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遭虎頭蜂攻擊 休克路倒救回

男子被虎頭蜂螫過敏休克,救護得宜救回一命。(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時序入秋,正值虎頭蜂的交尾期,攻擊性強,嘉義市區15日就發生一起虎頭蜂螫人的意外,一名50多歲的男騎士,行經精忠國小旁路時,突然感覺到一陣刺痛,發現被一隻鑽進衣服裡的虎頭蜂螫到了,現場開始頭暈想吐,消防救護人員獲報趕到,發現男騎士是過敏休克,進行靜脈注射療及傷口處理後火速送醫救治,及時救回了男騎士一命。 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男騎士表示頭暈想吐,救護員測量生命徵象,發現他血壓血氧都量不出來,救護人員懷疑蜂螫過敏休克,立即給予靜脈注射等救護處置,並加做12導程心電圖排除心因性休克,隨後將傷者送往聖馬爾定醫院診治,到院後患者血壓已經回升至95/55mmHg,解除生命危機。 嘉義大學昆蟲館館長張少鈞說,秋天是虎頭蜂的交尾期,攻擊性特別強,提醒民眾,進出山區或花草多的地方,最好不要穿深色衣,也不要噴香水,如果真的被攻擊,千萬不要留在原地,以衣物包裹身體,儘速設法離開現場,並立即就醫。 張少鈞表示,虎頭蜂大約在5至6月築巢、8至9月因幼蟲孵化,數量最多,工蜂會出來找食物跟水,就容易出現在人類居住環境中。開始發現築巢時建議請專業的人士移除,比較後期的話,如果不會直接對生活造成影響,那可能就是放著牠,等到牠自己離巢。

Read More

翁吃自煉魚肝油 壞膽固醇飆

一名老翁誤信偏方食療,自行買魚內臟提煉萃取魚肝油,就醫檢驗發現血液中壞膽固濃度及重金屬汞和砷濃度均超標。圖為魚油膠囊示意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苗一名7旬老翁,5年前因「高膽固醇血症」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在鬼門關前撿回一命,出院後誤信偏方食療,自行買魚內臟提煉萃取魚肝油,日前抽血異常,就醫檢驗發現壞膽固醇、重金屬濃度都超標。 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培倫指出,這名70多歲的周姓老翁5年前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經緊急心導管手術救回一命,徹底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最主要危險因子是「高膽固醇血症」,於是給予降血脂藥物治療,出院後持續服藥、追蹤,但直到2年前就沒再回診。 洪培倫表示,老翁近日到診所抽血結果顯示異常,才又回到醫院門診,稱「自己去市場買魚的肝臟回家萃取魚肝油,聽人家說這樣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另外,老翁也搭配印度食療偏方,以為可以「通血管」。 為恭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培倫(圖)16日提醒,坊間偏方存在極大風險,建議遵循醫囑服藥、定期回診追蹤。(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醫師一聽,除安排老翁做基本抽血檢測,也增加多項重金屬檢查,檢驗結果出爐,老翁不僅血液中壞膽固濃度超標,重金屬汞及砷的濃度也超過正常範圍。 洪培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病發後,需要長期使用血小板抑制劑與膽固醇降低藥物,以保持血管暢通,老翁所嘗試的「療法」實際上存在極大風險,醫學界尚未有確實證據證明其有效性,甚至可能導致再次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 洪培倫說,要對心血管保健及預防疾病,最理想方式是使用高純度EPA魚油,市面上魚油品牌眾多,經實證醫學支持的選擇仍是高純度EPA魚油;另外,魚油和魚肝油完全不同,魚肝油主要含有脂溶性維生素A和D,對眼睛保養和鈣質吸收有助益,但對心血管保護沒有效果。 此外,洪培倫也提醒,大型魚類可能累積較多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等環境毒素,尤其是「內臟」累積濃度特別高,自行提煉魚肝油極有可能含有重金屬超標風險。

Read More

男嗜肉少青菜 身體無異狀卻罹癌

大甲李綜合醫院駐診醫師曾宇辰說明,患者因愛吃肉,篩檢出大腸癌,需多補充蔬果,定期篩檢、拒絕菸酒檳榔,才能降低罹癌風險。(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60歲男子,平常超喜歡吃肉,幾乎是「無肉不歡」,日前參加國健署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異常呈現陽性,立即到醫院就診,經過大甲李綜合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宇辰的建議後,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沒想到罹患大腸癌,患者驚訝身體沒什麼異狀,怎麼可能啊!所幸早期發現治療。 曾宇辰表示,患者自述平常很喜歡吃肉,幾乎每餐都一定要吃兩份以上,也很少吃青菜,參加國健署免費的大腸癌篩檢,呈現陽性,主動掛號到門診就診,他告訴換患者,糞便潛血呈陽性,常見的原因包括大腸息肉、腫瘤或痔瘡出血,患者一聽後,願意安排大腸鏡檢查,沒想到檢查出來,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立刻安排開刀治療。 「我身體平時都沒怎麼樣,也沒有什麼徵狀,怎麼會發現腫瘤!」患者向醫師轉述,自己身體很硬朗,在檢查出罹患大腸癌前,也沒有任何病痛,不明白為什麼會罹癌,經過醫師追問,發現患者飲食習慣,就是愛吃肉,每一餐一定要吃大量的肉,研判青菜吃得太少或沒吃,造成罹癌的原因之一。 曾醫師說,大腸癌早期無症狀,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能夠提早發現病狀,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50歲以上的民眾,要多加利用國健署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如果自已發現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或是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就診。 依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曾宇辰提醒,喜歡吃肉要記得多補充蔬果,纖維質攝取不足,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也相對提高,一定要正確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同時定期篩檢、拒絕菸酒檳,才能降低罹癌風險。

Read More

〈中華文薈〉一隻在迷宮中探索的鳥

■陳怡芬 是這樣淡漠的一個午後,天色灰階,雲朵像成群綿羊跨欄時被揚起的塵土弄得沉悶厚重。彼時疫情尚未解封,我仍戴著口罩,走過漁港,走過冷清的小攤,走過幾雙戒慎的眼神,抵達遼闊的草原。我站在草原遠眺,風生出幾隻流浪狗,往我的裙子裡四處躥跑;風又生出許多小手,把我的頭髮狂亂撕開,我的面目更模糊了,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是誰。 風是漁港最清醒的記憶,接管所有,聽覺的、視覺的、嗅覺的……它是霸權的,聞起來卻有股慢火烘烤過的孤獨味道。天空幾只風箏像長尾賊鷗一樣拖著尾巴,被風獵獵吹響,線的那端看不見操控者的手,幾乎讓人誤以為它是自由的。在文字認領我之前,我極可能是個和冬日天色一樣淡漠的人,對萬事萬物始終存有疏離的靈魂,不管在哪裡,看起來都是異鄉。我曾以為扯斷情感的絲線牽連,就可以免於傷害,就可以獲得飛鳥一般的自由,然而漸漸地,我變得善於遺忘和被遺忘,我的存在感越來越稀薄,近似影子。原來我以為的自由,從來就不是飛鳥,它只是斷線的風箏。 寫作始於2012年啟用社群軟體之際,起先是閒文,然後散文,偶爾小說,寫詩是2016年夏天以後的事了。書寫、聆聽與被聆聽,讓我靜置以久的內在小宇宙,風風火火地軋啦軋啦轉動起來,於是和外部世界有了情感連結,也讓我得以重新審視並定義自己。2021年深秋,我的首部詩集「迷宮之鳥」出版了,迷宮的意象一直很吸引我,它揭示著徬徨與前進、分歧與轉圜、試探與抉擇、困境與出口,之間的種種心境轉折和人性掙扎。文字構築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座紙迷宮,語言像鳥一樣,有自己的飛行方向和速度,作為溝通工具,它可能是機靈的,甚至是狡詐的,但也因為本身的多義性而常常彼此衝撞產生誤解。 當語言變成文字,被寫成詩,它的歧義性和多重解讀,反而有一種迷人的開放性質。寫詩的人試圖在文字的透明與曖昧之間取得平衡,對讀者而言,它的奧義可能就在於容許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方式,透過美感經驗,穿過記憶的蟲洞,在詩行間投射情感,把作者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甚至誤讀也是好的,誤讀是想像力的極致化,是作者的思緒意念尚未抵達的新生地,它是被讀者擴延出來的空間。如果找不到妥切而圓滿的解釋也無妨,讓它徘徊在記憶裡,成為深沉而純粹的懸念。 常有人說寫作是一種自我療癒,然而弔詭的是,正當你以為它治癒了你,它可能又猝不及防反過來,成為更大的病灶。卡夫卡說:「寫作的甜蜜是源自於我們替魔鬼勞動的報償。」寫作的天賦是魔鬼饋贈的禮物,一旦開始寫作,架起了祭壇和神鬼通靈,好像便永遠無法再安於現狀、甘於平庸。蒙昧的眼睛被點亮,探索自我和窺視世界的欲望就再也不會停止,不管寫出來與否。 自我肯定和自我懷疑,始終分立在繩子的兩端,寫作就是拉扯的過程,如此危險而美麗。當文字被謹慎而酣暢地寫下來的那一刻,我便獲得自由,像鳥。 陳怡芬簡介 陳怡芬,桃園人,現居住新北市,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 曾獲新北市文學獎、金車現代詩詩獎、葉紅女性詩獎、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周夢蝶詩獎。作品散見於各報副刊,詩作曾入選2018、2019《台灣詩選》。著有詩集《迷宮之鳥》。 我讀懂了月亮背後的秘密 ──致父親 你從霧中走來 站在床頭俯看我 光陷落,在你臉上 每一道疲倦的皺褶裡 緩緩撐開一疋夢的長幅 我沉睡,如一枚菊石 被時間遺忘 月亮跟在你背後 ──記憶的誘餌 夢是夜視鏡,我繞過 紙張般危脆而鋒利的白晝 繞過紙蓮花、大悲咒、毛噪的喧聲 終於,看見你 綻線的靴子像閉鎖不全的憂慮 已經跋涉過千百次沙丘似的睡眠 「我去了烏魯木齊 正在執行一項新任務」 烏魯木齊?上回你說克羅埃西亞 新任務,我默唸著 這個詞帶有諜影 聞起來有種亢奮又懸疑的岩礦味 未完成的死亡 用一把鐵鍬鑿開意志的岩層 在夢裡 一次又一次僭造它的路徑 流火九月 像極了從前 季節黃熟 白露自小葉欖仁枝頭滴下 滴答── 時間腐敗前的氣息 一些密語在身體裡 夜間飛行 鳥瞰 濃密的黑 已不主張反叛的力學 避免碰撞怯弱的骨髓 讀取僅存的盆栽和辭海 讓語意自我分岐 破擦出繞舌的火花 秋意已決 撕掉日曆裡的九月 仍有四分之一可以翻越自己 繭與掌紋攤開新的命題 延宕或虛蛇 都不可能 日子和睡意一樣稀薄 眼睛閉上,夢掉下來 像許願池裡的錢幣 鏽綠啞默,記憶成為鎖孔 被遠去的背影辜負 夜的階梯 時間摸黑 一階一階,從邊界襲來 達,達,跛足的跫音占領耳朵 你要的不是真相 天亮之前沒有答案 我的黑眼圈是 雀斑、斜瀏海也是 淚溝、唇珠、抑鬱的鎖骨 所有你知道的都含糊,掛在三樓 像誤植的旗語 出來面對是對的 七樓、八樓……十五樓,意念升降 缺乏索引,伸出手來 以指尖阻止鐘擺探問幸福的痛 關於你和我睡眠的和解方式 其實我不想知道那麼多 不知道飄浮在幾樓 生活有時只是一種均衡,並非完美 讓語言掉落凝結成夜露 星星之間的碰撞,風掀開幽靈的瘡疤 那階梯 動盪,動盪…… 從我多慮的床沿時隱時現 夜色,以薩克斯風的音符冶遊 於明日的蛋殼上 隱困惑 記憶的一截斷層 破碎又完整 十七歲像等不到主人認領的失物 被遺棄在洪荒之外 書包裡卡謬的眼睛彈出陌生符號 年輕的身體藏著異鄉人的靈魂 不去記住那些嬉鬧穿過的臉孔和名字 青春兇猛,你如影子 一個在場而不具實體的存有 始終只有那個名字 流光以鬍青淡筆速寫他的側臉 你的瞳孔映照出一道鑲金倒影 鐘聲和走廊,心底竄出幼嫩根系 顫顫探向水聲 目光迫擊,像詞彙初次綻放 進入一首詩的內核 白步鞋的放學行伍間 追隨對應的本體,不遠不近 恰好是一隻水鹿 凝望豐美牧草的距離 不與人說,把自己揉成一本蹙眉的日記 鎖進時間禁閉的抽屜 面光或背光,消瘦或臃肥 影子貼身,以隱喻為衣 關燈之後,爬過光與暗辯證的地景 和你合體 崖 再過去一點 就是晚秋,關燈 背過身,閉眼望見 床的斷崖 低淺的棉質的囈語 加密的火星文 有人走近,掀開夜的黑蕾絲 在崖邊坐下,「重複── 不一定可以讓人幸福」,閃黠著 一雙比典籍更深邃的貓眼瞳 寡言的妻子喉嚨深處 藏匿一頭乾渴的水獸 發出沙沙的摩擦音 像一張揉皺的糖果紙 再也不能被重新攤平 一個單音節的嘆息 山櫻與波斯菊 平分春天的姿容 烏雲與軟雨平分 一小片樸素的天氣 我們平分一張嫣紅的傘面 從傘沿到相觸的肩幅 是心動的距離 它舞踊 依順著呼吸的節奏 不能平分不能整除 餘數在微濕的眉睫無限循環 不必然往復於耳唇之間 不要輕意喚起聽覺的刺蝟 你們為它命名,愛── 一個單音節的嘆息 在空氣中懸浮氧化 哎,因為安好 它始終沉默 一如體腔內的器官

Read More

瑞士腦瘤作家來台 求助硼中子捕獲治療 

瑞士腦癌作家耶格在清華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接受中子束照射。(清大提供) 清華、北榮合組的硼中子捕獲治療團隊,包括陳一瑋(左起)、葉宗洸、周鳳英、裴晉哲、劉鴻鳴。 (圖由清大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中心上月底迎來接受緊急醫療的第286名病患,利用原子爐中子束照射,為瑞士知名作家拉爾斯‧耶格治療惡性腦瘤。清大表示,「清大中子放射照射系統」已於6月獲得衛福部核准,正式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象徵清華的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已臻成熟;下一步將在目前的頭頸癌治療基礎上,展開肝癌治療的人體臨床試驗,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清大擁有全台唯一的研究用原子反應爐,轉型作為醫療用途後,開發出全球頂尖的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自2017年開始,進行緊急醫療救治,是許多罹患惡性膠質母細胞癌患者的最後一線希望。 清大與台北榮總合作,迄今已治療293名腦癌、頭頸癌、黑色素細胞瘤病患,其中包括34名從美國、澳洲、西班牙、義大利、瑞士、日本、巴西、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等地求治的病患。台灣與日本是目前唯二能以硼中子捕獲技術治療癌症的國家,清華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更是目前全球唯一以此技術治療腦癌的團隊。 著有《第二次量子革命》等多本結合科學、歷史與哲學著作的瑞士知名作家耶格也因腦癌復發,上個月底在妻女陪伴下,到清華大學接受硼中子捕獲治療。 在與清華合作的台北榮總醫師陳一瑋評估並擬訂治療方針後,耶格首先進行1個半小時的硼藥物靜脈注射,讓腦部的瀰漫性癌細胞充分吸收作為標靶的硼藥,接著被推進緊鄰原子爐的治療室,接受24分鐘的中子束照射。由於有含硼標靶藥物的引導,中子束可集中殲滅癌細胞,正常的腦細胞則不受影響。 治療結束後,耶格說,照射過程沒有任何不適感,就像睡了半小時的好覺,由於僅需1次療程,耶格與家人隨後返回瑞士,也期待治療生效。 清華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解釋硼中子捕獲治療的原理,先注射含硼藥物作為標靶,待藥物累積在腫瘤部位後,再以中子束照射,硼的原子核即被誘發分裂,產生具高殺傷力的α粒子跟鋰核,自爆並消滅癌細胞。 葉宗洸說明,由於爆炸範圍僅約1顆細胞大小,不會無差別地攻擊旁邊的正常細胞,因此非常適合用來治療瀰漫性或不易切除腫瘤的癌症,例如腦癌。 葉宗洸指出,清華大學原子爐針對硼中子捕獲治療建立的「清大中子放射照射系統」,歷時3年送件和審議,終於在今年6月取得衛福部頒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不僅是全國唯一、也是全球首例。取得醫療器材許可後,執行的臨床治療紀錄和實驗數據都將更具公信力。

Read More

嬤頭暈疲倦 植入節律器穩定心跳

醫師鄭朝允說,每分鐘心跳50以下時,心臟恐無法有效供應全身血液養分,致頭暈、疲勞,嚴重時會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7旬阿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一天出現頭暈、疲倦症狀,心跳變慢被家人緊急送醫,發現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50以下,醫師和病人家屬討論結果,決定放置人工心臟節律器,術後已回復至每分鐘心跳70下。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鄭朝允指出,一般人每分鐘心跳脈搏約60-100下,以維持正常的全身血液循環;當每分鐘心跳為50以下時,心臟就可能無法有效供應全身器官所需的血液養分,因此會產生頭暈、疲勞,尤其運動時會覺得乏力,嚴重時會暈厥、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像這種心臟「缺電」的狀況,必須考慮放置人工心臟節律器。 他說,心臟是供應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幫浦,藉由心臟傳導系統促使心房與心室規則收縮與舒張,以最有效率方式供應全身各個器官的養分需求;不過,一旦心臟傳導系統指令傳送中心的竇房結或中繼站房室結發生狀況,使傳導信號變慢,會造成心跳變慢。常見造成心臟傳導系統故障的原因,包括年紀老邁、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心臟手術併發症等;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毛地黃或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也會造成影響;以及電解質異常如高鉀血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鄭朝允指出,治療疾病後,異常的心臟傳導系統有時會隨之回復正常,但有時仍有心跳過慢的情況,這時就該考慮放置人工心臟節律器,讓心臟回復正常的心跳;放置人工心臟調節器,目前健保為有條件給付。小小的心臟節律器有很多精細複雜的功能,須避開會產生大量電力或磁力的機器或場合,如大型發電機或短波熱療,當身體出現不適或異常時,應立即離開該場所;在進行磁振造影檢查之前,務必告知醫師作適當安排調整。

Read More

童醫器捐音樂會 致敬無私大愛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鄭伯智與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共同灌注希望樹。(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舉辦「生命永恆‧愛的樂章-器官捐贈移植感恩音樂會」,活動現場邀請了歷年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共25個家庭,將近50位民眾到場共襄盛舉,希望透過音樂會緬懷無私奉獻之捐贈者,除了展現該院移植成果及專業醫療,更能與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共同肯定生命意義及價值。 這次音樂會由彰化家扶中心培植成立的「舞躍獅王」兒童醒獅團揭開活動序幕,一開場就提振了所有人對於生命的熱愛與活力。也邀請具備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及MT-BC伊利諾州立大學音樂治療碩士學位的邱雯琪音樂治療師,現場協助所有參加活動者體驗音樂療癒,運用各種音樂媒材進行音樂治療,讓大家經由音樂力量的渲染讓身心靈放鬆。 彰化家扶中心「舞躍獅王」兒童醒獅團為器官捐贈感恩音樂會揭開序幕。(記者陳金龍攝) 為了緬懷並感恩生命的可貴與延續,邀請受贈者代表送花給捐贈者家屬代表。代表受贈者獻花的46歲陳先生,因為C型肝炎導致肝臟損壞需要進行移植,最後經由大愛捐贈肝臟移植成功,這一路過程非常難熬與痛苦,他非常感謝有捐贈者與其家人的大愛,讓他能夠獲得新的人生。 捐贈者家屬由黃媽媽上台代表接受獻花,她的兒子去年因為車禍離開人世,經家人討論,希望讓他另一種形式活在人間,決定大愛捐贈心、肝、雙側腎臟。 童綜合醫院舉辦器官捐贈移植感恩音樂會」,邀請捐贈者家屬及受贈者共25個家庭,將近50位民眾到場共襄盛舉。(記者陳金龍攝) 童綜合副院長鄭伯智表示,院方積極推動器官捐贈與移植,自2004年完成腎臟與肝臟移植開始,迄今,肝臟移植總個案數為80例(43例活體移植與37例大愛捐贈移植),腎臟移植總個案數為106例(8例活體移植與98例大愛捐贈移植),19年來因為捐贈者與家人無私的大愛,幫助無數個家庭圓滿。

Read More

原發性醛固酮過高 高血壓元凶

醫師王子源說,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約有2-3成病人患有低血鉀,如果病人有高血壓、抽血時發現低血鉀,就可能是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劉姓男子,6年前診斷有高血壓,某次抽血發現低血鉀2.7(正常值3.5至4.9),醫師開立補充鉀離子及降高血壓藥物,未再細究原因。有天胸悶到中國醫大附醫急診,電腦斷層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轉診內分泌科,診斷為左腎上腺瘤造成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手術切除腺瘤後,血壓逐步正常,不用再吃降血壓藥物。 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王子源指出,高血壓病人通常須終生服藥,控制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根據調查,2017-2020年,高血壓是國人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根據國健署分析2021年國人死因,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及排行都呈現上升趨勢,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王子源表示,台灣有9成高血壓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只要按時服藥,血壓掌握應無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約10%的高血壓病人是續發性高血壓,全台約53萬人,也就是另有病因,導致血壓偏高,最常見的就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如果病因是單側腎上腺瘤或是增生,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是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除了劉姓男子,吃了6年高血壓藥,因胸悶急診,才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原來是左腎上腺瘤,造成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內視鏡手術切除腺瘤後,血壓逐步正常,不用再吃降血壓藥物。 另,有17年高血壓史的58歲廖姓婦人,平日在診所拿藥,最近血壓偏高轉至某醫院心臟科就診,無低血鉀病徵,醫師向她提及可能壓力導致血壓偏高,除了原先3種降血壓藥物,又加上抗焦慮藥物,後轉至中國附醫王子源門診,診斷為左腎上腺皮質增生,造成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經手術切除左側腎上腺後,1週後血壓恢復正常,也無須再服降血壓藥物,目前已停藥3個月了。 王子源分析,續發性高血壓病人通常初發年齡約30歲前或50歲後,病徵是定期服藥,血壓仍居高不下,從劉先生低血鉀檢查結果可發現治療線索,但廖女士完全沒有臨床癥候,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約2-3成病人患有低血鉀,高血壓病人抽血時發現低血鉀,就可能是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

Read More

3款進口快篩檢測XBB效果不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XBB成為COVID-19主流變異株,食藥署限期43件家用快篩試劑業者檢視性能,並提交影響報告。根據16日公布結果指出,共3款進口快篩未提出報告,分別為易可安、五鼎捷、集克家用抗原快篩,食藥署說,由於該3款快篩仍符合EUA通過時的標準,亦未接獲國際警訊或其他通報案件,因此僅公布資訊供民眾採購時留意。 因應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成主流株,食藥署6月下旬陸續發文要求43件專案核准的家用COVID-19快篩試劑業者,限期收到公文1個月內提供XBB變異株影響檢測試劑產品性能評估報告,否則不可販賣。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16日說明相關結果,截至8月10日統計,共收到25件評估報告,而8件EUA後就未有輸台紀錄,5件產品已逾期、2件無庫存,因此皆不納入評估中。 她指出,食藥署接受2種檢驗模式,第1種「電腦分析模擬」,利用軟體分析異株異位點,與產品偵測位點進行比對,以評估檢測性能是否受影響;第2種「樣本測試」,使用具有變異株樣本,進行評估檢測性能是否改變,使用實驗室產製重組蛋白或培養之病毒株或由採集確診病患之床檢體,進行樣本製備。 陳惠芳說,評估報告中18件為輸入產品、7件為國產。在25件評估報告中,有5件樣本測試、20件電腦測試,評估結果皆不受病毒株變異影響。 但有3件有庫存但未檢送評估資料的快篩,分別為「易可安唾液家用抗原檢測套組」、「五鼎捷測唾液型家用新冠抗原」、「集克家用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

Read More

攝護腺癌轉移 鐳治療延長存活率

已納健保給付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攝護腺癌病人近年有增加的趨勢,由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病人發現時都已是晚期或有轉移骨骼狀況。苗栗大千醫院表示,針對這類型的病人,現行健保有給付可接受鐳223治療,能幫助病人改善疼痛且延長存活率,是攝護腺癌病人的一大福音。 78歲的陳先生在5年前因排尿困難就醫,診斷發現為攝護腺癌第3期,經放射線治療和抗荷爾蒙治療後,攝護腺癌指數(PSA)從19下降到0.025,恢復狀況良好。然而,近年陳先生疏於定期追蹤,直到最近因腰痛與走路困難無力,才再回到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其PSA指數回升到26且攝護腺癌已轉移到骨骼。醫師建議先接受放射線同位素鐳223治療改善腰痛狀況後,再使用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順利讓PSA指數下降至5,同時不再感到疼痛,也能自行活動、正常生活。 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亞伸表示,若癌細胞已擴散到攝護腺包膜外(第3期),以及遠端轉移至內臟或骨頭(第4期),則建議以抗男性荷爾蒙療法為基礎,加上放射線治療來抑制癌細胞。然而有時轉移至骨頭的部位不只一處而難以治療時,放射線同位素鐳223治療就能派上用場。 核子醫學科主任趙剛宏說明,鐳223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適用於治療攝護腺癌骨轉移,臨床研究證實能夠延長病人整體存活率。透過靜脈注射,讓鐳223分子在體內找尋並破壞轉移的癌細胞,對周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可避免傳統化療或電療大範圍的破壞與副作用;除此之外,鐳223主要經由腸道排出體外,對於肝腎功能異常的病人,則不需要調整劑量。 根據統計,近年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加上苗栗老年人口偏高,不少攝護腺癌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的副作用、疼痛感與行動不便,常造成病人與家屬的困擾。吳亞伸主任表示,新型的鐳223治療能幫助攝護腺癌合併多處骨骼轉移的病人,改善生活品質、延緩骨骼轉移惡化,且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能讓中晚期攝護腺癌病人獲得良好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