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區舉辦第69屆航海節慶祝大會提供更優質服務

記者李錫銘/基隆報導 睽違三年的基隆港區第69屆航海節慶祝大會昨(四)日在基隆長榮桂冠酒店舉辦,由籌備會主任委員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主持,高傳凱在大會中報告指出,在後疫情時代,臺北港填海造地與招商引資如火如荼的進行,風電產業以及智慧汽車園區也在建置中,期待基隆港群在客、貨運方面提供航商、貨主更優質的服務。 高傳凱談到過去三年雖然疫情肆虐但大家仍兢兢業業,同心協力克服各項挑戰,北部港群貨物裝卸量在去(111)年達到1.5億噸,其中基隆港貨櫃達162 萬 TEU,連同臺北港,北部港群則達到341萬TEU。這段期間基隆港迎接了1.3萬 TEU貨櫃船;臺北港更開臺灣首例,接待世界最大2.4萬TEU貨櫃輪。客運部分郵輪旅遊重新啟動,亞洲最大的17.2萬噸的郵輪也來到基隆港。 他同時表示,基隆港務分公司轄下蘇澳港在南方澳大橋完成整建通車後,如浴火鳳凰般重生引進儲能產業,旅客中心在今年八月底也將完成。基隆港除了完成東西兩岸旅客中心整建外,西 27 庫預計於今年八8 月上旬取得使照、新橋式機預計八月底上岸安裝測試,更有助於擴大倉庫容量及提升效率,優化客貨運服務。該分公司將持續作為北部港群作業的最大溝通平台,協調各大公會及CIQS相關單位的作業,擔任大家的最佳夥伴,期待基隆港群,在客、貨運方面提供航商、貨主,更優質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慶祝活動結合保護海洋主題,現場展示許多海廢創作,與基隆女中、復興國小、暖西國小合作發揮創意,呈現海洋不同層次與深度的垃圾,盼能引起民眾反思,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會中進行頒發基隆區航海節表揚人員,包括:優良航商、模範航港從業人員、模範海員、模範裝卸從業人員等獎項,及頒發基繪由你掌握寫生比賽高年級組、中年級組、低年級組特優、優選、佳作獎獎項,活動中安排基隆港合唱團演唱帶動高潮。 基隆港區第69屆航海節慶祝大會並安排有關單位大合照,包括前排基隆市船代公會楊吉利理事長、台灣省船代公會林正義理事長、關務署基隆關陳世鋒關務長、基隆港務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基隆市市議會童子瑋議長、基隆市政府方定安秘書長、基隆市國際輪船公會鄭凱鴻理事長,後排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賴惠君專門委員、基隆市報關公會張文正理事長、基隆市輪船理貨公會紀華捷理事長、中華海員工會基隆分會蔡慶榮理事長、基隆市貨物裝卸工會朱隆興理事長、海巡署艦隊分署林志宏主任秘書、台灣造船基隆場柯建盈副處長、引水人辦公室王主任共聚台上。(見圖,李錫銘攝)

Read More

迎接疫後首個暑假 桃園機場首週末平均客運量近12萬人

(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桃園機場公司統計,暑假為國人出國旅遊旺季,首個週末(7月1日至7月2日)平均日運量近12萬,較今(2023)年日均量增加約5成。適逢疫後第一個暑假,隨著航班和航點漸增及國人出國意願高漲,桃園機場暑假客運量上看650萬人次,機場公司將持續協調各單位提升服務量能,打造更順暢便利的機場體驗。 機場公司表示,疫後桃園機場各區域航線陸續復飛,其中以東南亞、北美及東北亞旅客增加最為顯著,約已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7至8成;自解封以來,桃園機場日均運量也不斷成長,從去(2022)年10月2.2萬人,逐步增加至今年5月8.9萬人,與疫情前2019年日均旅運量13.3萬人相比,已恢復至67%;單日旅運量也不斷創下新高,從春節8萬3,679人次、清明10萬4,098人次到端午收假日已逾12萬人次,顯示恢復力道強勁。 觀察桃園機場暑假首週末旅運情形,出境旅客約較入境旅客多出1成,根據桃園機場航班運量人數預報系統顯示,第一航廈出境尖峰時段為5時至9時及12時至15時、第二航廈出境尖峰時段為6時至9時,機場公司呼籲旅客提早2.5至3小時抵達機場,善用手機、網路或A1、A3市區預辦登機辦理報到,以及使用自助行李託運等智慧化服務設施,加速報到效率;安檢前事先將電腦、平板及行動電源自隨身行李中取出,另外保溫水壺或飲料亦可利用周邊倒水桶淨空,脫下身上之外套、帽子及金屬物品,準備萬全一次通過;進出機場多加利用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搭乘機場捷運、客運巴士等等大眾運輸工具,省時省錢又便利。 因應旅運量復甦及迎接暑假出國旅遊潮,機場公司也加速提升旅客服務量能,截至今年6月,桃園機場商店及餐飲服務已恢復至75%,疫情間桃園機場的整備陸續投入營運,包括第一航廈自助行李託運系統已正式啟用,全新打造的美食區「街口食趣」在第二航廈3樓出境C3熱鬧登場,世界沖煮大賽冠軍VWI COFFEE BAR及經清真認證(HALAL)的烙張清真牛肉麵已進駐國門飄香航廈,還有蔬河滷味也將於8月開幕,為旅客提供更多樣化的餐飲選擇,兼顧素食主義者及友善穆斯林等多元族群需求。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今年全球航空旅運人次將增加28.3%至43.5億人次,約為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96%,根據航空公司復飛情形及運量分析,桃園機場今年客運量預估約為2,000至2,800萬人次,預計第四季可恢復至疫情前80%航網水準。機場公司將繼續強化與公民營夥伴協力合作,提供更便利的通關流程及提升旅客服務水準,為持續增長的旅運量作好準備。

Read More

海研會菁海獎13位傑出海運青年出爐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運研究協會舉行第24屆第5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會中核定通過「112年度傑出海運青年獎(菁海獎)」得獎名單,將於9月1日會員大會辦理頒獎表揚。該會理事長桑國忠表示,為鼓勵年輕朋友投入海運相關產業,特於今年度首次辦理傑出海運青年獎(菁海獎)選拔,並表揚優秀從業人員。 本次評選出13名傑出海運青年計有:高偉倫、鄭啟佑(台灣航業股份有限公司);黃詩雅、許家儒、張謝嵩(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廖翊涵、周貞寧、謝鎮陽(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陳柏宇(沛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享郁(沛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陳盈利、郭庭妤、葉淑鈞(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Read More

終端需求放緩船多貨少陸沿海散貨運輸運價弱勢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國沿海(散貨)運輸市場﹂週報,終端需求放緩,船多貨少下運價弱勢下滑,上(六)月卅日,上海航交所發佈的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報收971.67點。 其中煤炭市場需求方面,當週南方降雨高溫緩解,民用電需求不高,水電發電好轉,各省電廠負荷率保持在八成上下,沿海八省電廠日耗稍有回落至208萬噸,庫存相對穩定,存煤可用天數小幅波動。同時恰逢"安全生產月",終端需求放緩,環渤海各港合計日均調進量131.1萬噸,比前週減少1.7萬噸,日平均調出量143.0 萬噸,比前週減少5.4萬噸。煤炭價格方面,國際終端需求繼續疲軟,進口煤價優勢再現,雖然國內煤炭產地價格鬆動,但前期庫存集中釋放,產銷壓力減弱,市場成交較少,以長協發運為主。同時北方港口煤炭庫存下降明顯,市場貨源有所減少,價格雖有波動,但下游繼續採購意願不強,加之進口替代充足,國內煤炭價格弱勢下調。運價走勢方面,本周,進入"迎峰度夏"階段,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但是電廠庫存比較充足,加之煤炭進口量高於往年,擠佔內貿煤市場,市場整體成交平淡,運輸市場船多貨少局面再現,沿海煤炭運價持續下跌。 六月卅日,上海航交所發佈的煤炭貨種運價指數報收942.07點,較上期下跌0.1%。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CBCFI)報收532.73點,較前期下跌7.9%,其中秦皇島-張家港(4-5萬dwt)航線運價20.5元/噸,較上期下跌2.2元/噸。華南航線,秦皇島-廣州(6-7萬dwt)航線運價為28.2元/噸,較上期下跌3.6元/噸。 金屬礦石市場當週鋼廠鐵水產量仍處高位,但成材資料不佳,終端需求偏弱,鋼廠增產意願下降,加上唐山環保限產,礦石市場需求被壓制。加之鐵礦石價格偏強運行,雖然廠內庫存低位,但仍以剛性需求為主。六月卅日,中國沿海金屬礦石運價指數(CBOFI)報收583.79點,較前期下跌1.5%。 糧食市場方面,中國大陸天氣逐漸炎熱,生豬終端市場進入傳統消費淡季,飼料企業按需採購,維持安全庫存。

Read More

高雄關7月13日辦理私貨及逾期貨標售 歡迎各界踴躍投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將於今(112)年7月13日下午2時,在該關關本部5樓辦理112年第7次充公私貨及逾期貨物通信標售,對象不限廠商或個人,歡迎踴躍投標。 本次標售貨物為螺帽、研磨輪(鈸型磨削砂輪、可彎曲磨片及平行切割砂輪)、噴油嘴、緯邊針織布、加長內六角螺絲及冷媒空桶,相關公告內容及規定,請至該關網站(網址:https://kaohsiung.customs.gov.tw)「資訊公開/標售公告」瀏覽。 該關提醒有意標購民眾請備妥身分證件,於112年7月7日及10日至12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30分至該關私貨倉庫、MCC倉庫、各貨櫃場或第一郵聯海運快遞專區看貨(TEL:07-8122648、07-8122641、07-8213685#111)。另為配合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加強國際商港管制區進、出人員及車輛管制與管理,有意看貨民眾請先電洽該關(TEL:07-5628334、07-5628339)協助登錄相關資料後,自行線上申請當次人員/車輛通行證,俾憑進入商港管制區。 投標者請備妥以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為受款人之臺銀本票、銀行本行支票或銀行保付支票且應為即期之票據;押標金總額未逾新臺幣5,000元者,得繳納現金,於112年7月10日至12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至該關關本部3樓法務緝案組(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一街3號,劉小姐電話:07-5628334;許小姐電話:07-5628339)辦理押標手續。

Read More

學生藥物濫用 大麻竄升至第2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學生藥物濫用品項中,大麻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教育部4日指出,據統計,今年1到4月,學生大麻藥物濫用位居第2名,僅次於K他命。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共善促進協會、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等民間組織4日舉辦「2023台灣青少年大麻防制因應對策論壇」,邀請多名學者專家、官員與會,一同關心大麻對學生族群的危害。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在論壇中指出,大麻在民國110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占7.71%;但到今年(112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占14.29%,僅次於K他命。 張惠雯分析,由於國人喜歡前往旅遊的泰國,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可近性增加;加上近年屢有公眾人物「呼麻」事件登上新聞版面;網路平台不斷出現討論大麻合法化文章,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正值學生放暑假,國健署長吳昭軍4日呼籲青少年,千萬不要因好奇或同儕壓力而嘗試吸菸,同時,亦提醒家長應多留意及關心孩子交友狀況,若有吸菸習慣的家長,更應以身作則開始戒菸,守護家中寶貝的健康。

Read More

上週新冠中重症略降 7成為長者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疾管署4日指出,上週COVID-19新增病例較前一週減少,綜合評估研判疫情有微幅下降趨勢,但第4波疫情高峰是否已過,尚須持續觀察,整體疫情仍處高原期,請長者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疾管署指出,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13,173例,未打滿3劑疫苗有6,493例、約占49%,其中以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71%為多,計4582例。新增死亡個案中,91%具慢性病史、58%未打滿3劑、93%為60歲以上。 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統計,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7%,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疾管署指出,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近期進入第4波COVID-19疫情高峰。據統計,6月光是有通報的中重症個案,每天平均至少超過200例,是5月初的2倍之多,每天更有逾20例死亡個案,顯示新冠病毒威脅仍不容小覷。暑假將屆,醫生呼籲高風險族須留意。 為保護中重症高風險民眾,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打造新冠肺炎衛教巡迴展,首站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出,盼高風險族群積極維持防疫習慣,掌握防疫正確要領,遠離重症與死亡威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任莊涵琄表示,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5月起國人罹患新冠人數升溫,身為第一線感染科醫師更是有感。 另,以6月份統計數據來看,每天最多高達半數門診患者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民眾,相較上個月至少成長2至3倍,中重症的住院病患也增加至少6成,其中約9成6都是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 莊涵琄指出,雖然新冠肺炎已降級,但對於年長及有慢性病病史者,仍存有相當大的健康風險,一旦感染導致中重症症狀發生,插管、造成永久性肺部損傷等後遺症甚至死亡都在所難免,推估7、8月暑假疫情仍會維持在高峰期,呼籲高風險民眾千萬不可鬆懈。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說,7月暑假開跑,期間出遊民眾增加,民眾接觸、感染病毒機會將大幅提高,預估接下來更可能有機會出現新一波確診高峰。 王復德提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免疫力低下族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都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民眾符合上述條件或家中有這類族群,接下來更應特別小心防疫。除了應接種至少三劑疫苗,若不幸確診,應立即至診所就醫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及死亡。

Read More

〈陳建志醫師專欄〉急性前庭耳蝸動脈病變 遺留高頻性耳鳴

個案緩解後僅4千赫茲處耳蝸段落尚未痊癒(圖右下藍箭頭處),才會遺留4千赫茲之耳鳴。(陳建志提供) 一名40歲男子某日上班時,突然感到天搖地晃,瞬間坐倒在地,以為是地震,卻發現同事們都若無其事,想起身站起,身體卻不聽使喚一直向右傾斜,且右耳聽見相當尖銳的「嘰~嘰~嘰」,開始惡心嘔吐,遂趕緊送醫。 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確定不是腦中風,聽力檢查顯示右耳4千赫茲以上出現了重度聽障,耳鳴聲為8千赫茲,進一步檢查確認是耳蝸病變,平衡及前庭功能檢查顯示右側異常。接受治療1週後,眩暈緩解,右側耳鳴變得較為低頻,聽力複檢顯示僅右耳4千赫茲處有輕度聽障,耳鳴聲也是該頻率。 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前庭耳蝸動脈症候群」。根據解剖學,內耳血液循環起自前下小腦動脈,經由迷路動脈,分支成前方前庭動脈與總耳蝸動脈;總耳蝸動脈繼續分支成後方耳蝸動脈與前庭耳蝸動脈。前庭耳蝸動脈一旦狹窄、阻塞或痙攣,後方前庭動脈供血之橢圓囊、球囊及後半規管,出現功能障礙,引起平衡失調,而前方耳蝸動脈所供血之近端耳蝸管 (負責4千~2萬赫茲的聽覺),也出現功能障礙,引起聽障,發炎水腫壓迫聽毛細胞,引發耳鳴。 此病很像梅尼爾氏症,卻是「耳中風」,最好能在發病後72小時內啟動治療,接受高劑量副腎皮質素治療,減緩耳蝸水腫與聽毛細胞傷害。過了急性期,會建議每天口服至少900~2,000豪克的二十碳五烯酸(EPA),若有3高者,宜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設法保持耳蝸動脈的通暢。 由於大腦在反應耳鳴頻率時,會定位在病變段落之正中央,例如,近端段耳蝸管病變會定位在8千~1萬赫茲處,中央段耳蝸管病變會在3千赫茲處,遠端段耳蝸管病變會在500~1千赫茲處。本個案最後僅4千赫茲處耳蝸段落尚未痊癒,該處正是前方及後方耳蝸動脈供血交界處,也是整個迷路動脈系統最末梢,也是最難痊癒處,故遺留4千赫茲之耳鳴。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嫗腦動脈瘤破裂 複合手術室救命

新竹台大分院徐秋豪醫師(左1)及神經外科複合式手術室團隊,新竹地區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佳團隊。(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70歲女士因劇烈頭痛、嘔吐,被緊急送往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及血管檢查,醫師發現病人左側後交通動脈瘤破裂,合併瀰漫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並藉腦部血管攝影檢查,顯示病人後大腦動脈是直接從內頸動脈分枝至後交通動脈而來,和大多數人從基底動脈分枝而來不同,手術過程若傷到後交通動脈,可能造成嚴重腦幹缺血的後遺症,增加手術困難度及風險。 醫師與家屬充分說明後,安排病人至複合式手術室,同時進行開顱及血管攝影手術。複合式手術室中配有多軸血管攝影系統,動脈瘤經開顱夾閉後,醫師可立刻透過顱內血管攝影確認病人動脈瘤處理情形及周遭重要的腦部血管是否損傷。病患術後恢復良好,也沒有出現新的神經症狀,並於1週後順利出院。 神經外科徐秋豪醫師表示,「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某處較為脆弱的腦血管壁,在長時間血液衝擊之下逐漸膨大,而形成瘤狀物,通常發生的位置是在血管分枝處。顱內動脈瘤多發生於40至70歲,而50歲以上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略高。這樣的「瘤」平常多沒有任何症狀,但它就像1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因為愈脹愈大或是血液衝擊力量太強而破裂,導致大量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徐秋豪說,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出血典型症狀是突發的爆炸性頭痛,常常會合併頸部僵直、惡心或嘔吐,嚴重的話則會意識改變,甚至當場死亡。這類型的腦出血死亡率極高,常因各種併發症如急性水腦症、嚴重腦部發炎反應、血管痙攣等,而導致後遺症或死亡,故需要神經外科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謹慎地照護,才能有較好的預後。 徐秋豪強調,治療腦動脈瘤主要分為「開顱動脈瘤夾閉」及「動脈瘤栓塞」兩種方式,無論哪一種治療方式,都建議出血發生後要盡快接受治療,因為破裂過後的動脈瘤相當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會再次破裂出血,倘若發生再次出血,死亡率可能會高達6成以上。 特殊血管變異病人,往往增加手術的難度及風險,複合式手術室可透過先進的血管攝影系統,在開顱手術中能夠同時進行血管攝影,幫助執刀醫師在進行動脈瘤手術時,可立即檢視動脈瘤是否完整夾除,亦可確認手術過程是否有影響到正常血管;醫師也能在手術過程中依病人情況於單次手術中調整修正,病人不需要特別運送到其他檢查室或是反覆進出手術室。倘若手術過程中遇到血管受損的狀況,也可以視情況立即合併腦血管介入治療;不僅大幅度提升治療的準確度及安全性,也提高整體醫療效率。

Read More

〈中華副刊〉 閱讀時差 鳥跡書:鳥鳴是世界最原始的母語

■姚時晴 有沒有可能以語言創造出一種聲響,像子夜夏蟲以嘶鳴的勾線輕輕垂釣梭游於窗櫺的新月,像初春高原第一滴被針葉林的針尖綿密穿針的融雪,像無人涉足的幽谷裡逕自涓流不斷撥彈河床絲弦的水澗聲,像四月悠然穿行花叢間的蜂蝶纖微震翅的音頻。那些清澈響板般的水聲激盪,那些嗡鳴無限春意和無可名狀的混沌生機,正沈靜覆述著萬物純真的腹語,而鳥鳴才是世界最原始的母語。 不為說出生命的緣由,只專注描繪萬物獨一無二的輪廓;不為找尋目的地,只為這一路往前的路徑旁有令人流連迷途的風景和魅惑人心的密林。言說不再是為了表達;而是開啟聆聽與理解的途徑。書寫原是一種交換,如若在毫無光害的極地,一顆行星與另一顆行星彼此璀璨的交換曾經熾熱焚燒過自我的火光,如同海潮與溪流彼此交換同一陣太陽雨,最末各自蒸騰歧異的彩虹幻象。 在倉頡造字,鬼魅的哭泣聲與栗雨的淅瀝聲中,重新領悟人類與萬物得以自由溝通的密碼。燒裂的肩胛骨、龜甲上的占卜記事、史前陶瓷的契刻符號、結繩、青銅器、絲綢、布匹、竹簡、紙帛、鍵盤……數千年之後靈長類動物的十指,仍試圖觸摸出諸神的頭蓋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