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從去年以來維持不定期戰略溝通,似乎已經形成美陸高級別對話新模式。(取自Jake Sullivan X)
李銘義
台灣大選揭曉,民進黨賴清德勝選,但我南太平洋友邦諾魯旋即宣布斷交並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半個月後,大陸民航局宣布,二月一日起,劃設於東南沿海的M503航路取消偏西飛行,並將啟用W122、W123銜接航路由西向東飛行。預料,在賴清德五二0就職前,不排除北京還有其他單向動作,測試新政府未來的兩岸政策走向。
中國大陸二0一五年單方面劃設M503航路,因為航路距台北飛航情報區邊界(海峽中線)最近僅七點八公里,貼近海峽中線,牽動我方國防與飛安。馬政府時期兩岸協商,大陸同意向西偏六海浬。
陸軍機越海峽中線 已常態化
今年月二日一日起,大陸民航局單向公告,南北向的M503航路與東西向的W121、W122、W123,都按最初公告劃設航路且雙向運行,M503不再向西偏置。我方陸委會、外交部都抗議大陸未經談判協商下「片面改變現狀」,但抗議無效。
事件發展至此,可以歸納三個觀察:第一,國民黨執政時期有「九二共識」,可與大陸進行有效協商;民進黨政府缺乏兩岸互信政治基礎,沒有溝通管道,向陸方抗議「已讀不回」,爭議未能得到實質解決。
第二,兩岸人員、交通往來頻繁,尤其W122(福州)、W123(廈門)兩條東西向航路,貼近台灣本島往返馬祖(W8)、金門(W6)航線,為避免緊急狀況發生,兩岸協商實有其急迫性。
第三,「海峽中線」默契已不存在?事實上,自前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二0二二年八月訪台,大陸對台進行圍島軍演後,大陸軍機已多次越過「海峽中線」,並且已經常態化。
其實,兩岸關係走向必須緊盯美中(中國大陸)關係的發展。特別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從去年以來維持不定期戰略溝通,似乎已形成美中高級別對話、磋商的新模式。
美陸戰略溝通 台灣成籌碼?
蘇利文與王毅繼去年五月在維也納、去年九月在馬爾他之後,今年一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在泰國曼谷再次見面,雙方就烏克蘭、中東、北韓、南海與緬甸等全球與區域議題舉行廣泛討論;至於台海議題,蘇利文在會後表示「因議題『布滿地雷』,不能公開內容。」
針對這場曼谷會談,雙方究竟談了什麼?是否達成某些承諾?除了引起外界好奇外,不排除在美中對國際局勢的戰略溝通中,台灣已成為雙方談判桌上的籌碼?實際情況則是諱莫如深。
最近,美國對台政策有三點值得觀察:其一,賴清德當選後,美國總統拜登只說了一句「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其二,賴清德當選後,美方派出前國安高層官員訪台,向賴說明美國「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的立場,期盼新政府仍維持台海現狀。
其三,諾魯以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及一中原則為由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翌日就說「二七五八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空間。」
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二0二二年八月訪台之後,大陸軍機已多次越過「海峽中線」。(路透,資料照)
防台海爆危機 美國強力嚇阻
但若依羅森伯格的說法,美國為何不直接帶頭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呢?美國非但不與台灣建交,在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大會、聯合國大會上等,也沒有任何正式提案協助台灣入會或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美國很明顯在玩兩手策略。美國已多次重申恪守「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不會與台灣建交去違背「一中政策」。羅森伯格「台灣地位未定論」言論,明知道不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意見,也不符合美國現行的「一中政策」,目的只是討好台獨人士而已。
值得關注的是,蘇利文說「美中關係中的最大風險就是台海爆發危機,美國必須透過強力外交與嚇阻來應對風險。」簡言之,美國會持續透過外交對話,讓大陸不對台灣動武,台灣不搞法理台獨;同時,美國會繼續軍售台灣加強嚇阻力量,但不會出兵直接介入台海衝突。
至於中國大陸方面,預料,在賴清德五二0就職前,北京不排除在外交、安全、經濟、教育、旅遊等各方面,繼續會有單向動作,藉以測試新政府未來的兩岸政策走向。
例如,ECFA持續對台限縮關稅減讓,甚至擴及影響就業人口的工具機、電子零組件、紡識業等;新學期陸生來台人數已確定減少;三月一日起,我方將開放組團赴大陸旅遊,但兩岸旅遊小兩會遲未協商,屆時,北京開放陸客組團訪台的可能性很小。
預料在賴清德五二0就職前,北京不排除在外交、安全、經濟、教育、旅遊等各方面,繼續會有單向動作。(中央社,資料照)
陸方窮台 台灣產生被剝奪感
限縮關稅減讓,陸生、陸客不來,都有「窮台」的概念。但福建正同步擴大試辦兩岸融合示範區,吸引台灣民眾前往就學、工作、生活。大陸擺明是和戰手法,但台灣民眾對大陸融合工作普遍無感,卻對陸方「窮台」產生較大的被剝奪感。
賴清德在五二0就職前,除非遞出更多的橄欖枝、甚至凍結民進黨台獨黨綱,否則,只要兩岸沒有「九二共識」,賴繼續倡議民主對抗威權、守護民主陣營、搞黑熊部隊的民防認知戰,兩岸局勢前景難測。
另外,十一月的美國大選動見觀瞻,目前看來,前總統川普的勝率達六到七成。如果是川普當選,以他凡事可交易、美國優先、反中政策、不介入他國戰爭等立場來看,「賴清德加川普」,台灣有可能成為美中戰略交易對象,並承受雙重壓力:
其一,當美中關係愈對抗時,賴清德會加碼反中,台灣將成為美國馬前卒、淪為代理人戰場,台海承受更大的軍事壓力。其二,如果美中關係趨緩,美方將施 壓力要求開啟兩岸對話管道,台灣被迫坐上談判桌。
台灣是美中關係最敏感的神經,如何保有一點自主平衡的空間、扮演和平的互動者角色,考驗領導人的智慧。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