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園高燒冒水泡 3歲童罹腸病毒

醫師林佐臨(右)說,兒童腸病毒A71型重症率最高,家長需觀察慎防重症並及早就醫。(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歲吳小弟剛上幼兒園2週,發燒39.5度、手腳冒水泡,就醫檢查喉嚨後面有潰瘍,確診腸病毒,因口腔疼痛難以進食,住院治療幾天後康復出院。安南醫院小兒科醫師林佐臨說,腸病毒A71型重症率最高,家長需觀察慎防重症前兆,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等,及早就醫。 林佐臨指出,國內腸病毒正處流行期,隨著9月迎來開學季,學童接觸頻率增加,令不少家長憂心忡忡。腸病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主要經由腸胃道或飛沫傳染,亦會因接觸患者皮膚水泡液體而遭感染,傳染力極強。一旦感染腸病毒,約2-10天內會出現症狀,常見症狀有發燒、喉嚨潰瘍、手腳及臀部冒出水泡。 他說,腸病毒目前雖沒有特殊藥物可以治療,但大部分患者在4-14天後會自行痊癒,惟少部分患者(尤其5歲以下嬰幼兒)會進一步發展成重症,尤其可能併發腦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肝炎、心肌炎、急性心肌病變、心肺衰竭等,嚴重恐有生命危險。目前以腸病毒A71型的重症率最高,令人聞之色變,重症的前兆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呼吸心跳加快、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等。 林佐臨說,腸病毒的預防包括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配戴口罩、避免群聚、勤用含氯漂白水或加熱方法消毒環境,以及可能受汙染之食物、衣物外,更重要的是腸病毒A71型已有疫苗可以施打,保護力高達96.8%,且可有效預防重症發生。家中有2個月以上及未滿6歲的孩童,經醫師評估接種腸病毒A71型疫苗,保護孩童健康。

Read More

月餅烤肉配啤酒 隔天血糖飆到380

男子吃月餅烤肉配啤酒隔天視茫茫,血糖飆到380mg/dL,醫師林建良提醒,吃月餅要節制,多補充高纖蔬菜。(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5歲王姓男子有糖尿病史,飲食相當節制,因為遠嫁美國的女兒回台過節,全家烤肉吃月餅,自己忍不住吃了最愛的2顆蛋黃酥跟綠豆椪,還跟女婿開心喝啤酒,不料,隔天口乾舌燥、視力模糊,急診檢查,飯前血糖飆高到380mg/dL,幾乎是正常值的4倍,緊急住院,經注射胰島素與口服藥物治療,1週後康復出院。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建良指出,王姓患者雖有10年的第2型糖尿病病史,但自律甚嚴,除了定期服用降糖藥物,飲食也配合醫師叮嚀相當節制。上週因為與久別的女兒一家人團聚太開心,不知不覺吃了最愛的蛋黃酥和綠豆椪,還跟女婿爽喝啤酒配烤肉。隔天原本只是覺得口乾舌燥、疲勞無力,以為是前一晚熬夜慶中秋,不料接著視力模糊,嚇得緊急就醫,醫師檢查發現,血糖飆高達380mg/dL,三酸甘油酯也超過1500mg/dl,緊急收治住院,經注射胰島素與口服藥物治療,1週後康復出院。 林建良說,月餅跟烤肉幾乎是每年中秋節必備應景美食與活動,其中月餅因屬於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攝取過多糖分後會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另烤肉高脂肪、高鹽,多食易增加血脂,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困難,增加心血管健康風險。 林建良提醒,想要健康平安過中秋,民眾可以選擇低糖月餅淺嘗,烤肉時可搭配低鹽醬料、攝取高纖維質的蔬菜並控制食量;另糖友可選擇專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無糖月餅、適度運動、隨時監測血糖,如大吃大喝後突然出現如口渴、疲勞和視力模糊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避免因血糖急速飆高併發糖尿病高血醣高滲透壓或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

Read More

大腸鏡息肉檢出率10年激增近3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息肉檢出率年年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2日公布,10年近9萬筆大腸鏡息肉檢出率激增近3成,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息肉,且更有年輕化趨勢。 8年級生的30歲葉小姐,無腸癌家族史,平時飲食和生活習慣良好,無其它不適症狀,因解便黏糊經家人安排健檢,檢查出腸道有多顆息肉且在直腸處發現1顆4cm的腺瘤型息肉,經確診為大腸癌1期。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公布,統計103年~112年聯安大腸內視鏡受檢者共8萬9022筆資料,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息肉,息肉檢出率更由103年的59.07%來到112年75.78%,激增近3成,且有息肉者又有近兩成(18.17%)為易癌化的腺瘤型息肉。 鄭乃源指出,息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及腺瘤型,而其中腺瘤型息肉易有癌變機會,目前研究超過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息肉相關,透過對腺瘤型息肉統計的觀察,將更有利於腸癌防患於未然。 根據聯安10年巨量資料統計,發現腺瘤型息肉的檢出率在男性為21.43%,女性為14.65%。也就是說,平均每5位男性受檢者中,就有1位檢出易癌化的腺瘤型息肉,男性的檢出率比女性增幅為46.28%。 統計也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腺瘤型腸息肉檢出率隨之增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福部110年資料顯示,大腸癌中位數為67歲,而聯安110年篩檢出的腸癌中位數則為44歲,而分析103年至112年10年間大腸癌檢出者有近半數(47%)不到50歲,顯示大腸癌也確有年輕化的趨勢。 再進一步分析10年間有腺瘤型息肉者的生活型態,發現30.3%有抽菸習慣,32.84%喜愛吃重口味料理,51.35%體重過重,64.59%經常飲酒,而脂肪肝患者更高達64.08%。 鄭乃源提醒,要降低易癌化息肉生長風險,要把握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運動、補充益生菌、及早及定期健檢等4個腸保健康大原則。 因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鄭乃源建議30歲起,可規劃完成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且之後依檢查結果安排每2~3年進行定期檢測。衛福部資料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Read More

泰格莎10月起擴大給付 估4千人受惠

記者傅希堯、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癌成台灣癌症發生、死亡雙冠王,健保署2日指出,肺癌第3代標靶藥泰格莎(Tagrisso)10月份起將擴大給付,預估受惠人數將達4千人,健保年支出將增加80億元,創單一藥品年支出最高紀錄。 健保署表示,近20年來肺癌位居台灣癌症死亡人數首位,肺癌可怕之處在於超過半數患者確診時已晚期,不適合手術,醫界也呼籲健保應跟上國際標準治療腳步,延長患者存活期、降低死亡率,健保共擬會在8月議決議通過泰格莎擴增給付案。 泰格莎是針對EGFR最常出現的抗藥性突變T790M所研發出來的第3代抑制劑,目前已經多個大型臨床實驗證實,泰格莎在使用第1線標靶藥物後產生T790M突變的病患能提供顯著疾病控制,為肺癌病患帶來新的希望。 健保署表示,泰格莎目前給付對象僅有肺腺癌第4期患者,新制擴大給付對象後,適用條件將提前到3B期患者的第1線治療,以利加速與國際指引接軌,提高肺癌治療存活率,預計最快今年10月1日生效。 健保署指出,給付對象擴大到3B期患者的第1線治療,是根據第3期樞紐試驗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延長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8.7個月,降低54%疾病惡化或死亡相對風險;增加中位數整體存活期6.8個月,並降低20%死亡相對風險,具有療效實證。 健保署表示,未擴增前約有3400人使用泰格莎,健保年支出約33億元。新制上路後,預估第1年至第5年新增人數為3977人至4325人,每人年藥費約115萬元,新增藥費41至50億,年支出大約是80億元,這是健保史上單一藥品年支出最高紀錄。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新香水年

■小令 第一次上香水調香課是在一處私人花園,老師以《夜裡的花香》一書,為激發靈感的文本;故事中的女主角同意被關在博物館一晚,且在過程中,串連起無數虛實的時空跳接。我以為的調香課應該很化學,沒想到會是這麼感性的出發點。 從臺北出發,前往新竹的上課地點。原本是雨天中的盆地,一路往南,變成有雲,最後出了新竹高鐵站,竟是晴天。在乘車過程中,我的心情,原本懷抱有雨的情緒,直到看著新竹的太陽,納悶到底該不該高興起來,都因思考久了而覺得太遲。 走到上課的地方,確實也遲到一下。因為逆風又徒步,一路擔憂腳程不夠快,終於望見上課的建築物,才逐漸放心到能夠平靜下來,儘管坐定後,還是喘著的身體,我不好意思地看著老師,課程已經開始。 老師正說到氣味釋放的速度感,接收的快慢依序是果香、花香、木香。然而,跟創作很類似的部分,是嗅聞的心理時間,與實際經過的現實時間,其實並不完全相同。進入文本的討論時,聊到被關一晚的女主角;老師問每個人,如果是你,會想被關在哪裡一晚?哪座城市、怎樣的博物館? 不知為何,我第一個想到觀霧。觀霧位於竹苗交界處,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其中一個外站。《夜裡的花香》中,女主角是自主同意的狀態下,前往那座城市,並被關上一晚。我也是直覺就想到,如果能選,我願意被關在觀霧的山椒魚生態中心一晚。原因純粹是我想到自己在眾人蜂擁去跨年的時候,面對一年的最後一天,想要在哪裡度過最後一晚,且隔天的新年第一天,要在哪裡醒來、身邊有誰、眼前看著是怎樣的風景等等,我所能想到最好的畫面,就是觀霧的景色。 如果我被關在觀霧一晚,我會在平常的午夜時分睡去,在清晨被人搖醒,招呼著去看日出。我會跟一群旅行團的人,擠在雲霧步道的觀景台前,一同乾望著雲海。當看不見的日頭逐漸照亮雲層,直到山色從靛藍轉成橘彩,我拉直的脖子或雙眼,都等不到曙光,直到最後腰痠到必須蹲下來,改成欣賞起眼前人群的後腳,我也許會想著,啊多熟悉到似曾相識的畫面,讓我想唱國歌—— 等待曙光的人群聲,將會被雲霧帶的針葉樹種吸音到近乎模糊,而我會看著眼前的情境,在腦中迴盪著國歌,因為那麼多人的後腳跟,就像國高中時的早晨,久站在司令台下乾等,等全校集合、朝會開始的那種嘈雜與焦躁。 眼前的場景轉變成等待迎接新年,且所有人會空等到七點過後,沒有任何一道曙光,天也早已全亮,那時,許多冠羽畫眉會在櫻花樹枝上,倒掛著吸花蜜。既然鳥都來吃早餐了,我當然也離開觀景平臺,回到步道之外,供應吃早餐的地方。 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我在調香課上寫下的場景,希望是觀霧的這個心願,居然真的實現。 我在課堂分享,想被關在山上一晚的原因;一是因為知道物資載送上山不易,人造物稀少,沒有太多不必要的資訊干擾。二是,若要抵達觀霧,必須挺過乘車中頻繁左彎右繞的反胃暈眩。通常,撐著全身的不適,成功前往觀霧後,一下車也沒辦法生龍活虎,在適應高山環境之前,至少會安靜一段時間。此外,山上的人,絕對比山下少;人少,且彼此都有更緊湊或更短暫的行程,無論如何交集或相處,一切都會導向珍惜任何來到眼前的。那時候的人內外的狀態,都不會太過計較。 不計較的好處是什麼呢?是連跟自己也不會計較太多,譬如我總是一上山就睡覺,儘管最初被提醒可以帶工作上山去,但真的經歷幾次短暫上山下山的體驗後,我終於認清,上山就是好好吃飯睡覺,因為在山下完全做不到。如果連在山上也做不到願意好好吃飯睡覺,那就真的太奢侈浪費。 我想像著,如果要調出一款香水,我希望這香氣的時間感,給人一種清晨時分,只會聽到遠遠的些許人聲,以及很多樣的鳥鳴,不時會有一些很快就開過去的車聲。尤其給予聞香人嗅聞的情緒,是緩慢、沒有明確流逝感,就像觀霧一樣。 當人在雲霧飄渺中,總是不容易知道時間多早或多晚,除了體感都是冷,沒有明顯的天氣變化,只覺得一切都因霧氣而逐漸模糊不清。 我想起每次在觀霧的感受,都是不顯的同時又顯現;霧散去時,一切還原,又要花時間習慣或辨認眼前所有的任何。這份無常,總提醒我保持耐心,開放接受霧的來去,當世界在霧跟物之間幻化不已的時候,等待是唯一的態度。山上常有各種無法想像的突發狀況,霧就是一種提醒:不管面對什麼,都不要太快下定論。 譬如我曾在山上散步,在路邊的落葉堆上,忽然看見一坨不明灰色細毛,大腦很快判斷這應該是沒有長大的幼雛,掉落巢外,有可能被車壓過。但當我真的蹲下細看,才發現這其實是貓頭鷹沒有消化完、吐出來的食繭,灰色細毛也許是黑腹絨鼠或臺灣森鼠,還看得出幾根凹折的黑色長鬍鬚,及牙齒指甲之類的蛋白質碎片。觀察生態的情緒,從原本的不忍、害怕,轉變為欣喜、驚奇,第一次看到食繭的不可思議,嘖嘖稱奇貓頭鷹跟貓一樣會吐毛球那般可愛。 然而,該如何訓練在山上的情感,能夠變成像霧一般的虛無飄渺呢?我想透過香水去捕捉,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嗅覺記憶中,沒有那種空氣感般、沉默到極致的乾燥,不會太突出,又能成為無聲覆蓋一切的霧氣。那會是一種什麼味道的存在?我想像不出來,只好往記憶中尋找,各種打開冷凍庫時的氣味去想像;不管怎麼瘋狂想像,也無法描述貼近霧的味道。 老師似乎知道這部分的暖身需求,早已準備好一款香水,讓每個人都試著反覆嗅聞,練習拆解。我一聞,心想,為什麼我要自己調?眼前的這款香就很貼近我對於觀霧氣味的體感。那是一種彷彿身處玻璃杯中、冰冷透光、睡美人般的永夜,因為觀霧時常讓我極度好眠,但在山上恣意沉睡,卻像是幽微的詛咒,而這款香暗藏生之慾望,彷彿提醒著身體快點醒來,召喚生命氣息再次流動。使我想到睡美人的國度,在詛咒解除瞬間,全體的人醒來前夕那種寂靜無聲。 當我真的上山,在觀霧跨年的那一晚,確實徹底經驗到那份幽長、綿延的感受,就是觀星活動。所有參加觀星的人在室內解說結束後,集合在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前,周身全黑,有帶手電筒、頭燈,或是手機發光的,都被要求全部暗掉。我們在寂靜中仰望天空。 天空因為雲霧而星光不顯,身邊竟還有人說看到流星。能見度太差,我們改去直升機停機坪,碰碰運氣。聽說那個上坡處的一小塊水泥平台,就是專門讓直升機運送物資時使用。 停機坪沒有更接近天空,雲持續來去,一下認出冬季大三角,一下又只看得出剩下木星或天狼星。從形狀找出獵戶座或金牛座,雲來了就低頭休息。 等雲散的空檔,居然看到一隻冬季時才會出現的神木螢。不只觀星,還觀到螢火蟲,實屬幸運。活動結束後,回到館內的大廳解散。原本覺得雲很煩,一下出現一下消失,星星也需要一直重新辨識、拼湊,但仔細想想,覺得身在觀霧的自己或也是一樣的狀態,一直在室內室外來來去去,室內待熱待久,就想去外面走走,一到戶外,身體很快冷下來,又走不久,就想回到室內重溫火鍋或高粱。也許就是這份來來去去,才不斷創造出屬於山的悠長與綿延,而我一直沒有在調香課上想通這個道理—— 老師聊到,有些人會習慣在睡前穿香水;亦即,有專門用來進入睡眠的香水,問我知不知道,我第一次聽,不可思議,頻頻搖頭,說我現在才知道。 回想在山上睡覺的時候,也沒有聞著什麼東西入睡,且平時在山下的城市裡,沒有「穿」任何物體入睡的習慣,即便是肉眼看不見的香氣,都沒有類似的念頭或需求。聽完調香技巧後,還是決定依照自己喜歡的氣味去調配,最後選了馬告、甜橙、癒創木、紫藤、西印度檀香、蛇麻草、綠茶、快樂鼠尾草。 我無法準確形容那氣味,但如果能描述,我想呈現的氣味變化曲線,就是我在觀霧度過此生第一次在山上跨年的感覺——從一開始上升到一個高度後,不著邊際地沉睡,醒來便進入寒夜到戶外觀星,而星光被雲層隱去的隔天,與人群擁擠著搶看沒有曙光的日出,卻還是酸酸甜甜記得這一切的過程。 老師聞過大家的作品,最後,課程在分享各自的作品後結束。 帶著自己的香水回家,陳放一段時間,學著在日常需要的場合中「穿香水」;有時,也會在睡前試著「穿上」香水後睡覺,沒有特別感受,只純粹體驗;有時,就是想念觀霧,或想念山上,也會在洗澡前後使用。 調香課結束許久,直到年底的最後一天,當我確實真的前往觀霧,度過跨年夜,也追隨人群去看了了隔天沒有曙光的新年日出。然而,我沒有帶香水上山,也沒有帶回更多新的氣味記憶下山,但我記得在山上看了許多落葉與枯枝,於是返家後,我直覺在香水作品裡,追加數滴廣藿香,讓整體聞起來更沉穩,更深邃好眠;彷彿沒有曙光的日出,也不會影響我久違地想合唱國歌的興致。

Read More

6烏克蘭醫師 馬偕臨床訓練

烏克蘭醫師到馬偕醫院受訓1個月,將帶回台灣醫療優點帶回,讓更多患者受益。(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6名來自烽火漫天的烏克蘭醫師2日赴馬偕醫院展開1個月的臨床訓練,馬偕醫院院長張文瀚表示,計畫展現出馬偕醫院人道醫療的承諾,馬偕也將在11月第4度派醫護人員前往烏克蘭義診。 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表示,透過烏克蘭基督教會邀請當地醫師來台受訓,結果共有100餘名烏克蘭醫師報名,最後海選出6名精英中的精英醫師,分別來自小兒外科、骨科、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其中包含2名有軍醫院外傷科處理經驗醫師。 烏克蘭醫師團代表、重症麻醉科醫師Oleksandr Nazarchuk指出,感謝馬偕與賑災基金會無微不至的安排,非常榮幸能夠參加臨床交流計畫,雖然才抵達台灣,但已感受到台灣的熱情與善良。 Oleksandr Nazarchuk表示,將會珍惜這次來台灣學習交流的機會,將全力以赴從中擷取台灣醫療的優點,將所學帶回烏克蘭,讓更多患者受益,並將馬偕醫院大愛無私的人道醫療精神傳遞下去。 張文瀚指出,烏克蘭優秀的醫師有機會來台灣進行短期訓練及交流,不僅展現對人道醫療的承諾,也強調台灣醫療界的專業實力,期待這些醫師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帶回烏克蘭,為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提供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