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驊國際控股空運營收五月近倍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驊國際控股海運業績高成長,空運上(五)月營收亦近倍增,台驊分析指出,疫情後旅遊運輸需求高居不下,空運貨運艙位受到擠壓,加上快電商交易盛行,運輸需求快速攀升,促使今年空運運費保持樂觀態勢,在貨量及運費雙增長下,該公司上(五)月空運營收達新台幣5.81億元,年增達97.77%。 另一方面,鐵路事業明顯在紅海危機繞行非洲航線影響下,成為遠東通往歐洲最佳替代路線,五月營收達新台幣1.47億元,年增達71.69%,由於當月海運運費快速彈升,缺櫃效應蔓延至鐵路運輸,鐵路貨櫃價格同步上漲四至五成,中歐鐵路部份艙位接單已呈現滿艙狀態,並上修本(六)月營運表現,整體鐵路事業第二季營運呈現淡季不淡。 台驊表示,由於終端鋰離電池價格大幅下跌,江船運輸動能趨緩,但美國將於8/1起將對中國大陸出口電動車及電池產品課徵25%至100%不等關稅,預期廠商將於關稅實施前積極建立庫存,有助於倉儲物流周轉動能,同時子公司聯宇達方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隨著供應鏈重組效應,將在中國大陸市場以外新興國家複製成功經驗。

Read More

上背痠痛揪胰臟囊腫 手術保住脾臟

醫師呂維勛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量飲酒、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及勿太胖,有助降低胰臟疾病風險。(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4歲黃小姐近期因上背痠痛至骨科診所就醫,照X光意外發現左上腹有鈣化的腫瘤。轉診至成大醫院作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末端有一個2.5公分的胰臟囊腫,合併局部發炎及囊腫鈣化,醫病詳細討論後,安排腹腔鏡胰臟尾部切除手術,保留脾臟,病人術後第6天順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 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呂維勛表示,病人胰臟尾部手術後結果病理報告「固體假乳頭狀腫瘤」,此被歸為惡性癌。無症狀的胰臟囊腫會被發現,大多是在影像檢查中偶然被診斷出來,近期研究顯示,胰臟囊腫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成為健康議題焦點。由於胰臟末端緊貼脾臟動靜脈,傳統的末端胰臟切除術常會同時摘除脾臟,在3D腹腔鏡輔助下,可順利將胰臟腫瘤與脾臟血管進行剝離,保留脾臟。 他說,胰臟囊腫可分為「假性囊腫」及「腫瘤性囊腫」,假性囊腫多為胰腺炎或胰腺創傷後造成,只要發炎改善,假性囊腫就可能自行吸收。而腫瘤性囊腫有10-15%的惡性機率,常見下列五種類型:1.漿液性囊腫: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轉化的比例相對較低,約為1%。2.黏液性囊腫:約有15-20%為惡性。3.內管狀乳頭粘液性腫瘤:約有2至4成為惡性。4.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低度惡性癌,多發生於年輕女性,需手術切除。5.胰臟癌:胰臟癌也可以形成囊腫樣的變化,可能會與良性囊腫混淆。 呂維勛說,胰臟囊腫治療方式取決於囊腫種類、大小、位置,及是否引起症狀或併發症。對於小型、無症狀且沒有惡性病變跡象的胰臟囊腫,通常半年或1年追蹤檢查1次;若胰臟囊腫快速增大、囊腫內出現實質性結節或囊腫周圍結構產生浸潤,都要密切注意惡性特徵。對於大型、症狀性或有惡性病變風險的囊腫,外科手術切除是常見治療方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過量飲酒、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並注意體重管理,有助降低胰臟相關疾病風險。

Read More

工研院跨域 打造健康產業護國群山

工研院與佳世達集團簽署策略夥伴協議書,建構台灣下一座護國群山。(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19日舉辦「跨域生醫 卓越25」週年慶,展示生醫所在「創新發明」、「聚落聯盟」、「產業化成果」、「國際榮耀」4項領域上的里程碑,各界肯定工研院過去是半導體護國群山的孵化器,現在更是生醫產業的重要推手,以研發鏈結產業及醫療機構,期望打造健康產業的護國群山。 工研院表示,為呼應賴總統打造「健康台灣」的願景,宣布與國內系統整合大廠「佳世達集團」強強聯手,在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見證下,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簽署策略夥伴協議書,結合工研院25年來累積厚實的生醫研發能量,以及佳世達集團橫跨資通訊、醫療、智慧解決方案及網通領域之供應鏈優勢,共同打造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協助國內生醫新創,建構「新創大艦隊」。 工研院舉辦「跨域生醫 卓越25」週年慶,展示生醫所在研發、產業合作等多項領域的的里程碑,期盼攜手產業共同建構台灣完善的生醫產業生態圈。(工研院提供) 莊曜宇期許,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展望未來生醫所將以AI帶動研發,透過多領域產業合作,帶動智慧醫療新創成長,共同建構台灣完善生醫產業生態圈。 陳其宏表示,佳世達是台灣唯一擁有大型綜合醫院的科技集團,深耕醫療事業近20年,除了經營明基醫院,也看好醫療器材發展,透過通路先行策略、大艦隊平台整合資源。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透過產官學合作,可望繼半導體產業後,打造下一座護國群山,解決醫療不平權問題,讓全球每個人都獲得良好醫療品質照護,達到健康人權最重要的目的。

Read More

器捐紀念會 受贈者感恩大愛

器捐者家屬、受贈者及家屬同台感恩捐贈遺愛生命永續,場面溫馨。(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每年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為感謝器捐者的大愛及推廣重視器官捐贈觀念,高雄市衛生局與高雄長庚醫院19日舉辦「113年器官捐贈感恩追思音樂會」活動,邀請歷年器捐者家屬、受贈者及家屬們,填寫祝福小卡片,將思念與祝福,遙寄給天上的器捐者外,器捐者家屬及受贈者代表也分享經歷與感言,場面溫馨。 會中,捐贈者栗栗的家屬致詞時指出,栗栗是一位樂觀、有愛的媽媽,張羅家中大小事務,從事坐月子到宅服務10多年,和家人關係相當緊密,因為先生腎功能退化需要洗腎,有感等待器官移植病人及家屬的辛苦,主動簽下器官捐贈意願,希望能夠盡自己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某天栗栗突然頭痛嘔吐送醫,醫生診斷為動脈瘤破裂,經手術與一連串的治療,病情沒能好轉仍持續深度昏迷,家人商量後達成共識,決定達成栗栗器官捐贈遺愛人間的心願,經腦死判定,捐贈肝臟、腎臟、眼角膜;她的先生也因為栗栗的大愛,三親等捨得政策很快的接受了其他大愛者的腎臟移植,讓善緣一直循環延續、生生不息;受贈者代表則感謝器捐者大愛,並承諾要好好照顧自己,維持健康。 中醫大新竹附醫響應器捐日,院長陳自諒(中)說, 「器官捐贈聲紋卡」讓家屬聽見器捐者心聲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醫大新竹附醫19日舉辦「心聲新生-樂聲傳愛」活動,邀請音樂家八手聯彈和豎笛重奏。院長陳自諒表示,器官捐贈是生命延續的展現,希望藉由宣導週活動串起大眾對於器捐的重視,同也向器捐英雄致敬。 院長陳自諒表示,依器捐中心提供的資料「器捐聲紋卡」是由潛在捐贈者可以錄製一段錄音檔,並獲得一組聲紋編號存放在衛福部的器捐資料庫內。而當潛在捐贈者被判定死亡後,醫療人員可以播放音檔,幫助親人了解器捐心聲,協助器官捐贈流程順利進行。 響應台灣器官捐贈日,花蓮縣衛生局與13鄉鎮市衛生所共同辦理「愛的延續,從我開始」接力,推動器官捐贈活動。(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響應台灣器官捐贈紀念日,花蓮縣衛生局19日與13鄉鎮市衛生所共同辦理「愛的延續,從我開始」接力,推動器官捐贈活動,從衛生局、所同仁開始做起,接力簽署器官捐贈書,交棒延續其他人的生命,用不同的身分開啟生命樂章,象徵捐贈者以愛的傳遞接力。

Read More

長榮航捐贈家扶、伊甸早療車

長榮航空啟動「讓我伴你飛」兒童早期療育關注支持計劃,捐贈汽、機車給家扶及伊甸基金會,加強對遲緩兒的訪視與協助。(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地區通報發育遲緩兒童達3.4萬人,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指出,卻有更多未通報的黑數亟待支援。長榮航空19日捐贈汽、機車予家扶及伊甸基金會,提供遲緩兒早療服務迫切需要的交通工具,希望遲緩兒童獲得更好的照顧。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表示,家扶基金會、伊甸基金會持續為慢飛天使付出,長榮航空也以實際行動支持,捐贈早療服務迫切需求的交通工具。

Read More

急診醫護 單車環台宣傳

台北長庚醫院院長黃集仁率長庚急診醫師,騎自行車繞行11家教學醫院,為國際急診醫學大會宣傳暖身。(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長庚醫院院長黃集仁19日與數十名長庚急診醫師,共同由林口長庚出發,繞馬偕醫院等大台北地區11家教學醫院,騎乘共80公里到達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為2024年國際急診醫學大會(ICEM)暖身。 長庚醫院指出,TSEM舉辦30周年單車環台活動,由眾多醫療機構將共同參與,分階段完成環島騎行,以宣傳台灣高品質的急救醫療系統,並普及心肺復甦術(CPR)的學習,並讓更多人了解急診專科的重要性。 黃集仁身為2024年ICEM大會主席19日協同數十名急診醫師、桃園市消防局人員及急診護理人員,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出發,途經台北市的11家教學醫院,包括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中興院區、台大醫院、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和國泰綜合醫院,最終抵達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全程約80公里。 長庚醫院表示,這次騎行活動是接續前面八天環台接力行程的最後一梯次,也是為TSEM30週年慶和2024年ICEM開幕式做宣傳。台灣急診醫學會榮獲主辦第23屆國際急診醫學會議(ICEM 2024)的殊榮,對於台灣的急診醫療體系來說意義重大,急診醫學會期待藉此機會強化急診醫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民眾對急診醫學的重視與認識。

Read More

吃蔬食 降膽固醇、跑全馬

中道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分享,他在吃素之後體力大增,至今已經跑了38次的全馬。(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主辦的「蔬跑盃」系列演講,19日邀請大愛電視台主播倪銘均,以「從知名運動健將談蔬食與運動」為題,分享「吃蔬食」的好處。以往膽固醇比較高的他,在吃了蔬食之後,指數慢慢恢復正常。中道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更是分享,他說,在吃素之後體力大增,至今已經跑了38次的全馬(全長42公里195公尺),他笑說「可能是吃素的動物耐力佳,也跑得比較快」。 理事長陳樹表示,他是從50歲開始接觸素食,至今已經20年,深刻感受到自從吃素之後,不僅腸胃病不藥而癒,跑步的耐力更是大為增加,吃素以前耐力比較差,吃素2年後開始跑全馬,至今已經跑了38次,他開玩笑說,「草食動物跑得比較長、比較遠,也比較快,不像肉食動物耐力比較不夠」。 已經吃素14年的倪銘均告訴聽講者,以往他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但是實際吃素之後,親身見證身心靈各方面的益處,而且不僅對地球好,更是對自己的健康有好處,所以就積極加入推動素食的行列。 已經吃素14年的主播倪銘均告訴聽講者,以往他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但是實際吃素之後,親身見證身心靈各方面的益處。(記者康子仁攝) 倪銘均說,今年1月,他邀請台灣10多名素食運動員,和證嚴法師一起分享吃素的好處,其中包括世界健美冠軍,甚至連奶蛋都不吃,還有國內的摔角冠軍,以及世界太極拳的金牌和跑了5千公里的超馬老爹,這些人統統吃素。 倪銘均強調,他要分享的是,過去大家可能認為吃素會營養不夠,但不分國內外,有許多知名的運動員,像是網球天王喬科維奇、F-1賽車好手漢彌爾頓等人都是素食的愛好者,也徹底打破外界「吃素會營養不夠」的刻板印象。 倪銘均分享,以往他的膽固醇指數比較高,在接觸素食之後,指數就開始慢慢下降,而且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示警,第一類的致癌物包括醃漬、加工類的火腿、香腸、培根和臘肉等,第二類為紅肉,像是牛、羊、豬肉等,但矛盾的是,大家都怕得癌症,卻喜歡大口吃肉,所以有一句話說「不怕癌細胞,只怕沒有愛的細胞」。

Read More

研究糖尿病新藥 3人獲唐獎生醫獎

唐獎教育基金會19日在台北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執行長陳振川(左起)、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臨床教授李弘元出席。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唐獎是工研院院士尹衍樑在2012年成立,為了鼓勵全球具有創新、卓越貢獻的行動者,被外界譽為「東方諾貝爾獎」。其中,「生技醫藥獎」得主於19日揭曉,由3位發現促胰島素因子的科學家獲得殊榮,預估有上億名糖尿病以及肥胖患者因而受惠。 唐獎教育基金會19日公布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由3位科學家獲得殊榮,分別是美國哈佛醫學院退休教授喬爾哈本能(Joel F. Habener)、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3位得主突破性的發現是第2型糖尿病新藥問世的關鍵,為人類健康做出巨大貢獻。 唐獎生技醫藥獎共同獲獎人之一、哈佛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成因獲獎,他指出,類升糖素(月生)(月太)(GLP-1)可能應用於多項疾病醫療。(中央社) 中研院院士龔行健表示,當人類進食後血糖會增加,在正常情況下,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會促進細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或是將血糖轉化為肝糖儲存備用。但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問題就出在胰島素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導致血糖過高,容易引發器官病變。 然而,腸道分泌的「腸泌素」具有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作用。3位科學家發現了腸泌素「GLP-1」、找到GLP-1發展成糖尿病藥物的關鍵,並提出報告指出GLP-1具有抗肥胖的潛力,由於這非凡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最後為全世界帶來效果極佳的重磅藥物。 龔行健說,根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5億人罹患糖尿病,有10億人為肥胖者,專家預測,到2035年的時候,全球將有50%以上的人會超重以及有肥胖症。這類的藥型不但可以治糖尿病,也可以治肥胖症,可說是一箭雙雕。 唐獎教育基金會指出,目前至少有13種GLP-1相關藥物,已被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糖尿病或肥胖;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稱讚,這類藥物能夠從源頭調控胰島素,這是相當重要的突破,而且過去幾十年來,從來沒有任何單一藥物能同時調控胰島素又控制食慾,甚至能對心臟、血管、神經細胞、腎臟細胞產生保護作用,此研究發現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

Read More

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 醫盼納健保

國內乳癌死亡率趨勢未見明顯下降,醫病呼籲健保應加速趕上歐美治療指引,及早提供給早期病人合適的術前與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選擇,期盼能幫助預防復發。(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3歲粉領族陳小姐,兩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胸有異物感,就醫檢查為0.5公分纖維囊腫,不料追蹤不到半年,竟長成4.2公分的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整整大了8倍。 陳小姐表示,在醫師建議下,術前增加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手術時腫瘤明顯縮小至2.2公分,術後持續使用免疫藥物。她強調,如果一開始就使用免疫藥物,手術腫瘤可能縮得更小,抗癌路上也少些折磨。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相較於歐美乳癌死亡率自30多年前出現下降趨勢,台灣乳癌死亡率卻未明顯下降,可能原因之一與藥物有關,國內乳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仍未跟上歐美醫學會的治療建議。 因此,陳守棟表示,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篩檢發現早期乳癌,提供可能合適的治療選項、健保給付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也都是關鍵之一。 中醫大附醫乳房外科劉良智教授表示,三陰性乳癌手術後1-3年是復發高峰期,特別是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的「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復發風險高,亟需更有效治療選擇。 陳守棟指出,早期三陰性乳癌通常不適合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除了化療,目前僅有免疫治療可用。 因此,術前輔助治療不但有助於減少手術切除乳房與腋下淋巴的範圍,透過病理完全緩解率(PCR,即病理上已找不到癌細胞)數值「算命」,評估預後和藥物反應,做為後續「改運」,加強術後輔助治療的參考。

Read More

〈中華文薈〉反諷詩學: 楊小濱「女物」系列詩

■涂書瑋 楊小濱簡介 耶魯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歷任密西西比大學、威尼斯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特里爾大學等教授、研究職務。曾獲現代詩社第一本詩集獎、Naji Naaman國際文學獎、胡適詩歌獎等。著有詩集《穿越陽光地帶》、《楊小濱詩×3》、《到海巢去》、《為女太陽乾杯》等,論著《否定的美學》、《中國後現代》、《感性的形式》、《欲望與絕爽》、《你想了解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但又沒敢問拉岡的)》等。近年舉辦「後攝影主義:塗抹與蹤跡」、「後廢墟主義」、「假面舞會」等藝術展。 和陳育虹合影 初進入楊小濱的詩,尤其從其語言的生成機制與演繹過程,可以看到下列幾種明確後現代傾向:對既成概念的耍/褻玩、對延異/蹤跡的強調、文字多義性的遊戲/模擬、對解讀與詮釋的玩世不恭、對崇高意指的嘲/反諷……。 楊小濱的詩向來喜愛在「詞」與「物」的關係中,找到一種建立在思維過程與意向表演上的「縫隙」,並且以一類「自然」的姿態放任之、任其在文本中機遇式地碰撞、擴充與減縮至某種戲劇化的抽象表達,進而達到詞語/物象的創造性構成:詞語與概念的「開放性」與「狂歡性」。因此,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零度寫作」、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塊莖/表層到哈山(Ihab Hassan)的「不確定內在性」,都可以從其詩中找到相似的文本例證。 如此致力於詞語與概念的「開放性」與「狂歡性」的手法路數,不但呼應了其曾經揭露的「在今天的社會裡,那種認為能夠獲得某種深層的普遍或絕對認識的幻覺應當被拋棄。從這個角度說,詩只是一種語式,一種語言姿態,而不是深層意義的載體」,亦如同其結合馬克思異化勞動批判的詩/藝術觀: 我覺得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不產生意義和利益的生活方式,你也可以看作是浪費時間。但唯有被浪費的時間才是真正的時間,自由的時間,不受異化勞動束縛的時間。當然,娛樂也必須是高級的、智慧的、解放的、創造的,而不是單調的、機械的、受控的、弱智的。我十分不屑所謂的正襟危坐,那如果不是虛偽造作,就是古板無聊。 以此來看,楊小濱的詩語言誕生於文本/字的閒散娛樂之中,產生自對現代主義或先鋒派那類對終極意義追尋最終迷途的體認,詩對其來說,確實是一個從「『痛感』到『癢感』的過程」。如同其揭示的「XX 主義」,以「主義」反諷種種華麗宏大的觀念修辭,一個拒斥男性話語生產權力與效力的超性慾空間,也就是「女+XX」的構詞編碼,介入了「太陽」此一陽剛性(masculinity)的詞意構成: 不過,當太陽蹲下來噓噓的時候, 我才發現她是女的 她從一清早就活潑異常。 樹梢上跳跳,窗戶上舔舔,有如一個剛出教養院的  少年犯 她渾身發燙。她好像在找水喝。 我遞給她一杯男冰啤: 「你發燒了,降降溫吧」 她反手掐住我的脖子不放: 「別廢話,那你先喝了這口。」 她一邊吮吸我,一邊吐出昨夜的黑 「好,那我們乾了這杯。」 瞬間,她把大海一口吸乾,醉倒在地平線上: 「世界軟軟的,真拿他沒辦法。」 「太陽」、「紅色」本是文革專制年代被毛話語過度消耗的意符,若說芒克的〈天空〉:「太陽升起來/天空血淋淋的/猶如一塊盾牌」太陽仍聞風不動升起,但詩人轉喻了侵凌的「血色」為主體防禦意識的「盾牌」,是為第一次對毛話語的語言淨化;而海子〈祖國,或以夢為馬〉:「太陽是我的名字/太陽是我的一生/太陽的山頂埋葬,詩歌的屍體──千年王國和我」或〈太陽.七部書〉裡的「太陽」作為詩人召喚東方神話原型結構的觸媒,代表第三代詩人以膨脹的主體意志,「太陽」被清除了政治指喻、或直接以「太陽」為自我命名,是為進行第二次對毛話語的語言淨化;而楊小濱的〈為女太陽乾杯〉則是對毛話語進行的第三次語言淨化。在海子以降,已經將毛澤東/革命/人民的內涵剝離出去的高度資本化、後現代、後工業的社會時空,「太陽」被重新賦予了「女」的性別意涵,在這裡,楊小濱並未將「女太陽」推向極端(「女」力/權至上),「女太陽」把大海吸乾之後醉倒,也對「世界軟軟的」此一根本超越性/別的「世態」無能為力。 也因此,楊小濱「女物」詩系列基於對既成觀念/意義秩序的顛覆或嘲諷、對陽剛性歷史/現實敘事的拆解,不全然是「男/女」二元對立式的用法,而是從其詩觀的「不受異化勞動束縛的時間」出發,也就是不以「女」去對抗「男」,也不在現存的時間、法則、秩序之外,另行繁衍一套對抗式的陰性修辭系統,因為這又會落入男權/陽具中心鏡像式的弔詭陷阱,楊小濱是將「女+XX」的構詞推向一個根本沒有意義/慾望生產邏輯的表達: 一陣女風吹來,我根本睡不著女午覺。 不管誰丟下女髒話。 一陣女風吹來,女電話鈴響起。 也聽不清女英文。女街上 女燈點亮了我的女歡喜。 一陣女風吹來。女煙一縷飄忽在 飛馳的女火車上,像女刀割破男時間。 以上,讀者不難發現當一切景物被掛上「女」之後,看不見意義生成機制過就中關於生產/支配的暴力,在「一陣女風吹來」之後,現存的時間、法則、秩序(因果法則與詞語次序)被抽離,推向了一種布西亞(Jean Baudrillard)的「誘惑」(seduction):「誘惑是一種遊戲,而性是一種功能。誘惑設想的是儀式秩序,而性別和慾望是自然秩序」。因此,作為一個遊戲與表演(play)的「誘惑」,不再如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那樣圍繞在陽具性慾為中心,而是「誘惑作為一種反諷的、另一種形式,它破壞了性的指涉性,提供了一個空間,但並非慾望的空間,而是遊戲和挑釁的空間」。 因此,「女煙」在火車上「像女刀割破男時間」就是「女」遊戲和挑釁空間的宣示,一個沒有陽性權力操弄的儀式性空間。更重要的是,楊小濱即便飽覽女物,卻也並未陷入褻/玩色情的修辭迷障,「女+XX」並未落入陽剛/具關於性的指設性圈套,而是以「女+XX」構詞操演著「誘惑」的遊戲與挑釁、卻不色情。如同〈致女蘋果〉反諷伊甸園的性/別角色分工、〈女錯誤〉有反諷鄭予風現代閨怨的意味等等,這一系列「女+XX」的「誘惑」技術,是建立在其一定的反諷語法之上的。如〈女動物園遊覽指南〉: 或者,揉揉白蛇精擰出的小蠻腰也行, 就像雜耍藝人把九節鞭當警笛來吹。 傾聽蛇的啼哭,權當傾聽了自己的原罪。 還有,看到美人魚姐姐的酥胸得趕快掉頭, 好孩子,你要學乖。 「好孩子,你要學乖」顯然針對的是男性對女體教化規訓的反諷。秦曉宇以為:「剝開神話修辭術的女畫皮,透過幼兒園阿姨式的女腔調,我們能從導遊的講解中讀出一種男威權與男色慾,……這種弔詭的話語陰陽結構指南性地成為此詩的根本隱喻。它是後集權時代權力的女色相化布展與其實質上的男權專制的隱喻,同時也是以施魅的方式對此進行祛魅的女風格(魅惑性)之男詩(批判性)的隱喻」。 我認為,楊小濱「女物」系列詩不只是詩人對陽剛/具、權力與資本秩序的拆除、解構、施魅式的祛魅,也不只是秦曉宇言及的「楊小濱試圖通過以女名物,釋放物的誘惑,凸顯物的美感,想像物的靈性,創造物的象徵價值,寫出物之非物的一面」,而是試圖以一種後現代的反諷,建構一種新形態批判式詩歌語言的企圖。楊抱持著所謂「我與世界的關係是反諷的」,以及面對存在主義的荒誕時「我覺我能做的只能是調侃這種荒誕」,因此後現代不見得只是意義的掏空或解除深度,楊小濱「女物」系列詩的反諷詩學不見得如其詩觀的「只能是調侃」,「女+XX」其實釋放出一種解除陽剛/具的生產理性、並充滿機遇性和偶然性的文字儀式,蘊含著一種詩人以反諷語言橇開晚期資本主義的虛偽理性氛圍及深化社會批判動能的可能。 後攝影主義:蹤跡與塗抹 到海巢去全書封 詩2首 後事指南 我剛死的時候,他們 都怪我走得太匆忙。 其實,我也是第一次死, 忘了帶錢包和鑰匙。 「一會兒就回來,」 我隨手關上嘴巴,熄掉 喉嚨深處的陽光。 我想下次還可以死得再好看些。 至少,要記得在夢裏 洗乾淨全身的毛刺。 後來,我有點唱不出聲。 我突然想醒過來,但 他們覺得我還是死了的好, 就點了些火,慶祝我的沉默。 後銷售主義者周記 第一天,我賣的是噩夢, 但一個都沒賣出去。 夢和夢,堆在臥室裏,骨肉相連著。 第二天,我改賣哈欠,也無人問津。 熱騰騰的新鮮哈欠,是不是太濕, 以至重量超過了人們的承受力? 第三天,我開始賣噴嚏。 一陣響亮,逃走的比趕來的還多。 我很奇怪:難道 非要更私密才行嗎? 第四天,我決定賣笑。 呵呵哈哈嘻嘻嘿嘿,當然 嘻嘻的價高,因為太難了。 那個跳上窗口來搶購嘻嘻的戀人 撞碎了門牙,還合不攏嘴。 第五天,我想心跳一定賣得更好。 但四周機關槍突突,鼓聲咚咚, 如此地痛,如此地暢銷。 心跳終究敵不過,應聲倒地。 第六天,我偷偷賣起欲望來。 潮紅、激喘、勃起,一件不留。 買的和賣的都累垮了。 最後一天,我只有無夢的睡眠可以賣。 但我一示範就睡著了。此後我一無所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