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署志工「移」世情 退而不休樂助人

移民署臺北市服務站定期舉辦志工通譯隊教育訓練,由一群熱情有朝氣的志工們參訓,其中不乏退休員工參加。(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來自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有兩位特殊的服務夥伴,她們從移民署退休後,仍無法忘懷幫助新住民的快樂,毅然加入臺北市服務站志工隊,她們是高讌琴和王雪梅。憑藉自身多年的公務經驗,展現專業幫助每個新住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總獲得感激與掌聲! 這項服務傳承,也展現在日前臺北市服務站舉辦志工通譯教育訓練活動中。由一群熱情有朝氣的志工們參加訓練,高讌琴和王雪梅的身影總是自信滿滿,全力以赴,力行志願服務精神,也影響了志工服務團隊,站在第一線積極地幫民眾解答。 王雪梅和高讌琴從移民署退休後,仍無法忘懷幫助新住民的快樂,毅然加入臺北市服務站志工隊。(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提供) 從民國95年擔任新住民發展基金的承辦人員時,高讌琴累積15年的資歷,並曾有協助移民團體申請基金補助的經驗,於民國110年退休後,在思考退休規劃時,聽到臺北市服務站在招募志工,憑著對於新住民服務的嚮往與熱愛,便決定前往報名。 另一位在臺北市服務站服務超過20年的王雪梅,原先負責電話諮詢專線的工作為民眾解惑,以前常遇到新住民心急如焚地在電話那頭著急,所以退休後,王雪梅也隨即加入志工的行列,願以「雪中送炭」的精神,協助洽公的新住民及民眾。 穿上志工背心,王雪梅依舊發揮昔日負責電話諮詢專線的工作精神,為民眾於現場解惑。(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提供) 臺北市服務站主任蘇慧雯表示,臺北市服務站有許多充滿熱忱的志工,其中更不乏有像雪梅及讌琴一樣從移民署退休,身懷專業的志工。為持續精進志願服務,為民眾帶來更好的服務品質,每年也都會舉辦志工通譯教育訓練,幫助志工了解各項時事議題,與時俱進。 近來詐騙案件猖獗,本次訓練也加入了反詐騙宣導課程。蘇慧雯呼籲,提醒新住民朋友記得「不告知個人資訊」、「不要輕易聽信」、「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求證」,讓我們共同打擊詐騙,守護你我財產安全。

Read More

高雄小港凌晨兩車碰撞3人受傷 電桿斷裂台電搶修

自小客車與小貨車在小港區高鳳路與松興路口發生碰撞事故。(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高雄報導 高雄市小港區今(1)日凌晨在高鳳路與松興路口發生兩車碰撞事故,自小客車欲左轉松興路,不明原因與高鳳路直行小貨車猛烈碰撞,造成自小客車上三名乘客受傷送醫救治,波及路旁台電電桿傾斜斷裂,電桿台電人員搶修中。 小港分局表示,1日凌晨三點四十分許,由陳男(20歲)駕駛自小客車載三名家人,沿小港區高鳳路北向南直行,欲左轉松興路行駛,與小貨車駕駛陳男(22歲)沿高鳳路南向北直行,於路口發生猛烈碰撞,波及路旁電桿,導致電桿傾斜斷裂,並通知台電公司人員到場,斷裂傾斜電桿由台電人員扶正固定及後續處理。 兩車事故波及路旁電桿,導致電桿傾斜斷裂,台電公司人員到場搶修。(記者張翔翻攝) 兩車碰撞後,造成小自客車上陳父(45歲)陳母(44歲)疑似肋骨骨折,陳妹(19歲)割傷,三人均送往小港醫院救治,事故雙方駕駛經酒測後皆無酒駕情事,雙方車駕駛皆未受傷,詳細肇事原因待釐清。警方於現場指揮交通,確保用路人車安全,現場於6時許排除,事故車輛已拖離。 小港分局分局長謝承甫呼籲,民眾駕車應遵守交通號誌並減速慢行停、看、聽,直行或迴轉時均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安全,並應隨時檢查車輛狀況,定時保養,避免事故發生。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東周至漢代龍形玉器暨龍紋演變—戰國篇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一、前言 繼上期談到春秋時期龍形玉器及裝飾龍紋的演變,這期我們將繼續談戰國時期的變化。這裡的龍形玉器及裝飾龍紋的定義亦是上期的延續—龍形玉器是指外觀為龍形,身上可能有裝飾龍紋也可能是素面無裝飾;裝飾龍紋則是分解後的長尾蝌蚪紋、長尾豆芽紋、卷雲紋、穀紋以及S紋等的繼續變化。 二、時代風格與地方風格 風格的演變會受到大時代的影響(時代風格)也會受到地方文化的影響(地域風格),中國的地域多樣性對玉器藝術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同的地區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藝術風格。因此,中國各地的玉器製作會反映出地域風格的特點。所以我們亦需要考慮時代風格框架下所產生不同的地方風格,討論地域風格大抵上會提到中原、秦、中山、吳越、齊、魯等,以下則以中原式及楚式為比較重點。 三、戰國時期中原式與楚式龍形玉器的比較 「何謂中原式玉器」:地理上的中原地區以洛陽為中心,包括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中原式玉器相較於楚式玉器更為規整對稱。 「何謂楚式玉器」:周初周成王封熊繹於楚蠻,居丹陽(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東南部近湖北省),爵位子爵。春秋早期,楚國大舉擴張,楚式玉器開始受中原式玉器影響,但後來楚式玉器引領流行,而楚式玉器特點具有:創新、活潑生動、紋飾華麗、不崇尚絕對對稱等。 (一)中原式 春秋晚至戰國早期單體龍分成A型(龍首回顧)、B型(龍首向前) A型:龍首回顧 1、龍作回首狀,鼓腹,尾尖內卷,彎曲幅度較大,呈“W”形,中上端鑽有一孔,表面飾有長尾蝌蚪紋、穀紋、雲紋等。(圖一) 圖一 春秋晚期,龍形玉佩,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251号出土 2、龍回首,身體略作彎曲,器表以淺浮雕技法琢出輪廓綫及雲、穀紋等,中部鑽有一孔。(圖二) 圖二 戰國,龍形玉佩,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53號墓出土 3、龍身呈波浪狀,作回首、鼓腹、卷尾形,身軀一側凸出卷浪狀龍足,器表淺浮雕雲、穀紋等,中有孔。 (圖三) 圖三 戰國,龍形玉佩,山西省長子縣牛家坡墓地7號墓出土 B型:龍首向前 龍作俯首、拱背、卷尾狀,器表雕琢淺浮雕雲穀相雜紋。 (圖四) 圖四 戰國,龍形玉佩,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53號墓出土 小結:中原式玉龍佩特徵 常見于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頭部短粗。圓或橢圓形目。多作閉口狀,個別口部作切開狀,內爲一孔。龍角表現有短凸脊形、卷雲紋狀角、以葉形耳取代龍角,頸部與其他部位紋飾相似。 不重視龍足,多被省略,少數有足者亦呈抽象狀。身體彎曲幅度小、彎轉數少、形制較規整,與楚式粗獷奔放相比動感較差。 紋飾:豆芽紋與雲紋穀紋相雜,淺浮雕紋飾形態敦厚,布局繁密,紋飾排列較具規律性。 (二)楚式 依照眼睛的有無、口部表現方式等將其分成A、B、C、D三型 A型(流行於戰國早中期):龍首大多有目,口外部大多作切開狀,內爲一孔,角部有弦紋;龍身彎折度大呈“M”或“W”形或成靈蛇般的流轉身形。身體飾有多勾捲。 1、身體幾成對折,圓形眼居臉部正中位置。(圖五) 圖五 戰國早期熊家冢M16 2、身體蜷縮略成風字形,眼略呈橢圓形。(圖六) 圖六 戰國早期熊家冢M2 3、身體流暢靈動,尾部成S型轉折,眼略呈橢圓形。(圖七) 圖七 戰國早期熊家冢M4 B型(流行于中、晚期):首部狹長,目多省略,上頜較長,下頜短且回卷,多與上頜相連封閉成圓孔,身體不再飾有多勾捲。(圖八、圖九) 圖八 戰國中期湖北九連墩2號墓 圖九 戰國晚期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墓出土 C型(流行于中、晚期):“W”形龍身,作奔騰行進狀,龍首下垂,上頜長,下頜內卷爲一孔,下緣內凹呈圓弧形,與玉璧共製而成。(圖十) 圖十 戰國中期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墓出土 D型(流行於晚期):龍首較窄,有目,張口露齒。(圖十一戰國晚期,河南省淮陽縣平糧臺16號墓出土) 圖十一 戰國晚期,河南省淮陽縣平糧臺16號墓出土 小結 綜觀考古出土的玉龍佩,可發現楚式玉龍佩貫穿于整個戰國時期,其中A型流行于早、中期,B、C型流行于中、晚期,D型僅零星見于晚期。 從造型紋飾觀察曲身彎轉呈S或W形態的玉龍佩,初見于春秋晚期中原晋地(如太原金勝村),戰國早期中原式在晋地得到發展,並對楚地玉龍佩産生影響,戰國中期後中原式玉龍佩不再流行,楚式玉龍佩取而代之。 戰國早期楚地玉匠在中原式玉龍佩基礎上進行創新,添加了諸多楚元素,從而衍生大量楚系特色的玉龍佩—陰刻網格紋、三角形紋和變形S紋、軀幹上有鳳鳥、神人形象等。戰國早期楚式玉龍佩僅見于楚地,戰國中期進行擴張,到中期晚段之後各地所見者大多爲楚式玉龍佩了,並延續至西漢早期。 四、裝飾龍紋變化 回顧上期提到春秋早期早段龍紋具體刻畫五官及龍身至晚段開始簡化龍身,春秋中期則流行龍首紋但逐漸朝向簡化,春秋晚期則開始解構龍首,最後很難找出龍首時就即將進入戰國早期。 圖十二 戰國早期早段湖北荊州熊家冢M2 戰國早期至中期常見陰刻雲紋穀紋相雜(圖十二);中期開始流行全穀紋,愈往中期晚段則排列得愈整齊(圖十三)。到了戰國晚期穀文排列更為整齊,甚至已經開始有打格子的情況出現(圖十四),這時也即將進入西漢早期了。戰國晚期出現蒲紋,但還未盛行,到西漢前期才流行。下期我們再繼續談進入兩漢的變化〜待續 圖十三 戰國中期晚段湖北荊州院牆灣M1 圖十四 戰國晚期,龍形玉佩,陝西省旬邑縣轉角村秦墓出土   圖片來源 圖一: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1。 圖二: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26。 圖三: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22。 圖四: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27。 圖五:荊州博物館 張續球編著,《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出版社,2015年,頁145。 圖六:荊州博物館 張續球編著,《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出版社,2015年,頁121。 圖七:荊州博物館 張續球編著,《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出版社,2015年,頁124。 圖八:湖北省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主辦,《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曾楚玉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頁186。 圖九: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24。 圖十: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20。 圖十一: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3_春秋·戰國》,河北美術出版社,1994年,頁175。 圖十二:荊州博物館 張續球編著,《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出版社,2015年,頁162。 圖十三:荊州博物館 張續球編著,《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出版社,2015年,頁343。 圖十四: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15。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7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心中的美男子爺爺

嘉義縣大湖國小六年甲班 ◎姚以真 我有一位多樣貌的爺爺,可以主外也可以主內,他是我最愛的人。黑黑的眉毛下面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頭灰白的頭髮總是梳得非常整齊,爺爺瘦瘦高高的,雖然臉上有許多皺紋,卻常常掛著親切的笑容。他看起來年輕,我經常喊他「美男子爺爺」。 爺爺不僅外貌吸引人,他也是我們家庭價值觀的堅實支持者。他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分享、尊重、相愛、禮讓和和諧等價值觀。 爺爺以他的多才多藝和溫柔脾氣贏得了全家的愛戴。他堅信「廚房不是女人的天下,男人也可以下廚」,經常為我們做美味的食物。無論是家人想吃什麼,他總是樂意地滿足我們的要求。他不僅懂得做傳統的美食,還經常翻閱菜譜學習新的烹飪技巧,這種努力和對家人的愛讓我們備感幸福。 爺爺的脾氣超級好,從來不發火,說話總是很溫柔。他是家中的和諧之音,總是以和聲細語對待每一個人。不論面對困難還是處理問題,他總是耐心地給予我們建議和指導。他的溫和與智慧是我們家庭的寶貴資產。 每天上學與放學,都是爺爺接送我。在路上,他不僅是我的司機,還是我的朋友和導師。他教我唱歌,雖然是些老歌,但我們總是一起歡笑。我會跟他分享學校裡的趣事,他會聆聽並與我一起分享這些美好時光。 爺爺是我最愛的人,他的多才多藝、愛心滿溢,以及對家庭價值觀的堅守,使他成為我們家庭的驕傲。他的存在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家庭的溫馨和諧。我們希望將這些價值觀代代相傳,讓我們的家庭在愛和和諧中不斷成長。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砂崙腳」奶奶

■蔡哲明 我記憶中「砂崙腳」奶奶始終和藹可親,每次返鄉北返總是依依不捨,多年以來依舊常常想起,父親老家那條泥土路上,從車子後照鏡中看見奶奶揮手道別的身影。 「砂崙腳」位於雲林縣四湖鄉,父親自小不愛務農便北上打拚,八零年代正值一股「臺北夢」,也讓庄腳囝仔掀起「北上潮」,父親自此成為離鄉背井一員,碰巧搭上工業經濟起飛而落地生根;我印象中第一次南下雲林是在爺爺病危之際,也終於見到了我的「砂崙腳」奶奶。 「砂崙腳」奶奶是典型的傳統婦女,據說當初也是務農起家,對於父親想必充滿農村回憶,尤其四合院的一戶一宅格局,「砂崙腳」奶奶總是穿梭三進到五進的格局房間,關心每個她的晚輩還有子孫,但她總是對我格外關愛。我印象中「砂崙腳」奶奶的床邊總有手帕、扇子還有枴杖,床底下還有一箱箱的飲料跟八寶粥,藤椅上放著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器物,每次返鄉總拉著我坐在她的床邊,緊握我的雙手叮嚀囑咐;一邊整理裝袋零食飲料,還將父母紅包塞到車窗,提醒我要用心讀書並孝敬父母。「砂崙腳」奶奶年邁之後卻罹患了「阿茲海默症」,記憶就像困在迷霧走不出去,每天被迫遺忘熟悉的人事物,即便如此她總會說我長得很像爸爸,也成為她混沌記憶中的一塊清晰。 我的「砂崙腳」奶奶早已跟我揮手道別,默默自己一人長途遠行,四合院前一老一小兩人身影,也成為我生命中的永恆回憶。

Read More

〈彩繪人生〉藥師鍾炳耀角逐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藥師鍾炳耀獲選一一二年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記者陳治交攝) 獲選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的藥師鍾炳耀,熱心公益也曾任台南市口才學會會長,近期將以「鍾老師公益講堂」為主題,舉辦百場的公益講座,分享人生經歷與智慧傳承,繼續社會服務、公益人生。 鍾炳耀少年時矮小瘦弱常受欺負,就讀嘉南藥專時為了強健體魄,學習武術及球類運動,沒有身材優勢的他,憑著努力和毅力,曾拿下全國五專組劍道冠軍,畢業後考取藥師,再插班淡江大學國貿系,民國八十年當選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鍾炳耀深知「健康」是幸福的來源和一切成就的基礎,民國八十五年在台南創業開設宜康連鎖藥局,為了精進,他考取南台科大研究所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宜康連鎖藥局提供有形產品與無形服務,協助社區民眾落實健康管理,獲得好口碑,業績蒸蒸日上,也讓他更盡心於社會服務和公益。 鍾炳耀加入成功青商會,磨練口才和人際關係,不僅拿到國際青年商會全國演講總冠軍,並擔任各種比賽評審與講師、出任台南市口才協會會長。鍾炳耀秉持感恩的心做公益,九二一大地震時舉辦書畫義賣、募集物資賑災。0二0六台南大地震時擔任成功獅子會會長,帶領獅友至災區服務、捐助受災的崑山國小。新冠疫情爆發時,他立即捐贈口罩及快篩劑幫助社區及民眾,甚至遠送日本、香港協助抗疫。 鍾炳耀曾獲第二屆亞洲華人之光「公益奉獻獎」,這次獲選台市好人好事代表,也被推薦角逐全國,證明這一路走來的認真踏實的確值得表揚讚許。 (記者陳治交)

Read More

溫差大鬼吹風 台商臉麻嘴歪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0歲陳姓台商疫情過後又開始頻繁地來往兩岸,長期奔波讓他感到身心俱疲。某天早上起床後突然發現左臉鬆垮無力、嘴角下垂;家人擔心他中風急忙送醫。經神經內科診斷為「貝爾氏麻痺」,即一般所稱顏面神經麻痺。由於陳先生工作滿檔,希望能盡快恢復,求助中醫針灸治療4週後,患側恢復如昔,可出國工作。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雅琳指出,通常顏面神經麻痺的病程會在發作3~7天內快速進展,1週後較為穩定,2週後開始逐漸恢復,恢復的進度受到年齡和身體狀況影響故因人而異。 顏面神經麻痺坊間有另種說法稱「鬼吹風」,會讓半邊臉無力,不僅造成日常生活如咀嚼、喝水不便;對經常要與人談生意的陳先生而言,更是大大影響外在形象。經評估後,決定以美顏針治療患側肌群,促進神經修復。美顏針是結合現代解剖與中醫理論的針法,治療時是以極細的毫針刺激穴位和筋膜,發揮調節的作用。 她說,陳先生最主要的問題是左眼難以閉合,眼睛乾澀發紅、淚流不止;咀嚼無力,因此進食時食物經常留滯在左臉頰,也容易不小心咬到.患側一吹風就感到緊繃。治療目標一開始便是以改善患側眼輪匝肌和咬肌的力量為主。在第1次針灸之後,其左側咀嚼力量明顯進步;在4週的治療後,患側已大致恢復如昔,且回到工作崗位。 邱雅琳提醒,近日溫差大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季節,民眾更要注意自身保暖。當顏面神經麻痺發生時,還須排除如中風或其他腦血管相關疾病,必須盡快就醫治療。治療期間,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正常的作息之外,平時也可以輕輕按摩患側臉部,加速血液循環,出入也可以配戴口罩避風,加速恢復健康。

Read More

〈彩繪人生〉舊物獵戶陳建志 回收像抄家

舊物獵戶陳建志認為每一間房屋、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從舊物回收中感受到人生的很多無奈。(記者陳俊文攝) 身為舊物回收的獵戶,「萬物收購」達人陳建志戲稱每次受委託去屋主家裡回收舊物,都好像在「抄家」,每一位主人、每一件物品戶都有不同的故事,令人感慨,也感受到人生的無奈和淒涼。 在西門路「嘻門埕」商場和育賢街開業「帕哩帕哩」萬物收購站的陳建志,每次受客戶委託前往回收舊物,看到原屋主過世後,後代子女把先人留下來的東西,急欲除之而後快的心理,有的連看都不看就「無情」地全部清戶,反而是他這個逐屋「翻箱倒屜」的外人,在拼湊舊屋主人生前的片斷和故事時,連他自己都不禁會發出「蛤?連這個長輩留下來的好東西都不要了?」的感慨而不禁欷歔。 陳建志喜歡在整理舊物時,猜測主人生前從事什麼行業?有什麼興趣和獨特品味。他手上收了很多老件,後來都變成非賣品,別人棄如敝屣,他卻愛不釋手。 所以每次接到抄家的案子,他都充滿期待,因為可以去和屋主用東西對話,還可找到很多驚喜的寶物。在收舊物者眼中,萬物皆可賣,也萬物皆有價,從鍋碗瓢盆、鐵銅木石,「買豬買狗、主人開口」,他從十幾年做機油的生意失敗後,因對骨董古物的興趣,加上自己也有收藏習慣,轉換跑道後,最大的收穫是「不知世間還有這麼多東西沒看過」;且每次出去收舊物的心情都充滿「不知今天出去會收到土或金的期待」。 但他堅信一個原則:收東西隨緣不強求,萬物皆有靈,會自己找到主人。「在浩瀚的天地間,萬物與我們都只是過客,包括我們身驅,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收舊物有時要賭眼光,否則會與好東西失之交臂。比如大陸北京同仁堂的虎骨酒,很多不喝酒的後輩不懂而賤賣給估物商,殊不知現在一瓶可是好幾萬元。台南國寶級彩繪大師潘麗水一對門神板要價上百萬元,以前不到十萬元就可收到。 但這些舊物,都非生活必需品,只有在景氣好時才交易活絡,台灣目前經濟狀況不是很好,舊物商店的貨堆積如山,他也學著開直播在網路拍賣。呼籲家裡若有舊物要出清,不要急著丟掉,都可請他們到府估價,好東西有時還可賣到不錯價格。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中華學園〉流轉

台南市中山國中二年級 ◎郎絜雲 檢討過去,是為了讓現在變得更好;規劃未來,是為了讓現在更有目標。過去、現在、未來的關係就像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日以繼夜不斷循環著,不斷持續著。 有人說:「過去的事無法更改,未來的事無法預測,只有現在是可以把握的。」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或許人必須努力把握現在,並珍惜現在,這沒有錯。只是我覺得當人們很認真的把握當下時,其實可以試著「把握過去」,檢討過往的每件事,提取它的精華,濾掉它的雜質,便能使現在的我們獲得養分。 很多人都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即便了解,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把握每分每秒呢?時光一去不復返,在許多人怠惰、蹉跎時,他們的現在悄悄成為過去,無法重來。只有現在是正在發生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現在,所以要好好的珍惜現在,使未來的我擁有一段令我滿意的過去。 未來,總是令人嚮往,可是未來也成為很多人拖延的理由與藉口,無數個「明天再說」造就了人的懶惰。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可是誰可以預測自己還有明天?未來的事是我們都沒有能力預測的。未來,只是給我們的緩衝,不應該成為藉口。 過去可以檢討,未來能夠規劃,現在則可藉由過去的經驗,以及未來的嚮往變得更加美好,過去、現在、未來,在你我的人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流轉。

Read More

〈中華學園〉紅鶴報喜

台南市威爾森幼兒園  ◎張韵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