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多補水 預防夏天腦中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時節進入5月,各地頻頻出現36度之高溫,由於流汗易造成水分流失,導致血液黏稠,腦中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國健署提醒國人應注意補充水分,尤其是有心臟病史的民眾,更應隨身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在國人10大死因排名第5,心臟病排名第7,都是10大死因排行榜的固定項目。家庭醫學科醫師林錦龍1日指出,天氣越來越熱,人們容易出現水分流失情況,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常見的風險,也隨之浮現。 林錦龍表示,當身體中水分減少時,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產生急性腦中風風險,所以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此外,適度控制室內空調溫度,避免急劇溫度變化,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 林錦龍指出,國內慢性病患者中,約有5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這些共病往往都會增加急重症的風險,控制好3高等慢性病是關鍵,從日常開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向菸說不,如有狀況應儘速就醫,配合專業團隊介入,可望有效控制。 國健署提醒有心臟病史的民眾,應隨身攜帶健保卡、病例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並請民眾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也就是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戴好口罩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Read More

高榮將增5項遠距智醫服務

高榮成立「智慧醫療暨遠距醫療照護中心」。 (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加速遠距醫療新型態的就醫方式,成立「智慧醫療暨遠距醫療照護中心」,自7月1日起配合新增的5種特殊情形,可進行遠距醫療服務,幫助偏遠地區民眾,改善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及專科醫療,更減少民眾舟車勞頓之苦。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5G傳輸無遠弗屆,遠距醫療逐漸慢慢成形,前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遠距醫療,儼然成為新型態的就醫方式,衛生福利部今年將發布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從7月1日新增5種特殊情形,可進行遠距醫療服務,未來民眾就醫的方式將會有重要的改變。 目前高榮總急診部提供榮民之家24小時遠距醫療諮詢,榮民之家住民當夜間或假日有醫療需求時,可透過榮民之家護理人員,利用遠距醫療與本院急診室視訊進行諮詢服務,讓年邁榮民長輩可在地即獲得初步問題改善,而不需要舟車勞頓送急診處理。

Read More

斷食善終 北市聯醫:需多方評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斷食善終」的議題引起大眾廣為討論。對此,北市聯醫表示,事實上需要將安寧緩和及病人自主權利法均納入考量。 北市聯醫表示,過往極盡的維生醫療會讓病人感到痛苦,因此有人倡議安樂死,甚至提出斷食善終的選項。但是病人是否有意願進食,及能否自然進食,需要經過仔細的臨床評估。 假使病人可能因為病況心裡想吃卻無法表達,家屬貿然進行斷食善終,而在斷食的過程中病人卻經歷痛苦,或是過程過度飢餓而反悔的個案,這可能違反醫學倫理與醫療核心價值。 北市聯醫指出,臨床上醫護團隊面對病人或家屬提出斷食善終的要求,首先應該同理其倡議斷食的論點,因為病人或家屬在照顧上可能遭遇身心靈的苦痛。此時,在安寧療護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下應該釐清病人的自主意願,若是病人有意願自行斷食,或是已經簽署預立醫囑,且符合病主法之適切條件,則應以其預立醫囑為方向圓滿個案想法。 若是病人無法表達或尚未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條件,此時更仰賴醫療團隊及安寧療護的介入,與病人家屬充分溝通,以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尊嚴為照護目標,若是病人仍可進食,可以透過舒適餵食的方式,搭配緩解症狀的安寧療護治療,陪伴病人及家屬樂活乃至善終。 北市聯醫說,這些攸關生死的重要的議題,急須仰賴病人自主權利法和預立醫療諮商的推動宣傳,讓民眾對於生命末期的安排能夠更有尊嚴和自我掌握。同時,也應該透過更多的培訓和教育確保醫護人員能夠進行專業和安寧緩和照護,在面對實施斷食善終的病人或家屬時,能夠提供充分的心理、精神和道德支持,以幫助病人及家屬應對相關的挑戰。

Read More

子宮鏡治療間隔子宮 順利懷孕

醫師李佩蓁指出,影響懷孕的因素有很多,子宮結構是受孕過程中的重要關鍵。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27歲賴女士因經期不順,至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就醫,意外檢查出「間隔子宮」。婦科微創手術中心主任暨婦科主任李佩蓁醫師指出,間隔子宮病人雖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但子宮內部結構異常,容易造成不孕或流產,所幸現今婦科手術技術發達,僅需透過簡單的子宮鏡門診手術,即能完成治療。 賴女士在接受手術並待傷口完全恢復後,很快地便順利懷上寶寶,如今即將臨盆的她,很感恩佩蓁醫師的細心,讓她及早發現問題、接受治療,能夠和先生一起迎接這個珍貴的生命降臨。 間隔子宮又稱縱隔子宮或中隔子宮,李佩蓁指出,人體胚胎的二個副中腎管,在女性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會逐漸融合,間隔自然消失、二個管腔形成一個大的空腔,即為子宮;不過,有些女性胚胎在此融合階段發生異常,間隔一直保留原處,直至出生,就會變成「間隔子宮」,且根據間隔的程度有不同分型。據統計,約有5%至6%的女性患有間隔子宮,但由於間隔子宮沒有特殊症狀,需要依靠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因此被診斷率較低。 賴女士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長期吃避孕藥調經,因前年底經期突然異常延滯,至花蓮慈院做檢查。李佩蓁詳細問診後,決定替她照婦科超音波,透過檢查影像發現子宮裡的異常,並進一步以診斷性子宮鏡發現子宮腔內的確有明顯間隔,確診為間隔子宮。 賴女士的先生表示,剛開始妻子很猶豫是否要治療,那段時間也比較焦慮,但在多次諮詢過佩蓁醫師的意見和相互討論後,確定子宮鏡手術在門診就能執行,且做完幾乎無痛,除了短時間內的避孕,對於日常生活幾乎沒有影響,因此決定將子宮間隔切除,一勞永逸。最終賴女士在去年2月接受手術,後續悉心調養身體和靜待恢復,並於同年8月順利懷孕。

Read More

登革熱飆163例 創8年同期新高

南市登革熱防治人員對病例住家周圍50公尺及活動地點,展開蚊媒密度調查。(衛生局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本土登革熱累計至4月29日已達163例,創下8年來同期新高,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1日指出,台灣地區進入梅雨季,各地高溫多雨,相當不利登革熱防治,但她仍對疫情抱括審慎樂觀,希望中央與地方合作儘速控制疫情。 疾管署指出,累計至4月29日共出現163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創下近8年新高,其中高雄市出現134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嘉義縣1例,並已有2例為重症病例。 曾淑慧表示,今年登革熱個案數較高,情況與105年相似,當年同期病例達372例,主要是與前1年疫情較為嚴重的相關,去年全年累計逾2萬6千餘例本土病例、104年全年累計逾4萬3千例之本土病例,以及近日持續高溫也有影響。 曾淑慧表示,4月23日至29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增加病例數已較前週下降,且是擴大採檢後所發現,故對今年疫情抱持審慎樂觀,但因登革熱疫情受環境等大量變數影響,因此仍要持續觀察,並進行必要防治,盼儘快控制這波疫情。 曾淑慧指出,目前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尤其梅雨時節各地高溫多雨,相當不利登革熱防治,希望中央與地方合作,落實環境管理及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共同降低蚊媒指數與傳染病列,期能速控制疫情。 衛福部也已邀請環境部、中央各部會代表以及各縣市政府,召開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聯繫會議,台南、高雄、屏東等縣市也在會中報告轄內登革熱防治狀況及權管場域孳生源查核情形,及去年疫情期間發現並列管的重大高風險場域後續改善辦理情形。 南市出現第6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防治人員在病例居住地及工作地進行孳清。 (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1日公布南市出現第6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病患是1名印尼籍男翻譯人員,從印尼入境登革熱快篩陽性確診目前住院中,病毒型別是第3型。衛生局已啟動相關防治,並針對個案住家周圍50公尺及相關活動地點調查蚊媒密度。 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獲報新增1名境外移入病例後,立刻啟動防治工作,在病例居住地及工作地進行孳清、放置噴霧罐與簽署「健康敬告書」,且對病例住家周圍50公尺及相關活動地點,展開蚊媒密度調查與環境巡查。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4月30日,全國累計70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33例及馬來西亞16例最多。此外,南美地區今年疫情持續發燒,累計迄今高達595萬例,以巴西近496萬例最多。 台南目前累計6例境外移入病例,第6例基因型別為第3型,跟去年流行第1型、2015年流行第2型均不同,衛生局長李翠鳳提醒,登革病毒共4種病毒型別,交叉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熱,有可能罹患登革出血熱,如未獲妥適醫療,死亡率可能高達5成,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感染不同型造成登革熱重症。

Read More

40年菸槍 報名戒菸比賽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指出,今年的戒菸比賽報名已於1日截止,今年有菸齡35年的台東東成監獄主任管理員謝易龍,及13歲開始吸菸、菸齡40年的陳女士參加,董氏基金會表示,立刻停止吸菸,尋求專業協助,就是克服菸癮最好的選擇。 國健署、各地衛生局與董氏基金會合辦今年戒菸就贏比賽,今年參賽的有52歲的東成監獄的主任管理員謝易龍,他已有35年菸齡,平時喜好打籃球,自認身體好也未曾戒菸,但今年3月初謝易龍突然肩痛、下顎緊、手麻痺,緊急就醫而進行心臟支架手術。 謝易龍表示,住院期間「被迫戒菸」,但出院後菸癮仍蠢蠢欲動,幸好回工作崗位就看到戒菸廣告,加上法務部首度設立矯正機關人員專屬成功戒菸加碼獎金,所以找妻子當見證人報名比賽。 另外,自13歲開始吸菸、菸齡達40年的陳女士日前鼓起勇氣到戒菸門診看診,已經1個月1口菸都不抽了,所以報名戒菸就贏比賽,以更加強戒菸的動力與決心。 董氏基金會表示,「減少吸菸」並不是戒菸,如果無法立即停止吸菸,而是考慮「慢慢戒」,必須清楚認知減少吸菸只是過渡階段,目標仍是完全停止吸菸,才能減少健康危害。若只滿足於減少吸菸支數,不僅延誤戒菸時機,還會把菸吸得更深、吸入更多有害物質,健康危害風險沒有減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戒菸的好處是立竿見影,戒菸20分鐘後,心跳速率就會下降,2至12週後,血液循環以及肺功能都得以改善,10年後肺癌死亡率僅為吸菸者的一半,15年後中風及心臟病風險,會降低到與非吸菸者相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