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革命:新一代葉酸解決葉酸吸收難題,帶來健康新選擇

左起為知名生技公司總經理劉景文/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研究所食品科技組博士、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博士、生物化學、營養遺傳學、營養基因組學教授/卡梅里諾大學生物化學博士Luca Tiano。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你知道葉酸對人體有多重要嗎?作為細胞生長、DNA合成和紅血球生成的重要營養素,葉酸不僅有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還能有效預防神經管缺陷。然而,我們日常飲食中的葉酸及一般合成葉酸,由於人體代謝過程的多重限制,吸收率往往低於預期,尤其對於全球約40%因基因變異(MTHFR多態性)而代謝葉酸能力較差的人群來說,葉酸的吸收更為困難,難以達到攝取目標。 來自義大利馬爾凱理工大學的Tiano教授於近日葉酸高峰會上指出,新一代葉酸具備天然的生物活性,不需經過繁複的代謝過程即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就像一份可即刻享用的營養禮物,迅速填補葉酸缺口。 專家分享:活性葉酸的潛力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的王瑞生副院長表示,葉酸在生殖的角色者具有突破性意義。根據臨床文獻案例顯示,使用葉酸作為人工受孕輔助,可提升成功率與活產率。葉酸不只是備孕父母及懷孕媽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對於許多不孕症夫妻而言更是好孕關鍵。 心臟內科黃建龍醫師進一步指出,未代謝的葉酸累積於體內會引發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對於老年人而言,因代謝功能下降,更容易缺乏葉酸及B群維生素,增加健康風險。 健康升級:新一代葉酸的未來應用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陳俊榮教授指出,美國自1996年已實施葉酸營養強化政策,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出生體重不足等,孕婦也容易貧血、自發性流產、早產等。國民健康署提醒計畫懷孕的婦女應多攝取含葉酸的食物。故孕哺婦女應注意葉酸攝取量,強化母體及胎兒的健康。 知名生技公司總經理劉景文博士補充說,新一代葉酸是能穿過血腦屏障的葉酸,能直達大腦,為其提供營養。葉酸與甲基化循環息息相關,對大腦的情緒、壓力管理具關鍵性作用,幫助思維更加清晰。 (圖說:左起為知名生技公司大中華區銷售經理Eros Buffarini、健康最前線製作人陳力瑜、生物化學博士 Luca Tiano、知名生技公司總經理劉景文/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研究所食品科技組博士。)

Read More

乳癌篩檢要注意「這些」 檢查當天腋下不要塗抹除臭劑、護膚霜!

檢查當天,不要在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以免產生假影,影響判讀結果。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乳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能提升存活率。今(202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主題為「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乳癌」,強調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全面治療的重要性。 響應今年倡議主題,國健署也呼籲符合公費乳癌篩檢的民眾,應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遠離乳癌威脅,也提醒民眾乳房X光攝影檢查相關注意事項。 符合篩檢資格者應定期檢查 早期發現存活率達近100% 目前,國健署提供45-69歲婦女,以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的公費乳癌篩檢服務,希望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幫助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罹患乳癌的個案中有59.7%為早期(0+1期)乳癌,然而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僅有33.4%。這代表乳癌篩檢確實能讓民眾在早期就及早發現乳癌,若等到有症狀才去檢查往往可能已是晚期乳癌。 國健署表示,早期乳癌(0+1期)的5年存活率可達近100%,現在只要符合資格就能免費篩檢,呼籲民眾應積極響應乳癌篩檢,共同打造不怕乳癌威脅的健康生活。 檢查避開月經前1週 當天乳房、腋下別塗抹「這些」 民眾可以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自己是否符合篩檢補助資格,另外也可以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國健署提醒,檢查時建議避開月經來前1週的乳房腫脹期,以降低不適感,另外檢查當天,不要穿著連身衣裙,也不要在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以免產生假影,影響判讀結果,並要記得攜帶健保卡、身分證至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或洽當地衛生局所,接受諮詢及篩檢服務。 如果篩檢結果為異常,應遵循醫囑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並配合醫師建議追蹤、治療。如果篩檢結果正常,仍需定期檢查並持續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國健署表示,若發現乳房外觀出現異常(局部凹陷、突起)、乳頭或乳暈潰瘍、凹陷,或是在乳房、腋下摸到硬塊、有非哺乳期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等身體異狀,應盡速就醫。

Read More

高齡產婦產後突發心衰竭 成功換心重生迎新生命

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所幸最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 高齡接受生殖治療 一次就成功受孕 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 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移植成功換心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 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 ( 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 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 ( ECMO ),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 ( LVAD ) 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 提高疾病意識感 有異狀快就醫 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另,也提醒心臟衰竭的有夜咳、喘及水腫等症狀,所以不分男女,如有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

Read More

胃繞道手術 雙胞胎各減40kg

微創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完成後,雙胞胎兄弟明顯瘦一大圈。 (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一對23歲雙胞胎兄弟阿宏、阿明長期病態型肥胖,BMI值超過40,屢次嘗試減重失敗,去年11月決定到宜蘭羅東博愛醫院醫學減重中心求助。減重中心李威傑教授評估後,為兩兄弟進行微創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兩人各減去40公斤。 阿宏與阿明身高都在180公分左右,兩人各自體重都逼近150公斤,BMI值皆超過40,屬於病態型肥胖,這樣的肥胖狀態已對健康形成危害,將產生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慢性疾病。李威傑教授表示,為避免不可逆的慢性病發生,針對病態型肥胖者,減重手術是能夠有效剷除體重的方式之一,於是為雙胞胎兄弟阿宏與阿明先後進行微創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將胃部縮減至大約100至150CC的容量,小腸也做了部分的繞道。胃中的內分泌系統「飢餓激素」分泌量下降,病人的飢餓感自然減低;小腸繞道使吸收力下降,達到減重的目的。 手術完成後,兩人的體重在正常範圍內一步步下降。今年11月手術滿1年,兩人回診追蹤,體重分別減去40公斤,體重落在100公斤,宛如變了個人,最後連57歲的媽媽也都來進行微創腹腔鏡胃繞道手術,重拾健康。

Read More

耳脹耳鳴 竟胃食道逆流作祟

  中醫師趙念廷提醒耳鳴成因不一而足,如伴隨胸口灼熱感、喉嚨卡卡的異物感、咳嗽等症狀時,就應留意可能胃食道逆流所引發。 (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60多歲王男兩年來持續有左耳耳鳴困擾,不時會聽到耳內傳來沙沙的低頻噪音,伴隨耳脹、回音等症狀,服用西藥症狀均無改善,無奈至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診治,中醫師趙念廷辯證發現王男耳鳴疑似與胃食道逆流有關,經調理腸胃兩週,耳鳴症狀大幅緩解,惱人的胃食道逆流也獲得改善。 趙念廷表示,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根據相關期刊研究,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慢性耳咽管功能障礙和聽力學症狀。胃酸逆流可能引起食道、胸口灼熱不適,若逆流到鼻腔和耳咽管,可能使耳咽管受損而導致耳鳴。導致耳鳴的因素可能包含病理性的損傷或是外傷、聽覺受損或退化或部分藥物的使用,若是耳鳴伴隨有胸口灼熱感、喉嚨卡卡的異物感、咳嗽、口中有酸味或口臭等症狀時,就要多加留意是不是胃食道逆流引發的耳鳴。 經詢問王男病史並結合舌脈發現,王男平時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覺得喉嚨卡卡的,飯後時有胃酸逆流狀況,因此中藥處方也針對疏肝和胃、制酸降逆方向治療。趙念廷指出,胃食道逆流處方如半夏瀉心湯、烏貝散等都有不錯的效果,此外,患者平常也可多按摩前臂內側內關穴,內關穴為十總穴之一,位於手腕下3指處,對於胃食道逆流、胃脹、安神、胸悶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而隨著服藥改善胃食道逆流,耳鳴的問題也有機會獲得緩解。 趙念廷強調,如有胃食道逆流困擾患者,應盡量少量多餐,減少油炸、辛辣、甜食等的攝取、戒除宵夜,同時避免餐後2小時內平躺入睡,平時適當紓解壓力並維持心情平靜,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治標又治本。

Read More

鹽烤泰國蝦 低脂高蛋白

  醫師指出,泰國蝦熱量極低,100克只有88大卡,蛋白質高達20.3克。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蝦子是許多減重族群喜愛的食材,熱量低且蛋白質含量高。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臉書專頁「安欣瑜醫師」發影片分享低脂高蛋白的「鹽烤泰國蝦」做法,僅4步驟就完成,廚藝小白也會。 安欣瑜指出,蝦子熱量很低,100克的泰國蝦,僅88大卡,蛋白質高達20.3克,是減重好選擇。漁業署表示,泰國蝦富含5大營養素包括:1.富含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增長。2.維生素E:抗氧化,增進皮膚與血球健康,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3.維生素B12:紅血球製造兵,維持神經、腸胃系統正常運作。4.精胺酸:促進一氧化氮形成,使血管舒張降壓,精神旺盛,同時也能幫助骨骼生長發育,每100克泰國蝦含1734mg精胺酸。5.菸鹼酸:人體生長與代謝的必須營養素。 安欣瑜發影片分享「鹽烤泰國蝦」做法,簡單料理4步驟: 1.活凍泰國蝦不用事先退冰,從冷凍庫取出後,沖水解凍至蝦子分開即可(一定要沖洗乾淨)。 2.剪掉蝦頭尖刺、蝦鬚和蝦腳。 3.均勻抹上鹽巴。 4.放入烤箱,200度烤15分鐘即可享用。

Read More

白疤刺青蓋不住 港女來台診治見效

  國內白疤顏色再生術治療已有相當成效。(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白疤常困擾人生,尤其是女性,目前手術首次治療改善率約50%,第2次改善率會增至70%至80,第3次約可至90%以上,目前國內白疤顏色再生術治療已有相當的成效。 國際白疤中心創辦人醫師曹賜斌,多年來已累計數百例國內外白疤治療成功範例及數據,最近有位來自香港的女性,先行線上與診所同仁數次諮詢後,決定來台接受白疤手術治療。 這名年約30歲的李女,因左手前臂上有十多條大小深淺不一的白疤,家人以為是卡陰、精神有異,一度還帶她去廟裡拜拜消災解厄,李女也曾嘗試藉由刺青藝術圖樣,來遮蓋左手臂上的白疤,但刺青圖樣仍難以完全遮掩白疤而耿耿於懷。 曹賜斌採取將殘留刺青與白疤,同步去除之方法治療,殘留刺青合併凸寬之兩條白疤線條,用切除及疤痕細緻術治療,使其變成無刺青之細小刀痕,等1年後轉成白疤後,再予白疤治療,其餘十多條平細白疤,則同步予以白疤顏色再生術治療。他說目前手術首次治療改善率約50%,第3次約可至90%以上。  李女十多條深淺不一白疤,總共種了262顆顯微色素皮粒,修疤及治療手術歷經近3小時,結果令她十分滿意,已預約6個月後明年再來台第2次手術。

Read More

車禍小腿皮撕裂 全層植皮重生

皮膚嚴重撕裂處,經全層植皮傷口重建手術後,血管順利新生、血流通暢,皮膚癒合良好。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30歲陳姓女子因車禍造成左小腿大範圍的皮膚掀起、皮下組織撕裂及肌肉損傷,經送衛福部台北醫院急診確認骨頭無損後,進行全身麻醉清創及全層植皮傷口重建手術,加速傷口的復原,住院照護2週後,傷口癒合良好使陳女的美腿重生。 台北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莊智超指出,雖皮膚組織具有彈性,但皮膚受損範圍大且深,若直接清創再縫合,皮膚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為確保復原,選擇全層植皮手術進行傷口重建,即先從傷口根部剪下掀起的受損皮膚,移除壞死組織與脂肪,以促進皮膚組織的存活率,再將適當處理的皮膚移植種回原本的傷口處。 移植後,以石膏固定和負壓傷口治療裝置減少患部活動,確保足夠的新生血管能順利長進皮膚,增加皮膚的存活率。 衛福部台北醫院整型外科醫師莊智超表示,全層植皮手術需先剪下受損皮膚,移除懷死組織與脂肪再將適當處理的皮膚種回。 (記者吳瀛洲攝) 莊智超表示,皮膚血液供應依賴深層血管分支「穿通支」,這些血管負責將血液運送穿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真皮組織至皮膚層,穿通支一旦受損,皮膚容易癒合不良造成壞死,易致皮膚缺損,後續換藥時間就會更長,也容易留下嚴重傷疤,因此術後靜養與護理至關重要,且應避免抽菸。 莊智超說,全層植皮手術需要醫師精細判斷、技術與經驗,並非適用所有病人,受傷程度、個人體質、術後傷口照護等原因都會影響復原成效。

Read More

2024「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在中醫大新竹附醫舉行

二0二四「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在中醫大新竹附醫舉行, 十一國約三百位醫師專家參與,中醫大更進行六場手術示範。(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四「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舉辦,今年一共來自十一國約三百位醫師專家參與盛事。院長陳自諒表示,今年特別邀請全球知名的大腸直腸外科專家,英國Bill Heald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可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並改善存活率。 而中醫大新竹附醫外科系副院長沈名吟和中醫大附醫外科部主任柯道維醫師,進行六場手術示範,希望透過彼此醫術交流,提升醫療品質,讓世界看見台灣。 陳自諒說,這次論壇進行六場手術示範,包括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與機械手臂手術,以及單孔機械手臂大腸癌手術、機械手臂廓清大腸癌側邊淋巴結手術等。希望透過無私的傳承,累積國際醫療人脈,在台灣舉辦跨國論壇,國內醫師不必遠赴海外,只要來參加會議,在台灣就有機會認識國際級頂尖醫師,彼此學習互相交流。 外科系副院長沈名吟表示,台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高超,透過示範教學,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目前中醫大新竹附醫跟不同國家合作醫療研究,包含日本、韓國等,成立多國合作計畫,觀摩手術治療和成果,收集更多資料,精進醫術。 沈名吟強調,女醫師比男醫師在職場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必須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因此,今年論壇特別邀請來自馬來西亞與韓國的女醫師,探討醫療技術之外,也分享如何兼顧職場和家庭壓力。 中醫大附醫柯道維主任表示,國內女外科醫師人數近年明顯增加,以中醫大附醫為例,今年招收的外科住院醫師,女性超過男性,未來希望不只醫院重視女醫師,期許國家能給予更多資源支持。

Read More

8旬翁罹侵犯性膀胱癌 跨科團隊合作三模式治療保留膀胱

泌尿科劉緯陽主任、血液腫瘤科黃文冠醫師、放射腫瘤科盧皓維主任。(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85歲陳伯伯今年初出現血尿近2個月,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泌尿科劉緯陽主任門診求治,診查無小便疼痛、腰及腹部疼痛,診斷為無痛性血尿。尿路顯影斷層掃描發現陳伯伯右側膀胱壁有一個超過6公分大型腫瘤,內視鏡切片檢查發現腫瘤充滿右側膀胱憩室,體積巨大而無法以內視鏡完全刮除乾淨,腫瘤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高度惡性尿路上皮癌」,已侵犯到膀胱肌肉層。腫瘤表現高度惡性,有極易侵犯及轉移之風險,臨床標準治療應安排膀胱全切除手術,考量陳伯伯有許多內科疾病,接受大型手術發生併發症機率極高。 泌尿科、放射腫瘤科和血液腫瘤科團隊研究討論後,安排接受三模式治療,希望能改善血尿症狀及控制腫瘤。醫師團隊評估陳伯伯的年紀與體能狀況,以膀胱腫瘤為放射治療的主要重點,輔以適合其體況的化學治療配方,完成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完整療程,治療效果評估達成團隊原先設立的目標,後續未再發現血尿症狀或殘留顯著副作用。醫師團隊幫陳伯伯保留膀胱,提升晚年的生活品質。 治療前膀胱鏡;【下圖】:治療後膀胱鏡,顯示治療已完成。(仁愛醫院提供)   血液腫瘤科黃文冠醫師指出,高齡膀胱癌病人而言,根除性膀胱切除術雖然是標準治療方式但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三模式治療(TMT, Trimodality Treatment)是值得考慮的替代選擇。TMT結合經尿道腫瘤切除術(TURBT)、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目的是保留膀胱功能並有效控制腫瘤,選擇TMT需要謹慎評估,與多學科診治團隊進行深入討論,確定對特定病人的適用性,治療後必須接受長期定期追蹤,以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進展。這種平衡療效和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為許多不適合接受根除性手術的老年膀胱癌病人提供新的希望。 放射腫瘤科盧皓維主任強調,膀胱癌的三模式治療需仰賴泌尿腫瘤團隊多專科醫師的合作,三模式治療需先經泌尿科醫師執行最大限度且安全的經尿道腫瘤切除術,再經放射腫瘤科醫師標示膀胱內殘餘腫瘤、膀胱全體積和區域淋巴結等區域,再依序給予適當的放射線劑量,期間還需腫瘤科醫師輔以同步化學治療。此三模式治療的成效與副作用之間的平衡關鍵,取決病患體能狀況之外,在於泌尿腫瘤團隊多位醫師之間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安全治療膀胱腫瘤,同時保有生活品質的目標。 治療前後的電腦斷層掃描對照。(仁愛醫院提供)   泌尿科劉緯陽主任表示,中老年人都屬於罹患膀胱癌的高危險群,如果解尿時發現有無痛性血尿,甚至解血塊,不分男女都應儘快到泌尿科就診,接受詳細完整的尿路系統檢查,例如:電腦斷層尿路顯影及膀胱鏡等。另外,老年病人如果罹患侵犯性膀胱癌,身體狀況已無法承受手術風險時,可考慮同時接受低劑量化療及放射治療,以達到控制和縮小腫瘤的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