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手機,可按摩眼周穴位舒緩眼睛疲勞,有助眼周氣血循環,也可改善黑眼圈。(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黑眼圈讓人看起來憔悴、氣色差。造成黑眼圈的成因,大多和鼻過敏、鼻竇炎、長期鼻塞、睡眠不足,以及遺傳、壓力等有關,常見眼睛下方皮膚有色素沉澱。利用中藥治療加穴位按摩,可改善惱人「熊貓眼」。
台南新樓醫院中醫師趙家儀指出,常見的黑眼圈類型包括「色素型」黑眼圈,眼下的皮膚比較偏茶色,或是咖啡色。黑色素聚集於眼睛下方的皮膚,常因為習慣性揉眼,或眼周缺乏防曬,或長期卸妝時用力摩擦皮膚,加上眼睛下方的皮膚比較薄,所以易導致黑色素沈澱。
「血管型」黑眼圈,眼周皮膚易看到血管的顏色,紅色或青藍色。此種類型者大多有過敏體質,常因天氣變化打噴嚏,流鼻水,或是晚上睡覺容易鼻塞,擤鼻,伴隨眼睛癢揉眼造成睡眠差。因鼻過敏、反覆鼻竇炎發作,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下眼眶靜脈充血,影響眼周血液循環,反映出血管暗沈的顏色。另一類型為長期看電腦或手機使用過久,因眼睛周圍過度疲勞,易造成血管擴張。
「結構型」黑眼圈是因為自然老化,眼周的脂肪或膠原蛋白流失,眼眶骨質流失,眼周皮膚鬆弛,眼袋脂肪突出,眼下容易造成凹凸不平,看起來有陰影;或是天生眼眶凹陷,眼袋與淚溝之間的凹陷大,黑眼圈看起來相對性凹陷。
她說,利用中藥來調整體過敏體質造成的黑眼圈,如藥物治療降低鼻過敏發生;若屬於短暫休息不足造成氣血循環差的黑眼圈,可用溫毛巾熱敷10分鐘,並避免熬夜,減少用眼過度。也可利用按摩眼周穴位,如四白穴、承泣穴、攢竹穴等,長時間使用電腦後可以按摩,舒緩眼睛疲勞感,更能幫助眼周氣血循環。此外,「中醫美顏針針灸」對黑眼圈、眼袋、眼周細紋、魚尾紋也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