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 〉中醫針灸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最近有些朋友來到診間,苦惱地說自己每天起床都感到足底疼痛,尤其是剛下床腳底觸地瞬間的那種痛感,有如針扎劍絞,非常惱人。 足底筋膜疼痛是個難纏的問題,以前被認為是腳底的筋膜與腱膜發炎而產生疼痛;在較近代的研究當中,則認為是因長期的過度負荷而導致膠原蛋白退化使得足底筋膜增厚的結果,也難怪有些病人的疼痛會反反覆覆、纏綿難癒(器質性的病變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與醫師配合診療)。 足底疼痛的病程演進,大致為小腿肌肉長期過度負荷,導致小腿激痛點產生。足底肌筋膜張力變大產生疼痛、長期未處理引發膠原蛋白退化,使足底筋膜增厚。建議有小腿或足底緊繃、足底或足跟疼痛等症狀,一定要及早注意並處理這些問題。多數人以為的「足底筋膜炎」很可能只在小腿激痛點剛出現的階段,此時及早進行治療將筋膜張力復原,較能預防後續發展成真正的足底筋膜炎(筋膜增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在足部進行針刺治療後,很容易會「感覺怪怪的」,包含膝蓋的激痛點治療、小腿的激痛點治療等,這是因為身體長時間處於肌筋膜張力不平衡的狀態,突然幾針下去將激痛點解除掉、張力還原回去的瞬間身體反而會不適應;尤其腿部肌肉又一定需要出力來承重,這種怪怪的感覺會特別明顯,都屬於正常現象。建議前來治療的民眾給身體一段休息與適應的時間,通常也建議治療後24小時再開始進行運動與訓練。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陳柏瑋)

Read More

翁吃魔菇看到魔神仔/尿失禁 送醫搶救

台灣最常通報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至少有29種毒菇,一名69歲男性吃了20朵自己摘的野菇,出現幻覺,看到魔神仔、尿失禁,被送醫搶救。尿液鹼性藥物篩檢,發現psilocybin的代謝物,俗稱「魔菇」,兒童誤食嚴重恐死亡。 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全世界已知的蕈類至少有5000種以上,約100~150種屬於有毒蕈類,台灣已知毒蕈至少29種。 毒物中心統計,1986~2004年間共登錄43起蕈類中毒事件,絕大多數發生在春季至秋季雨後,主因是採食野生蕈類所致。中毒者以成人為主,臨床表徵以急性腸胃炎為主,無死亡個案;1986年至去年共282名蕈類中毒諮詢個案,平均每年約7.4名蕈類中毒個案,最常通報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 楊振昌表示,含psilocybin的蕈類俗稱為魔菇,在人類已有久遠歷史,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北歐等其他地區則有濫用個案,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魔菇中毒後30~60分鐘可產生頭暈、無力、焦慮、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多數症狀在4小時內會消失,少數病患會持續至12小時,嚴重者可能會昏迷、高燒、抽搐及死亡,以小孩為主。 食藥署提醒民眾對野生蕈菇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如如誤應保留食餘檢體儘速就醫,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提醒,看到路邊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避免誤食危害健康。若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Read More

連吃3天羊肉爐 滿頭痘痘

50歲陳姓男子皮膚敏感,連吃3天羊肉爐,脖子跟頭皮長滿痘痘,搔癢難耐。(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日就是立冬,很多民眾開始進補。一名男子連吃3天羊肉爐後脖子及頭皮長滿痘痘、皮膚搔癢嚴重。衛福部台中醫院6日召開記者會,中醫師鄭惟仁表示,進補前先了解食材及藥材屬性,補對了可以補氣養身,補錯了當心傷身。 鄭惟仁指出,補冬的藥膳種類繁多,包括「溫補」、「平補」、「涼補」等,一般健康正常人3種食補吃了都沒問題;但有些體質較燥熱或涼冷民眾,或是患有皮膚、自體免疫等疾病,就應該要選擇性進補。 鄭惟仁舉例,入冬常見的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雞、燒酒雞等,藥性多屬於「溫補、芳香、甘甜」,服用後常感覺全身溫暖,有提振元氣、促進循環等保健作用;但若體質溫燥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應避免過度溫補,否則容易出現上火症狀,如煩躁、失眠、口破、長痘痘等情況加重的不良反應。 中醫師鄭惟仁建議,民眾冬令進補,可選擇「平補」或「涼補」的藥膳料理,較不會出現溫燥的不良反應,是適宜普羅大眾的選擇。(記者陳金龍攝) 鄭惟仁也提醒,體質燥熱、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等代謝性疾病,以及患有濕疹、乾癬、痤瘡、蕁麻疹等皮膚疾病患者,應避免服用溫補性質藥膳;還有正在感冒發燒、急性腸胃炎等急性感染症患者,以及癌症患者也不適合溫補。 但進入冬天如仍想體驗藥膳,鄭惟仁建議,可選擇「平補」或「涼補」的藥膳料理,如四神湯、山藥排骨、苦瓜排骨、老菜脯雞湯、香菇雞湯等都屬於藥性溫和,較不會出現溫燥不良反應,是適合大眾的選擇。

Read More

冬藏養腎 熱水泡腳+穴位按壓

中醫師建議,立冬保養,可參考熱水泡腳搭配穴道按摩。(馬光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立冬意旨冬天的開始。中醫師建議,這個時節要讓生活作息順應天地、早睡晚起,讓冬天養「藏」的功能發揮得更好,可採「禪定練習」與養生藥膳,並做好保暖的工作,讓身體的陽氣可以乖乖留在體內。 信義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李宗明表示,禪定練習可先從腹式呼吸,讓副交感神經啟動,放鬆身體,慢慢沉澱下來;接下來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肚臍後方三指幅)、中丹田(膻中穴)或上丹田(第三腦室)的位置,保持10分鐘,把一整天的壓力消除。 立冬穴道保養建議從腎經和肝經切入,腎臟對應「水」元素,季節相應冬天;搭配肝經的保養能夠讓腎的養「藏」更順利、減少消耗,增加元氣的儲存。例如腳踝內側下方的太溪、大鍾、水泉、照海等穴位,準備約40度的熱水泡腳,配合針對這幾個穴位按壓做保養。 肝經則從中封、中都等穴道做按摩。中封穴在腳踝前內側,中都穴在小腿內側中點上方的凹陷處、緊貼脛骨,可協助調和肝經的疏發,和諧腎的封藏。 立冬藥膳則推薦山藥蓮子排骨湯。李宗明表示,山藥具有補脾補腎的功效,蓮子養心,搭配補氣的紅棗與養精的枸杞,材料包括排骨300克、山藥500克、乾蓮子50克、紅棗6顆、枸杞1茶匙、薑4~5片、米酒1大匙、鹽1/2茶匙、水適量。滾水川燙排骨洗淨,薑去皮切片,乾蓮子洗淨備用。鍋中放入薑片、排骨、蓮子、紅棗加上適量的水,先中火煮至滾沸後轉小火蓋鍋蓋燉煮25分鐘。最後加入山藥塊煮7~8分鐘後,加入枸杞、米酒及鹽調味即可享用。素食者可以不放排骨。

Read More

淋巴水腫難抓握 鼠蹊部淋巴移植改善

新竹台大分院整形外科醫師江卓衡率領團隊,為病人進行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50歲女性乳癌患者曾接受左側乳房全切合併腋下淋巴廓清手術,左手在一次意外中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雖然痊癒;但左手、左前臂開始出現淋巴水腫情形,不僅腫痛難耐,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抓握及穿衣功能。經進行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將鼠蹊部健康的淋巴組織顯微移植至患側,症狀逐漸緩解。 台大新竹分院整形外科醫師江卓衡表示,淋巴水腫是相當棘手的疾病,常發生在循環不良、癌症經淋巴結切除術後的病人身上。對於較輕微的淋巴水腫,可以透過復健和穿壓力袖套/襪改善。中等程度可透過「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把淋巴管和小靜脈用超顯微手術連接起來,讓水腫的淋巴液改走比較暢通的血液循環;或是用抽脂法,直接把不良的淋巴循環移除加壓,強迫淋巴液走其他循環路線。 嚴重的淋巴水腫除了肢體腫脹造成不適,更可能導致反覆蜂窩性組織炎,或困難治療的慢性傷口。這類的傷口有些治療十幾年,甚至開刀數十次都無法改善。 當上述治療方式仍無法完全改善症狀,代表病人患側的淋巴循環狀況極度不佳,此時就可能需要接受自體遠端淋巴移植手術,亦即摘取病人身體其他部位健康的淋巴組織,透過顯微移植的方式,把健康的淋巴循環「種」在患肢,重新建立健康的循環系統。但因為健康淋巴所仰賴的血管較細、變異較多,且手術本身可能造成原本健康的部位被摘取淋巴而產生水腫,是相當高難度的手術。 醫師提醒,長期淋巴水腫可能造成患肢皮膚的反覆感染或硬化,甚至形成慢性傷口,病人若發現自己可能有淋巴水腫的症狀,建議至整形外科或復健科門診諮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 逾65歲接種不到18%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聯合發布「肺炎認知大調查」結果,呼籲「防疫要顧好‧肺鏈不可少」,提醒民眾施打公費肺鏈疫苗。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傅希堯∕台北報導 COVID-19期間,重症用抗生素、防疫措施加嚴,留下細菌抗藥性、免疫負債等問題。醫師提醒,接種流感、COVID-19和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有助減少細菌傳播。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疫情期間由於重症患者抗生素使用頻率顯著增加,台灣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病例中抗藥性細菌比例自2015~2024年第1季呈上升趨勢,部分細菌抗藥性超過7成。 張峰義說,面對即將來臨的秋冬呼吸道病毒高峰期及抗藥性超級細菌的威脅,呼籲民眾定期接種COVID-19和流感等秋冬疫苗,減少細菌趁呼吸道遭病毒感染趁虛而入的機會。除了抗藥性問題,COVID-19疫情期間,還因防疫措施留下了免疫負債,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已達244例,創近5年新高;且肺炎鏈球菌正是病毒性感染後,最常造成合併性或續發性感染的細菌性病原。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委員會召集人陽光耀說,肺炎盛行率與發生率會從65歲以上急遽上升;60歲以上患有3種慢性疾病者感染肺炎的風險,高達同齡健康成人的4.6倍。 「台灣疫苗政策是在亞洲領先地位,但可惜接種率很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分為結合型(PCV)及多醣體(PPV)2種,前者保護效果較長,後者涵蓋血清型較多,接種2劑保護效果佳。結合型疫苗相當昂貴,連外國保險公司都受不了;國內政府則難得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各1劑,但65歲以上長者完整接種率不到18%,令人扼腕。網路調查更發現,65~75歲民眾有6成不認為自己是高風險族群,45~75歲族群更有3成完全不知有公費疫苗可打。

Read More

乳頭噴血柱 62歲男罹乳癌

醫師林澤村表示,男性乳癌較女性乳癌相對罕見,約占所有乳癌病例的1%。(大千綜合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62歲王姓男子右乳頭連續好幾個月出現出血症狀;門診檢查醫師輕壓其乳頭,竟噴出1、2呎高的細血柱,切片化驗是不常見的男性乳癌。經安排乳房根除手術,持續以藥物治療,目前已穩定獲得控制。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澤村表示,男性乳癌較女性乳癌相對罕見,約占所有乳癌病例的1%。發生的原因包含遺傳、荷爾蒙失衡、高齡(多發生在60~70歲)、肥胖、酗酒、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等,主要症狀有乳房變化(乳頭附近出現腫塊、乳頭凹陷或變形、乳頭分泌物)及皮膚變化(乳房皮膚發紅腫脹、皮膚出現凹陷或橘皮樣變化、乳頭或乳暈出現潰瘍)。 其中,乳頭分泌物常見的有3種,包括因內分泌失調而產生的白色乳汁、無色或淡黃色的組織液,以及紅色血水;若為紅色血水則有5~25%癌症的發生率,原因是接近乳頭的乳腺管生出微小腫瘤,稱為乳腺管內乳突瘤,治療方式只能以手術切除處理。以超音波找到膨脹的乳腺管,再把附近的乳腺組織做廣泛的切除。 乳頭分泌物為無色或淡黃色組織液且又不想手術的病人,則需要定期追蹤,以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明確的腫瘤生出,以及做乳頭分泌物的抹片檢查,了解是否有癌細胞的形成。 林澤村提醒,雖然男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但不代表完全不會發生;加上男性對乳癌的認知度較低,往往被診斷時已是晚期。若有發現異常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若有家族病史者更應定期進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中華文薈〉路寒袖的多元書寫頭與文學實踐

路寒袖為恆春民宿「楓鄉PEACE」所寫的詩作鐫刻於八噸重的蛇紋石上,2022年。 應新北市交通局之邀,為公車候車亭策劃「公車詩亭」,2019.2。 ■詩作被譜成歌曲最多的詩人,已超過百首。 ■詩作被譜成歌曲類型最多,涵蓋:流行歌曲、藝術歌曲、社會運動歌曲、校歌、選舉歌曲、歌舞劇、歌劇。 ■選舉歌曲世界首創,寫最多,也最流行。 ■由於詞作創新多元,影響深遠,因而被譽為「詞神」。 ■slogan最流行、最多,譬如:「新故鄉」、「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已故有「廣告教父」之稱的孫大偉讚嘆說:這八個字是史上最卓越的選舉詞彙,比他寫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還要好)。 ◆另外像:「台灣之子」、「相信台灣」、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主標「聆聽花開的聲音」。 ■連續三年入圍流行音樂金曲獎,1993年4首,1994年3首,1995年1首。 ■連獲兩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獎(1994年、1995年)。 ■創流行音樂金曲獎單一獎項個人入圍最多記錄。(1993年,最佳方言作詞人獎5個入圍名額,獨佔4個)。 ■創一首作品同時獲金曲獎、金鼎獎記錄(作品〈畫眉〉於1994年獲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與金鼎獎最佳作詞獎)。 ■三次入圍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作詞獎(2010年21屆、2018年29屆、2024年35屆)。 ■獲2018年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類。 ■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流行音樂金曲(1994年、1995年)與傳統藝術金曲獎(2018年)兩項殊榮都得過的創作人。 ■詩作跨界最多元的詩人,其中各部戲劇皆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台灣戲曲中心、台中國家歌劇院等國內重要的劇院演出,包括: ◆西洋歌劇:華格納名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簡文彬指揮,2016年。該劇共三幕,只演出第二幕,第一、三幕則邀請路寒袖新創詩作演繹,並以朗誦方式參與該劇演出。 ◆歌舞劇:《愛的波麗路》,明華園(成立於1929年),2017年,是該團創團88年來歌仔戲元素最少的一齣戲,取材自攝影詩集《陪我,走過波麗路》詩作,編成歌舞劇《愛的波麗路》,郎祖筠導演。 ◆台語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台北市立國樂團,錢南章作曲,鄭立彬指揮,劇本乃依據路寒袖〈緣份既了,悲喜自在──我如何寫李天祿的四個女人〉一文演繹而成,2017年,本劇為台灣第一部台語國樂歌劇。路寒袖除提供《戲夢人生》電影歌曲四首詞作(即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外,又有相關詩作〈布袋戲〉等作品之提供,並擔任劇本指導。 ◆歌舞劇主題曲:《大里杙之歌》,主題曲〈大里杙之歌〉,台中青年中學,2017年。《大肚王朝》,序詩〈消失的國度〉,九天民俗技藝團,2017年。2017台中花都藝術節開幕歌舞劇《回家》,主題曲〈百年城〉,國立台灣交響樂團,2017年。《豐原的故事:舞動葫蘆墩圳》,謝幕曲〈圳頂之雲〉,2018年。 ◆節慶主題曲:高雄左營萬年季主題曲〈花開萬年〉、台中南屯木屐節主題曲〈穿木屐躦鯪鯉〉。 ◆文創商品:如咖啡杯、飲料瓶貼、飲料杯套……等 ◆流行飲料:比菲多產品《純萃。喝》。 ■目前唯一詩作被應用於流行商品的詩人(比菲多產品《純萃。喝》,「咖啡歐蕾」、「重乳拿鐵」兩款,共賣出1200萬罐,2017年10月至12月)。 ■從事文化行政工作最久的詩人,2005.7~2008.8於高雄市文化局三年一個月;2014.12.25~2018.12.24,台中市文化局,兩直轄市局長任期逾七年,並且政績斐然,被稱為「永遠第一名的文化局長」。 推動:城市閱讀運動、城市書寫(古蹟、文化景點的詩集)、建構地方文學史(高雄文學史、台中文學史、台中文學地圖、台中作家的第一本書3冊)、文學館舍(活化高雄文學館、打造台中文學館與台中作家典藏館)、全國首創「作家身影上公車」與「文學市集」、文學推廣(百師入學)。 ■本於「文化平權」理念,策辦多元文化城市活動,使台中市獲由國際節慶活動組織(IFEA)舉辦的2018「全球節慶活動城市獎」,發揚台灣文化,提升台灣國際形象。 ■創攝影詩。 ■母語詩與華語詩並重,且質量俱佳。 ■致力於地誌詩書寫。 ■每年皆有作品被收入《年度詩選》(二魚版)、《台灣現代年度詩選》(春暉版)證明創作不輟,水準不墜。 ■詩作〈陪我,走過波麗路〉為2013年國中基測(末代基測)國文試題,第42、43題。 ■詩作〈台灣的春天──詩寫山櫻花〉為2019年大學指考國文試題,第13、14題。   ■首創或之最 「2013楊逵、路寒袖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人士大合照,2013。 ◆選舉歌曲為全世界首創,也是截至目前這類作品最多者(陳水扁3、2、1、1,謝長廷2、1,廖永來1,蔡明憲2,游盈隆3,李應元1,陳其邁1,共18首)。 ◆作品與商品結合(文創),銷售量最多者(比菲多產品《純萃。喝》,「咖啡歐蕾」、「重乳拿鐵」兩款,共賣出1200萬罐)。 ◆第一部台語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劇本架構與指導、詩作)。 ◆詩作被譜成歌曲最多的詩人,已超過百首。 ◆詩作被譜成歌曲最多、類型也最多,涵蓋:流行歌曲、藝術歌曲、社會運動歌曲、校歌、選舉歌曲、歌舞劇、歌劇。 ◆再版最快的詩集,台語詩集《有夢最美》2020年11月出版,只一個月時間,於該年12月即再版二刷。     2004年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主辦「中台灣新春文薈」,與潘麗麗合唱自己所寫的歌曲〈四月望雨〉。 ■第一也是唯一 ◆金曲獎單一獎項,個人入圍最多者(佔80%),1993年第5屆「最佳方言作詞人獎」,5位入圍者獨佔4位。 ◆一首歌同時獲得金曲獎與金鼎獎者(〈畫眉〉1994年同時獲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獎」與金鼎獎「最佳作詞獎」)。 ◆金鼎獎的最佳作詞獎與最佳作曲獎頒給同一張音樂專輯內的作品(1994年金鼎獎,最佳作詞獎〈畫眉〉,路寒袖作詞;最佳作曲獎〈風雲飛過全台灣厝頂〉,詹宏達作曲)。 ◆同一作品於流行音樂金曲獎與傳統藝術金曲獎都入圍者,〈寫佇雲頂的名〉、〈花開毋對時〉入圍1993年第五屆流行音樂曲獎,後來又入圍且獲得2018年第29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類。 ◆流行音樂金曲獎與傳統藝術金曲獎都得過的創作者,獲1994、1995年第6、7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獎(〈畫眉〉、〈思念的歌〉),獲2018年第29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類(台語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第二幕,作品為〈寫佇雲頂的名〉、〈花開毋對時〉)。 ◆作品與商品結合(文創),並能打進便利商店與大賣場者。 路寒袖簡介 本名王志誠,長期從事報紙、雜誌、書籍編輯,並於大學兼任教授多年。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藝文中心主任、高雄市文化局長、台中市文化局長等。 著有詩集《春天个花蕊》(台語)、《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有夢最美》(台語)、《風,帶走了他的行李》、《在門口罰站的天使》等,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歌聲戀情》,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等,與攝影詩文集《忘了,曾經去流浪》、《何時,愛戀到天涯》、《陪我,走過波麗路》、《走在,台灣的路上》等二十餘部。另主編各類書籍百餘種。 詩作被做為冷飲「純萃。喝」兩款瓶裝,為文創首例,熱銷達1200萬罐。作品亦參與西洋歌劇(華格納名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演出,或被改編為明華園歌仔劇團歌舞劇《愛的波麗路》,或為台灣第一部台語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的劇本、詩作……,等等,跨界多元。 歌詞作品多樣,有流行音樂《戲夢人生》電影音樂、潘麗麗《畫眉》、《往事如影》、鳳飛飛《驛站》、《思念的歌》、蔡琴《點亮霓虹燈》、蔡秋鳳《生活影印機》等,以及藝術、選舉、社會運動、民俗節慶、校歌、歌舞劇、歌劇等各類歌曲逾百首。亦曾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 曾連獲兩次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一次傳統藝術金曲獎作詞獎,是史上唯一位獲兩類金曲獎的創作人,另有金鼎獎最佳作詞獎、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出版獎、賴和文學獎、年度詩獎、榮後台灣詩人獎、台中市大墩文學貢獻獎等。

Read More

麻油燉補 小心動物性油脂+高熱量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北榮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表示,麻油富含對身體有益的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也富含維生素E,是進補常用的烹調用油,對人體有益;但因不耐高溫,大火爆炒後易變質帶苦味。薑母鴨、麻油雞這些經典補湯由老薑和麻油搭配肉類燉煮,富含蛋白質;但也伴隨大量動物性脂肪與高熱量,過度進補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徐佳郁指出,健康進補第1要選擇低脂主食材,以去皮雞腿肉、小里肌或生豆皮等替代排骨或帶皮肉類。第2、要多加高麗菜、菇類等蔬菜類食物,不僅能降低湯頭的濃度,還能提升纖維質攝取量,讓心血管更健康。第3、麻油不耐高溫,可用少量烹調用油煸薑,肉類燉煮過後先撈除多餘浮油,起鍋前再加入麻油即可。這樣就不會攝取過多動物性油脂,也可以保有麻油的營養。 此外,要慎選中藥材,人參、當歸、黃耆、紅棗、枸杞等各具藥理特性,能夠補氣補血,幫助強身健體,但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如果全家一起進補,可以選擇紅棗、枸杞、四神等溫和食材,建議一週一次為宜,並保持飲食均衡。 高血壓患者攝取湯品過多的鹽分不利血壓控制,可用適當的中藥調味減少鹽的使用,並選擇低脂食材烹煮補湯;高血脂患者需注意補湯中的動物脂肪及內臟類食材引發膽固醇上升,建議以豆製品或低脂肉類替代;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含澱粉的四神湯或山藥,可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的食材;痛風患者可能因肉類補湯中的普林含量高,引起痛風發作,可選擇以蔬菜為基底的湯品或吃料不喝湯;腎臟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質與鉀離子攝取,適量使用麻油拌燙蔬菜、薑汁入菜,是簡單無負擔的進補方式。

Read More

〈 陳建宏醫師講骨專欄 〉不可忽視的幼兒肘關節脫臼

醫師陳建宏說,很多家長牽著幼童走,看幼童重心不穩常會用力拉提小手防跌,卻很容易拉傷幼童的手。(陳建宏骨科診所提供) 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哭鬧的4歲小朋友走入診間,敘述頑皮愛玩的小孩前一天下雨路滑差點跌倒,幸好身旁長輩及時拉了一下手腕,卻造成幼童手部拉傷疼痛,經過初步冰敷還是不適。理學檢查排除肩部及手腕不適,X光片排除明顯錯位的骨折,確定為「肘關節脫臼」,也就是所謂的「牽拉肘」。經簡易的徒手復位,小朋友開心返家並作後續追蹤。 少子化趨勢,家長對小朋友的保護不容忽視;重點不在於不要受傷,而在大小傷病之間取捨。很多家長、長輩擔心小朋友跌倒或走路太慢,常不小心就大力拉一下小手,本以為沒跌倒不會造成皮肉傷,卻意外發現把小朋友的手拉傷,致手肘不適前來就醫,此傷即為「饒骨頭脫位」,也就是所謂的「牽拉肘」、「保母肘」。 相關研究顯示,這些手肘的意外受傷多發生在1~5歲的學齡前孩童,女性及左手的發生率也比男性或右手高。小朋友出現肘關節不適,主要的理學檢查從就診開始的病史詢問尤其重要;觸診上,在手肘的橈骨頭會有異常的疼痛或是哭鬧的行為表示。這時要盡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一來可以有效的即時復位、減少後續脫臼後併發症的產生,二來小朋友不會再因疼痛難耐而影響睡眠。 復位後疼痛大幅減輕,病童不僅可以在診間輕易地跟醫師玩起猜拳,還可以自在地舉起雙手跟醫師叔叔說掰掰。外傷後的衛教很重要,即時的冰敷或是消炎有時仍有其需要性,從簡易的藥水到藥膏都可以考慮參考使用。 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牽拉肘」的發生?家長應避免突然拉扯小朋友的手臂,當不小心拉扯到,幼童有不適建議盡早到鄰近的醫療院所就醫,以免延誤就診時機。 (作者∕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