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歲末獨白

■郎英 日前偶然聆得一曲《獨白》,驚為天人。除了詫於歌手周深的空靈美聲,能將古風戲曲唱得如此柔情似水,也折於《獨白》詞曲幽美,既纏綿又婉約,讓人聽得心都化了。 「幾番春秋,想念能熬過幾個年頭,你是手心握不住的紅豆……滿城新柳,冬雪未有殘留,花開如舊……聞鷓鴣,聲聲催人別回頭……往事的對白,只留一紙獨白……」原本是唱出愛情的魂牽夢縈,可在這歲末之際,此曲倒是吟出我對歲月的戀戀不捨。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過了一年,秋楓紅冬雪白,自然朝大地揮灑顏料,提醒我「歲已末」。鷓鴣若啼,滿是愁離,冬雪融,春花開,楊柳搖,景色雖依舊,人事卻已非,往事似乎只能回味,只剩品嘗回憶,只留一人獨白。 莎士比亞擅於在戲劇裡安排「獨白」橋段,因它是人內心最深層至情至性的肺腑之言,不虛偽不做作,抒發情感的真實感受。所以,比起戴著面具與人對話,我更喜歡赤裸裸的獨白,自我進行檢視省度,透過獨白來審閱人生。 曾經讀過席慕蓉的《獨白》,文中有一段話,於我心戚戚焉。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的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是為了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活在別人的期待與讚美中,自己變得不像自己,過於在意旁人眼光,我不再是真實的我。直到如今,花甲之年,已能耳順,不管聽到好話壞話,不激動、不生氣,平靜以待,少了計較,多了包容。不敢說能看透人心,但至少能看清人生,斷離桎梏束縛,更能活出自己。而這等感悟,少不了內心獨白的功勞。 平日裡的獨白,是自我省思。歲末時的獨白,是回顧生命。藉由生命回顧,可以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傾聽接納現在的我,然後調整規劃未來的自己。雖然生命無法重來,已經發生的事也無法改變,但能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展望未來。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旦復旦兮。新的一年開啟新的一頁,帶著燦爛笑容站上新的起點,懷抱自信開跑,祈願奔向美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眼睛的寓言

■陳建宏 我在樹下用眼睛等你 以為你很快回來 卻等來一路跳躍的火光 我在樹上用眼睛等你 硝煙的蟒蛇也來了 以為春天的原野會開滿了鮮花 卻等來鮮血哭滿所有回家的路 後來,鮮血乾脆也爬上我的眼睛 等你,天空找不到還可以流淚的雲 於是我爬到更高的樹枝 等你,想念遲遲不來的鳥音 最後火也跟著爬上樹來 等你,知道嗎?我的眼睛 一直奔跑著你童年的足跡 ───關於戰爭,關於死亡,我的心裡有滿滿的哀傷

Read More

疫情期間 9成國人視覺疲勞

疫情期間,台灣民眾使用3C產品時間增加,9成有視覺疲勞症狀。圖為AI科技可運用在多項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智慧手機、平板、桌上型電腦等產品,預期未來消費者使用黏著性將更為深化。(路透檔案照)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疫情讓數位產品使用率明顯增加,也相對帶來視覺健康問題,大葉大學視光學系助理教授陳雅郁與美國太平洋大學視光學院視覺科學研究所所長戴玉綺,針對COVID-19大流行期間台灣民眾的視覺疲勞問題展開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9成民眾有視覺疲勞症狀,部分人每日3C使用時間可能高達12小時。 陳雅郁指出,此次研究以15歲以上民眾為受訪者,計有1223份有效問卷,平均年齡大約落在28至56歲之間,研究結果顯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台灣民眾每日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等數位產品的平均時間為8.29±3.82小時,少則4個多小時,多則超過12個小時,且高達9成的民眾有視覺疲勞症狀存在。 陳雅郁說,長時間的數位產品使用與視覺疲勞的發生密切相關,會感覺眼睛酸澀、紅腫或是看不清楚,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或是老花眼者較容易有視覺疲勞問題,此外,當數位產品使用時間超過4個小時以上,就有發生視覺疲勞的風險,因此即使疫情已過,仍應注意使用數位產品要適度休息。 陳雅郁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於台灣之視覺疲勞問題」,今年5月份也飛往美國西雅圖ARVO年會,與美國太平洋大學視光學院視覺科學研究所所長戴玉綺共同發表,除了揭示數位產品使用習慣對視覺健康的影響,更希望提醒民眾在習慣使用數位產品的同時,要注意視覺健康,適時讓眼睛休息,以減少視覺疲勞的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想閱讀,怎麼辦?

■艾虔 偶有書友訴苦,不想閱讀怎麼辦?我總是一派輕鬆,不想讀就休息一陣子,無所謂,反正書又不會長腳跑掉,日後想讀再讀就好。我雖然喜歡閱讀,卻不認為閱讀有什麼了不起。想閱讀就閱讀,不想亦無須勉強,總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比是否閱讀重要多了。 閱讀風氣往往反映了國家社會對知識的態度,很多國家都有各式推廣閱讀的活動,成效不一,閱讀風氣低落似乎是國際難題,不過每個國家所謂的閱讀風氣低落,狀況未必類似,無法一概而論。只是,閱讀風氣並非市井小民如我所能影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始終將閱讀視為興趣之一,不見得比其他興趣如看電影、聽音樂更高尚,或更有學習啟發。由於秉性、喜好、閱歷種種的不同,每個人喜歡、需要的書不盡相同,我覺得天下沒有非讀不可的書。當然參考名人書單無可厚非,不過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書,較為愉快,且容易讀進去有所心得。如今好書太多時間太少,讓人忍不住煩惱,若能放下博覽群籍的自我想像,接受自己只是凡夫俗子,多少能紓緩「好書太多讀不完」的焦慮。 部分人士將閱讀當成知識資本,動輒鄙夷「庸眾」,所謂「庸眾」大致是不閱讀和閱讀暢銷書的讀者。我認為別人的閱讀傾向是他的事,不容外人如我品頭論足,以致向來不評論。這並非清高,而是我不喜歡閱讀傾向被議論,所以不議論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罷了。且知識是用來提升自我,啟發智慧,而不是欺負別人。遇上這類言論,我之前視而不見,如今覺得遠離相關人士有益身心。 有些愛書人實為兩腳書櫥,動輒引用學者言論,卻未見他個人看法,甚至要求別人應看某書之類,說穿了是以閱讀墊高自己。只引用未詮釋之人,我一概認為對方讀過但不懂。既然不懂,也就不必談下去。我的意思是直接說出你的想法,別躲在名人言論背後,這才是溝通。如此粗疏的認定,或有所誤差,不過能避免無謂爭論,省時省心,對我是好的。世間不懂裝懂之人多不勝數,我又不是菩薩,無力普渡眾生,客氣避開也就算了。 之前在社交媒體發現某人見解不俗,我一路看著他的貼文。陸續從文中得知他是上班族,對電玩、輕小說相當熟稔,他並非沒閱讀,然而的確沒常常閱讀所謂的經典著作。閱讀的確能促進思考,但反過來說,擁有思考能力之人,人生處處都有所啟發,閱讀與否反而不見得重要。 有些人認為自己不喜歡閱讀,也許只是沒遇到喜歡的書,與書無緣。或許對某些人而言,人生少了閱讀也沒缺什麼,那的確無須耗費時間精力。總之,閱讀也是隱私,喜不喜歡閱讀,喜歡那些類別,著實不容外人置喙。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日常裡,探索人性的幽微──讀俞妍《山野幽居》

珍 惜 眼 前 四季圓滿之3                      郭豫珍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 (油彩 麻布 20P) 文/潘玉毅 圖/郭豫珍 「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 ——徐幹《中論·法象》 《山野幽居》由13個中篇小說組成,這些小說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精細地捕捉平靜生活下小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講述了人到中年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不堪,並通過「向內求索,向外探究」,試著開掘幽微而隱秘的人性。 同名小說《山野幽居》從青春期孩子的「Lu」切入,將中年婦女葉華的情感、生活,以及人至中年所面臨的共同境遇進行了點線式的呈現。作者心思細膩,描寫也相當傳神。比如當葉華在公車上聽司機播放蔣勳講《紅樓夢》,腦海裡莫名閃現兒子暢暢日記裡的「Lu」時有一段描述「……擼串,羊肉,烤魚,紅腸,街頭攤販邊的新疆人,撒滿辣鼻的胡椒粉,咧著血紅的嘴唇,泛白的舌頭上躥下跳……她努力不讓自己去想另一層意思,努力讓自己的耳朵專注呵蔣勳講紅樓,但她還是沒聽仔細這個要調戲王熙鳳的賈瑞到底有多可憐。」不多的文字,卻將一個母親乍然得知兒子手淫後的不安、無措寫得細緻入微。後來竟因此坐過了站,因為急剎車差點摔倒亦讓她想到兒子日記裡的「腿發虛」。進而是綿密的回憶和敘事,好比扛起了一抬記錄人生的攝像機,但不管鏡頭切到哪裡,那個「Lu」總會像閃回一樣,出現在她的腦海裡。但青春期的到來,不止體現於情感的懵懂,還有成長,在遊樂園坐過山車時兒子鼓勵害怕的她,在餐廳兒子點了許多她愛吃的菜,通過這些平實的描述,葉華告別了「鑽牛角尖」,達成了與生活的和解。 《童話鎮》則是一個「反烏托邦式」的反童話故事。三個兒時的發小:李天、吳海和「我」,曾經無憂無慮、歡喜鬧騰,但經歷了種種生活的磨折,長大後日子過得都不是很如意,甚至可以說很糟心。恰如三個發小在豪客來卡座重聚時,李天所感慨的那樣:「真想回到小時候呀,無憂無慮的,腳伸在桌底下。」小時候,雖然也經歷了「我」的母親自殺、吳海的父母離婚等悲傷,但三人都有各自的理想,李天的理想是當播音員,「我」的理想是當醫生,而吳海的理想是當解放軍。那時的三人,不似現在的這般迷惘又無奈。但好在人有希望這東西。即使生活有太多坎坷,三人各有各的不如意,但生活在這樣家庭裡的三個孩子小樂、文文、瑩瑩「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這便給人一種感覺,三人過去有過的憧憬在孩子們身上得到了延續。某種意義上來說,童話即是對一個幸福結局的渴望。 尤其讓人感動的是,作者講述了很多破碎的東西,但仍保留有許多溫情的細節。比如吳海是重組家庭,卻對對方的女兒視如己出,而繼女文文在李天與吳海起口角時,「咚咚咚跑過來,大眼睛瞪著李天,一副小保鏢的樣子」。李天腆著老臉賣保險,就連兒時夥伴都不放過,看似鑽在錢眼裡,實則亦為生活所迫:兒子八年前得了白血病,傾家蕩產也沒能保住,兒子死後,遭受打擊的妻子崩潰了,精神狀態時好時壞,這也導致瑩瑩從小膽子就特別小。得知李天的遭遇,不滿他兜售保險的吳海也打算購買保險……小人物的細碎溫情,有時比那些偉大故事更讓人感動。 《獨釣寒江雪》營造了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作為故事發生背景,並由此展開情節衝突和情感敘事,給人一種《新龍門客棧》式的特殊的電影美學感。小說的女主人公綺雲受蘭姐之托,去看管她出租的單身公寓做集成吊頂。通過插敘的方式,把蘭姐、姑母、葉老闆、芬姐、劉楓泉推上舞臺。隨著情節的推動,舊時的一段段經歷,生活的一個個截面,入眼而來,你推搡我我推搡你,在薄薄的紙張上上演了一出大戲。其實我個人是不大喜歡這種描寫的,這與年少時曾看過的一個瓊瑤的短篇小說集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說來說去總不離男女那點破事,最後匯成幾個字:情感真亂。但從另一個角度覷看,這同是人性裡的隱秘、幽微、無法直視與難以言說。 《香蕉照片》的故事外殼有點近似「疑鄰盜斧」。葉夏因不滿鄰居女人沒有素質,將果殼紙屑亂扔在休息平臺上,將對方的證件照插在香蕉裡,還供上了「三炷香」,雙方引發矛盾。後來,一直懷疑丈夫外面有人的鄰居女人因情緒不穩定時常發病被送進精神病院。出院後看到葉夏牽著領養的女兒馨兒,伸開手臂索抱,還說馨兒長得像丈夫而不像她。此前曾有人多次說過類似的話,而鄰居女人看似無心的言語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一葉夏拿著馨兒和丈夫的毛髮去做了親子鑒定,結果發現女兒真是丈夫親生,並由此引發一系列雞飛狗跳。書裡雖未明言,但大概率葉夏選擇了妥協。小說最後在發生馨兒「走失」、葉夏懷疑被鄰居女人抱走的烏龍之後,事情明瞭,在「她趿著粉色涼拖,一步步走過來,張開雙臂彷彿要擁抱她」中完成了「疑」與「釋疑」的閉環。 書中的其餘篇章大抵也是如此,雖然反映的具體問題並不相同,但都圍繞著中年男女當下或曾經的困境和救贖展開。作者非常善於在現實中取材,《拼團》裡的導遊無疑是購物團黑導遊的真實寫照;《秤砣壓幾斤》裡的老張和牛國民身上,則能看出富人與窮人得病時的應對態度,以及人在疾病面前的無力感;《吉雅,吉雅》聚焦的師生話題,王佳音、大胖學生時代的叛逆與長大後的認同,母親曾經種下錯誤的因與臨老時的懺悔,尤其為自己開脫的樣子最是顯真……有意思的是,作者還剪切、移用了很多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的許多地名,如橋城、姚鎮中學、城東新村、老西門,就連閣樓藏屍案也被搬了出來。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悲傷與歡喜。是一往無前,還是讓渡一部分選擇,結果也會大相徑庭。有作家曾經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通過《山野幽居》足可看出,作者俞妍正庖丁解牛般,一步步走近、呈現人性的幽微。

Read More

評估均無缺藥問題 食藥署回收菌巴達等2藥品

「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因抗生素效價試驗結果有數據完整性風險,食藥署公告回收。(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6日公告回收2項藥品,「菌巴達懸液用粉47.78毫克/公克」因出現異常結塊恐影響藥效而回收,「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則因抗生素效價試驗結果有數據完整性風險而回收,兩種藥品回收都不會造成缺藥問題。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日前民眾向地方衛生局反應,瑩碩生技醫藥公司的「菌巴達懸液用粉47.78毫克/公克 Azithrom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批號221123的產品,疑似出現結塊,經食藥署抽驗確實發現潮解結塊現象,不符合原核准規格,啟動回收。 食藥署表示,這款藥品主成分為Azithromycin dihydrate,主要用於革蘭氏陽性、陰性及厭氧菌引起之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及肺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性傳染病,112年度健保使用量為5萬2160瓶,市占率約53.6%,因還有其他許可證及庫存,評估沒有缺藥疑慮。 另外,用於一般抗生素無效,且具多重抗藥性之革蘭氏陰性菌嚴重感染的「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因查廠發現藥物在進行安定性試驗時,有紀錄登載不清楚問題,無法相互比對,有些實驗資料未留存,共有3批有這樣的問題,其中一批批號900060AA001則對外銷售,因此將該批回收,總計2020瓶,其餘兩批要求銷毀。 王德原表示,同成分注射劑共有9張許可證,市占率部分,在112年健保申報量僅17支、0.003%,也不會有缺藥問題。

Read More

AI實驗室揭牌 智慧醫療跨院平台訂單多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高雄亞灣研發總部揭牌。(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6日在高雄舉行亞灣研發總部揭牌典禮,高醫附醫、高雄長庚、高雄榮總、義大醫院4大醫學中心、工研院以及金屬中心鼎力合作,見證高雄AI醫療團隊帶領世界的轉變,展現高雄智慧醫療領域重大進展,以及高雄在科技創新和醫療發展上的重要地位。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人工智慧有最重要的3樣東西,資料、算法、與算力,台灣在AI產業上占有很大優勢正在定義未來,高雄亞灣將成為全球人工智慧新聚集中心,全球首創的生成式AI產業聚落已見成果,台灣AI透過獨創的可信任負責任生成式AI技術,讓台灣被全世界看見。 現場同步展示經濟部與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成果,由高醫附醫等4大醫學中心,共同研發的智慧醫療與跨院聯邦平台,相關成果今年5月受邀請參與美國華府首屆人工智慧大會,與各國頂尖AI機構交流,兩天獲得兩百多套訂單佳績,藉由高雄亞灣全球第一個生成式AI產業聚落,是高雄軟體生態系走向國際AI創新的成功指標。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擁有全國一流的醫學中心及豐富的醫療數據,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是最早響應「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的夥伴團隊,早在109年即與高雄各醫療體系強強聯手,逐步打造全球獨有的聯邦式學習平台,為市民朋友們提供最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 陳其邁指出,亞洲新灣區有最完整的AI產業生態系,是高雄最具投資潛力的區域,已招商多家國際大廠、媒合地方的新創量能,採取「以大帶小」的模式發展軟體科技與新創事業,AI時代來臨,也是高雄時代來臨,唯有不斷努力往前,讓更多應用服務落地,才有更多大型潛力廠商投資高雄。

Read More

成大台大醫院工會踢爆陰陽派班表

成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蔡婷婷(左起)、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楊心慧、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會員代表郭豐慈、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等出席記者會,指護理嚴重缺工,提出「基層要參與」、「獎勵要公平」、「全民要監督」等3大訴求。(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外傳護理人力缺口掀醫院「關床潮」,成大醫院、台大醫院工會6日就護理師補貼政策提出基層要參與、獎勵要公平、全民要監督等3項訴求,具體點名護理獎勵金嚴重延遲發放、「陰陽派班表」等情事,立委洪孟楷表示,醫院關床潮反映護理人員勞動條件不佳的實情,呼籲衛福部官員應與第一線醫護基層溝通討論,才能確實解決問題。 成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蔡婷婷指出,衛福部所公告之護理獎勵金發放規定,醫院應在收到款項後的下一次給薪日撥付給基層護理人員,但如今已是6月初了,成大醫院的撥付進度卻仍停留在3月份;衛福部在1月底便已明確表示,白班繁重工作加給獎勵將是下一階段的重要爭取目標,然而近半年過去了仍然石沉大海。 蔡婷婷表示,近期接獲的院內申訴,有護理師反映單位自5月起,醫院電腦之後台系統將白班護病比強制設定1:7上限,一旦實務運作上超過這個數字,就只能改手寫在紙本派班表上,醫院出勤紀錄出現「陰陽派班表」,衛福部應清楚制定護理人力的確切計算基準及流程,否則恐將淪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台大醫企業工會理事長楊心慧表示,台大醫院加護病房約500多位護理人員,因分科專精、照護困難,幾無任何假日可言,就連農曆春節期間都必須滿載運轉,但在衛福部現行的護理獎勵金制度裡,加護病房卻遭劃入「其他護理獎勵」區塊而遭受次等差別對待,但衛福部卻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改善措施。 成醫與台大醫院工會提出3項訴求,第1是要求教育部、衛福部與工會團體建立定期協商機制,在重大政策研擬期間更應確保資訊暢通,確實納入基層意見。第2,白班及特殊單位護理人員均應比照急性一般病房人員領有律定護理獎勵金額。第3,衛福部應以病房為基礎單位公告各醫院3班護病比,並將離職率、空缺率數據公告上網,以利全民監督。

Read More

划龍舟另類傷肌? 在家先練核心肌群

橋式: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文化,許多民眾會應景參與龍舟隊,體驗划龍舟的樂趣。但若是平日沒有基礎訓練,或是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很容易造成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傷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張益維醫師提供3項基礎核心肌群及上肢訓練動作,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訓練,提升肌肉耐力及穩定性。 划龍舟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會充分運用全身肌群,包括大腿、腰背以及手臂。新加坡運動醫學骨科雜誌曾對「大學運動員進行龍舟運動引發運動傷害的比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競技龍舟比賽中運動員最常出現運動傷害的部位主要為上半身與手部,上半身以腰部損傷最為常見,占所有損傷的22.1%,肩膀以21.1%占第2位,手腕則以17.31%位居第3名。 張益維提供3項核心肌力與上肢肌力訓練運動,透過漸進式訓練,讓民眾在安全的情況下提升身體穩定性。 1.橋式: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此動作可以激活核心肌肉,並加強腿後肌腱群。 2.平躺屈膝: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腳併攏抬起成90度,腹部收緊,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此動作可以訓練腹內斜方肌與腰部力量,保持肌肉平衡。 3.上肢站姿擴胸:將彈力帶纏繞在固定處,雙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並抬高至胸前。吸氣時將雙手平行往後擴胸,3至5秒後吐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每10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此動作能夠訓練手臂三頭肌、肩膀斜方肌與上背菱形肌,運用核心力量保持手臂關節穩定。

Read More

壓力大/磨牙 18歲女顳顎關節障礙 張口僅2公分

奇美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偉廷提醒民眾,如果出現嘴巴張不開、張口疼痛、咬合沒力症狀,應立即檢查治療,否則關節磨損嚴重須進行手術。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一名18歲女子因左側關節疼痛張口只剩2公分,推測可能課業壓力大和有磨牙習慣,醫師檢查發現左側關節盤不可復位之顳顎關節障礙,局部麻醉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關節,鬆開沾黏纖維改變關節內發炎無氧環境,完成後注射玻尿酸幫助潤滑,獲得改善持續追蹤治療。 奇美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偉廷指出,顳顎關節疼痛或稱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發生,常是因突然張大口,例如打呵欠,或吃到堅韌的食物所誘發,原本關節內的關節盤與關節頭活動自如,但當控制關節盤的肌肉過於緊繃,將導致關節盤前置型錯位,進而產生關節活動障礙,開口受到限制。 症狀往往是耳朵前側或下顎骨後緣一想開口就疼痛、進食沒力一想用力咬合就疼痛。此外也可能會發生耳鳴、頭痛、咬肌(嘴邊肉、腮幫子區)痠痛腫脹。根據2017年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顳顎關節症候群病人節節升高,幾乎每4人就會有1人患病,有些合併有咬肌痠痛,有些會轉移到肩頸痠痛。某些特定的族群,例如壓力、失眠、夜間磨牙、緊咬等原因的族群容易發生。平時應適當運動、舒緩壓力。 李偉廷說,對於關節疼痛藥物控制不佳的病人,除配戴咬合板及關節沖洗,奇美醫院引進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幫助病人解決長期疼痛問題,以往針對保守治療失敗的病人,須使用開放性關節手術,現今該手術利用內視鏡系統檢查關節腔內沾黏狀況及確認關節盤位置,再使用關節鏡手術器械進行內視鏡手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