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蝦仁漿等水產製品 南市5業者違規

食藥署公布對魚丸、花枝丸、甜不辣等水產煉製品製造業稽查專案執行結果,台南市有5家業者不合規定。(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9日公布魚丸、花枝丸、甜不辣、蝦仁漿等水產煉製品製造業稽查專案執行結果,在抽查的76家業者中有18家不符規定,其中台南市的者就有5家,其且中3家更是有多項不合格。 食藥署表示,水產煉製食品種類眾多,如魚丸、花枝丸、甜不辣、蝦仁漿等,為確保是類產品之原料及製程環境等符合食安法相關規定,經與地方政府聯合執行113年水產煉製品製造業稽查專案,就業者有無實施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產品標示、食品安全監測計畫、強制檢驗、保存來源文件、食品追溯追蹤系統等項目進行查核。 食藥署表示,專案共計查核76家食品業者,發現1家電子申報不實、2家不符合GHP、5家不符合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準則(HACCP),而9家未設置衛生管理人員或專門職業人員、4家查獲貯存逾期食品原料及11件產品標示不符規定。 食藥署表示,南市查獲的不合格業者有5家,其中田庄食品於日前罐頭食品檢查時,就曾查獲不合格,本次仍有HACCP查核不合格,被開罰6萬元,且存放逾期黑芝麻粉再被處以30萬元罰款,總計處36萬元罰款。 緯鳳興業則因GHP不合格被處罰款6萬元,且HACCP查核不合格再被開罰12萬元,同時也查獲魚條、薄鹽漬鯖魚等產器標示不合規定,又被處以4萬元罰款,總共被開罰共22萬元。 台南市佳味豐食品北門廠則被認定不符合GHP要求被處以6萬元罰款,且HACCP查核不合格再被開罰6萬元,未以電子申報產品溯及追蹤系統再罰3萬元,又未依規定設置核備衛生管理人員被處以3萬元,同時其產品蒲燒鯛、冷凍蒲燒鰻之標示不合格,再被罰款7萬元,共計被處以25萬元。 台南市勝益水產未依規定設置核備衛生管理人員被處以3萬元。 台南市和興食品因被查獲存放逾期之豆皮,被處以6萬元罰款。

Read More

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 腎臟包蛋殼

彰醫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表示,預防泌尿道結石要多喝水、不要憋尿,並應適度運動。(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61歲梁姓男子半年內因為泌尿道感染住院多達6次,日前再度發燒及泌尿道感染,轉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診,經多科會診後發現,包括腎臟及輸尿管等泌尿道系統被一層像是水泥、蛋殼的鈣化物覆蓋,為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因此造成泌尿道長期發炎,急性腎臟功能惡化。 彰醫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表示,病患主訴這半年來反覆發燒及泌尿道感染,一再進出醫院,檢查都是泌尿道發炎,等燒退了就出院,不久又復發,因此希望找出是否有隱藏的病因。 蔡旻叡說,一般而言,泌尿道結石通常會有頻尿、血尿、疼痛、甚至尿失禁等情形,但病患並不太會疼痛,而是一再發炎感染。 蔡旻叡指出,從超音波發現其腎臟有類似鈣化的強回音反射,但又不是典型腎臟結石,看起來滿奇怪的,腎臟科、泌尿科及感染科一起會診,進一步從腹部電腦斷層發現鈣的沉積物覆蓋在泌尿道系統的內部表面,包括腎臟髓質及輸尿管,像是一層蛋殼一樣,也可以看成內璧有如敷上一層厚厚的水泥,輸尿管因此阻塞擴大,造成水腎及慢性發炎現象。 蔡旻叡表示,病患的尿液進一步培養出棒狀桿菌,這種細菌致病力很弱,毒性低,培養不易,在臨床上經常被忽略,然而在少數病人(10%)身上會引起類似結石的沉積病變,其成因是因為棒狀桿菌會產生尿素酶,導致尿液過度鹼性,產生俗稱鳥糞石的磷酸銨鎂及磷酸鈣混合結石沉積,不同於一般結石的是,石頭不會結成塊狀,而是如這起個案,像水泥般地覆蓋住泌尿道。此病症比較可能發生於免疫力不足、臥床或是長期置放尿管的病人身上。 蔡旻叡說,釐清病因後,為病患使用抗生素及進行多次的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去除石片,已經不再發燒,但其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剩20,顯見半年的持續性泌尿道發炎已損害腎臟功能。 蔡旻叡強調,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不管是哪種形狀,要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Read More

嬤鱗狀細胞原位癌 光動力治療改善

94歲的蔡姓婦人右手無名指鱗狀細胞原位癌,80歲陳先生頭頂之多發性日光角化症,經光動力治療後之成效良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94歲的蔡姓婦人右手無名指出現無症狀斑塊,持續約一年,擦過許多診所開立濕疹藥膏未見改善,輾轉至台北榮總皮膚部就醫,切片檢查結果顯示為鱗狀細胞原位癌,經2次光動力治療後成效良好,臨床已無明顯病灶。 台北榮總皮膚部醫師張綜顯19日指出,光動力療法適合大面積且病灶淺的皮膚癌及先期病變,且對青春痘及丘疹膿皰酒糟也有效果。 張綜顯表示,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等皮膚上皮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而日光角化症則是一種癌前期病變。這些病灶常以紅色或黑色脫屑斑塊為表現,患者常誤以為是濕疹,久治不癒才前來求診,可能因此延誤治療時機,而經年累月的陽光曝曬是上皮細胞癌及日光角化症的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呼籲民眾注意防曬。 另一名80歲陳先生,因頭皮上紅色脫屑斑塊困擾多年,經切片確診為「多發性日光角化症」,因高齡且病灶散布整個頭皮,不適合接受手術,選擇接受光動力治療,1次療程後大幅改善,頭皮已無臨床可見病灶,且追蹤1年半仍無復發跡象。 北榮指出,也引入較低濃度的感光劑,可用於青春痘、酒糟以及俗稱菜花之生殖器病毒疣等。35歲蘇小姐,長期飽受丘疹膿皰型困擾,因近期需參加重要典禮,且因有備孕計畫,而對於使用口服藥物有疑慮,外用藥物又緩不濟急,蘇小姐選擇接受光動力治療,治療1次後即有顯著改善,對於治療成效非常滿意。

Read More

黃斑部病變 逾3成無法規律回診

醫師指出,「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可望延長治療週期。(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黃斑部病變是長者重要視力障礙肇因之一。醫師指出,據調查,有3成4的患者難以規律回診治療,顯見提升患者治療穩定性仍是重要挑戰。為此,國內自今年起給付「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除了可幫助患者及早控制病程、改善症狀以外,未來有望將治療週期延長至每4個月1次,打造患者感受與便利性兼具的療程。 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理事長、萬芳醫院眼科專任主治醫師吳建良表示,黃斑部發生病變的過程,近似於買到漏水屋,若沒有及時修補水管,一開始可能只是潮濕、出現壁癌等小問題,但不採取行動,讓房子盡快恢復乾燥,就會造成結構上的嚴重損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即便過去就已經有多元且有效的藥物,可幫助患者控制黃斑部病變,但吳建良指出,根據黃斑部病變白皮書,有高達89%的受訪者認為規律治療黃斑部病變很重要,但仍有34%的患者難以規律回診治療,可見提升患者治療穩定性仍是重要的挑戰。「許多患者與家屬會以減少治療頻率為目標,但事實上這樣還不夠好」,吳建良強調,對於患者而言,視力的改善是更為直觀的感受,想要提升治療積極度,決勝點就在於能否快速控制病程,幫助其揮別霧濛濛、扭曲、黯淡、出現黑點的「視界」。 自今年1月1日起,政府給付「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吳建良說,其除了具有與現行藥物相同、可以減少不正常血管增生的機轉,還增加了可以讓血管更加穩定的功能,獨特的雙機轉相較於僅控制一個致病原因,患者有機會更快達成良好的疾病控制、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嚴重聽損 失智風險高5倍

台灣第一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19日發布,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建議政府,在失智症防治政策須納入聽力篩檢,以早期預防失智風險。(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子女都已成年的潘小姐因梅尼爾氏症長期耳鳴,及突發性耳聾導致聽力退化,對工作與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為了讓生活與工作回到正軌,下定決心選配助聽器,離開無聲的世界。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以台灣地區35萬失智症人口計算,每年醫療費用總支出就將近1855億台幣,單一項目就占總醫療支出8.9%。 響應每年9月21日訂為國際失智症日,台灣第一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19日發布,揭失智8.2%成因是聽損的危機,建議政府在失智症防治政策須納入聽力篩檢以早期預防失智風險。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教授表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rank Lin教授研究團隊,在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的民眾超過10年,發現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他大腦的病理性變化(如大腦白質病變)。 輕度聽力損失會使失智症風險增加1倍,中度損失會使風險增加3倍,聽力嚴重受損的人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要高出一般人的5倍。最新研究亦指出,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且降低老年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 工研院產科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表示,聽力損失為民眾最主要的聽力困擾,又以65至75歲族群的困擾比例最高。但對於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聽力問題」的認知為倒數第2名,顯示大多數民眾對聽力問題與失智症關聯的認知仍待提升。衛福部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2018-2025年)》,卻忽略了首要風險因子「聽損」,因此,建議政府在失智症防治政策須納入聽力篩檢以早期預防失智,更重要的是推廣助聽器使用的必要性,透過及早發現高風險因子及矯治。

Read More

高醫大「高齡跨專業照護」研討會 共築全方位照護新願景

高醫大「高齡跨專業照護」研討會,共築高齡全方位照護新願景。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十九日舉辦「高齡跨專業照護」研討會,邀請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的專家學者講授跨專業照護課程,就「中高齡身心障礙者跨專業服務」、「高齡者家暴與虐待之跨專業服務」、「高齡者由口進食的跨專業服務」及「社會工作與高齡跨專業照護」等主題,進行深入分享與討論。 高醫大副校長林志隆表示,此次研討會旨在引領大家對高齡身障者與一般高齡者的特殊議題進行討論,讓與會者能更全面理解不同類型高齡者所面臨的照護挑戰,進而在未來的服務中實現「老有所終」的理想。 研討會邀請樂仁啟智中心劉俊賢院長、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鄭慧敏組長、高醫黃純德醫師及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私立協進居家式長照機構朱麗蓉主任,就「與〝礙〞一起~中高齡身心障礙者跨專業服務」、「安心變老~高齡者家暴與虐待之跨專業服務」、「由口進食的幸福感~高齡者由口進食的跨專業服務」和「助人者與您同行~社會工作與跨專業高齡照護」等議題進行分享與討論,提升與會者在高齡跨專業照護的認知。 高雄市老人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桂敏表示,研討會上的建議及實務經驗將被整理成建議書,提供政府作為未來推動高齡跨專業照護的參考,期盼能讓高齡照護議題獲得更多關注,實現「老有所終」的目標。

Read More

腸病毒高原期 開學首週192班停課

腸病毒疫情持續,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18日在例行疫報中說明,8~14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598人次,較前週略升0.7%,近期就診人次呈上下波動。(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處在高原期,疾管署18日表示,開學後第一週全國停班課數創下192班,創5年同期次高;預估腸病毒至少還會流行1個月,直到10月中、下旬才會明顯下降。 疾管署疫情中心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第37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4598人次,較前一週1萬4493人次略升0.7%,近期就診人次呈上下波動,疫情處高原期。根據最新統計,開學後第一週全國停班課數總計192班,創5年同期次高。 目前中部以北疫情已下降,但南部和東部疫情仍上升,原因不明,可能與氣溫偏熱有關,整體預估南部腸病毒高峰會下降相較北部晚一點。預估月底全國疫情明顯下降,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0月中下旬才脫離,學校和家長仍要注意小朋友洗手好習慣。

Read More

中西醫試管嬰療程 婦順產兩胎

杜女(中)透過中醫結合試管嬰兒療程,以中醫提升卵子質量、提高受孕率,也經由安胎減少流產風險,完成生兒育女夢想。(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1歲杜姓女子婚後自然受孕但隨即流產,因夫婦分隔兩地,決定採用試管嬰兒療程。考量試管嬰兒療程費用昂貴和成功率,夫妻決定先尋求中醫調理體質,配合中藥和針灸治療約3個月後,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一女;兩年後,杜女循相同治療模式再度受孕產下第2胎。 台南市立醫院安平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案例的綜合治療模式分為3個主要階段:試管前階段著重體質調理與卵巢功能強化,試管期間利用中藥輔助提升卵子質量,安胎期間強化子宮環境與安胎。在不孕症治療領域,試管嬰兒技術已成為許多不孕夫妻的選擇,中醫與試管嬰兒療程的結合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國際期刊研究顯示,針灸治療能將試管嬰兒療程妊娠率提高約1.31倍。 她說,在試管嬰兒療程前的準備階段,中醫建議先進行為期3個月的調理,通過體質辨證與月經週期療法,提升卵巢功能及優化子宮環境。針對常見的不孕症體質如肝鬱、腎虛、血瘀和痰濕等,中藥與針灸療法併用調理,為後續的試管嬰兒療程療程做好準備。而在試管嬰兒療程中,中醫針對不同階段進行分期用藥,例如在取卵前使用補腎養血的中藥,如女貞子、枸杞子和何首烏,以提高卵子的質量;在取卵過程中,採用健脾祛濕的策略,以減少卵巢過度刺激引起的不適感;胚胎植入後,以補腎安胎中藥,提高受孕率並穩固妊娠,中醫治療策略重點在於安胎,減少流產風險,促進健康妊娠。 王淑秋說,中醫與試管嬰兒療程的結合應用,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以中醫療程提升卵子質量、改善子宮內膜過薄並提高受孕率,還可透過安胎減少流產風險,提高活產率。

Read More

神經減壓+注射治療 改善垂足

因左腳垂足而領殘障手冊的蕭姓病患(右),感謝醫師蔡東翰(左)讓他的腳掌終於可以翹起來。(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左腳垂足長達2年的的蕭姓病患,曾歷經脊髓腫瘤移除手術及腰椎手術各1次,仍無起色,還領了殘障手冊;經以神經減壓手術與神經修復液注射治療,腳掌終於可以翹起來。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醫師蔡東翰指出,蕭姓病患從北部南下就醫,因左腳垂足長達2年,之前歷經脊髓腫瘤移除手術及腰椎手術,還植入6根鋼釘及2顆支架,症狀仍然不見明顯起色,還因為下肢無力等狀況領了殘障手冊。 蕭姓病患數次因垂足求診被退掛,讓他非常沮喪。轉院經過相關檢查及文獻查證後,接受神經減壓手術與神經修復液注射治療,隔天順利出院,術後1週第1次回診時腳開始可以動了。 蔡東翰呼籲,如果發現有垂足的現象,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沒有起色,建議趕快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風險非常低。

Read More

不是老化! 輕度失智可藥物控制

醫師吳孟儒說,輕度失智症患者按時服藥,保持健康飲食及運動,就能長年穩定控制。(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般人易把老化和失智混為一談,但老化不等於失智症。醫院強調,極輕度或輕度失智症只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保持健康的飲食及運動,就能長年穩定控制。 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孟儒表示,「失智症」具備兩大要素,包括認知功能下降且干擾到日常活動的執行。認知功能除了記憶力,還包括語言能力、執行能力、專注力、社交能力、以及視覺空間辨識等。失智症不只有阿茲海默症,不同種類的失智症會因其認知功能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衛福部3月公布的流行病學統計中,目前全國社區65歲以上患有失智症的人口約占7.99%,年齡越大失智症的比例也相對增加。 她說,失智症通常是因為大腦退化致認知功能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經過病史收集、血液檢驗、腦部影像分析,及臨床認知功能評估,失智症分類可以更明確,也能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當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逐漸減退,生活依賴旁人協助,即使服用失智症藥也只能減緩退化速度;一旦嚴重影響到患者基本生活功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臥床。 吳孟儒說,照顧失智症患者會產生莫大生理及心理壓力,各種失智症在每階段關注議題不同,最重要的是及時尋求協助,盡早使用失智共同照護服務。 成醫失智症中心十幾年來致力將失智症照護推廣到社區,與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合作,透過健走活動、失智症講座等,鼓勵失智者及照顧者走出戶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