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五十肩 對治陰虧陽亢 筋脈失濡養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五十肩」在現代生活中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給患者帶來了諸多不便和痛苦。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宜津表示,針灸治療五十肩,緩解症狀效果顯著,對於很多復健成效不佳或不願接受手術的患者來說,中醫針灸治療已成為一個有效且不錯的選擇。 李宜津指出,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中醫針灸治療在緩解五十肩症狀有顯著效果。這種傳統療法結合了針灸技術和中藥治療,針對五十肩的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等問題,提供了綜合性的解決方案,為患者帶來希望。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五十肩屬於「痹證」範圍。這種病證與人體正氣的逐漸耗損,以及肝腎功能的不足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陰陽失衡,陰虧陽亢的情況可能導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使得肩部易受外邪影響。 她說,在中醫的觀點,過去的肩部勞損、長期壓力下的情緒不順、氣血凝滯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肩部疼痛與僵硬,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經絡的通暢和氣血的流動,進而引發五十肩。因此,中醫強調通過針灸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以及選用特定的中藥以補益肝腎、舒筋活絡的方法來治療五十肩。 針灸的部分,常用近端肩部穴位,如肩髃、肩髎、臂臑、臑俞等,結合遠端配穴的治療方法,進行局部針刺,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舒緩症狀,並有助於肩部功能的恢復;搭配內服中藥與外敷藥布,增強治療效果,一些常用的如意金黃散膏藥、麝香藥布等,能有效消腫止痛,加速患處的康復。 李宜津提醒,接受針灸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配合簡單的復健運動,以提高治療效果。通過綜合的治療方案,患者可以減輕疼痛,改善肩部功能,重拾生活品質,這種傳統療法將在五十肩治療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Read More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附小拂曉報報 雙語宣傳

南大附小新成立新聞社,學童拍攝影片宣傳學校。(記者施春瑛攝) 南大附小這學期開設新聞媒體社團,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經營學校粉絲專頁、創設「拂曉報報」YouTube頻道,並規劃了學校社團介紹等宣傳活動,希望透過學生的視角,以雙語的形式宣傳南大附小,讓國際看見南大附小年輕活力的一面。 南大附小表示,十二年國教強調「自發」、「互動」、「共好」三大精神,期許學生能適性揚才,自主學習。南大附小遵循此三大精神,這學期開設了新聞媒體社團,參加成員是對媒體採訪、影音剪輯有興趣的高年級學生。 從企劃構思、採訪內容討論到影音拍攝編輯,全部學生一手包辦,雖然影音剪輯技術稱不上專業,但他們的投入程度不輸專業影片剪輯師。另外,社團學生也上了聲音訓練、採訪技巧、拍攝技巧與新聞寫作等一系列課程,學習成為專業小記者。 校長楊怡婷表示,科技時代人手一機,對於影音媒體的依賴程度高,小孩也不例外。現在的學生對於影音喜好程度更勝於書面文字,再加上新課綱的自主精神,何不讓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改變校園環境,進而行銷學校,一舉數得。透過學生的視野,南大附小希望建立學生自主行銷的核心目標,以創新有趣的題材,讓世界看見南大附小。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泡 泡 紙

■紀小樣 繆斯那夜來找我,說要取回祂不小心放入我腦海裡的天賦。 「都什麼時候了!妳不會覺得這樣太突然了嗎?」 我抖一抖左手腕上的卡通電子錶,右手食指重重點了三下塑膠錶面給祂看。 「哦!不好意思!我今天的工作量太多,又遇見幾個難纏的傢伙!行李箱都超重了。你看,登機箱也變形了!我怕航空公司的商務艙不能託運。」 「都已經丑時了,妳知不知道?」我忿忿然地說:「妳已經對我嚴重形成干擾了,知不知道?再不趕快把這篇稿子寫好,明天上班之前我就信用破產了,妳知不知道?」 「我也不想這樣啊!」 「被催稿的,又不是妳!妳通常只負責在旁邊喝茶、納涼……,頂多只再哈拉兩句。」 祂在旁邊傻笑,似乎就快手足無措;為了緩解祂的窘境,我拉過來一張靠背椅請祂坐。 頭髮已經被搔斷了五根(我神經纖細,有在計數),電腦的食指還是停在同一個游標。 「拜託!快一點好不好?我想要趕快下班。」 「拜託!是妳先來干擾我的好不好?下次,妳要早點來;不然,就等我把這篇文章寫完。」 「好啦!你就加快一點。」 「已經是極短篇了。妳知不知道!」我不悅地提高聲調。 「好啦!好啦!我怕你寫大河小說!下一場小雨……清涼清涼就好。」 「妳這個隱喻不錯!以後我能不能引用?」 「你高興就好!反正也不是我先說的。呵!呵……」看我低頭沉思,毫無動靜;祂湊到我的耳畔:「耶!你都寫些什麼啊?我聽說:沒有公主與狼的,幾乎都很少人看。」 「我知道,我也一直在醞釀。出版社主編一直強調的鐵則:開頭扭住你的蛋蛋;讀完絞碎你的心肝。」 「什麼是『淡淡』?」 「啊!不好意思……」我大吸一口氣,停了一下:「我忘了妳沒有;不過妳應該聽過人家說過:『淡出個鳥來』!」 「還是不懂!……你到底還要寫多久?」 「要不然,我先去找個東西給妳玩!」 祂點頭。我從抽屜底層密藏的暗格裡翻出一張氣泡紙交到祂的手中。 「這是什麼?」 「泡泡紙!」 「這個,做什麼?」 「紓壓!」 「怎麼用?」 「壓!」 雙眼猛盯著我的電腦螢幕游標,雙手輕按著鼓凸的塑膠氣泡。 「拜託!妳能不能不要那麼無力?」 「什麼意思?」 「壓大力一點!妳那麼無力、頹喪又不經心……,如何接通我生猛的意象?」 「啵!啵!啵!啵!啵啵!啵!啵!啵!啵!啵啵……」聲音聽來很有旋律感。 祂在一旁猛力地玩起氣泡,我發現祂每捏破一個,我都剛好能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字。 「寫完了!謝謝妳。」 「你讓我多等了三分鐘!不過,沒關係!你給我的這個,真的好玩。那麼,我要下班囉!」 我低下頭,好讓祂順利完成祂神聖的工作;只見祂拿出藍色的魔鬼氈在我頭頂三尺處,順時針又逆時針摩娑了幾下,我覺得彷彿有什麼東西被帶走了。 幸運的是,日後我發覺––祂也帶走了我掉頭髮與頭皮屑的困擾。 那夜,莫名有人敲門;我開門又看見了繆斯。 「咦!怎麼是妳?啊!妳是要怎樣?該還你的,不是都還妳了!」 「我是想說,你能不能再給我,那種泡泡紙?」 我把門關起來;聽見祂在外面哭。

Read MoreRead More

吃海龜肉集體中毒 9死78送醫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的桑吉巴島近日發生食用海龜肉後集體中毒,釀成8名兒童、1名成人死亡,另有78人送醫、多人住院。醫師楊振昌說明,海龜毒素對人體多器官有毒性,且無解毒劑,依嚴重程度可分3級,嚴重可能引發器官衰竭,未及時治療恐致死。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10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沒印象台灣過去發生過類似事件,不過查詢國際文獻發現,早在1697年法屬玻里尼西亞就發生過食用海龜集體中毒事件;「海龜毒素」除具有神經毒性,對人體多個器官也都有毒性,中毒狀況可分為3個等級。 第1級會在食用後幾小時到4天間發作,症狀僅腸胃道不適、頭昏、冒汗、口腔疼痛等,1週內可恢復。第2級可能在1到2天後發作,症狀包含嘴巴發炎、講話不清楚,食道或胃可能有潰瘍,此外還有昏睡、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等,患者會痊癒,但需要約3週時間。 楊振昌說,最嚴重的是中毒後1到3天才開始有症狀者,可能有昏迷、器官衰竭情況,且腎臟、肝臟、呼吸、電解質都可能出現異常,死亡率可達65%到100%,就算活下來,也還會有四肢癱瘓等後遺症。 海龜毒素無解毒劑,楊振昌說,僅能給予症狀治療或支持性療法,或有人可能一開始不以為意,再送醫時就太晚了。 國內曾發生的海洋毒素中毒事件,楊振昌指出,包含河豚毒素、熱帶魚毒素、海葵毒素、麻痺性貝毒等,多年前國內還曾發生食用貝類西施舌中毒,另外也曾發生有民眾吃海魚中海葵毒素導致1人死亡。 楊振昌說明,這類毒素都是神經抑制毒性,會造成神經肌肉麻痺;其中河豚毒素可能導致呼吸衰竭,但若及時插管治療,24小時後就會逐漸恢復,整體死亡率約10%左右;其餘則多是腸胃道與神經性症狀,但神經性毒性較低,不太會造成呼吸抑制,死亡率較低。 對於上述海洋毒素,楊振昌說,都是熱穩定毒素,即使高溫烹煮也沒用,又多與海中藍綠藻有關,會有季節性變化。

Read MoreRead More

腦膜瘤開刀 走路不穩 中醫居家診療 回復自理

復健師蔡明倫到府協助詹女士進行手部和肩部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位76歲詹女士因患有直徑5公分的腦膜瘤,導致頭暈、走路不穩,左側行動無力等症狀,經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建議立即進行手術。雖然手術成功緩解症狀,但腫瘤壓迫神經導致的左側手腳無力,需要長期復健與護理。 詹女士出院後持續接受24小時全方位的照護,包括護理、營養、中西醫治療等,協助她進行各項日常生活,並提供各種訓練,改善咀嚼進食能力和增加基本體能。綜合性的照護讓她慢慢回復生活自理能力,並為回家做好準備。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鍾郁蓉表示,提供適切的中醫診療,包括針灸、艾灸、中藥治療和推拿等,以恢復她左側肌肉力量,減輕筋骨與返家後腸胃不適,促進整體健康回復。 在進行中醫居家診療時,也關懷長者的居家生活、居家環境和飲食等方面的衛教,減少家屬奔波。 此外,復健老師也到府協助詹女士進行手部和肩部肌肉訓練以及伸展運動,教導如何使用輔助器具,如何安全上下樓梯,讓她漸漸適應返家的日常生活。詹女士的堅持努力和家人的陪伴使得她的左手左腳功能逐漸恢復,能夠使用助行器行走,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醫院經由神經外科、長照機構、復健科、中醫部居家診療服務的緊密協作,提供了一站式的全方位照護,為患者提供了更完整、更人性化的醫療體驗,展現醫療團隊的卓越專業,以及對患者全面康復的堅持。

Read More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針灸支持性治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陳俊銘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又稱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主要損害多數脊神經根和周圍神經,也常累及顱神經。病因未明,多數病人發病前幾天至幾週有上呼吸道、腸道感染徵狀,或繼發於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之後,故本病疑為與病毒感染有關。另外認為本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染後引起免疫障礙而發病;也有報導注射疫苗後發病。主要病理改變的部位在脊神經根,尤以前根多見,神經節和周圍神經,偶可累及脊髓,病理變化為水腫、充血、局部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神經纖維出現節段性脫髓鞘和軸突變性。 此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男性多見。四季均有發病,夏、秋季節多見,起病呈急性或亞急性,少數起病較緩慢。主要表現如下:一、運動障礙:1.肢體癱瘓:四肢呈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且常自下肢開始,逐漸波及雙上肢。2.軀幹肌癱瘓:頸肌、軀幹肌、肋間肌、膈肌也可出現癱瘓。3.顱神經麻痺:約半數病人有顱神經損害,以舌咽,迷走和一側或兩側面神經的周圍性癱瘓為多見,其次為動眼、外展、滑車神經。二、感覺障礙:可為首發徵狀,以主觀感覺障礙為主,多從四肢末的麻木,針刺感開始。檢查時牽拉神經根常可使疼痛加劇,肌肉有明顯壓痛,雙側腓腸肌尤著。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有多汗,汗臭時較濃,可能是交感神經受刺激的結果。 臨床治療急性則以西醫治療為主,包括支持性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恢復期治療,針灸可扮演重要角色,不論是神經異常感覺,肢體功能恢復,自律神經功能調節,呼吸肌肉群肌力加強,神經傳導加強等,針灸皆有很好的療效,不同症狀,依14經絡分布主治不同,選取適合穴道,予以針灸刺激,可達良好之症狀改善,本病恢復期通常伴隨一系列症,影響生活品質,藉由針灸治療,可獲得良好的療效和改善。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四肢對應穴位、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耳針: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腦幹、腎上腺。眼針:眼八卦針。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

足三里穴─可調理腹瀉/便秘的長壽穴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凹窩往下4橫指,再外開1橫指的地方(圖中左手大拇指按壓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於2024年推出新的系列衛教影片,由中醫部副主任龔彥綸規劃出主題:10個中醫最常用的穴道-10總穴,第1期由中醫師傅業成分享,在人體穴道中最能延年益壽,被稱之為長壽穴的「足三里穴」。 傅業成表示,「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凹窩往下4橫指,再外開1橫指的地方,這個位置有人體十二正經中的足陽明胃經經過。足三里穴就像是電梯一樣,當胃經的能量走到這個穴道時,能經由這個穴道送往深層的臟腑中,是人體溝通內外很重要的穴道。 針對足三里穴的養生功效,主要應用在腸胃系統的調整與身體能量的補給。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加大腦皮質以及腸胃黏膜的血流量,能夠促進腸胃吸收、增加消化道機能外,還能改善認知、延緩失智、促進睡眠。如常見的腹瀉、便秘或腹部不適都可以透過足三里穴來調理;另外因為氣血能量能夠通過足三里穴進入到臟腑之中,因此能夠用在身體虛弱、消化差的病人身上。 最簡單的足三里穴保健方法就是按摩。足三里穴的按摩保健可以分為理上、理中跟理下三種。 針對上腹部的疼痛、脹痛,可以用理上的方式,在用手指按壓足三里穴的同時,將力道往上方帶;至於肚臍周圍的疼痛,則可以使用理中的方式,讓手指直接垂直小腿皮膚,按壓足三里穴;而小腹區域的不適,就可以用理下的方式,在按壓足三里穴的同時,將力道往下方帶。 中醫穴道保健的方式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艾灸保健法」,可以拿艾草在這個穴位上燃燒,讓熱能以及艾草的揮發油,能夠在這個穴位上發揮功效。傅業成特別提醒,居家操作艾灸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推薦簡易的灸法-吹風機,利用一般人家中常備的吹風機,在足三里穴位上吹,吹到皮膚感覺熱熱的時候就關掉,反覆操作個3次,就也能得到足三里的保健效果。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蒲公英 之母

詩/攝影 葉莎 起風的時候 田野的風情丕變 極細微的變 騷動人心的變 根深長的不只是蒲公英 我的夜,我的夢 時常深入遙遠的異地 那裡極冷清 擁有容易讓人迷途的街道 我的母親,我那與世隔絕 而不曾與我隔絕的母親 時常送我回來 像將一粒種子輕輕托住 放在可以安然存活的地方 風也是蒲公英的母親 托住自己瘦小的孩子 放在濕潤的草地或沃土之側 然後悄悄離開 馬齒草和苘麻 時常與我一同在田野 想著世事流變 那一個似幻似真的人

Read More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台華語文發表會 國際生說吉祥話

南台近百名國際學生在2024年國際學生華語文成果發表會上,用流利的中文互相送上真摯的吉祥祝福,展現學習華語成果。 (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舉辦2024年國際學生華語文成果發表會暨跨年活動,副校長兼國際事務長周德光、校內主管與近百名國際學生一同體驗台灣跨年氛圍,外籍生用流利的中文互相送上真摯的吉祥祝福,展現同學一年來學習華語成果,亦彰顯跨文化交流的溫馨與愉悅。 華語文學習正成為全球學習者的熱門選擇,特別是來自各個國家的跨國學子。近年來,台灣的華語文教育見證了越來越多國際學生的踴躍參與,這不僅推動了華語文的國際傳播,同時也促進了文化交流。學習華語文,不僅是為了提升語言能力,更能深刻地體驗華語文化,拉近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 南台為讓異國學子感受台灣濃厚的節慶氛圍,以「龍舞祥雲展宏圖,福壽康寧樂昇華」為主題規劃跨年活動,在國際學生華語文成果發表會中,周德光除祝福學生在龍年裡翱翔於知識的天際,達成人生的更多巔峰,並向說明龍年在華人社會的象徵及十二生肖的意涵。 周德光表示,台灣的跨年儀式與活動不僅是歡慶新年氛圍的象徵,更是一個凝聚情感、展現文化和迎接新挑戰的時刻。辦理此活動,目的就是希望留在台灣的南台國際生能藉此活動,體驗台灣跨年文化,感受熱鬧過年的氣氛。 活動過程中,南台國際學生們參與各種跨年互動式體驗,並進行華語成果發表,外籍生展現所學,用流利的中文及吉祥話語互相祝福新年快樂,透過精采的活動拉近國際學生間的心靈距離,感受台灣濃厚的節慶氛圍,營造出溫馨的校園。這場暖心活動也成為學生在台灣留學生活中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周德光期許在新的一年,每一位國際生在南台學習的日子,累積多元的實力與豐富的技能。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搭建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平台,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能在台灣度過更加難忘的時光,同時促進全球文化的多元融合。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天淨沙〉無題

■子寧 聽雨焚柏蒔花 撫琴讀畫烹茶 探勝踏青觀霞 舉杯邀月 夢中人在天涯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