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童新冠併腦炎 疑同染腸病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雖脫離高原流行期,但每週仍有約200例併發重症,仍存在傳播風險威脅,疾管署14日公布,上週就有2名1歲多幼童感染後併發腦炎,其中有1人更疑似同時感染腸病毒,正進一步檢驗。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新冠疫情上週新增246例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228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13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1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疫情仍有傳播風險。 至於新增併發重症個案中,有2名1歲多幼童,其中一名北部男童,本身沒有潛在疾病,沒有接種XBB疫苗,5月上旬出現間歇性發燒、口腔潰瘍、當時就醫評估為腸病毒,返家休養後又出現食慾下降、四肢出現水泡,發病第4天出現抽搐情形被緊急送醫,新冠快篩陽性,當時醫師研判是腸病毒和新冠併發腦炎,被收治加護病房,住院第4天病況改善轉一般病房,目前已經沒有發燒、精神食慾不錯;腸病毒已經通報但還在檢驗確認中。 另外一名重症1歲男童居住南部,同樣無潛在疾病、沒有接種XBB疫苗,5月上旬發咳嗽,後續出現癲癇抽搐,新冠快篩陽性,新冠病毒感染合併腦炎,所幸住院3天後病況改善轉到一般病房,1週後已順利康復出院。 林詠青表示,由於幼兒在感染新冠病毒與腸病毒後,都有可能併發腦炎,主要跟個人體質跟免疫力相關,家長務必當心。

Read More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 恐釀心血管病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莊立邦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治療,患者可能於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至可能發生睡覺中猝死,有慢性疲勞、日間嗜睡、夜尿、打呼等症狀的民眾,應進行睡眠檢查,了解自身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莊立邦表示,一名55歲的工廠老闆日前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手術撿回一條命,住院時被護理師發現睡覺打呼大聲、暫停呼吸、血氧濃度下滑,轉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治療後獲得改善。 莊立邦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跟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連性,容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及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的風險,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上呼吸道暫時塌陷,經歷反覆呼吸中斷,身體長期缺氧會增加發炎反應,使血管內膜增厚,導致血管阻塞,血液無法流通,再加上夜間因呼吸中斷驚醒數百次,阻礙進入修復性深度睡眠,陷入惡性循環,若發生在心臟恐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問題。 莊立邦表示,身體缺氧造成的傷害是全身性、不僅是心臟。以負責運送氧氣的動脈為例,如阻塞處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發生在胸主動脈瘤及腹主動脈瘤若破裂大量出血,患者恐面臨死亡風險;周邊動脈阻塞,則會導致下肢缺血,產生間歇性跛行,甚至需要截肢。 嘉義長庚睡眠醫學中心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包括於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至可能發生睡覺中猝死。 嘉義長庚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式很多多,包含手術、減重、姿勢治療等,還有防止舌頭堵塞呼吸道的口腔矯正器,及提供持續性正壓力氣流,使呼吸道維持暢通的正壓呼吸器等,應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情形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有症狀的民眾可以掛號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找出最佳醫療方式。  

Read More

安寧居家療護 翁在宅善終

護理師蔡憶琳說,安寧療護能讓末期病人提升生活品質,也讓病人安心、家屬放心,為人生畫下圓滿句點。(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98歲閻姓阿公腦中風住院,返家後有吞嚥困難情形,不願留置鼻胃管,自行拔掉且拒絕任何侵入性管路,致體力及營養狀況差,家屬聯絡醫院請求安寧居家協助。由於病人進食量少且易嗆咳,醫護人員教導照顧者餵食技巧,並與家屬討論在宅靜脈注射予營養支持,1週後,病人在宅善終。 郭綜合醫院安寧居家護理師蔡憶琳指出,家屬或病人一聽到安寧療護時,常會認為醫師是不是放棄病人?沒救了?其實,安寧療護跟放棄治療完全不一樣。安寧療護最終的目的為生死兩相安,讓留下來的人心安,也讓逝者沒有遺憾。像案例閻姓阿公,經由安寧療護介入,由醫護人員協助處理相關專業照護,甚至為善終作準備,包括安寧專科醫師協助開立診斷書,鼓勵女兒跟病人溝通,傾聽病人心中最罣礙的事等等。 她說,世衛對安寧療護定義包括「積極」這兩字,是將治療目標從疾病轉向積極的控制症狀,緩解不適並增加生活品質。接受「安寧療護」服務對象包括癌末病人、漸凍人、失智症、其他大腦變質(如嚴重腦傷)、心臟衰竭等10餘種。 蔡憶琳說,安寧照護兩大模式,包括末期病人在院「安寧共同照護」及病人病情獲得控制後,返家「安寧居家照護」由醫護團隊定期訪視。選擇安寧療護不僅能讓末期病人提升生活品質,也讓病人安心、家屬放心,為人生圓滿畫下句點。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舊‧新奇

盧舒婷 假日午後,冬陽依舊炎炎,一家人出外健行。走在雲林鄉間,三代同堂,步履錯落,心情各異,緩緩地走著日常。會先出現將軍廟,接著濃濃桂花鄉撲鼻而來,然後會路過高速公路下的涵洞,一切都很熟悉…… 「天啊!這棵芒果樹開花了!」「不只有開花,還結果子!」「真不像冬天!」第一次發現這棵大樹,大夥停下來端詳著,它四、五層樓高,主幹枝幹都特別粗壯,一股腦兒向上長,沒有一般芒果樹橫向延伸的姿態,就像一個站崗的衛兵,挺拔榮耀地站立著。 「這就是所謂的『樂趣』嗎?」太陽曝曬著兒子的臉,他一路上哼哼阿阿喊著熱:「到底要走多久啊!」也難怪,這種廉價行程,比起吹冷氣看手機,並不受年青世代青睞。走到分岔點,意見出現歧異,到底要直路向前,直通山上的廟宇?還是繞個圈打道回府?因為意見不一,我們都有些掃興。 最後,大部分人還是繼續向前,心情是有些失落的。走在這條從未走過的小徑上,並不知道前面還有多遠,突然在一個轉角處,眼前風景一陣熟悉,「啊!上次我們探路,就是經過這裡。」「對啊!就是從這條小路下去,遇到路人送我們洛神花。」「要不要再去看她在不在家?」我興奮起來,因為它通向另一個故事,我手舞足蹈的介紹自己在這條小徑上曾有的奇遇。 當下的時空疊加在過去的時空上,一種微妙的「舊‧新奇」湧現,帶來加乘的幸福感。辛棄疾「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橋頭忽見」的驚喜,也許並不只是離鄉多年後再見熟悉的地景,而是在那裡,他與舊時的自己相遇,回憶瞬時湧現。如此一想,此情此景,如能多投入一分,不也在與未來的美好預約相遇?

Read More

A肝疫苗斷貨 12萬童受影響

疫管署公布,A肝疫苗包裝有殘膠情形,驗收不通過。 (疾管署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A肝疫苗包裝有殘膠,驗收未通過,後續疫苗供應不及,疾管署14日表示,預計9月恢復穩定供貨前,會有12萬名幼童受影響。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3月起陸續接獲醫療院所通報,發現幼兒常規接種使用的A型肝炎疫苗,在針筒外、橡皮封蓋、外盒有殘膠,已陸續封存,並要求廠商儘速安排換貨。 對於A肝疫苗不符規格一事,疾管署已通報食藥署要求廠商啟動調查,經原廠確認為外包裝過程發生沾黏,導致殘餘黏膠,而針筒內藥品則有針筒蓋充分保護,藥品未受到汙染,針劑完整性及無菌性亦均未受影響;惟考量此狀況仍不符規格,故仍進行封存換貨。原廠已變更藥品包材相關設計,後續將進口矯正後變更包裝之疫苗進行更換。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左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說明,A肝疫苗包裝有殘膠,驗收未通過,後續疫苗供應不及的因應。 (記者戴淑芳攝) 曾淑慧表示,因共計17萬劑疫苗驗收未通過,後續疫苗供應不及,估計約12萬名幼兒受影響,請家長先詢問醫療院所供應情形再前往,目前預計9月恢復穩定供貨,如未能接種者,請於恢復穩定供貨後再行攜帶幼兒前往接種。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國內常規幼兒A肝疫苗接種期程為滿12-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6個月接種第2劑;考量缺貨關係,疫苗可能會延遲3-4個月才能接種,但國際間研究指出,第1劑可於12-23個月接種,且A肝疫苗接種完第1劑,免疫記憶可以維持到3年,因此,第2劑間隔6個月至12個月,均不影響幼兒健康及免疫保護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