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二)日前訪問菲律賓會晤菲國總統小馬可仕(右二),雙方一拍即合。(路透)
宋鎮照
俄烏戰爭與加薩戰火還在延燒,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博弈也在南海交會升溫,隨著美國霸權起舞的日本與澳洲也各有角色。中(中國大陸)澳經貿關係獲得改善的同時,日相岸田文雄東南亞之行,建構美日菲三角結盟關係,正在推進後冷戰思維的南海新秩序。
美中較勁已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各領域開展;地緣戰略上,中國大陸從渤海、黃海、東海、台海到南海的「內海化」概念已經很清楚;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與美國主導「印太戰略」的對抗,南海是兵家必爭之地。
美陸大秀軍武肌肉 互控挑釁
南海不但是中國大陸經貿與能源安全命脈,也是世界第二大貿易航線,每年有價值五兆美金的貨品往來,貿易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而且,週邊東協十國人口達六點五億,土地、海域幅員遼闊,漁產、礦產資源也蘊藏豐富。
中國大陸基於能源安全、「一帶一路」的海上絲路不能被截斷,從歷史角度強調擁有南海傳統主權;美方將南海視為重要核心利益,為避免「印太戰略」真空化,高舉「公海」自由航行權。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近期,美國就譴責大陸殲—十一戰鬥機於十月二十四日晚近距離逼近美國B-52轟炸機,動作危險;大陸也發布影片,反批美軍強生號驅逐艦於八月十九日抵近滋擾共艦演訓,甚至還穿越艦艇編隊,做出多次挑釁舉動。
另一方面,在南海仁愛礁擱淺「坐灘」長達二十四年的馬德軍山號軍艦,菲律賓多次進行運補,想藉此宣示主權,遭到大陸海警船攔阻並出現衝突場面。中方指控菲船惡意「碰瓷」,但美國搬出《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為菲律賓扮演美國的代理人撐腰。
美中雙方都不希望擦槍走火;但俄烏、加薩兩地戰火,讓美國難以分神關注南海局勢。大陸外交部已於十日宣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十五日至十七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拜習會」登場,反映雙方希望緩和緊張關係已意在言外。
拜習會將於舊金山APEC峰會登場,反映雙方希望緩和緊張關係已意在言外。圖為去年十一月峇里島拜習會。(路透資料照)
日相訪東南亞 替美國布戰略
但是,美中戰略對抗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澳洲,雖然跟著美國腳步要緩和對中關係;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一月三日至五日出訪菲律賓、馬來亞西,從政治、安全與經貿三合一著手,正在對東南亞進行新的戰略布局。
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信任的代理人,當美國無法分神兼顧印太事務時,日本的角色就更顯重要。此時,日本正在擴大戰略地緣空間,從東海、台海一路延伸到日本沒有聲索權的南海,繼續執行美國的圍堵政策。主要觀察點有四:
第一,日菲一拍即合。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走「親美遠中」路線,與中方存在南海島嶼主權爭議,並有「台灣有事,菲律賓不會沒事」的認知;日本則在東海與大陸有釣魚台主權爭議,並已喊出「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日菲兩國基於相似處境的戰略基礎,惺惺相惜。
第二,骨牌效應?日、菲同意啟動《相互準入協議》(RAA)談判,方便兩軍未來相互往來。菲律賓是繼英、澳之後,第三個與日本簽署RAA的國家;未來,此一準雙邊防務合作協議是否會繼續推向越南等其他國?
美國挺以色列 印馬同表不滿
第三,《南海行為準則》仍卡在主權爭議。中國大陸與東協雖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方雖想進一步推動簽署《南海行為準則》,但相關聲索國對南海主權爭議都不願鬆手,想要「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並不容易。
第四,新三角關係。美日、美菲、日菲本來是三個各別雙邊,現在則形成新的三角合作關係,矛頭明顯指向中國大陸,背後自然是有美國授意;但這種後冷戰思維,與中國大陸反圍堵的對抗,東海、台海、南海的安全還能維持多久?
至於岸田文雄訪問馬來西亞,主要著眼於經濟。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出口,日本占了百分之三十一;日商在馬國多達一千六百多家,今年對馬國投資達二千億台幣。日馬合作旨在加強供應鏈韌性;此外,馬國有六成人口是穆斯林,日本希望藉此拓展清真市場、擴大對穆斯林國家影響力。
但目前加薩戰火造成巴勒斯坦人逾萬死亡,東南亞穆斯林大國印尼、馬來西亞,疾呼停戰並開闢人道、提供物資支援。馬、印對美國力挺以色列表達不滿,主要是基於對加薩的人道主義關懷,並超越了同為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情感。
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焦點,是澳洲工黨籍總理艾班尼斯十一月四日至七日訪問中國大陸,這是澳洲領導人七年來首訪北京。澳洲是美日印澳「四方對話」(QUAD)成員,也是澳英美三國安全夥伴關係(AUKUS)成員。澳洲尋求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背後應該得到美國的首肯。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逐步改善雙邊關係。(路透)
澳洲轉向友陸? 後續待觀察
其實,澳洲早已陷入美中對抗的陷阱。中國大陸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占澳洲總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澳洲在經濟上需要中國大陸,但又要與美國保持安全合作關係,可謂進退兩難。
澳洲前任總理自由黨籍莫理森對中國大陸不友善,從禁用華為5G建設、批評北京打壓香港反送中、要求新冠病毒溯源調查等,激起了澳洲反中情緒,但也遭到貿易報復。直到艾班尼斯去年上台後改採政經分離,才逐步改善中澳關係。
但特別的是,艾班尼斯曾於去年十一月泰國的APEC期間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應該是「被承認的國家」之間的協議,台灣只是一個經濟體。艾班尼斯言下之意似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令台灣大感意外。
澳洲工黨政府現在要加強與亞太經濟連結,但中澳改善關係,未來是否從經貿擴及政治安全議題?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是否因此「鬆動化」?後續發展也值得觀察。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