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飲喝不停 影響血管、腦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沈君毅表示,精緻糖容易影響孩童血管健康及腦部運作,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肥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近一次國民營養調查顯示,7至18歲兒少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約為26-30%,深入調查飲食狀況時發現,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的頻率高達7成。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沈君毅表示,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多為水、精緻糖、奶精等等,不僅熱量高且營養密度低,是常見的「空熱量」食物之一,精緻糖容易影響孩童血管健康及腦部運作,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肥胖。 沈君毅表示,現今兒少夏天多喜歡以含糖飲料替代白開水作為身體補水的方式,尤其在暑假沒有學校生活約制,幾乎都是一天一杯,但這不僅不會解渴,反而會導致熱量攝取過多而肥胖。 依衛福部國健署發布「國民飲食指標」建議,民眾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而6至12歲的兒童每日可攝取的總熱量是以理想體重做計算,體重第1個10公斤為每公斤100大卡;第2個10公斤為每公斤50大卡;21公斤以上以每公斤20大卡計算。舉例來說,假設該兒童體重45公斤,則其每日總熱量為(10×100)+(10×50)+(25×20)=2,000大卡,依建議乘以10%後得出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200大卡。 根據《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會以身高質量指數(BMI)來診斷孩子是否為肥胖,並且以2歲為分水嶺。2歲以下嬰幼兒,若BMI在97.7百分位以上即為肥胖;2歲以上兒童或青少年,超過該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為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即為肥胖。若孩童已達肥胖標準,沈君毅表示:「臨床上會給予相關治療意見,如請家長或青少年記錄3至7天的飲食日記,安排營養師進行飲食衛教諮詢;同時會建議遵守世界衛生組織『333運動原則』,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30下。」 「味覺是從小開始培養,孩童若是接觸過多精緻糖,則容易造成味覺制約化,影響日後的飲食習慣。」沈君毅呼籲,若孩子糖攝取超量,可嘗試以微糖或無糖飲品取代含糖飲料,如自製無糖檸檬或莓果氣泡飲取代汽水、未加工鮮奶取代調味乳等。若孩子已達85百分位的過重標準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協助,至兒科進行相關評估。

Read More

猴痘+23 第2例女性為外籍看護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疾管署4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猴痘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而本土個案中,出現第2位女性案例,為30多歲外籍看護。疾管局指出,今(5)日起擴大猴痘疫苗接種對象,符合資格者應把握儘速接種。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新增23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菲律賓及越南);居住縣市為北部15例、中部5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6月30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27至7月3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4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疾管署表示,本次的本土個案中,出現第2例女性猴痘個案,為北部30多歲外籍看護,個案6月21日身體出現水泡等症狀就醫,6月3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7月2日研判為確定病例,衛生單位已緊急聯繫並匡列高風險接觸者共6人進行相關防治措施,經初步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均無出現相關症狀,將持續進行可能感染源調查。 疾管署表示,截至7月3日止全國共104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且其中11縣市、29家合作醫療院所有提供夜間或假日門診服務。

Read More

正午熱昏自撞 送醫體溫近41度

張姓男子日前騎機車訪友,由於當時正值中午時段,烈日曝曬造成他熱昏自撞路旁車輛,所幸民眾發現將他送醫,到院時體溫近41度是熱中暑。(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66歲張姓男子日前從集集鎮騎機車至南投市訪友,當時正值中午時段,烈日曝曬熱昏自撞路旁車輛,所幸民眾發現將他送醫,到院時體溫近41度是熱中暑,送到加護病房治療後已出院返家。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夏天避免非必要戶外活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預防熱傷害。 中央氣象局近期發布「高溫警戒」,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機率。66歲張姓男子日前騎車訪友途中中暑,疑熱昏了撞路邊停放汽車送醫。 張姓患者長時間在大太陽下騎車,安全帽散熱不易,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若身體機能失常,就可能出現暈厥等熱傷害症狀。(記者陳金龍翻攝) 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黃重文表示,張男除了車禍導致身體多處撕裂傷外,到院時體溫逼近41度,心跳快、意識混亂,經檢查血中尿氮增加、鉀離子偏低、肌酸磷化脢上升,診斷為熱中暑,住院期間給予輸液治療積極降溫,嚴密監控心律及呼吸狀況,調整電解質,症狀獲得緩解,已出院返家休養。 黃重文指出,台灣夏季高溫、高濕度的氣候,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該患者長時間在大太陽下騎車,安全帽散熱不易,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若身體機能失常,就可能出現發燒、心跳加快、頭暈、頭痛、疲倦、惡心、嘔吐、無力、暈厥等熱傷害症狀,若出現熱傷害症狀,應在陰涼處休息讓身體降溫,補充水分以及鹽分,若症狀未緩解,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心湖裡的倒影

■簡政珍 你的心事飄成雲霧 雲霧凝結後落入你的心湖 你在心湖中 看不到自己的倒影 假如水往山上流 我們都在諾亞方舟 假如雲在土地上 播撒酸雨的種子 你所收割的情緒 將日夜引發雷鳴 假如顛倒所見的是 真實世界 假如小貓變成老虎後 把貓奴當早餐 假如每天都要吃雞蛋 雞才能生出雞蛋 假如氣球撞落導彈 假如季節 跳脫春夏秋冬的輪迴 你將會看到 心湖裡的倒影

Read More

〈中華副刊〉到麻豆反客為「煮」

■許政雄 前陣子,有位從台北移居台南的女藝人在網路發文,細數兩地居民習慣不同處,引起廣大迴響,令住新北的我,想起多年前的台南經驗。 三十出頭的我,因生病辭職在家休養,平日足不出戶,有點自閉。當兵同梯知道後,大年初二,邀我到台南麻豆岳母家長住。我對麻豆的印象很貧瘠,僅止於文旦和碗粿,其他一無所知,若非同梯找我去,我這輩子大概都不會踏上這個地方。 同梯岳母家位於安業里,算是麻豆鎮邊陲,附近有雞寮和一座正在興建的地藏廟,香火旺盛,再過去就是曾文溪堤防。這裡每戶人家不是獨棟鐵皮就是紅磚厝,房子都不高,門前皆有空地、菜園,彼此相隔有點距離,不像我在新北的家,周遭盡是華廈大樓,眼光無處投遞。 同梯岳母家是兩層樓水泥鐵皮,離麻豆市區騎單車要十五分鐘左右,對我這個來自新北,方圓五百公尺內就有兩間全聯和一雙家樂福、以及十幾間如衛星環繞著我打轉的超商和早餐店來說,麻豆安業里簡直就是另一個國度。 北部人對很多傳統習俗已經式微,注重隱私和自主權,不太可能讓陌生客人來家裡住,何況好幾天。因此,當同梯硬拖我到他岳母家過年時,剛開始我是抗拒的。 可是抗拒歸抗拒,沒去過麻豆的我,對這地方還真有點好奇!也想看看台南人怎麼過年,於是,抱著大不了自己搭車提前離開的心情,隨同梯在大年初二來到這座種滿文旦、白柚、柳丁、酪梨…的小鎮探訪。 入住的鐵皮屋一樓是客廳、廚房、浴室、主臥室、小倉庫。二樓則有幾間房和一間能容納十幾人的大通鋪。同梯放下老婆陪我睡在這間大通鋪,這是南北不同處。關於這點,好像南部女人給老公的自由比較寬裕,我那些濁水溪以北的結婚朋友,通常都會請我去住旅館。 在大通鋪共寢,讓我們彷彿回到當兵時。 海軍陸戰退伍的我們,有著革命情感,難怪同梯堅持,要養病的我下來麻豆過年,或許他也嗅出了,從我身上散發出,類似當兵時那種對生命的無奈味道。 來同梯岳母家過年的親朋約十來位,我是標準小家庭的孩子,除夕夜最多四人吃飯,不像他們這麼熱鬧!可熱鬧歸熱鬧,吃完豐盛的年夜飯後,接下來每天的午晚餐,都是火鍋料加高麗菜。為應付大批不定時返鄉的親人,他們除了冰箱,另備一台類似賣冰淇淋的冷凍櫃,裡面堆滿各式火鍋餃丸等加工品,同梯的老婆說這裡採買不易,準備一堆火鍋料最方便迅速省事。 如那位移居台南的女藝人所說:台南人真的很愛泡茶。同梯岳母家也有一組泡茶設備,可惜腸胃欠佳的我,對茶敬謝不敏,但是對台南的早餐,卻是胃口大開。 麻豆早餐選擇頗多,有菜粽、碗粿、飯糰、豆簽麵、炭烤三明治…等,每樣都很好吃,台南人早餐還有牛肉湯、烏魚子、小卷米粉…相對之下,北部人早餐就顯得單調。 我最愛月桃葉包覆、裡面只有花生和糯米的菜粽,無論單吃或加香菜醬油膏花生粉,素顏粉墨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還有豆簽麵,煮熟捲曲的扁細黃麵條,同梯的老婆居然什麼調味料都不加,就吃的津津有味,讓我也忍不住嚐看看,吃起來有點涼麵的感覺,讓我嚐到食物單純的美味,此麵聽說是台南限定。 早餐如此豐盛,應該更澎湃的午、晚餐卻頓頓都是火鍋料配高麗菜,當了兩天矜持客人,和大家混熟後,曾做過廚師的我,終於忍不住發難,對同梯岳母一家人說:「我住在這裡太閒了!可以讓我為大家做飯嗎?」大家聽到全都嚇壞了!以為招待不週、禮數不夠,這對南部人來說是很丟臉的事,幸好同梯很了解我,他挺身跟大家說:「這個人的興趣就是煮東西,就讓他玩玩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隨後我便走進廚房,開始檢查有什麼工具、食材、調味料…剛開始大家都有點緊張,同梯老婆還立刻跑到洗碗槽前,把髒碗盤全洗乾淨。接著我一一打開廚房的櫃子,和另一台雙門冰箱。 這台雙門冰箱,不只藏著食材,還有這家人的飲食習慣。 從冰箱找到一盤被打入冷宮的白斬雞,用鹽酥雞的概念油炸,加胡椒鹽,小孩們搶著吃。還有幾條茄子,想做油悶茄子卻沒九層塔,少了畫龍點睛的配角,顏色和味道都不對。偏執的我,走到同梯岳母家菜園尋找,整座菜園居然只有A菜,九層塔在農村不是應該隨處可見嗎?大家說那就別放了,光茄子也很好吃。我不死心!跑到鄰居家尋覓,終於發現一株亭亭玉立的紅骨九層塔。主人剛好就在旁邊,我不好意思直接要,輾轉讚美九層塔養的真好,等主人露出靦腆笑容再跟他明說:「煮菜剛好缺九層塔,可以摘一點嗎」? 鄉下人都很熱情慷慨,主人說:「盡量摘,別客氣!下次需要可以再來」。 正在摘的時候,同梯老婆趕過來解釋:「叔叔不好意思!那是我家的客人。」那人馬上睜大眼、路出驚訝表情說:「怎會讓客人煮飯給你們吃?」我趕緊自白:「因為當客人實在太閒了,煮菜可以勞動一下筋骨」。 後來煎蔥花蛋時,缺青蔥,又去其他鄰居家找。 鄉下沒什麼新鮮事,隔天,左鄰右舍都知道,同梯岳母家有位來作客的男人,居然煮飯給主人全家吃。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一不作二不休,同梯岳母家有訂報,那幾天,剛好看到報上介紹台南市二空新村過年有賣臘肉,臘肉對我們來說是陌生食材,我決定試煮看看。 勞煩同梯,從麻豆開車到四十公里遠的台南市找臘肉,那時網路還不發達,嘴巴就是搜尋引擎,問了好久才找到。 回來後,我將得來不易的五花臘肉洗淨蒸過,再切小片用文火煎炒,把油逼出,微焦後加辣椒爆香,和高麗菜快炒,等高麗菜轉色再丟蒜苗下去拌炒幾下便起鍋,臘肉和辣椒讓整盤菜變得紅通通,年味十足。那晚,同梯岳母全家生平第一次吃到臘肉,都覺得真是人間美味! 為大家做飯,讓我忘記自己的病、忘記人生的不順遂、也忘記自己來自新北。 煮了幾餐後,大家似乎也忘記我是客人,習慣我做飯給他們吃,不再覺得尷尬。親疏遠近的隔閡,似乎被食物打破,不知不覺中,我從客人悄悄變成他們的家人。

Read More

流感仍處高原期 11死重症+26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疾管署4日指出,目前流感仍處高原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75,076人次,並新增26例流感併發重症,另另新增11例死亡,死亡民眾均具慢性病史,其中10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26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8例A型H1N1、6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7月1日,其中24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22例具慢性病史。另新增11例死亡,其中10例A型H1N1、1例A型H3N2,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為7例男性、4例女性,發病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8日,均具慢性病史,其中10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75,076人次,相較前一週略降,惟整體疫情仍處高原期,尚須關注疫情變化;近期社區流行A型流感病毒,H1N1與H3N2共同流行。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7月3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49例 ,其中196例A型H1N1、142例A型H3N2、5例A型未分型、6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49%,87%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1%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68例,包括43例A型H1N1、23例A型H3N2、2例B型,81%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

Read More

〈中華副刊〉記憶中的端午

■倪濤 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端午節素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祈福納祥類習俗主要有劃龍舟與祭龍,壓邪攘災類習俗主要有掛艾草、浸龍舟水、洗草藥水、拴五色彩線等,節慶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黃等。 記得我們小時候,端午節這一天家裡除了吃粽子,門上都要掛艾草,插菖蒲,佩香囊,一時真是香氣撲鼻。那裡面有朱砂、雄黃和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外面用五彩繽紛的絲布包起來,再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據說這具有驅蟲、避瘟和防病的功能。現在想想,這不就是防疫嗎?中華傳統防疫日。由此可見:我們民族從來就有防疫意識,應該發揚光大。那麼為什麼選在端午節這天? 農曆五月初五舊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月蚊蠅孳生,癘疫流行,俗稱「惡月」,初五日為「惡日」。楚人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惡月、毒月,重五之日是惡日、死亡之日,民俗忌「五」,遂改成「端午」。所以,才有了避邪、除瘴、祛疫的習俗。《呂氏春秋:仲夏紀》也說:「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生死分。」 故五月五日,又稱為「浴蘭節」。這一天,人們愛用蘭草煎水沐浴,以祛風散熱,洗除污垢。增強皮膚的抵抗力。後世不斷發展,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各人不同的需要,沐浴所用的藥物越來越多。如用楓樹果(楓球)煎水洗澡可以祛風,治療皮膚過敏;用防風、艾葉或透骨草煎水薰洗,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用大蒜皮、苦瓜葉或絲瓜葉煎水為小孩洗澡可以去熱毒,防止夏天生痱子;用青蒿、天泡草或白英等煎水洗澡可以防止生瘡癤,等等。 那天,各家門口懸掛菖蒲、艾葉、葛藤等等。據說菖蒲似劍可斬妖邪,艾葉芬芳可驅蚊避穢,葛藤可捆妖孽;家中燃雄黃蚊煙用以驅邪除毒;大人吃雄黃酒,小孩塗雄黃于前額作王字形,謂可保清吉平安;清水一杯放少量雄黃服用,或用雄黃水洗眼,謂可免眼疾;用雄黃水遍灑室內,可除蟑螂跳蚤。有的地方小孩於胸前佩戴香袋、符篆、大蒜,用五色絲系臂,謂可避邪。端午家人團聚,吃用箬葉包糯米煮成的粽子、鹽蛋、大蒜籽燒肉。 大人、小孩都要沐浴蘭湯。有些地方習慣在端陽薰蚊香、蒼術及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銀花、土茯苓等藥物煮蠶豆或雞蛋吃,據說有清熱解毒去風濕之功能。或到山林溪邊扯夏枯草、車前草、水燈心等藥物,洗淨曬乾,待夏日泡涼茶喝,所謂「端午前都是草,到了端午都是藥」。 據民間傳說,家門口懸掛艾葉、菖蒲還與黃巢有關。傳說唐朝末年黃巢攻打長沙時,見一婦人手牽一個小孩,身背一個大一些的小孩便問緣由。婦人答:「牽的是我生的,背的是他嬸的,父母都不在了。聽說黃巢『隔山搖劍,人頭落地』,就背出來一塊逃難。「黃巢聽後說:「黃巢只和官軍作對,不傷害百姓!」他隨手扯兩根艾和菖蒲,對婦人說:「把它插在家門上,就沒事了。」婦人歸家向鄰里道之,次日正好是端陽,百姓照此而做,於是留下了端午插艾葉和菖蒲之習。 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兩晉以前就有了。五月本是收蒲草的季節,民間遂稱為蒲月,端午又稱蒲節。蒲草為草席原料,又名恩愛草。民諺謂蒲草「生於重陽,死于端陽」,五月蒲草品質最好。 總之,民俗的端午節,其實就是繁忙熱鬧的中華傳統防疫日,還是「藥王節」。

Read More

CAR-T免疫細胞療法 罹癌醫師重拾健康

重獲新生的周紹賓醫師在太太陪同下出席發表會。(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53歲影像醫學科醫師周紹賓,5年前罹患罕見淋巴癌併血癌,經過幹細胞移植後,今年2月復發,評估存活率僅剩2%。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使用「CAR-T免疫細胞療法」,將具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回輸給周醫師,恢復情形良好,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原本存在的癌細胞,重獲新生。 花蓮慈濟醫院昨日舉行「東部首例CAR-T治療成果發表會」,院長林欣榮、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周紹賓夫妻、免疫治療科副主任黃威翰等人出席,一起切大蛋糕慶祝。花蓮慈院指出,CAR-T免疫細胞療法治癒周醫師是東部首例,也是全國第9例。 主治醫師黃威翰將製備過後的CAR-T細胞回輸進周紹賓醫師體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周紹賓說,癌症再度復發時,醫療團隊告知若二次移植,存活率只有2%,經過開刀、化療、標靶藥物治療與電療等,在所有可以做的治療都做完後,過程十分辛苦,CAR-T治療是最後的希望。自己許願,若有幸康復,能回到守護生命的崗位,用專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結合了「基因療法」、「細胞療法」、「免疫療法」3大高科技醫療的特性,基因嵌合T細胞治療(CAR-T)是近代癌症治療的最大突破之一,也是許多復發癌症病友的重生希望,去年9月花蓮慈濟醫院與國際頂尖藥廠-諾華合作,引進歐美創新的癌症治療方式「CAR-T免疫細胞療法」,今年5月迎來東部第1位接受治療的淋巴癌病友周紹賓,在經過CAR-T細胞回輸滿1個月後,以全身正子斷層造影精密追蹤,已經完全看不到原本存在的癌細胞。 巴掌大的小袋內26CC,擁有5.2億顆CAR-T細胞。(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進行CAR-T治療,不僅僅是花蓮慈院細胞療法的重要使命,也是台灣醫療的重要里程碑。李啟誠說, CAR-T療法為一次性治療,T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時是活潑的,可持續在體內成長並產生抗癌作用,這對於血液腫瘤末期的病人來說根治率約可達到4成。尤其慈濟此次首例CAR-T治療,特別慎選病人在最佳時機點萃取T細胞,並在最強免疫時刻攻擊癌症敵軍,這對於國內醫界在應用細胞治療時將可帶來更多的啟發。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 「未曾」與「已不再」

文/簡政珍 圖/簡昌達  過去的時光是很多詩人詩作的泉源。回憶帶有苦澀的美感。詩似乎再現了往日的笑聲和淚影。 回憶是人在心湖中撩撥的漣漪。 布萊(Georges Poulet)說:我們所欠缺的不是「未曾」,而是「已不再」。 ( What we lack is not “not yet,” but “no longer.” ) 詩人從記憶中抓取一個似真似幻的臉孔,一個似虛似實的手勢。回憶往事暗指記憶的破碎和殘缺。 一個臉孔可能夾雜不同臉孔的表情,一個手勢可能被另一時空的手勢介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