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 水丰尚書/作為思維的方式: 柳園‧沈園‧穗園

彼方之境 文/秀實 圖/吳祚昌 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年輕時寫過一首〈走過柳園〉(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全詩如下(裘小龍譯): 走過柳園,我遇上我的愛, 她正走過柳園,纖足雪白。 她要我自然地相愛,像綠葉生  於樹枝, 但是我年輕而愚蠢,她的話我  不同意。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   white feet,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But I, being young and…

Read More

拇趾外翻7成遺傳 扁平族高風險群

拇趾外翻7成與遺傳有關,而扁平足、韌帶鬆弛及類風濕關節炎,也都是好發族群。(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有其母必有其女?」,高雄一對母女均因拇趾外翻,走路時大腳趾被鞋子磨到紅腫,疼痛難耐,先後接受截骨矯正手術,腳痛才緩解;醫師表示,很多人將拇趾外翻歸咎於愛穿高跟鞋造成的,其實7成與遺傳有關,而扁平足、韌帶鬆弛及類風濕關節炎,也都是好發族群。 過去都以為穿高跟鞋是造成拇趾外翻的主因,但事實上只是讓病情惡化的原因。 (記者王正平攝)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醫師劉梅玲說,60歲女性患者與30歲女兒都有拇趾外翻的毛病,女兒在去年3月因左腳拇趾外翻,接受截骨矯正手術,母親則是右腳拇趾外翻今年2月接受手術,術後還接受高壓氧及除痛機器人等再生醫療,4月初回診,經X光檢查,截骨矯正處骨癒合良好,且沒有術後腫痛問題。 骨科醫師劉梅玲指出,拇趾外翻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女性多於男性。(記者王正平攝) 拇趾外翻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女多於男,7成是家族遺傳,也因遺傳問題,其腳型會被固定,如果媽媽有拇趾外翻,女兒拇趾外翻的機率也很大。 拇趾外翻是指外觀上大腳趾往第2腳趾偏移,導致大腳趾根部骨頭突起,突起部位與鞋子摩擦,出現紅腫疼痛,另大腳趾擠壓第2腳趾,也造成第2腳趾位移。 劉梅玲說,過去都以為穿高跟鞋是引起拇趾外翻的主因,但事實上只是讓病情惡化的原因。拇趾外翻初期可使用消炎止痛藥,並改善穿鞋習慣,盡量不要穿鞋跟太高或楦頭太小的鞋子,另外可穿輔具或5指襪,減少大腳與鞋子摩擦。 醫師強調,拇趾外翻接受保守治療如無法緩解,或第1腳趾與第2腳趾的外翻角度超過25度,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Read More

10大死因 癌症連42年居榜首

衛福部統計處長李秋燕(中)與國健署副署長買淑麗(左)、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共同發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17日公布112年十大死因,112年總死亡人數較111年減少,國人十大死因以癌症排名首位,這也是癌症連續42年高居十大死因榜首,次為心臟病,再次為肺炎,而死亡率前3名之癌症為肺癌、肝癌、大腸癌。 衛福部指出,112年死亡人數為20萬5575人,較111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880.7人,比前年下降1.5%;各項死亡類別排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衛福部表示,如以年齡層區分,0歲嬰兒主要死因為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1歲到24歲以民眾首位死因為事故傷害,而25歲以上各年齡層之首要死因皆為癌症。 衛福部表示,112年因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之25.8%,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7.6人,較111年上升2.2%,癌症死亡人口之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十大癌症死因順位與111年相同,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另外,1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長期顯著下降;孕產婦死亡人數為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1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3813人,較111年減少294人,即下降7.2%,死亡人數長期顯著下降;112年孕產婦死亡12人,較111年減6人,為105年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 衛福部指出,112年意外事故死亡人數達7063人,其中交通意外死亡者有3068人,高居各年齡層的第1名,而跌倒致死者也有1665人,且45歲以上民眾因跌倒導至死亡高居意外死亡的第2位,15歲到44歲者意外死亡的第2名為中毒,0歲到14歲則是以溺斃死亡為第2位。 衛福部統計,112年自殺死亡人數達3898人,較前年增加111人,且除了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下降外,其餘各年齡層的自殺死亡率均上升,衛福部表示,國人自殺死亡之情況是回復到108年疫情前的水平,衛福部將對老齡者強化憂鬱篩檢,對年輕者進行校園關懷,對中壯年者則與勞動部合作進行職場心裡健康計畫,以降低國人自殺死亡率。

Read More

誤為老花 黏3C青壯年白內障激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白內障經常誤以為是近視或老花,醫師表示,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的使用3C,都有可能讓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提醒高風險群別輕忽,把握白內障黃金治療期! 根據國健署公開數據,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達41.3%,伴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上升,台灣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包含:高齡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以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皆為白內障高風險族群。 眼科醫師陳矜芸表示,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的疾病,意指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 白內障的8大警訊包含: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或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等症狀,都應即早治療。 白內障的唯一治療方式便是更換人工水晶體,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目前主流的白內障手術方式,能夠僅以筆尖大小的微創方式進行此手術,有別於以往需等白內障成熟變硬才可治療的舊觀念。 陳矜芸表示,當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時,就已經是適當的開刀時機,一旦確認有白內障的問題,也該記得每半年要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即時關注病情的變化才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期。

Read More

林靜儀:護理人力短缺 盡速討論資源分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朱聖恩在臉書指出,急診室護理人員工作繁重且薪水偏低,難以留住人才。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則出,護理人力不單純是健保問題,與醫院調度配置、分級醫療等也有關,將討論各醫院薪資制度與人力資源分配,儘速提供協助。 台灣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昨發布共同聲明,指南朱聖恩在臉書呈現的「亞東醫院急診燃燒殆盡悲歌」是普遍情況,護理人員要輪夜班,且常需要同時照顧3-4名重症患者,但月薪僅有4-5萬元,比不上整形美容門診7-8萬元。 5大協會呼籲應帶頭增加健康投資,儘速將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從「支出上限制」轉為「支出目標制」,保障健保點值合理性,短期目標至少0.95元,長期目標1點1元,低於目標由公務預算補足,協助醫界解決醫療經費。

Read More

18歲男車禍腦幹衰竭 捐出5器官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台大新竹醫院社工室近日分享一則溫馨小故事。一名從小由阿公阿嬤撫養長大的18歲男孩,突然遭逢嚴重車禍,造成腦幹衰竭,醫療團隊雖極力救治仍無效,社工當下徵詢器官捐贈意願,阿公阿嬤無法抑止內心悲慟及不捨,但更不願男孩受到疾病折磨,阿嬤說,「不要讓他繼續辛苦了。」阿公說,「他還這麼年輕,讓他去幫助別人感受這個世界」。最後,男孩捐出心臟、肺臟、肝臟、雙側腎臟和胰臟。 新竹市衛生局長陳厚全也響應器官捐贈日,加入簽署及打卡活動。陳厚全說、依據衛福部統計,去年新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註記於健保卡人數全國達31,800人,其中竹市占878人。目前國內仍很多人在等待合適器官移植延續生命,同時依據「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器官捐贈者的配偶或其3親等內的血親,在等候器官移植時擁有排序優先權,故衛生局呼籲市民多響應這樣有意義、有價值的公益活動,讓生命大愛永續傳遞。 陳厚全說、一個生命的消逝往往會帶來撼動整個家族的悲傷,但器官捐贈卻賦予另一種面貌,傳承大愛,轉化悲傷,讓我們可以溫柔的「再見」。 新竹市衛生局為響應6月19日器官捐贈日,並配合衛福部113年度衛生教育主軸之一的生命教育,出「響應器官捐贈日,讓愛延續生命」打卡送魔豆活動。即日起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意願書提交至新竹市衛生局,可獲贈運動背包;另為多元宣導器官捐贈政策,衛生局10樓左側設置器官捐贈資訊手拿牌,市民只要持手拿牌拍照打卡分享資訊,即可獲贈魔豆植栽罐頭1個,活動自即日起到6月28日止,兌換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民眾若有意願可至衛生福利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網址:https://hpcod.mohw.gov.tw/HospWeb//RWD/reg/Sign_choose.aspx)進行線上簽署或下載紙本簽屬書。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女馬

■林佳儀 疲憊躲進柵欄之後,暗影降臨 妳能看見他們搖擺腰臀 妳在欄內踏步,鼻息純淨 焦慮被修剪齊整 光滑鞍具箍緊纖長身軀 妳聽見他們對彼此說:這真是匹好馬,誰能駕馭 就能騎向速度的高潮。同時互相拍打肩膀 交換勝利唾沫,戲謔地 發出豺狼般彷彿窒息的尖笑 刷毛,搭配粉紅蝴蝶結 長長馬尾垂懸身後,誘惑 一刀未剪,左右擺盪雄性慾望 馬鞭如雨落下 轡頭封堵柔軟唇舌 生命的紅蘿蔔並不栽種在土裡 當命運進入身體,妳選擇 以潔白牙齒咬碎自己的苦難 腥紅汁液流淌 讓世界充滿鮮豔的痛 身體時常提醒:痛在經血在乳汁在卵巢在子宮 那些肉與肉的印記依然烙印在胸腰臀腿 肚腹日漸腫脹,在每一個成為馬的時刻 妳學習如何神聖,如何 不恨

Read More

花蓮年今首例日本腦炎 男意識混亂確診

防疫人員至個案居住地周邊懸掛捕蚊燈。(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今年出現首例本土日本腦炎確診病例,居住花蓮市60多歲男性,6月5日因寒顫、發燒及意識改變等症狀至醫院就醫採檢通報,14日研判為本土確定病例,目前住院治療中。個案平日活動地點附近有疑似高風險場域,衛生單位已至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當地民眾衛教宣導。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展開相關疫情調查,個案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也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防疫人員已至個案居住地周邊懸掛捕蚊燈,誘捕病媒蚊及噴藥等緊急防治措施,同時加強附近民眾衛教宣導及適齡幼兒疫苗催注。 依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6月17日,國內已有6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高雄市3例,嘉義縣1例,屏東縣1例及花蓮縣1例。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約1%的病患會有臨床症狀,最常見為急性腦炎,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朱家祥指出,日本腦炎流行期為5-10月,6-7月為流行高峰,傳播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民眾應儘量避免在這些時段於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防蚊藥劑。

Read More

質量參差不齊 本土牙醫籲停止海歸牙醫偏鄉實習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由於部分偏鄉牙醫嚴重不足,衛福部將開放海歸牙醫受訓後到偏鄉服務,基層牙醫師協會17日指出,醫療專業性和品質是保障醫療服務的重要基礎,非本國學歷的牙醫師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且衛福部也無法保證這些海歸牙醫只能在偏鄉服務。 基層牙醫師協會指出,衛福部推動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113年到116年的牙科部分,刻意排除1萬多名已有執照且經驗豐富牙醫師參加,反而花費近24億納稅人的血汗錢,將428位沒有執照的在國外就讀牙醫學系的「海歸牙醫」送入醫學中心實習,卻無法保證3年後能有多少新進牙醫師能真正進入偏鄉服務。 基層牙醫師協會指出,若允許這樣背景新手牙醫師快速進入偏鄉服務,可能降低醫療服務質量,對居民健康構成風險。這些牙醫多數集中雙北和六都,參與「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比例遠低於本土學歷牙醫師,衛福部根本無法強制只在偏鄉執業,認為以偏鄉為由貿然開放,無易飲鴆止渴。

Read More

運動型男眼痛 罹光害性角膜炎

醫師彭書彥表示,夏天紫外線如果傷害到眼角膜可能會引起「光害性角膜炎」,應尋求眼科醫師治療。(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28歲小宇每逢假日都會揪三五好友上山下海,爬山、打籃球和水上活動樣樣精通,是體格健壯的運動型男。最近一次從海邊遊玩回來約3小時後發生眼睛疼痛和視力模糊症狀,以為是使用3C產品過多引起眼睛疲勞,就醫診斷為「光害性角膜炎」,眼藥水治療後小宇恢復視力。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眼科主任彭書彥表示,夏天豔陽高照,在室內工作或戶外活動都需要注意眼睛健康。有些人喜歡待在冷氣房裡,有些人喜歡戲水,若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陽光中的紫外線容易傷害眼睛。如果傷害到眼角膜可能會引起「光害性角膜炎」,通常是經過曝曬幾小時後發生雙眼疼痛、畏光、視力下降和流淚等症狀,需要尋求眼科醫師評估,並點眼藥水治療。 醫師彭書彥表示,夏天陽光中的紫外線容易傷害眼睛,如果傷害到眼角膜可能會引起「光害性角膜炎」,應尋求眼科醫師治療。(記者徐義雄攝) 炎熱的天氣待在冷氣房裡讓人感到舒適,容易使得淚水快速蒸發,上班族需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或工作需要戴隱形眼鏡,都會造成乾眼症。改善方式包括:1.適度的眨眼維持眼球表面濕潤,避免久盯螢幕;23維持環境的濕度,例如放一杯水以增加空氣濕度;3.避免配戴隱形眼鏡超過8小時;4.適時使用人工淚液。 彭書彥指出,常在大太陽下工作的人,黑眼珠會覆蓋一層白色的組織,稱為「眼翳」,紫外線是眼翳的危險因子,如果眼翳生長在瞳孔位置擋住視線,可考慮手術治療。另外,眼睛裡的水晶體可能被紫外線影響加速老化,形成「白內障」,如果影響視力可能需要手術改善視力。為了預防紫外線造成的眼睛病變,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若在戶外要做好防曬,建議戴上有抗紫外線的眼鏡或戴帽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