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一百年歷史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前身為「羅東出張所」,是過去太平山檜木伐採下山後集散地,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舉辦「林場開麥拉百年慶典」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參加,見證了林業經營的轉型與永續發展。(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今年已邁入一百年歷史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前身為「羅東出張所」,是過去太平山檜木伐採下山後集散地。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廿九日舉辦「林場開麥拉百年慶典」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參加,同時安排林場幼稚園,歡唱具有七十年歷史的園歌,大家同歡回味,分送著祝福的蛋糕,氣氛青春洋溢及熱絡有趣,並見證了林業經營的轉型與永續發展。
宜蘭分署史料紀載,一九一四年太平山上被日本人發現蘊藏豐富的檜木資源後,開始派員積極伐木與運材,並於員山鄉成立「宜蘭出張所」,靠著蘭陽溪而下的管流方式,將砍伐後的檜木運到外員山的貯木池,但這種運材方式常因溪水水位減少,成效不彰。
宜蘭縣長林姿妙現身「林場開麥拉百年慶典」活動,分享體驗大剖師鋸木。(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一九二四年「羅東出張所」終於成立,在地人慣稱「羅東林場」,取代了「宜蘭出張所」,開始藉由當年開通的太平山森林鐵路,將珍貴的檜木與乘客運下山,這項重大決策,也帶動羅東小鎮日後的工商發展及繁榮。「羅東出張所」面對眾多的員工,當時還規劃幼稚園、醫務室、育樂中心、合作社、理髮廳、食堂等。當時員工與眷屬一度多達三千人,附近的製材廠約一百五十家,羅東鎮內當時的三萬人口,有三分之一倚賴木材業生活。
林務局為了保存林業歷史文化,從二00四年擬定「推動台灣林業文化園區計畫」,希望從森林文化產業與生態教育等面向,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將過去全台的老林場,轉型為羅東、林田山、東勢、嘉義等四處林業文化園區,除帶動地方觀光,也展現台灣林業的古往今來。
宜蘭分署廿九日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舉辦「林場開麥拉百年慶典」活動,現場安排五個林工體驗單元包含大剖師鋸木、蒸汽火車保養、池上移木、工人培訓班及木屑清運,也可以選擇觀賞陸上移木大工程的實境演出、參觀「巡山仔作夥來」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