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男半臉痙攣擾眠 血管減壓除患

半臉痙攣症狀示意圖,右邊嘴巴以及眼睛的環肌不自主抽動。(記者湯朝村翻攝)自蔡秉叡醫師)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名50歲計程車司機,2年前左臉開始不自覺地抽動,本來只有眼角及嘴角微幅抽動,沒多久就變成整個半臉持續規律地明顯抽動,夜晚睡眠時也因為臉部抽動醒來。一開始可藉由藥物讓症狀緩解,但過沒多久就失效,嘗試肉毒桿菌毒素注射症狀仍無法緩解,還出現了複視及眼瞼下垂副作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單純血管壓迫神經,接受顯微血管減壓手術,術後臉部不再抽動。

嘉義長庚腦神經外科醫師蔡秉叡表示,半臉痙攣大多發生在中年,男性或是女性皆有可能發生,目前比較認可的成因是血管刺激到顏面神經剛離開腦幹的位置,那一段神經因為沒有適當的髓鞘包覆,容易受到刺激後導致不正常的活化。同樣成因的疾病還有三叉神經痛以及部分耳鳴。

醫師說,目前台灣半臉痙攣第一線治療為口服藥物,主要是抗癲癇藥或是鎮靜藥物。但此類藥物長期服用後,體內代謝酵素會被誘發,導致藥物劑量逐步提高,使得頭暈、嗜睡、站立不穩或是意識混亂等副作用開始出現。

當症狀經藥物治療半年後無法緩解還是嚴重影響生活時,以肉毒桿菌毒素注射作為第2線治療,注射後可能會有短時間的頭痛、複視或是眼瞼下垂。而肉毒桿菌毒素每3~6個月需要再次施打才能維持療效。

第一線治療另一個選項為「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手術方式是將後顱窩接觸到顏面神經的血管用人工海綿與神經隔開,目前文獻病患術後症狀長期改善的機率約為70~98%,術後併發症只有2%。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