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移入麻疹 引發醫院群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8日公布,國內爆發今年首起醫院麻疹群聚,指標個案是先前赴越南探親境外移入個案,就醫時3名接觸者,及另一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國內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及30多歲女性,分別為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就醫接觸者的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的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 同時,另有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感染。 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1~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針對此起群聚,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明年1月5日。 曾淑慧表示,因應此次醫院群聚事件,疾管署與地方衛生局於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

Read More

服山梔子成藥 腸系膜靜脈硬化

醫師蔡元榮提醒,有長期反覆腹痛的情況,應及早就醫。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一名59歲女性因急性右下腹痛持續一週急診;內視鏡檢查發現,腸黏膜顏色有些青紫,確診為腸系膜靜脈硬化症。該患者因婦科疾病長期服用含山梔子的成藥達21年,經計算累計服用劑量達2110克;文獻指出,腸系膜靜脈硬化症與長期服用山梔子製劑有顯著相關性。 屏東基督教醫院發現2例罕見的腸系膜靜脈血管硬化症。除上述案例外,另一名59歲女性長期反覆出現腹痛、腹瀉及體重下降,因急性右下腹痛急診就醫,在腹部X光片中發現針狀鈣化,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下腹近端升結腸有腫脹及蛇紋狀鈣化,確認腸系膜靜脈硬化。 屏基指出,腸系膜靜脈硬化是一種少見的疾病,臨床上主要以慢性腹痛或是腹瀉表現,在診斷上經常會被延誤。右側大腸為最常發生之部位,確定診斷主要是依據在腹部X光片上看到腸系膜靜脈針狀鈣化,也因為鈣化影響營養吸收,使得病人營養不良,有過瘦、貧血等問題。 屏基說,此病目前雖無特效藥可治療,但給予正確診斷可以減少病患進行不必要的檢查,大部分病患藥物治療症狀都會獲得改善,僅有極少數重症患者需手術切除缺血壞死的腸段。 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元榮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醫學院教授李永葉,也將前一名特殊病例的治療論文,發表於英國醫院醫學雜誌及土耳其胃腸科期刊。

Read More

〈中華文薈〉從喜劇切換到戲劇──閱讀曹尼《越牆者》、《小遷徙》

2021-01-21《小遷徙》央廣錄音。   ■沈眠 閱讀曹尼詩集《越牆者》,很難不注意到他那種古怪的幽默,尤其是「輯三 著猴的人們」,從詩題〈歐阿立先生〉(Orz)、〈枯壽大師〉(Kuso)以及各種達人如〈殘念達人〉、〈卡陰達人〉、〈累格達人〉到內容如〈我的野蠻詩友〉:「在意識中不知射出幾發精元∕我們仍是笑著推敲高潮的類型∕堅持沒有幻想的和平裡∕繼續硬起挺進」、〈借詩〉:「你指著當日副刊上的詩∕說寫到女孩的心坎裡∕便趴下舔著那幾行鉛字∕用舌頭租借跌出的韻腳∕因而空出了欄位∕可否也能借你寫詩」、〈輕熟男〉:「一台標緻的野狼∕套著籠子競速∕不上又不下∕歲月的單行道上∕腦殘遊記」、〈枯壽大師〉:「六根變頻清淨∕冥想能省電∕任何陰影都無塵∕肉體才是溫室」等,讓我聯想到鯨向海鎔鑄肉體奇趣、網路視點的寫法。 2020-10-17《小遷徙》台北發表會。   曹尼的意象與文字使用,都帶著相當的精鍊度,除去社會現代性、網路感的荒謬呈現外,也著墨於地景書寫(尤其宜蘭)、社會議題探索,以及關於藝術與文學領域人物的應和等。 而《越牆者》鮮明的突梯、諧趣,一種長歪了的獨到風格,到《小遷徙》卻是遍地莊重,雖然仍舊會有自嘲如「而我只是過勞的自由主義者」之語,但更多的是〈詩社同仁〉:「有時又落在我後邊∕比陰影還黑還漫長∕沒人遇見我們平行∕因為世俗軌道上∕連一顆頑石都危險」、〈楊花大橋〉:「沒有你棲身的去處∕該邁動凝重步伐∕還是原地遠望∕星群在一箭之遙」、〈山羌之夢〉:「時間刑∕一輪又一輪∕你是季節的行人∕無視林中腰斬的陽光∕一把嫩葉一把鑰匙∕你嚥下咀嚼∕開啟無止盡身體的鎖」、〈三不猿〉:「仗著年輕∕不屑與佛一顧∕∕我這點儒家道腸∕還夠收容異族」、〈帶蝸牛坐地鐵〉:「每個人低頭∕滑自己迴光的臉∕他拖著他的相對論∕就是寧靜黑洞」、〈山城〉:「沒有邊界∕沒有一處可供告別」、〈清明書簡〉:「孤獨有單一的喙∕他啄食碑文∕令那些姓名無跡∕回到無風也無雨」、〈被遺忘的權利〉:「擰乾一束光∕才能滴出黑暗」般的深沉思辨。 《小遷徙》封面。   曹尼如此轉變,直讓人想到Woody Allen早期《傻瓜大鬧科學城》、《安妮霍爾》、《曼哈頓》、《仲夏夜性喜劇》、《百老匯上空子彈》、《非強力春藥》、《大家都說我愛你》、《解構哈利》等各種荒誕不經層出不窮的嘮叨式喜劇,到近幾年間,轉而直視女性心靈、自我毀滅得讓人難忍的《藍色茉莉》、《愛情摩天輪》,儼然恐怖悲劇。 在《對話伍迪艾倫》裡Woody Allen這麼說:「幽默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很難簡化成一些概括的事實。我認為喜劇的構成就好像下一盤棋或是一場棒球賽,其中有上百萬種所知與未知的心理概念。任何可以讓你發笑的事情,那就代表很好笑,這遠比你以為的還要重要。……當喜劇內容觸碰到某項議題時,喜劇只能加以玩味,卻不能解決問題;而戲劇則可以採用一種更有情緒的方式來滿足這一點。……我覺得有趣的題材是那種多愁善感的東西,……大多數美麗的事物都是沒有笑料情節在裡面的,……」 相對《越牆者》字裡行間若有似無的謔笑,《小遷徙》顯得深切多情、神聖肅然,確可說是從喜劇切換到戲劇──或者說悲劇──兩本詩集的語言、風貌上大相逕庭。曹尼由漫漶不可收拾的邊界浪遊,回轉到更核心所指,大幅度縮減過往多擲的語言策略,文字更內斂,意象更節制。他的詩歌完成移動的進化,不再越牆而過瞭望他方遠處,改以直視著〈小遷徙〉所寫的「再沒有邊境屬於誰」,同時也就照亮了人性、社會裡的真實地帶。   曹尼簡介   本名曹志田,台灣宜蘭人,東華大學藝術學碩士。 作品散見報刊、網路論壇。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蘭陽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曾任台灣〈吹鼓吹詩論壇〉散文詩、地方詩副版主。現為宜蘭的「歪仔歪詩社」一員,高中教師。 著有詩集《越牆者》、《小遷徙》。《小遷徙》獲周夢蝶詩獎。

Read More

健康生活習慣 降低中風失智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醫學期刊研究指出,中年人未能好好管控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等風險因素,以及欠缺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飲食和睡眠等,未來罹患中風、失智或憂鬱症的風險較高。 董氏基金會引述10月刊登於《神經學》醫學期刊的研究,該研究由耶魯大學的學者進行,評估31萬6127名平均年齡56歲的參與者資料,進行5年追蹤研究。 研究發現,獲得健康生活型態分數「差」者,發展出這3種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是獲得分數「最佳」者的2倍以上。獲得分數「中等」者,發展出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比「最佳」者高出37%。研究指出,在中年時期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對晚年的大腦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研究者藉由大數據的研究,再次提出具實證的數據,說明健康生活習慣的必要性。 邱弘毅強調,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落實及養成健康的行為模式,才能真正的幫助民眾預防中風、失智或老年憂鬱等疾病。建議各級單位積極推動國人健康促進實務,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顯示,中年時期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晚年中風、失智或憂鬱症的風險。建議民眾透過檢視生活、創造愉悅感、保持平常心等3個方式,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找到自己的生活促進力。

Read More

腦震盪平衡訓練復健 球員重返球場

北榮引進亞洲第一台動態姿勢掃描儀,對於腦震盪、前庭功能障礙、中風等有平衡問題患者,提供平衡能力評估及訓練。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25歲職籃選手在練習中被隊友肘擊下巴後,出現頭痛、頭暈和視線模糊無法對焦等症狀,症狀持了1個月未改善,接受7次沉浸式平衡訓練後重回球場。24歲女足選手經歷腦震盪1週後,持續出現頭痛及無法注視快速移動物體症狀,且症狀會隨著心跳速率提高而加劇,經確認她在心跳達125次後會出現嚴重腦震盪症狀,依目標心率進行復健,5天後就可出場參賽。 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18日指出,傳統對腦震盪採症狀治療並非最好方式;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威廷表示,透過平衡、動眼及專注力進行針對性復健訓練,可讓腦震盪傷者恢復得更好且更快。 林威廷指出,出現頭痛、頭暈、噁心,以及視力模糊、對光或噪音敏感、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典型腦震盪症狀,應先進行電腦斷層或一般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是否有腦出血,其後便可找復健康協助。 林威廷提醒,每人一生中約有25%的機會會發生至少1次腦震盪。在運動領域,尤其是足球、橄欖球、籃球與拳擊等碰撞性運動中,腦震盪更是常見的運動傷害。 林威廷表示,多數腦震盪患者會在7~10天內自行恢復,但約1/3患者症狀卻可能會持續超過1個月。過往治療上多建議患者回家休息就好,或進行症狀治療:近年多項研究卻指出,過度休息反而可能延長病況,積極復健與漸進式訓練為重要治療方向。 北榮復健醫學部指出,透過平衡、動眼及專注力進行針對性復健訓練,可讓腦震盪傷者恢復得更好且更快。 (記者傅希堯攝) 復健醫學部主任高崇蘭指出,腦震盪是複合式問題,不僅神經系統出問題,還可能連帶影響骨骼、關節活動,診斷、評估、治療都相當複雜。北榮引進「虛擬現實動態平衡評估訓練系統」,創亞洲首例開放給患者使用,對腦震盪、前庭功能障礙、中風、帕金森氏症等平衡不佳患者,提供平衡能力評估和訓練,幫助其恢復健康。

Read More

品質異常 生達製藥回收6藥品

本報綜合報導 食藥署公布,生達製藥部分藥品的品質異常,擴大回收6項藥品,包括施賓娜親水性軟膏、恩克帕膜衣錠、速立安錠、暢腹立膜衣錠、百吉乳膏、舒抑痛口服懸液,陸續30日前完成。 食藥署公布,生達製藥回收6項藥品,包含皮膚科用藥施賓娜親水性軟膏和百吉乳膏、帕金森氏症用藥恩克帕膜衣錠200毫克、精神科用藥速立安錠(樂耐平)、腸胃科用藥暢腹立膜衣錠212.5/5毫克、解熱鎮痛的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食藥署9月25~27日至藥廠執行例行性GMP查核,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且相關調查並不完整,要求廠商進一步釐清根本原因,當場責令盡速啟動完整調查。 王德原指出,這次的藥品回收作業不會影響用藥患者。此6項藥品的市占率約2.9~23.8%不等,且均有至少2張以上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等藥品許可證。

Read More

肉毒桿菌素注射 改善偏頭痛

醫師廖誼佳說,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已成為慢性偏頭痛的治療方式新選擇。 (陽明交大附醫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40歲黃姓女上班族長期受偏頭痛困擾,每月發作超過10天,有時痛到不得不請假,甚至影響家庭生活。經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後,頭痛天數大幅下降、次數也減少,而且強度輕多了,甚至不需要再經常服用止痛藥,生活品質有了很大的改善。 偏頭痛是全球高影響力的神經科疾病之一。根據世衛組織(WHO)統計,它是導致全球第3大失能的主因,有些人在頭痛發作的時候,會出現惡心反胃、害怕聲音或光線刺激等表現,對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造成巨大影響。 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內科醫師廖誼佳指出,偏頭痛並非無法控制的疾病。近年來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已成為慢性偏頭痛的治療新選擇,為患者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 廖誼佳解釋,在頭部和頸部的特定肌肉部位注射肉毒桿菌素,阻止引發偏頭痛的三叉神經疼痛通路,從而減少偏頭痛的頻率和強度。其最大優勢在於其長效且穩定的療效,每次注射效果可維持約3個月,患者無需每日服藥,大幅降低治療負擔。 此外,肉毒桿菌素能有效減少止痛藥的依賴,避免因過度依賴止痛藥引發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OH)的患者,同時因其成效高且副作用低,成為對傳統止痛藥物無效或有後遺症患者的理想選擇。

Read More

先天發育異常 脊椎彎成蝦米

術前掃描發現,陳小弟脊椎側彎角度已超過100度,需手術矯正。 (成醫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12歲陳姓男童因先天性半椎體發育異常,脊椎嚴重側彎,駝背彎如蝦米。4年前至成醫治療並持續觀察,然而疫情期間未持續就診;今年再回診脊椎側彎角度已超過100度、明顯惡化。成醫偕同專家團隊,透過智能複合式手術室,經15小時手術,成功完成艱難的矯正手術,陳小弟也終能昂首挺胸。 脊椎畸形矯正手術難度極高,風險包含大出血及脊椎神經損傷,嚴重者可能導致癱瘓甚至死亡。針對陳小弟嚴重側彎的脊椎,成醫脊椎外科主任林政立會同台北慈濟醫院脊椎畸形矯正專家曾效祖、成醫骨科、神經外科醫師劉原輔、李柏萱4人,利用智能複合式手術室精準校正陳小弟脊椎,運用各項先進設備,確保脊椎矯正角度與神經功能狀態,經15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脊椎矯正手術。陳小弟現恢復狀況良好、神經傳導無礙。 林政立表示,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時期,如能早期發現,透過背架矯正能降低開刀必要性。如側彎角度大於40度,肩膀、骨盆或背部會出現不對稱,嚴重者可能影響呼吸及消化功能,此時背架矯正效果有限,需考慮透過手術校正。 成醫智能複合式手術室具備手術中即時電腦斷層影像及可移動式X光透視機械手臂,能有效提升手術的精準度及安全性,提升病患的康復機會。成醫強調,未來將持續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與設備,積極與各領域專家合作,致力提供病患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脊椎疾病嚴重恐大幅影響生活品質,提醒民眾如有脊椎或神經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與醫師討論制定治療策略。

Read More

疹破痛紅腫燒 當心藥物過敏

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服藥後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警訊,就應立刻就醫。(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嚴重的藥品過敏恐致命。食藥署提醒,如果服藥後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警訊,尤其口腔、喉嚨、眼睛等黏膜部位出現異常,或心悸、茶色尿等都可能是過敏反應前兆,應立刻就醫。 食藥署表示,藥品過敏6大前兆為皮膚出現紅「疹」、口腔出現潰「破」、喉嚨感到疼「痛」、眼睛變「紅」腫、嘴唇「腫」脹、身體出現發「燒」。民眾如果在用藥後發現這些症狀,尤其是口腔、喉嚨、眼睛等黏膜部位出現異常,心悸、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的明顯疲倦、惡心、黃疸、或茶色尿都可能是藥品過敏症狀,都是需要立刻就醫的訊號。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藥物過敏中心醫師鐘文宏指出,藥物過敏通常跟體質有關,症狀可能在服藥幾天內發生,也可能在2~3個月才出現,且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品過敏,若輕忽可能擴大到肝腎功能衰竭,最嚴重會出現黏膜潰爛、皮膚像燙傷,也就是所謂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 食藥署表示,台灣地區通報的藥物不良反應多因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引起。鐘文宏表示,目前國內針對Carbamazepine及Allopurinol的病人,健保分別有給付終身一次HLA-B*1502及HLA-B*5801基因篩檢,可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檢測,降低藥品過敏發生風險。 食藥署提醒,用藥應保留處方紀錄,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處方紀錄等資訊給醫療人員參考;若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品,造成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導致住院、殘障或死亡等情況,可撥打藥害救濟諮詢專線,詢問申請補助相關事宜。

Read More

高市本土登革熱+1 入夏累計7例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確診再增1例,防疫團隊前往確診個案苓雅區工作地進行環境稽查及噴藥。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確診個案再增加1例。衛生局18日指出,繼日前公布入夏後第5、6例苓雅區家庭群聚案後,再次透由社區擴大採檢,截至17日總計擴大採檢並完成檢驗155人,檢出1例登革熱PCR陽性(DENV2),累積今年入夏後共7例本土登革熱個案。 防疫團隊上午也針對確診個案苓雅區工作地進行環境稽查,共查獲7個積水容器,其中1處已孳生病媒蚊孑孓,依法舉發處分。 衛生局指出,該個案為60多歲男性,研判是苓雅林德里「工作地感染」,居住地為鳳山區鎮北里,可傳染期曾前往鳳山綠園道公園及大型賣場。個案12日有全身倦怠、未有明顯發燒等典型症狀,17日於工作地接受疫調採檢,18日實驗室檢驗結果為PCR陽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