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到北榮 高橋淳分享幹細胞治療中風後遺症

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歡迎京都大學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高橋淳分享幹細胞研究成果。(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京都大學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所長高橋淳19日受邀至台北榮總,分享使用幹細胞技術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經驗及成果,目前嘗試使用幹細胞技術,重建大腦皮質脊髓束,這是控制運動和言語的重要神經迴路之一,如果成功就可幫助中風病人恢復運動功能和言語能力。 北榮指出,許多中風病患儘管接受治療和復建,仍然面臨運動及言語障礙。目前醫界有許多將間質幹細胞用於治療中風的研究,但植入這些細胞常會引發抗炎效應,無助於神經重建。高橋淳正在尋找有效方法,尤其是恢復運動和言語障礙。 高橋淳表示,嘗試使用幹細胞技術,重建大腦皮質脊髓束,這是控制運動和言語重要神經迴路之一,如果成功將可幫助中風病人恢復運動功能和言語能力,開創中風治療新方向,對於神經科學和臨床醫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京都大學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高橋淳19日赴北榮分享幹細胞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經驗及成果。 (台北榮總提供) 北榮表示,高橋淳最為人熟知的成就之一,是將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運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將實驗室的發現轉化為實際的臨床解決方案,不斷擴展神經幹細胞及其潛在的治療與應用,高橋淳的演講也讓台灣醫學界了解最新的細胞治療及研究新知。

Read More

登革熱添3死 發病5日內不治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目前登革熱疫情嚴峻,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均為住在台南的70多歲男性,發病後5日內即不治。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登革熱疫情嚴峻,疾管署19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均為住在台南的70多歲男性,發病後有解黑便或呼吸窘迫等情況,5日內即不治。登革熱迄今已累計8481例,估計下週將破萬,疾管署如臨大敵,已成立「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呼籲民眾持續落實孳清工作。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新增20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光台南市就占1849例,目前已累計8481例。 上週也另增3例死亡、19例重症,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都是70多歲台南居民,當中有2人具有潛在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有2人一開始症狀都是持續高燒,且在發病之後隔2、3天之後開始解血便、黑便、腹痛,就醫之後即因為腸胃道出血狀況嚴重導致休克,住院2到3天後併發重症過世。 至於第3人,林詠青說,同樣一開始發燒,隔2、3天後出現血壓下降、休克、呼吸窘迫等症狀,到院時已經一度心跳停止,雖經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但仍因病情惡化,住院後2、3天仍不治。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截至9月18日累計8481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台南市7608例、雲林縣391例、高雄市316例、屏東縣41例、嘉義縣29例、桃園市19例、新北市18例、台中市16例、台北市15例、新竹市9例、彰化縣5例、嘉義市5例、新竹縣4例、南投縣3例、苗栗縣2例。  目前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今年累計登革熱重症病例46例,分別為台南市35例、雲林縣11例,另累計死亡病例12例。

Read More

〈陳建志醫師專欄〉下車暈眩症 搭車卻不暈

橢圓囊耳石斑病變是造成下車暈眩症最常見的病因。耳石掙脫耳石膠,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內,依慣性或重力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引起暈眩。(醫師陳建志提供) 住北部的一名12歲女童,這幾年來假日搭車與家人出遊,下車後就會感到腳底不平,好像走在爛泥巴上,一轉頭,還會感到一陣暈眩,眼前景物會晃動。晚上睡覺時,一躺下還會一陣暈眩,會持續好幾天才逐漸緩解。原本以為是「動暈症」所以易暈車,在上車前服用暈車藥,下車後有比較不暈,但隨著藥效消退,暈眩復發。 某日,父母駕車載她南下就醫,進到診間時剛好暈眩發作,但她強調路上完全沒有暈車,請她正坐眼睛向前凝視,向右轉動她的頭,就見到眼球在快速地旋轉,持續大約幾秒鐘,向左轉動她的頭,就正常。請她頭向右轉,向後躺下,見到眼球在快速地旋轉。原來是罹患了右側水平半規管及後半規管的耳石沉積症,立即進行耳石復位術,解除其眩暈。過程中,還發現病人有嚴重的鼻過敏,兩側鼻腔下鼻甲呈現蒼白,有黏稠的鼻涕。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過敏性橢圓囊耳石斑症候群」,在正常狀況下,耳石被耳石膠牢牢地固定於橢圓囊內,構成耳石斑。一旦患者身體某處出現過敏,組織胺循環到內耳,橢圓囊發炎,耳石膠生成不良,車程搖晃及轉彎使耳石脫離耳石膠,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內。當患者下車後,就會在轉頭或改變姿態時,耳石因慣性或重力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流動,引發眩暈及眼震。 此病治療,盲目服用止暈藥並無療效,發作時耳石復位術也只能治標,應當避免過敏原或使用抗組織胺(口服或靜脈注射均可),設法減輕內耳的發炎,恢復耳石膠的品質。 陳舊性半規管內耳石黏著症、姿勢性頸部肌肉痠痛及登陸不適症,都有可能造成「下車暈眩症(get-off dizziness/vertigo)」,需注意的是,若發生在老年人,比較有可能是前庭小動脈管壁硬化,管腔狹窄引起內耳缺血,建議長期服用二十碳五烯酸,穩定小動脈,有三高者,宜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及血糖。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Read More

〈中華副刊〉養一個責任(下)

■梅姬LU 孕育,不止是懷孕與生育 離開母體誕下的,是你用身體養分釀出的全新。 瀏覽親子教養書市,除了關於扶養新一代的指引,如何與長輩相處的主題增多,其中不乏是國外翻譯書籍,顯現出中壯年世代,跨國際共同問題的確立,及不容忽視的普遍性。 成年後難免前後碰撞,學會撕開自己,才瞭解嵌進性格陰暗處,造成交際的阻礙已不合時宜,殖在體內的習性,來自幼時上對下的對待,當我從同世代的自白中讀到相同劇本,共鳴迴盪許久,最終尋見出口,理解融化出釋懷。 雙雙在務農的家庭背景成長,說台語要掛狗牌的戒嚴時期,佃農翻身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歷史課本的考試內容,是我爸媽的親身經歷,長年動盪夾帶權勢壓迫,加重他們遠離危險的負向思維,延伸出積重難返的負面言語。 武裝式言行,是過去得以生存的經驗值,如何放?說愛是肉麻,擁抱很彆扭,可做人父母血脈相連,明明裝著豆腐心,到了嘴邊卻遭刀子口切碎,對話時常一不小心就摩擦成傷害。男尊女卑的偏袒則較有進步,從檯面上低調轉變為檯面下,你知我知,成了沒人說破的秘密。 先紓緩自己,恢復乾淨的心情而生出勇氣,想要有效改變,必須從源頭解決,接連一串的枝節才能一次去除,換位思考,釐清蓋住底層的真相。兩代對立的種種心結,尤其發生在母女之間,女性細膩心思,本為母性育兒而來,不安感竟失控越界,互相掐住彼此的弱點。 親子關係遭抹黑的群眾,紛紛聚攏,積極的人們率先驚醒,揪出扭曲,梳理出革新之道,大聲疾呼,遂築起一波更新勢力,淘汰陋習,推動時代演化。半世紀以來,醫學、科學、心理學等爆炸性發展,不願我們吃同一碗苦的大人,倚著為你好的心意,開始拚命將兒女塞進高等教育,不論手法多粗魯,接受新式觀念的後輩,選擇進化的態勢,生活方式獲得改善,沒料到因此劃出深不見底的代溝,立意不一的觀點,簡直打起群架,雙方感性理性反覆傾倒,雞同鴨講過半輩子。 歷歷在目的當時,你還在襁褓中,父親、母親,輪流揹著你奔至岸邊,此處是風是火,環境險惡,寧願相隔兩地也要把你送離開,他們?走不了。 船來了,你隨著船走了。距離越拉越遠,多年後你不負期盼習得一身本領歸來,開口吐出的卻是另外一種語言,他們聽得吃力,甚至沒懂。 你懷抱感激,激動地訴說新天地的美好,迫不及待獻上報答,助他們提升身心靈處境,力衰的兩老卻不願再起波瀾,寧可守舊換得平穩,反正都已習慣。 面貌不同的時空,承載著當年與此刻的付出,在在傾囊相授,情感動人,人卻不動,你拔不起窠臼,仍杵在同一艘船上,遲遲上不了岸。   強烈的無能為力感襲來 只因你心頭掛上牽掛。 是豬是狗也壯如牛的豬妹,幸運的一向無比健康,狗生遭受最大的苦痛是少了一顆眼睛。 我不在場,知道消息時縫線早已癒合,聽說那時她躺在沙發上,忽然發出淒厲的怪聲,她的左眼破了,液體不停流出,我所知的全部僅幾句敘述。 發呆出神時,總忍不住勾勒畫面數百回,我腦中儲存的豬妹,近乎是靜音檔,或摔或撞也不會哭哭討拍,「居然叫出來了啊……」那該有多疼?痛徹心扉是什麼聲音,我沒聽見,但我差不多能揣測了。 樂活十餘春秋,搖身攀上家中最年長者,豬妹年紀大到成個老婆婆,她開始會呆滯數個小時,作息也打破習慣,直到我發現她像是被困在原地,困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敢挪動腳步,回不了她的房間裡。她沿著牆壁走,還沒到房門,左轉,直撞上牆,她愣了一下,往前再試一次,又一次撞上,兩三次後,豬鼻子疼了,她放棄了,繼續直行,找尋下一個喝水碗。 只剩一顆眼球的她,視力驟然遞減,能看見的範圍越發縮小,醫生說是老化不可逆,「沒有任何醫療可恢復嗎?」「除非有眼角膜換。」哪裡會有呢?怎麼可能會有呢?我獨自消化了許久,許久,至死心。 半甲子的時間皆在衝刺,我奮發不懈,取得各式能力,我以為我無法處理的事已算少數,辛勞我不怕啊,價格我也付得起啊,可是豬妹的雙眼,做媽的我使不上力,成功與幸福不完全相關,再進取能解決的事也有限制,我終於明白時,心蒼老了幾歲。 「一點忙也幫不上,縱使我活成別人羨慕的模樣。」 「這個世界的模樣,我的模樣,不曉得她記住了沒?」 「有來得及嗎?」 ……我擦了擦眼淚,在他們的床頭放進屬於童年的耶誕禮物,一個人在深夜裡好好照顧自己,大口啃掉一支支冰棒,追起甜寵劇,趕在天亮前修復自己,明天再悄悄買盒新的放回去。 ……我調皮所以我受傷了,他們看起來好傷心,好像比我還要痛,我決定以後要注意安全,你們不要再自責了,好嗎? ……其實我是關心,為什麼一張嘴就責罵他了呢?剛剛的措辭不太適當,我想好好說話,表達我真實的想法,要讓他感受,在我的認知裡靈魂是不分男女的。以前知識不發達,我們因而屢屢遭罪,何不順從文明的拓展,享受經證實的理論、新發現的益處,從今而後,我要重新啟用我的名字。 ……雖然我看不清楚風景了,但我的鼻子很靈敏,耳朵也聽得見,我每天吃飽飽睡飽飽,常常被阿嬤抱來抱去,天氣好我就能坐機車去散散步,躺在院子裡晒太陽,阿公吃消夜時我也能偷吃幾口,日子還是好開心。   養一個責任,是在大心臟上長出一顆小心臟,兩邊扯你都痛,你有自信活出色,竭盡全力保護他,但身而為人的歷程免不了艱辛,各自有當代截然不同的畫風,你們面臨的困境不是百分之百重疊,條件資源不一,你手把手交出的應是協助,分享、參考,不該是指令,畢竟部分已行不通,你的歷練是他受用的情勢分析,最佳示範,不過決定權依然在主人手上。 相愛狀態不容斤斤計較,「你狠不過我的,我受的傷如此深。」卸下你的完美主義,難道你們在比賽狠心?檢視所作所為,羞辱、諷刺、謾罵,跟你想要達到的目的,方向有一致? 你們有各自的形狀,你們都還在呼吸,操心純粹是操心,純傷身沒有用處,與其造成負擔,不如給出信心,你安好,他才能有心力讓自己安好,你要相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