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我愛夏荷

紀方亮 夏天裡,只要看到漫天碧透的荷葉,看到那白裡透粉的荷花,被暑氣紛亂的心立刻平復下來。我愛夏荷,如愛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少年時便讀《愛蓮說》,把蓮當作荷,對其心往神馳。其實,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亦把蓮荷一體,雖然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均生在水中,入泥出泥,透塵透風。種性六窗,九竅玲瓏。花中君子,我常引以為鏡。 初識荷,只在圖片中看到。鄉村的小河裡,只有一片片蘆葦在瘋長,卻從未見到一片荷葉。自認為荷是生在水鄉裡,少水的地方,難有它們的一席之地。總是想看一看那一望無際的荷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已在我的心裡長出草來。 於是,便有了與友驅車六百餘公里,星夜兼程,直奔微山湖,因為聽說那裡有數不盡的荷田。乘遊船於湖上,其時荷花已開敗,但萬畝的荷葉仍是鋪天蓋地,其間有小舟穿梭荷葉之間,夫妻兩人一人划船,一人手采蓮蓬,兩心相悅,如神仙伴侶般過著讓人豔羨的生活。 微山湖,橫無際涯謂其闊,清波蕩漾謂其雅。而微山湖之荷,風過荷舉,蓮障千重。舉目四望,近也荷葉,遠也荷葉,其間有枝枝蓮蓬點綴其間。荷田一望無際,與天相接。重重荷葉,層層疊疊,挨挨擠擠,錯錯落落。像朵朵裙擺,如片片碧玉,似張張綠傘,水波之上,儀態萬千。如此,心胸已了然開闊。 沒見過水佩風裳的荷花,自然是耿耿於懷。又有了泉城大明湖賞荷的衝動。那年夏天,估摸著荷花開得正盛,便攜妻帶子,去濟南賞泉賞荷花。 荷花不負我,正清清爽爽,俊彩飛揚地開著。一朵朵冰清玉潔的荷花,擎於水面之上。一片片粉白花瓣,如同粉色的水墨染料在宣紙上洇了,由外及內,色彩由深及淺,由深粉到淺粉,再到粉白,最中間是嫩黃的花蕊。一切天然不修飾。 有清香隨風而來。素雅,淡然。這荷香,註定是為花之君子量身定做的,空靈,優雅。微風拂來,千百朵荷花頷首致意,千萬片荷葉施禮相迎。一隻蜻蜓立於含苞待放的小荷之上,兒子吟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幕,仿佛穿越時空,見南宋楊公,泛舟湖上,賞荷採蓮,撚須吟詩。一首小巧精緻之詩,如一副小寫意的斗方,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遊船穿梭於小清河與大明湖之間。處處泉水悄無聲息,岸邊煙柳依依,眾泉彙集成河水、湖水,清澈見底,水中長長水草隨波擺動。而我最中意的,還是那一枝枝的荷花。遊船知我意,遇到成片開得正盛的荷花,慢了下來,讓坐在窗邊的遊客拍照。我不由得探出頭來,想用手觸摸一下水中仙子。孰料剛一探頭,眼鏡碰在窗邊,徑直掉進了大明湖。彷彿正應了那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妻笑我色膽包天,說大明湖畔還有千萬個夏雨荷,你何不去相會。我汗顏,只盼遊船早些靠岸,早些去配副眼鏡,再繼續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 竊以為,自己品行曾經像夏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然在歲月無情地敲打下,只保持住理想,行為舉止卻與夏荷愈走愈遠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有人問我畢業和快樂的問題

文/林宇軒 圖/熊妤 「學長什麼時候畢業?」話才出口,我就在同學們的尖叫聲中被拉出了研究室。後來才想起所謂的「研究生禮貌運動」──對於在所上待了四年的學長,這個起自關心的問候確實很不禮貌。雖然各類碩士在相關規章都是寫著兩年畢業,不過在文學院(尤其是文學系所)幾乎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這個階段的學位:三年是基本,四年不稀罕,聽過最久還有花七年才完成碩士、拿到學位的案例。能和一般理工科研究生一樣,在兩年準時拿到學位的文學院碩士生,可說是相當難得。 有些教授認為這麼長的時間是必要的磨練,但也有些教授也抱持懷疑的態度。畢竟,當同齡的朋友都已經在外穩定工作時,我們卻還在學校裡當學生,未來也不一定要走學術研究的路,「四年」換一個碩士學位確實是有些久。對此,有教授好心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入學前先想好學位論文的題目,每堂課的期末報告寫其中一部分;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學位論文也完成了一定的程度;兩年下來課修完了,學位論文也就寫完了。聽來確實不錯,只可惜這樣的規劃實在是太過理想,絕大多數的同學(包括我)在剛進研究所時都還非常茫然,無法確定學位論文要寫什麼題目。說是絕大多數,代表還是有例外。這幾天旁聽了好友同學M的口考,他以史無前例的「一年半」光速畢業,創下台文所碩士生近二十幾年來的紀錄。我們一群被戲稱為「應援團」的朋友在會議室後頭觀摩、學習,聽他脈絡清晰地講述研究成果。原以為會見到被教授輪番鞭打的現場,但實際上的過程比想像中溫和,論文也在兩個多小時後順利通過。 想起和M的認識,是在2020年暑假的原住民文學營。後來我進入台文所、和M成為同學後,才真正見識到了他報告時的精采表現和對未來的縝密規劃。看他除了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學校課業,平時也透過各種方式持續關注原住民議題,週間更來往於建中代課,甚至額外協助原住民文學相關教材的編纂,如此行動力真心令人佩服。畢業快樂,可身為文學院研究生,畢業後不總是快樂的,要面對的難題也許更多。後來當我同樣被問到「什麼時候畢業」時,才發現自己也答不上任何話。台文所的Slogan是「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每當我想到畢業的問題時,只能抿一抿嘴,默默打開word檔,繼續在螢幕前埋頭打字。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

健保總額協商/明年總額擬定 920登場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發會日前公布,113年度健保總額總預算金額上下限介於新台幣8581億元至8755億元。衛福部指出,將依行政院核定的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及政策目標,預計9月20日舉行總額協商會議並協議擬定明年度總額;另外,因COVID-19清冠一號帶動就診量,中醫服務量明顯高過過去同期,點值大幅下降,達動支標準,健保會同意健保挹注,但醫院、基層及牙醫評估均未達動支條件。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近年因新冠肺炎影響,中醫部門在111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就醫人數成長近3成,導致點值下降幅度較大,已達「一季的服務量高於去年同期5%、同時影響點值下降到0.9元以下」,因此中醫啟動申請,該提案也在本月26日健保會討論會議通過。 他強調,為因應突發事故造成點值下降幅度過大而影響院所,健保署每年都會編列「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只要符合動支條件,均可循程序向全民健康保險會提案討論。 另,石崇良說,除了中醫外,醫院、基層、牙醫部門也都有提案,會議上皆有一併評估,但均未達動支條件。 健保會委員同意以補至108年同分區同季平均點值,上限補至0.9元,最低補至全國同季平均點值計算,合計補助中醫3.1283億元,該提案26日健保會才通過,待衛福部長薛瑞元核定後,就會立刻撥款。 衛福部社保司長劉玉娟指出,113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成長率,已在112年7月17日經國發會通過,成長率上下限為2.621%至4.7%,總預算金額為新台幣8,581億元至8,755億元,已反映物價上漲、人口老化等因素,同時合理調控醫療費用成長。 她表示,之後將依據行政院核定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及政策目標,在112年9月20日召開總額協商會議並協議擬定次年度總額,使健保政策延續並連結醫療給付費用總額。

Read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長者1+1 最快秋天上路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攜手4大醫學單位,籲民眾嚴防肺炎威脅。(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因肺炎死亡的人數破萬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27日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規劃擬改為65歲以上長者先打1劑結合型疫苗、1年後再打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預計最快今年秋冬上路。疾管署則表示尚在規劃中。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國內每年因肺炎死亡的人數破萬人,2019年到2021間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3名;其中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是台灣社區肺炎主要致病菌,易受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包含65歲以上長者、還有糖尿病、心臟病、氣喘、高飲酒量、吸菸等。 目前我國核准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包括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以及最新型的15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 ACIP召集人、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針對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建議先接種任1種結合型疫苗,隔1年再打23 價多醣體疫苗,以涵蓋更多血清型;疾管署已討論調整接種政策,以公費施打,最快今年秋冬隨流感疫苗同步開始接種。 另,建議18到64歲有相關高風險者,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樣先接種結合型疫苗,逾8週後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並因應抗體消退狀況,建議5年之後還要再接種1劑23價多醣體疫苗。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由台塑企業透過「財團法人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等捐贈,自民國97年開始推行提供75歲以上長者接種,至106年共捐贈111萬4000餘劑。 她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至107年起改由疾管署統籌採購納入常規疫苗實施,並於去年3月4日起擴大實施接種對象至71歲以上長者。目前正在規劃下階段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方針,也確實已在ACIP與專家進行相關討論,若有明確方向,會再對外公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