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巧!祖孫3代都是國慶寶寶

南投醫院10日迎來1名國慶男寶寶,男寶寶的爸爸及祖父皆在國慶日出生。(圖片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雙十國慶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10日上午迎來一名國慶男寶寶,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男寶的爸爸及祖父皆在國慶日出生,祖孫3代都是國慶寶寶,院方得知消息感到相當驚喜,並獻上滿滿祝福。男寶寶的父親開心地表示,未來的生日都有整個國家一起慶生,普天同慶。 南投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表示,國慶日院內第1位報到的男寶寶是產婦的第4胎,孕期因血壓較高且出現蛋白尿,診斷為子癲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這名產婦相當遵從醫師囑咐,懷孕期間皆有密切追蹤監測,生產前幾天安排住院觀察,給予藥物治療。國慶男寶寶來自南投信義鄉,寶寶的爸爸表示,由於兒子預產期算一算時間點和國慶日相近,且自己和父親也都在10月10日出生,便在溝通討論後,安排雙十節剖腹順利誕生,體重近2700公克,未來的生日都有整個國家一起幫他們慶生,普天同慶,直說很開心。

Read More

咬不知痛 阿公罹糖尿病腳沒感覺 疑被米奇咬傷腳趾

90歲的阿公長期罹患糖尿病還需要洗腎,導致末梢神經病變,腳被老鼠咬沒感覺。大甲李綜合醫院外科醫師許明賢經幾天的藥物治療後,穩定病情順利返家。(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經典廣告「阿嬤妳怎麼沒感覺」轟動一時,沒想到,一名年近90歲的阿公腳被老鼠咬,也沒感覺。台中一名阿公,長期罹患糖尿病還需要洗腎,日前家屬意外發現他的雙腳指頭在流血,自己卻不知道,推測可能疑似被老鼠咬傷,緊急送醫,雙腳腳趾頭有6處傷口,最大的傷口有5公分,緊急處理傷口後,住院觀察治療,還好沒有併發其他症狀。 大甲李綜合醫院外科醫師許明賢表示,該患者罹患糖尿病也在洗腎,長時間下來,導致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反應遲鈍。日前,家屬在家中意外發現,行動不便的阿公腳趾頭流血,仔細一看,傷口有疑似被咬傷過的痕跡,懷疑有可能是被「米奇」咬了一口,趕緊送到醫院進行急救。 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坐在輪椅上抵達急診室。急診護理師看到患者的腳趾頭還在繼續滲血,趕緊進行傷口包紮。進一步檢查,發現左腳腳趾有3處傷口,右腳腳趾有3處傷口,在右腳第3腳趾甚至出現不規則的缺損傷口,懷疑被老鼠咬傷,醫師擔心恐出現漢他病毒的症狀,建議患者住院觀察與治療。 「我們家中有出現老鼠,懷疑阿公是被老鼠咬傷腳趾。」患者家屬透露,許明賢指出,被老鼠咬傷的案件真的很少見,萬一被帶有病毒的齧齒動物咬到,很有可能遭受感染,最常見的便是老鼠的漢他病毒,潛伏期大約數天至兩個禮拜,一般症狀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因此,馬上給予藥物治療。 許明賢表示,患者在住院多日後,沒有出現其他併發症,才順利出院。他建議患者家屬要特別注意,讓阿公有均衡的飲食習慣,尤其罹患糖尿病,如果飲食不固定,血糖容易忽高忽低,病情也難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不要服用未經醫師開立的藥物,才能穩定病情。

Read More

新南向 高醫前進越南深化醫療合作

高醫院長王照元(右6)與越南胡志明市腫瘤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雙十國慶前夕,高醫公布國際醫療推動成果,由院長王照元率團前往越南胡志明市與當地醫療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在醫療技術、學術交流及人才培育等領域的合作,期望透過交流提升當地醫療品質;也藉由醫療拓展台灣外交軟實力,展現台灣醫療在國際的成就與貢獻。 高醫響應衛福部推動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2018年首度進入越南耕耘,翌年起陸續通過補捐助案。2022年起承接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計畫,負責南越(峴港以南)迄今,並與多家醫院都有常規性合作。 王照元表示,此次與胡志明市腫瘤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癌症治療、AI應用、遠距醫療及國際轉診等面向多元交流。此外,高醫也與胡志明市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再續前緣;並促成高醫大與胡志明市醫藥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醫學、護理、藥學等專業領域,進一步推動了精準環境醫療與健康科學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期望這些合作將促使雙邊在研究、臨床服務及人才培訓方面實現更深層次的交流。 此次參訪,王照元也在肯特省國際腫瘤研討會上,以「癌症輔助化學治療在第2期與第3期大腸直腸癌中的精準醫療角色:台灣的臨床經驗探索」為題進行演講,分享輔助化學治療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癌症精準醫療療效,也分享台灣的實際臨床經驗和資料數據。會後更與肯特省腫瘤醫院達成共識,計畫簽署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今年在南越的醫療合作夥伴有望新增至3家,實現強化醫衛合作的目標。

Read More

肺腺癌腦轉移 X光刀除腫瘤

罹患肺腺癌腦轉移的84歲陳姓老翁接受一次性立體放射治療後,腦部轉移腫瘤完全消失,無副作用恢復良好。(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罹患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及攝護腺肥大等多種慢性疾病的84歲陳姓老翁,3年前診斷出第1期肺腺癌,經內視鏡手術治療後於1年內復發,定期接受化學治療;今年2月例行追蹤檢查時,發現左腦頂葉出現一個1.3公分的轉移性腫瘤,轉至放射腫瘤科進行治療。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1次性三度空間立體定位X光刀(SRS)治療,當天即返家無需住院,3個月後1.3公分的腫瘤完全消失,且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任何副作用。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謝忱希表示,SRS是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技術,透過多角度放射線束精準瞄準腫瘤,能在1~3次的治療內施予高劑量的放射線,能精準控制轉移腫瘤,並最大程度減少對周圍健康腦組織的影響,副作用風險極低。 謝忱希指出,有些腦部病灶位於重要區域,傳統手術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因此SRS成為更安全的選擇。SRS技術通過多角度放射線束精確瞄準腫瘤,對於小於3公分的腦轉移腫瘤效果顯著,相較於全腦放射治療,更能保護神經與認知功能,提供更佳的局部腫瘤控制及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同時縮短治療時間。 針對台灣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謝忱希表示,患者面對癌症不應過度恐懼或焦慮,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患者應與醫師積極溝通,充分了解各種治療方案,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為健康爭取最佳機會。

Read More

過度使用、退化… 肉攤母子檔 肩旋轉肌袖撕裂傷

醫師謝承樸表示,肩旋轉肌袖撕裂傷是常見的肩部損傷,好發於50歲以上從事勞務工作的民眾。(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同在市場賣豬肉的64歲施姓婦人與38歲林姓兒子,相繼出現肩部疼痛問題,特別是在提起重物或進行某些日常動作時,疼痛感變得更加劇烈,手也抬不起來,診斷是肩旋轉肌袖撕裂傷所致。2人接受關節鏡修補手術,有效修復損傷的肌腱。 彰基運動醫學科主任謝承樸指出,肩旋轉肌袖撕裂傷害通常因為肩部的過度使用、年齡增長所帶來的退化,或外部的意外創傷而發生,常見於50歲以上經常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族群。 謝承樸表示,肩旋轉肌袖撕裂傷是常見的肩部損傷,主要影響肩部的四條旋轉肌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和小圓肌。治療方式包括非手術和手術2種方法,非手術方法如物理治療和抗炎藥物,主要針對較輕微的撕裂傷;但對於中重度的撕裂,手術修補往往是必需的。 謝承樸說,關節鏡修補手術是一種先進的微創手術技術,主要用於肩部及其他關節的內部檢查和修復,對患者的身體創傷較小、恢復時間相對較短。手術過程中,醫生會通過小型切口將關節鏡(內含攝像頭的精密器械)插入肩部,從而清晰地觀察肩部內部的情況。手術過程中會先清除撕裂的組織,然後使用特殊的縫合技術將撕裂的肌腱固定在原位,不僅能夠有效地修復損傷的肌腱,還能夠最小化對周圍組織的損害。

Read More

台南安和素食館6產品標示不合格

食藥署會同台南市衛生局稽查素食餐飲業者之廠商登記、責任保險、商品品質與標示等,以維護民眾食用安全。(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9日公布素食餐飲業者稽查專案結果,台南市安和素食館有6件素食產品標示不合格,裁罰10萬元;高雄市、台東縣各有1家業者被查獲貯放逾期原料,各裁罰6萬元。 食藥署指出,因應國人素食飲食新潮流興起,食藥署與各地方衛生局合作執行113年素食餐飲業者稽查專案,總計稽查126家,並抽驗169件成品及相關食材,整體抽驗合格率99.4%。 不合格名單中,高雄市三民區仁素食餐飲(素香庭蔬食餐廳)查獲雙效泡打粉、G黑可可鈕扣、青海苔、椰香奶酥、乾酪粉、抹茶風味粉多項食材原料過期;台東市天主教會花蓮教區附設聖母健康會館查獲甘草片過期,各被裁罰6萬元。 台南市安南區安和素食館(長春健康素食)查獲螞蟻上樹、養生麻油猴菇、阿嬤筍干扣若、綜合滷味、和風日式咖哩、素蘿蔔糕等6件產品包裝標示不符規定,共被罰了10萬元;素蘿蔔糕供應商新北市龍達食品也裁處3萬元。。 另外,台北市陶然左岸蔬食、台中市頤圃蔬食館因未投保產品責任險,各罰款3萬元。台北市尊上食坊則被查獲用無標示廠商及產地的食品洗潔劑,裁處3萬元。 食藥署也公布市售包裝及盛裝飲用水製造業稽查專案結果,經化驗54件包裝水成品,檢驗結果全部符合規定,但仍有4家業者標示等不合格,其中有3家位於台南市,分別是東區正裕純水企業社、新東洋實業有限公司,各裁罰3萬及4萬元;下營區梁嗚工業則有2件產品標示不合格,且未設置衛生管理人員,處以8萬罰款。 另1家嘉義天源生化科技因產品之標示格式與字體大小未符合標準,裁處3萬元。

Read More

成醫團隊培訓高齡照護專家

成醫護理部建構高齡照護進階制度,協助培養護理師成為照顧老年人的專家,滿足高齡者多元的需求,提升照顧品質。(成醫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國人壽命也跟著延長。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為因應高齡照護需求,成大醫院成立高齡照護工作小組,護理部也建構高齡照護進階制度,協助培養護理師成為照顧老年人的專家,滿足高齡者多元的需求。 成醫護理部成立高齡照護工作小組,透過高齡專責護理師及個管師推動護理師的高齡照護教育訓練,發展多項創新教學模式,包括線上學習小教室混成學習、標準病人訓練工作坊、高齡照護大會考與互動式出院準備服務情境演練等,疫情期間持續製作高齡照護線上課程教材,共拍攝70多堂數位課程,讓教學和成長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 高齡照護組副護理長游詠晨表示,護理部教學模式是為幫助護理師拓展照護的視角,並與跨領域專業攜手創新與激盪,為此護理部也辦理高齡照護教育研究團隊、照護服務設計團隊、多媒體數位課程製作團隊等,透過團隊合作力量,讓教學變得更有趣,也更貼近臨床與護理人員需求。 另也在教育訓練中導入服務設計的概念,針對常見高齡長者特性進行彙整及歸納,讓護理師能認識各種高齡者的樣貌。同時也結合標準病人情境,以工作坊互動方式,讓護理師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對話、評估與擬訂照顧計畫,學習發掘高齡病人的核心需求。 護理部督導張慧文強調,高齡照護一系列訓練都是為幫助護理師從同理心出發,並從高齡者角度思考從住院到出院的需求,成醫訓練模式也將推廣至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等合作經營醫院,盼能打造高齡友善的醫療環境,以因應未來高齡照護需求。

Read More

急性膽囊炎 腹腔鏡切除恢復佳

醫師陳進旺表示,利用腹腔鏡為急性膽囊炎病人進行微創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疼痛感輕微。(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6歲洪姓婦女去年因腹部疼痛就醫,診斷為膽結石急性膽囊炎,以藥物緩解疼痛;後因疼痛頻率增加影響工作品質,經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恢復良好,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經3個月門診追蹤,腹部疼痛解除,恢復正常生活及進食無礙。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外科主任兼主治醫師陳進旺表示,膽囊結石會引起腹部疼痛及不舒服症狀,主因是膽囊結石堵住膽囊管的出口,使得膽囊內的膽汁無法流進膽管而使膽囊內壓力升高,導致腹部疼痛和不適感。右上腹部疼痛是膽囊結石疾病最常見到的症狀,疼痛的強度可由輕微悶痛發展到嚴重的腹部絞痛,甚至有時候腹部疼痛會轉移到後背部及右側肩膀。 陳進旺說,膽囊結石常見併發症有膽囊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尤其是對年老者、糖尿、慢性心肺及腎臟病人,易產生膽囊膿瘍導致敗血症而危及生命;而膽囊結石從膽囊管掉入總膽管後造成膽道炎、阻塞性黃疸及膽石性胰臟炎等併發症,導致疾病更為複雜及嚴重化,也易危及生命;還有膽囊結石疾病反覆發作,導致慢性膽囊炎、膽囊攣縮變厚,此種慢性發炎與膽囊癌及膽道的癌前病變生成有關。 他說,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手術是對膽囊結石疾病最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透過腹腔鏡技術進行膽囊切除,只需在腹部打3~4個小洞,相較於傳統右下腹切口膽囊切除手術,有術後疼痛感大幅降低、住院時間較短、身體組織傷害較少及術後身體復原較快等優點。 一般膽囊結石疾病或早期膽囊發炎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約2天左右可出院,但部分患者因長期反覆的膽囊發炎導致膽囊攣縮變厚等,會造成手術的困難度升高及術後併發症增加。 陳進旺提醒,避免膽囊結石疾病反覆發作降低生活品質,及造成手術困難狀況,建議使用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手術來治療膽囊結石疾病。

Read More

高度近視 白內障提早報到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王一中(左2)等人9日出席衛教記者會,盼提升民眾對眼疾認知。(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92.8%的民眾認為老花眼是老年常見的眼疾問題,其次為白內障90.9%、黃斑部病變66.2%。研究顯示,近視每增加100度,會增加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風險20%,黃斑部病變60%,視網膜剝離30%。 響應2024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9日發表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呼籲若有出現眼睛不適的症狀,即刻改善用眼習慣並找尋合適的治療方式。 双眼明眼科醫師張鈞凱指出,白內障9成以上還是老化的原因,需注意的是現在高度近視的民眾增加,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的提早7~8年發生。 調查也指出,近48.8%民眾認為白內障可以使用眼藥水治療;對此,奧斯卡眼科醫師張正忠指出,由於白內障的生成是不可逆的,白內障藥水僅能延緩眼疾惡化,目前為止尚無任何眼藥、注射劑或是保養食品可以治療白內障。白內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另外,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和青光眼等也會造成視力模糊不清。調查顯示,有66.2%民眾悉知黃斑部病變亦是老年常見的眼疾問題,而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為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及眼內藥物注射治療。 中醫大附醫眼科部主治醫師田彭太呼籲,民眾可以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查,預防視網膜疾病;糖尿病患者也應做好血糖控制,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另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之外,可以透過藥物控制、藥物注射、雷射手術或玻璃體切除術的方式治療,最重要的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Read More

秋蟹肥貪吃竟『腫』到不成人形!醫:需核對健保卡才知同一人

大啖海鮮前事先要預防過敏發作,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藥效持久不嗜睡。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秋天到了,正是享受螃蟹的最佳時節,但對於過敏族卻有種說不出的苦。在科技園區工作的小凱,經常熬夜生活壓力大,眼看秋蟹季到來,朋友相招大啖螃蟹,心裡卻五味雜陳;他並不是不愛海鮮,而是記得去年一頓海鮮大餐外加紅酒豪飲後,餐後不到半小時,皮膚就搔癢難耐、眼睛還腫得如兵乓球大小、嘴唇像香腸嘴,嚇倒身旁一群好友。 海鮮嚴重過敏恐導致休克 皮膚專科林祺彬醫師指出,小凱的狀況是典型的過敏反應,是因為螃蟹所含有的肌動蛋白所導致。由於肌動蛋白是一種很穩定的蛋白質,在不同的甲殼類動物身上也有,即使經過烹煮也不會輕易被分解;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誤把肌動蛋白當作有害物質加以攻擊,引發一連串的過敏反應。 別以為過敏反應只是簡單地皮膚癢癢難耐,有時會因為吃了有相同物質的起司、紅酒等,在大量累積下,更容易產生交叉反應,加重過敏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林祺彬醫師說,臨床就曾遇過病人來門診時,整個臉腫成不像人樣,必須仔細核對健保卡才能確認原本的長相。 事先做好預防可享受美食 林醫師提醒,甲殼類海鮮尤其是螃蟹,對於具敏感體質的族群以及有蕁麻疹病史的人來說,若不忌口就容易引發過敏反應,不過若能事前做好預防,也能安心享受。例如可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也不要同時吃多種類海鮮,從小量開始品嘗。或者在事先做過敏原檢測,確認自己是對哪些海鮮過敏,才能更有計畫性地避免誤食會引發過敏的海鮮種類。 建議如果已知對海鮮過敏,又有不可避免的聚會時,可以找值得信賴的皮膚科診所諮詢,醫師會針對病人的狀況給予適當的抗組織胺藥物,能提前服用,或在出現過敏反應時及時得到處理。 新一代抗組織胺藥效持久不嗜睡 對於抗組織胺藥物,可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一般建議在發生過敏反應時,立即使用便可抑制過敏反應。不過,對於有需要長時間專注的人來說,第一代抗組織胺較易引發嗜睡或有口乾等副作用,林祺彬醫師解釋是因第一代抗組織胺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較大影響所導致。 「如今已有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能減少嗜睡副作用,更適合長期使用。」他指出,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可以當作預防性藥物使用,服用後在半小時到一小時間就能起作用,效果可維持24小時,且不會影響肝腎功能,有需要可與皮膚科醫師進一步諮詢。最後提醒,若要預防蕁麻疹發生,除了維持睡眠品質、作息正常、減少壓力等生活定律外,平時也務必配合醫囑穩定治療,以減少過敏發作及嚴重程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