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右)訪問德國會晤德國總理蕭茲(左),反映出兩國執政黨面對極右派勢力崛起的危機感。(路透)
杜聖觀
法國總統馬克宏五月二十六日抵達德國進行三天國是訪問,這是二十四年來,法國總統首次對德國進行國是訪問。法、德是歐盟的雙核心,在五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前,舉行兩國最高層次的會晤,反映出面對極右派勢力崛起的危機感。
法、德慎重其事安排國是訪問,主要緣於內外三大挑戰:
其一,俄烏戰爭仍在持續,毗鄰戰場的歐盟,安全挑戰首當其衝;其二,歐洲議會選舉將於六月六日至九日舉行,極右派勢力有可能搶下更多席次;其三,美國大選將於十一月舉行,前總統川普有可能贏得大選。
壓制極右 法德執政黨展團結
馬克宏會德國總理蕭茲,除了重申兩國友好關係,更重要的是,對極右派可能搶下更多歐洲議會席次,已有高度危機感,兩國執政黨希望在選前關鍵時刻形塑團結形象,警惕極右派勢力對歐盟可能帶來的嚴峻挑戰。
回顧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災難,戰後的歐洲興起了世界主義,希望在美國的領導下能維繫世界和平。但近年來,除了歐債危機衝擊歐洲經濟外,大量難民湧入,也加深了許多歐洲人對工作權被剝奪與犯罪率增加的疑慮。
再者,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位時強調「美國優先」,要求北約成員國必須負擔更多軍費,此番捲土重來又要投入美國大選;此外,美中(中國大陸)上演貿易戰、科技戰,國際亦已出現逆全球化的保護主義浪潮與陣營對抗的新冷戰格局。
前述幾項因素,都助長了現實主義中「只想把自己顧好」、不想捲入對抗的保守心態。保守、排外、反移民政策、反主權讓渡、反歐洲統合的國族主義作祟,讓歐洲的右翼勢力、民粹風潮快速興起。
歐洲議會的政治結構主要有兩大黨,即路線中間偏左的社會黨和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今年六月六至九日,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共計要選七百零五席議員,而極右派已來勢洶洶。
德國演講 馬克宏促歐洲一體
馬克宏訪德的第二天,選在極右派政黨票倉德勒斯登發表演說。他直指極端分子、尤其是極右翼分子的「這股惡風正吹拂著歐洲」,大聲疾呼歐洲人應當覺醒,要動員起來反對極右派。
馬克宏強調,唯有透過「歐洲一體化」進程,將擁有不同傳統、歷史和利益的歐洲國家共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文明進步。他呼籲歐洲要團結起來,探討合作新方向,不要讓極端主義者掌握歐盟政府。
然而,極右派政黨在多個歐盟成員國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芬蘭等國的右派政黨民調甚至還居於領先地位。預估極右派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可望囊括超過三分之一的選票,形成一股明顯勢力。
歐洲近日另一個受到國際社會關注話題,是愛爾蘭、西班牙與挪威三個國家,五月二十八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愛爾蘭甚至還宣布要在巴勒斯坦建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對愛爾蘭而言,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更多是出自同理心。愛爾蘭曾被英國統治長達八百五十年,最後放棄北方六郡(北愛爾蘭)才獨立。對於尋求獨立的巴勒斯坦,在戰火中死亡逾三萬五千人、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愛爾蘭有更多的同情心。
川普捲土重來有可能贏得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對歐洲可能造成挑戰。(路透)
以哈議題 歐洲內部調性不一
愛爾蘭、西班牙、挪威挺身承認巴勒斯坦,主要理由認為,以哈戰火就是因為巴勒斯坦不是主權國家而起;巴勒斯坦目前只有人民,但沒有完整的土地與統治權,在國際法上缺乏主權。
這三個國家強調,唯有透過「兩國方案」(在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並存),以哈戰爭才有可能透過談判解決。而且必須恢復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之前的邊境,反對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的一切占領、屯墾行為。
愛爾蘭、西班牙、挪威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確實在傳統西方國家陣營起了一個頭,但與美國的政策顯然不同調,也與歐盟核心的法國、德國看法分歧。因此,這三個國家只能代表歐盟小部份的心聲,還起不了什麼影響力。
另外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政部長會議五月二十三日在義大利召開,美國財長葉倫呼籲各國形成「明確且團結的陣線」與「反對之牆」,對抗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歐中關係的未來走向也受到高度關注。
美中貿易戰還在持續延燒,美國日前才宣布對一系列的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包括電動車電池、電腦晶片和醫療產品等。但德、法、義在G7財長會議中,對於用關稅遏制中國大陸商品進口的做法,存在不同觀點。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會議在義大利召開,美國財長葉倫呼籲各國對抗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路透)
經貿對抗大陸 不隨美國起舞
法國仍視中國大陸為經濟夥伴,不希望以抗爭取代合作,並認為宜避免與中國大陸爆發貿易戰;德國以出口為導向,對中貿易是出超國,也認為打貿易戰有損德國利益,甚至會帶來雙輸。義大利則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對歐洲出口增加,G7成員保持團結至關重要,且歐洲各國不宜進行內部競爭。
歐盟在二0一九年發布對中政策白皮書,戰略上將中國大陸視為體制上的對手;但各國基於不同利益考量,此次G7財長會議,歐洲成員一方面強調對中國大陸產業政策公平性要保持團結,同時也示警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引發的貿易戰風險。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全球有超過一百三十個國家、逾三十個國際組織參與,與中東歐也有「十六加一」合作機制,加上中亞與南亞多國參與的「上海合作組織」,這些倡議與合作機制,在共建基礎建設、銀行貸款方面,對非西方陣營國家具有很大影響力。
歐盟認為對中戰略要擬定有利於自己的政策,不必跟著美國起舞,否則可能把自己給輸掉。
(前駐愛爾蘭大使杜聖觀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