒童居家安全繪本暨有聲書《唉唷喂呀,我的家——孩子的居家安全攻略》,3日在花蓮慈濟醫院門診大廳舉辦新書發表會。 院長林欣榮表示,繪本由花蓮慈濟醫院2名醫師張雲傑、蕭宇超共同撰寫,起因他們在醫療臨床現場,看到許多「明明可以避免的居家意外事故」卻發生了,譬如誤食浴室強鹼清潔劑、誤吞鹼性小電池或燒燙傷等等。他們從急診經驗出發,收集兒童意外事故最常發生的原因,並從家中客廳、廚房、浴室、臥室、庭院等空間,發想許多生動的故事,由資深繪本畫家泳子老師繪圖,為3-7歲的兒童量身打造這本居家安全繪本。 台灣第一本由醫師撰寫的兒童居家安全繪本《唉唷喂呀,我的家-孩子的居家安全攻略》新書發表會。(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新書會上邀請4名花蓮慈院醫護同仁及繪者的低年級子女,以朗讀的方式介紹這本繪本。本書總策劃張雲傑醫師,是花蓮慈濟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主任,去年獲得台灣保護服務工作最高榮譽「紫絲帶獎—新銳獎」肯定。他指出,兒保中心和急診常接到孩子從床上摔落等居家意外事故,花東地區因為隔代教養或大人外出工作,常面臨大小孩要照顧小小孩的處境,所以希望透過繪本來傳遞居家安全的概念。此外,他也提倡親子共讀,讓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度過安全快樂的暑假、每個孩子都平安健康。

Read More

公費肺癌篩檢週年 揪531病例

  衛福部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台灣第5癌篩檢,3日舉行肺癌篩檢1週年成果發布記者會,衛福部長薛瑞元(中)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加入篩檢,盼早期發現治療。(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肺癌篩檢滿週年,推估符合資格的民眾約50萬人,但第1年僅4.9萬人接受檢查,約占1成,累計1年來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等於拯救了500多個家庭。衛福部國健署分析,新制實施都會有觀望期,將多管齊下宣導,盼高風險民眾早期發現治療。 衛生福利部去年7月1日起,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使台灣成為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表示,公費補助LDCT肺癌篩檢服務找到的531名肺癌個案中,有396人具肺癌家族史,118人為重度吸菸者,17人為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進一步分析肺癌偵測率,即每100個完成篩檢流程的人,可找到的肺癌個案,整體為1.1%,具肺癌家族史為1.4%,重度吸菸者為0.6%,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為0.9%,這顯示除吸菸外,肺癌家族史確實是國人重要的肺癌風險因子。 國健署指出,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一位,占了111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9.4%。肺癌患者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距甚大。但109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我國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晚期個案占6成以上,錯過早期治療機會。 國健署指出,若將受檢者之診斷期別及風險因子進行交叉分析,具肺癌家族史有89.4%為早期,晚期(3及4期)僅占7.6%。與具肺癌家族史者相比,重度吸菸者早期比率稍低(71.2%),晚期比率較高(23.7%),但仍遠比109年國人肺癌期別分布為佳(早期33.4%,晚期62.9%)。顯示重度吸菸者應儘早定期接受肺癌篩檢,若有肺部相關異常,應儘速就醫檢查,提高早期發現肺癌以進行治療。 國健署表示,凡是具肺癌家族史之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或具重度吸菸史之50至74歲,且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應盡速參加篩檢。

Read More

〈中華副刊〉芳療瑜珈

王映涵 偶然的機緣下,上了幾堂芳療瑜珈,雖說是瑜珈課,其實更接近靈性的引導主要是教一些頭腦體操及如何怎麼疼愛自己,畢竟身心靈是一體的,萬病由心起。 首先老師帶領我們玩精油,要我伸出左手,代表直觀的手:隨意抽著精油,也就是現在我最需要的氣味,結果是岩蘭草,以荷荷芭油為基底,要我對精油喚醒對他的需要,等待他滴下,滴個兩三滴後,雙手揉勻去感受那氣味:帶著泥土草地的氣味,讓我想到有段時間因為國小同學為了給我正面的能量帶我接觸新時代,還有網路上也是要我多接觸自然。 睡眠障礙已有多年,多半除了固定生理時間還有自己總是想太多,思慮帶動情緒影響身心,或是疾病使然,不得而知!而陪伴在我身邊的媽媽則抽到快樂鼠尾草,老師說媽媽很需要放鬆。 今年又有緣上課,這次抽到是黑楜椒薄荷,老師這兩個氣味是相抵的,之所以抽到正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關係,並給大家嗅聞猜猜花香,喜歡的可以滴幾滴在屬於自己的精油中。當我嗅聞著有些熟悉的味道,原來是街頭巷弄常販賣的玉蘭,我不禁想起年幼時,愛吃少動的奶奶,嗜甜的她只有就醫時盛裝打扮,有時總會在身上戴串玉蘭,那淡雅的香氣,勾起童年的回憶,也讓我想起走在街頭那些老婦無論風雨的說買串玉蘭吧!而我看著她那歷經滄桑的眼跟及黃白交錯的串串玉蘭,總是讓我想起皮膚嫩白的奶奶。 不知道是否自己智慧不夠,思慮過多,思多傷脾,又戒不掉咖啡,傷了腎氣,加上好靜少動,總讓人以為我無病呻吟,遊手好閒,庸人自擾! 老師融合了許瑞云醫師的能量醫學、中醫跟一些頭腦體操加上芳療帶領團體活動,知道我是免疫侵犯中樞,就說不知道我過去經歷什麼,或許是原生家庭影響,聽了我的故事後,推薦我去花蓮的慈濟看許瑞云醫師,她堅信每個人都有自癒力,而病則是所謂的冤親債主所致–不然西藥只是控制,無法根治! 雖然知道飲食障礙來自內在的匱乏,看了張曼娟《以我之名》中提到電影《七月與安生》中說只要踩住對方影子就不會分離,可是那只是互相偽裝,因為欣羨對方人生,終究還是分離了-沒有誰離不開誰,那些青澀單純美好的友情,讓我被深深打動並回到過去,就像《傷心咖啡店之歌》中那帶著憂愁孤獨的海安、小葉跟馬蒂,不知道她們成長會變成什麼呢? 陳雪從惡女變成跟早餐人《同婚十年》總讓我想到英子與修一那段美好相互牽絆但是還是互有各自空間的《積存時間的生活》那系列的熟年優雅生活,想起自己過去因為太在意而渴望的,最終還是過客。 曾在書中看到疾病是上天給禮物,就像許醫師說他處理過太多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從他的《走出傷痛破繭重生》中的一個個例子中,彷彿看到一直被忽略的還有還在卡在過去關係中的自己,深深明白後來老師再給我們一次精油抓周時為什麼會抽到保薰衣草、山雞椒、紅沒藥,除了對應現在外,其中的的山雞椒是原住民祖靈氣味,主要是提醒我們活在當下。 老師分享自己的故事:急躁個性的爺爺及父親讓他大學逃離原生家庭,後來因為大病了解病痛的苦,去年我們因為岩蘭草相遇,因為那沒有自尊的童年,藉著文學遁逃,不接地氣;卻也因為文學讓我們對人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如今,中年的我,仍舊半浮虛無中,卻也慢慢知道自己雖然一邊埋怨原生家庭的控制外,其實也辜負父母原本的期待:疾病纏身,父母也無能為力,手足成家,緣分如此,無法強求–唯有自己才能陪伴自己。 就像老師課堂上常要我們擁抱自己,感受多久沒有好好疼愛自己被人擁抱疼愛,並要我找鏡子練習來看自己,因為別人可以把我們推向虛無,讓我們藉以逃遁,但是唯有我們自己要面對現實,練習把自己承托,並且學會與自己相愛獨處和解! 後來,我明白有時學習這些不是為了別人,看著年近七十爭吵一生的父母,明白之所以要練習,是因為有了責任,也是為了培養自己生活老後的能力。由於政府德政,樂齡課多元化,青春回憶在笑淚中,就像從前的《未央歌》,不能忘懷的青澀,肩上的擔子將慢慢加上,會不會一如紅樓夢的好了歌? 放不下的過去就讓他成為滋養你的土攘,想起旁聽文概時老師說長大終就要面對抉擇,不能像小孩一樣什麼都想要,只要一直走或許終究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不用理會外在眼光,傾聽內在自己的聲音,自己多疼惜自己,老師說回顧過去充滿感恩,就像疾病讓人醒悟! 人生沒有什麼對錯,原生家庭雖然傳統,卻任由我自己選擇科系並藉著旁聽聞文學戲劇遁逃,且遇到一些貴人給我工作機會,或者希望藉著提點那時還在情感現實中迷失的我,許是自己能力不足,終沒堅持,每個人終究有自己的生命課題要面對,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負責、疼愛自己給自己擁抱。 情殤落淚,唯有媽媽耐心的陪伴看護,溫柔守候,發揮巨蟹愛家精神,難怪他抽到是需要放鬆的精油:快樂鼠尾草。 長大後,不論是論何人都有各自有自己的活動安排,雖然時間零碎,慶幸自己還有自己的房間,有時用餐時反成家中唯一相聚的時光。 想到終有一天自己要從被照顧者擔任照顧者,就像電影《謙虛英雄》,不禁一下子沉重許多!去年老師曾介紹巴哈花精入門,要每個人抽三張花卡,直觀再看牌意,按照順序的排列,我抽到的櫻桃李、水堇、矢車菊,後來又加了個野生酸蘋果,那是失衡狀況跟正向語句不禁覺得矛盾於是請教老師,老師說因為不知道怎麼融入人群,所以去迎合壓抑情緒,又因為不安而焦慮才抽到這些花卡; 想起希臘神話中孤獨地映照自己的水仙,是否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而讓人以為自戀呢? 無法重過的日子,無論是甜蜜或憂傷,再怎麼惶惶不安,就像現在流行的斷捨離,在幾度失眠的夜晚,面對爸爸有時的反覆無常,媽媽的疲累或記憶的流失,自己無論是否能承托,都要先學會與自己和解及愛,方能面對往後的一切。 看了佐野洋子及樹木希林系列的散文,我看她們面對癌症的生死觀還有關於自己老後的心態,不禁深感敬佩!而樹木希林敏銳觀察及敬業教育方式等人生觀更令我折服。 在女兒也哉子對樹木希林回憶中,我彷彿看到父母兩個迥異價值觀的家庭,就像自身,豁然打開心結了。雖然也哉子說他這樣回憶還不知道如何消化父母的離開,讓我想到羅蘭對母親的哀弔日記中的哀傷。 父母漸漸的老去,我總害怕有一天無法承受失去,無論是肉體的或者記憶的,才發現現有的幸福及父母的期待。 斷不了過去,在雲端時代,我看著照片感嘆,何時緣分如此淺薄,在孤獨與合群中,我書寫挖掘著,只希望留下每個珍貴的片刻,不要有所遺憾! 感謝一路來的陪伴,也體會到老師說的無論是芳療還是其他都只是一個媒介。 無法改變的那些就如那些逝去的流過,重點是當下,若無法忘懷,那就深深珍藏,我堅信每段相遇都不是偶然的。 而我認為不論是任何藝術形式都來自周邊生活觀察的人性表現,對我來說,書寫除了挖掘自己的內心也是療癒或令人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Read More

禽蟎上身! 皮膚起疹發癢

禽蟎叮咬部位在腹、腰、肩頸、手臂、腋下及大腿內側,皮膚與衣物。(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每年4至9月,各種蟲類出沒頻繁,加上氣候悶熱潮濕容易招來蟎蟲,尤其居住環境周邊如有鳥類出沒,是禽蟎引起的皮膚炎的最嚴重時期。 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邱健群表示,近日因出現多位遭禽蟎叮咬,患處奇癢無比來診的患者,且禽蟎的叮咬,常見於腹、腰、肩頸、手臂、腋下及大腿內側,以皮膚與衣物接觸點,最為明顯,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在鳥類出停留的空地及陽台上晾曬衣物,避免禽蟎趁機入境,引蟎叮咬。 醫師說,禽蟎主要寄生於鳥類及家禽類的皮膚表面以吸血為食的蟎蟲,成蟲約約0.7-1mm,勉強肉眼可看見,8隻腳,灰白色,吸飽了血,變成紅棕色,沒有吸血可存活至少7天,會藉由通風口及鑽縫隙從屋外進室內對人類進行叮咬吸血。 邱健群醫師表示,春夏是禽蟎繁殖的季節,人的皮膚皺褶處(如腋下和胯下),自然也成了禽蟎容易躲藏的位置,而禽蟎叮咬皮膚、吸食人血而引起搔癢難耐的皮膚紅疹。熱帶禽蟎好發的部位多在衣服袖口、腋窩、脖子、胸罩邊緣、腰帶附近、胯下及褲管開口等。 治療熱帶禽蟎的叮咬上,與一般蚊蟲叮咬類似,通常口服藥加外用藥膏,很快就可以將症狀控制下來。而只要杜絕來源,就不會再復發。 醫師提醒,禽蟎無傳播傳染病的風險,因此僅須注意居家環境屋內保持清潔乾燥,有養鴿子或是常常有鳥到住家陽台停留,就避免在屋外的陽台空地晾曬衣物、棉被,此外,在家陽台周邊設置防止鳥類停留的設施,是預防熱帶禽蟎叮咬最重要的工作。

Read More

〈中華副刊〉辭鏡

花非花 詩∕簡玲  圖/張秀燕 鏡中的瓶花,坐在空無一物的屋子,一動不動。   「妳是我我是妳。」一張相同的面孔,自對稱的已經氧化的稜形黑邊,穿牆而出。   沉默。微笑。被禁錮的深度裡外映照。低泣。喊叫。對視的決堤失去十里柔情圖像。她們的界線,逐漸模糊。   「我非妳妳非我。」瓶花舉身墜落,當穿越真實的層次,她明瞭這般虛構的左右顛倒的人間,承諾或青春,都挽留不住。   站立的鏡子瞬間平躺,頃刻,花朵凋落鏡面上,她們跳脫生命原有的認知,重疊合一的吻別。無人辦識出那是上下顛倒的,鏡花。

Read More

醫打小孩 專家:應正視情緒管理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有兒科醫師日前說自己涉家暴遭通報。兒科醫學會3日表示,體罰無法達成教養目的;家長也須正視本身生活壓力與心理創傷,必要時求助資源,為孩子勇敢面對,學習情緒管理。 近日有兒科醫師在FB發文表示「我打了我的小孩」,描述孩子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出現問題,他從一開始的扮白臉無效,乾脆採取打耳光、罰跪等嚴厲管教方式,卻遭孩子媽媽通報家暴。 馬偕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兒科醫學會過去從未有過醫師成為疑似兒童施暴者的先例,沒有想像到會發生這種事,站在兒科醫學會立場,不管是任何理由,都不贊成以任何暴力加諸孩子。 台灣兒科醫學會表示,許多文獻已證明,對孩子施以「暴力」,即使暫時能讓孩子害怕恐懼,長遠來看反而易造成孩子身心創傷,可能影響腦部發育,甚至造成永久性神經、精神與行為偏差,造成嚴重身心健康與社會問題。 學會指出,希望所有教養兒童的家長與照顧者,也須正視本身遭遇的生活壓力與心理創傷,必要時積極求助心理諮商等各種資源,為了孩子而勇敢面對,好好學習情緒管理、達成非暴力溝通與正向教養,以適當方式來教養孩子。 此外,在衛生福利部指導下,各大醫院成立的「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也可以尋求育兒與親子關係建議與協助。

Read More

最快7/19開打 莫德那次世代將作為基礎劑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因應COVID-19疫情,接種疫苗為防疫重要策略之一,莫德納COVID-19雙價BA.4/5疫苗將作為基礎劑接種,建議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兩劑間隔至少28天以上;滿6歲-11歲兒童,與前一劑間隔3個月以上;滿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應與前一劑間隔3個月以上。 疾管署指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6月28日專家會議中,依據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定用法用量、國際間雙價疫苗作為基礎劑接種情形及國內COVID-19流行感染情形,針對莫德納BA.4/5雙價疫苗(0.1mg/ml包裝劑型)作為基礎劑之接種。 疾管署表示,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未曾接種者建議接種2劑(25mcg/0.25ml/劑),兩劑間隔至少28天;曾接種1劑莫德納者,與前一劑間隔28天以上接種1劑(25mcg/0.25ml/劑)。滿6歲-11歲兒童,未曾接種者建議接種1劑(25mcg/0.25ml/劑);曾接種1劑COVID-19疫苗者,與前一劑間隔3個月以上接種1劑(25mcg/0.25ml/劑)。滿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未曾接種者建議接種1劑(50mcg/0.5ml/劑);曾接種1劑COVID-19疫苗者,與前一劑間隔3個月以上接種1劑(50mcg/0.5ml/劑)。 疾管署指出,莫德納雙價BA.4/5疫苗作為基礎劑最快於今年7月19日實施。目前12歲以上民眾基礎劑可接種Novavax及BNT疫苗,疾管署提醒,其中成人劑型BNT疫苗將於今年7月5日全數屆效用罄,尚未接種過COVID-19疫苗者,後續可選擇Novavax或雙價BA.4/5疫苗作為基礎劑接種。另目前幼兒、兒童基礎劑接種之單價莫德納及BNT疫苗充足,後續再調整納入雙價BA.4/5疫苗作為基礎劑接種。 疾管署呼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可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有COVID-19疫苗接種需求之民眾,可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國內使用的COVID-19疫苗,別人送的比政府買的多,疾病管制署3日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計收到疫苗9267.5萬劑,其中6841萬劑為政府採購,2426.5萬劑為捐贈,超過7成疫苗是由政府採購,柯文哲所言並不屬實。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109年9月起逐步採購COVID-19疫苗,於110年間亦陸續獲得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及慈濟基金會,與美國、日本、立陶宛、捷克、波蘭及斯洛伐克等國家捐贈疫苗,截至今年6月底總計有9267.5萬劑,而政府採購佔比達73.8%,「疫苗送的比買的多」之言論並非事實。 疾管署說明,因應COVID-19疫情,接種疫苗為防疫重要策略之一,為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政府採取多元外購與國內研發雙軌並行方式,取得足夠數量,並儘速提供民眾接種,以使國人獲得免疫保護力,確保國民健康安全,利於整體疫情控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