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號增 中秋烤蚵貝需全熟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諾羅病毒預防衛教。(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0日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為5年同期最高,以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為主;估計中秋節腹瀉疫情只升不降,單週就診人次恐上看15萬人次。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472人次,較前一週略降1.5%,高於2020~去年同期,與2019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4週共接獲101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去年同期,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6件、占55.3%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6件、34%。 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1~6月諾羅病毒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有47件為食用烤蚵相關,提醒民眾中秋燒烤時留意食材新鮮,勿有腥臭味;烹調或餐前以肥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不可生食,以免食入病毒或細菌;食物要充分加熱並澈底烤熟;食材及器具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等5措施,安心享受美食。 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呼籲,烹烤蚵類務必於殼打開後再繼續烹煮3~5分鐘至全熟,勿追求口感而殼未開或未熟即食用,造成腸胃不適或感染腸胃炎。

Read More

陸首款M痘疫苗 批准臨床試驗

本報綜合報導 自2022年M痘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未引進外國疫苗,選擇自行研發。據大陸生物微信公眾號9日指出,國藥集團大陸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MVA株M痘減毒活疫苗,成為首款獲官方批准臨床的M痘疫苗。 文章指出,該大陸自主研發的M痘疫苗9日獲得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此次獲批臨床的M痘減毒疫苗基於複製缺陷型痘苗病毒MVA株開發,該疫苗株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充分的臨床數據論證,經臨床前研究證明安全性良好,可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產生針對M痘病毒攻擊的良好免疫保護。 研發團隊表示,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進M痘疫苗的臨床研究和轉化工作,爭取產品早日上市,滿足對M痘疫情防控的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需求。 而M痘疫情各地再度延燒,印度也出現境外移入首例。衛生當局表示,暫時沒有擴大的風險,並稱這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無關。 印度媒體報導指出,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9日得知這個病例的消息,目前正追蹤相關接觸者,並評估是否帶來更廣泛影響。另一則報導稱,在印度首都圈德里發現的病例「與旅行有關」,患者是一名年輕男性,曾到高風險國家旅行,目前病情穩定,沒有其他合併症狀,至今仍在隔離。

Read More

<美國研究>疫情封城期間 青少年腦發育加速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COVID-19疫情封城期間,青少年大腦發育速度加快,女孩大腦成熟速度比平常平均快4.2年,男孩則快約1.4年,研究人員將這樣的現象歸因於社交隔離。這項研究由華盛頓大學進行,成果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研究團隊以大腦皮層變薄速度來看大腦發育情況。人類大腦通常在童年晚期或青少年早期會開始出現突觸修剪及縮小外層,使得大腦皮層變薄。 大腦皮層變薄不一定是壞事。一些科學家將這個過程解釋為大腦藉由重新佈線提高運作效率,來發育得更成熟。但眾所周知,當大腦處於緊張狀態下,皮層變薄速度會加快;且憂鬱或焦慮也與大腦皮層加速變薄有相關性。 研究團隊比較130名兒童及青少年在COVID-19疫情前後的大腦皮層變薄情況。根據2021年解封時所做的掃描,發現青少年不分性別在疫情封鎖期間大腦皮層都加速變薄,但女孩明顯快許多,比正常情況平均快了4.2年,男孩則僅加快1.4年。 研究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所所長庫爾指出,這兩者間的「差別令人震驚」。換句話說,「如果一名女孩在11歲時首次採樣,14歲再回到實驗室時,她的大腦看起來像已經18歲」。 庫爾將這樣的變化歸因於「疫情(封鎖)造成的社交剝奪」。她暗示青少女受影響較大,是因為她們比少年更依賴社群互動,尤其需要與朋友討論遭遇的問題來紓壓。 庫爾表示,青少年男女大腦皮層加速變薄的差異「如晝夜般分明」。「在女孩的情況下,影響遍及整個大腦,包括所有腦葉、不分左右腦。」

Read More

臺南400文化治理特展「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

人類文明的形成,不可能沒有河川的共筆。臺南是座六溪沖積、埤圳密佈的川流島,她就是臺灣島嶼身世的千年縮影。以臺南400為契機,我們回望歷史,跟隨藝術家的腳步,向這座浮島南城提問:我們從何/河而來?我們往何/河處去? 南美館大廳主視覺 「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以八掌溪、 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以及府城都市型河川福安坑溪、德慶溪為核心,想像臺南是個漂浮於海上的「川流之島」。將臺南 400 的近現代水體城市經驗,回溯千年以來多物種的文化共筆,透過千千百百個從河而來的生境故事與生活經驗,導向全球性的極端型氣候與人類世的生存情境,創造出一個具有行動倡議性、亦具有永續特色的文化藝術展覽。 特展集結共50組藝術家,透過不同文化研究領域與藝術關懷的角度,探問溪流與城市、人類共生共榮的關係。大廳牆面運用臺南豐富水文化的攝影系列加以串連,並將四個展覽室區分出「眾神·請水」(永恆循環)、「向海·航路」(過去之願)、「風土·眾聲」(當下之聲)、「水逆·未來」(未來之憂)主題,期待觀眾藉由展覽,再探臺南城市的當代議題與未來發展。 展覽室A「眾神請水」作品 本展醞釀多時,不僅有研究踏查、文本爬梳,更有實地深入地底,找尋福安坑溪的本體,人與水、與地下環境的體驗,都透過多元媒材的藝術創作在本次特展中呈現。而這些實踐與實作的片段,最後將串連成為市民重新探索臺南城市的歷程,也回應現代城市發展與流域、生態等未來議題。除此之外,策展團隊更投注許多能量於各階層市民、中小學、社區大學 NPO (非營利組織),以及荷蘭、馬來西亞、日本、印尼等國際專家學者與藝術家的共行探索、共筆製圖、共創對話、共生國際,展現與公民共同創作的精神與成果。 2024臺南400文化治理特展「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自7月9日起至10月13日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盛大展出。展覽期間同步規劃多場行動,包括9月7日起至9月14日的「漫遊府城夢——常民水文影像展」,9月13、14兩日國際論壇、以及地景走讀活動。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臉書「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ornbytheriver)查詢。 展覽室B「向海航路」作品 展覽日期|2024.07.09 - 10.13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 1F(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臺南市立博物館 合辦單位|臺南市美術館 執行單位|日青創藝有限公司   (臺南市政府 廣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