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 / 流感疫苗 10.1同時開打

新冠和流感疫苗10月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左)18日公布宣傳主視覺,將以底色區分各醫療院所所提供的疫苗種類。(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COVID-19、流感疫苗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強調,民眾同時打「左流右新」不會增加身體負擔、也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為配合今年COVID-19、流感疫苗首度同時開打,於宣導主視覺中呈顯雙重保護的意象;搭配「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一次完成2種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免於COVID-19、流感威脅。 羅一鈞表示,今年總計有3843家合約院所,依接種疫苗的不同,已配送藍色、紫色、綠色三種懸掛布條,分別代表供COVID-19+流感疫苗(2914家,藍色布條)、只供流感疫苗(882家,紫色布條)、只供COVID-19疫苗(47家,綠色布條)。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請民眾放心同時打「左流右新」不會增加身體負擔、也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記者戴淑芳攝) 第1階段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11月1日開始,COVID-19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為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第2階段起,全聯有74家門市加入設接種站,同時提供COVID-19+流感疫苗外;大潤發台北內湖店和高雄鳳山店也首度加入設接種站。 國際研究指出,同時接種COVID-19和流感疫苗情況發現,只打COVID-19的身體反應跟同時打2種身體反應差不多,都是半數會出現紅腫熱痛症狀;約27%有全身性的頭痛、肌肉痠痛症狀,症狀也都會在48小時內緩解,一起打不會造成副作用更強烈,2種疫苗也不會互相干擾。

Read More

首例可攜式X光機 到宅檢查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右)與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鳳(左)展示使用可攜式X光機拍攝的肺部X光片,肯定奇美在宅急症照護醫療技術的突破。(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75歲婦人是奇美醫院居家醫療病人,近期因咳嗽痰多發燒,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醫師建議急診胸部X光檢查。因病人及家屬希望能在家接受治療,急診醫師以「可攜式X光機」進行在宅急症照護。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鳳也見證台灣首例在宅X光機拍攝並肯定創新。 奇美院長林宏榮指出,奇美與能資公司及睿生光電合作,對「可攜式X光機」開發改良支撐腳架,以便用於在宅急症照護,為臥床病人進行胸部X光拍攝。可攜式X光機為台灣居家醫療領域帶來重要進展,在核能安全委員會許可的居家X光輻射防護措施下,醫療團隊可以在病人家中進行胸部或肢體X光檢查,提供即時且高品質的影像,讓病人無需前往醫院即可享受同等級服務。 可攜式X光機如同相機般輕便,透過影像立即於筆記型電腦呈現,這項創新技術不僅體現「無牆醫院」的理念,也大幅提升居家醫療的效率與醫療網絡的韌性,尤其於「在宅急症照護」中具有廣泛應用潛力。 李翠鳳肯定奇美醫院在推動居家醫療中的努力與創新。她表示,院方突破許多困難,成功推動「在宅急症照護」,為此模式跨出一大步,堪稱全國醫療標竿。 奇美急診醫學部長許建清表示,今年健保署啟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中,肺炎的診斷需要胸部X光做為其中一項依據。然而,以往只能將病人送至醫院,對於在宅急症照護帶來很大挑戰;藉由可攜式X光機,病人無需移動即可在家接受檢查,不僅大幅提升診斷效率,也減輕家屬的負擔。 身兼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的許建清強調,這項可攜式設備也為緊急醫療的韌性開創新局面,讓醫療團隊即使在醫院外或災難現場,也能進行胸部或肢體X光檢查,提供即時的診斷和照護。

Read More

「醫心醫意‧安全診斷」 中醫大新竹附醫推廣病人安全活動

「醫心醫意‧安全診斷」,中醫大新竹附醫推廣病人安全活動,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從過程中學習何謂診斷安全。(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陳自諒表示,響應全國病人安全週,院方將於廿日 舉辦「醫心醫意‧安全診斷」一系列活動,邀請婦產科醫師蔣執予和泌尿科醫師李瑋涓演講,同時也安排闖關抽獎活動及樂遊市集,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從過程中學習何謂診斷安全。 新竹縣衛生局醫政科長曾淑麗肯定院方推動病安周,一起和院長陳自諒進行診斷安全點燈祈願儀式,象徵重視病人安全。今年度病人安全週主題之一為「診斷安全」,口號為「改善診斷,保障病人安全,診斷到位,安全相隨」,強調正確、即時的診斷對於確保患者安全和改善健康結果至關重要。 婦產科醫師蔣執予分享主題為「婦科癌症的診斷與預防」,蔣執予醫師表示, 子宮頸癌仰賴抹片篩檢及切片診斷,子宮內膜癌建議任何年紀有異常出血時,利用超音波及子宮鏡可及早診斷出內膜病變或早期癌症。卵巢癌稱之為沈默的殺手,一般來說不會有症狀,也缺乏好的篩檢工具,建議有乳癌或婦科癌症家族病史的婦女,利用每年例行性健康檢查,做婦女超音波,早期發現卵巢腫瘤,避免發現時已經末期或全身轉移。 泌尿科醫師李瑋涓醫師演講主題為「男女常見的泌尿道問題」,包含夜尿、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泌尿道感染等,建議透過健康檢查抽血攝護腺指數,或是做超音波發現攝護腺肥大等。另外,如果女性有漏尿症狀,屬於應力性尿失禁,目標要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強度,透過凱格爾運動或是高強度的磁波椅治療,也可以考慮微創迷你吊帶。如果是膀胱過動伴隨的急迫性尿失禁,藥物的效果就很好,但因為副作用常有口乾舌燥跟便秘的問題,很多病人也會選擇做微創神經調節。 醫療品質部主任楊晶安表示,要達到診斷安全,醫師和患者間的溝通、醫療團隊的合作及醫師的經驗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期望能藉由活動推廣,鼓勵病人和家屬一同參與醫療決策及實踐,建立正確的病人安全觀念並幫助改善醫療品質。

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使用Z字頭助眠藥 夢遊跌倒致暈眩

圖所示患者夢遊跌倒頭部撞地面,剎那間耳石脫離耳石斑,從橢圓囊進入半規管內。(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50歲女性公職人員20多年前生完小孩後因為入睡困難,開始服用苯重氮基鹽類助眠藥物;因效果不彰,後來嘗試服用Z字開頭之助眠藥物,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醒來後神清氣爽。大約5年前家人發現她會半夜起來吃東西,神情呆滯;大樓保全也發現她有時會在半夜搭電梯下樓,出門到社區花園走一圈後,又再搭電梯上樓回家,動作緩慢。某日半夜她下樓時踩到水漬滑了一跤醒了過來,才發現自己正在夢遊。 婦人在保全攙扶下回到家,才一躺下就感到身體在快速地旋轉;向左側臥更為嚴重,甚至感覺惡心想吐,只好儘量保持著向右側臥。之後天天如此,以為是藥物副作用所致;更換助眠藥物後雖不再夢遊,但睡前「旋轉幻覺(spinning hallucination)」依舊,主治醫師覺得有異,將她轉至暈眩門診。 診間裡我請她靜坐,頭向左轉,接著向後躺下,見到她眼球正在快速地轉動,幾秒鐘後才停止;請她坐起,她眼球又再反方向快速地轉了一會兒,原來罹患「左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ulolithiasis)」。接著,我轉動她頭部及身體,觀察眼震方向,逐一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暈眩才消失。 在正常狀況下,耳石斑位於內耳橢圓囊內,用於感受人體水平方位的加速度。突然地外力撞擊,例如跌倒或車禍,耳石因慣性脫離耳石斑,進入某一支半規管內;之後就會在患者改變姿勢時,因慣性或重力作用,繼續帶動該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回流,帶動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內含纖毛感知器),使患者誤以為頭部還在轉動,產生眼震及眩暈。 治療這種暈眩唯有耳石復位術,口服止暈止吐藥物只能治標。雖然Z字開頭之助眠藥物有不少優點,但因為會引起夢遊,若出事時難避法律責任,在政府宣導及醫師勸說下,使用這種藥物之患者已經愈來愈少。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截骨重建雙壓治療 婦重拾好廚藝

婦人騎車摔倒造成左手粉碎性骨折,醫師黃敏旭以截骨重建合併雙壓治療,半年內重拾好廚藝。(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56歲婦人年初回娘家擬大展廚藝,騎車出門採買摔車,造成左手粉碎性骨折;經緊急手術截骨後關節復位固定,再以負壓合併高壓氧「雙壓治療」,輔助韌帶與肌肉消腫預防感染,復健半年後雙手活動自如。 衛福部台中醫院骨科醫師暨高壓氧中心主任黃敏旭說,患者遠嫁北部後大多搭乘捷運與公車,久未騎車的她跨坐摩托車時重心不穩失去平衡,整個車子往左倒下,反射動作用左手支撐,造成遠端肱骨合併關節面粉碎性骨折,緊急送往急診。 黃敏旭幫她進行X光與3D立體攝影後,發現遠左手端肱骨粉碎性骨折;經緊急手術,幫她截骨後關節復位固定,再以負壓合併高壓氧「雙壓治療」輔助韌帶與肌肉消腫與預防感染等後遺症。婦人1週後出院,復健至今半年雙手活動自如,還可重新下廚作好料給家人品嘗。 黃敏旭提醒,年紀大長輩最怕跌倒,尤其人體跌倒時反射動作會用手支撐,造成遠端肱骨合併關節面粉碎性骨折,或是直接跌坐造成髖關節骨折,如果手術或復健不佳可能影響手部活動,傷口感染還可能引發截肢風險,提醒家有長輩的民眾要多注意長輩保「密(骨密)」防「跌(跌倒)」,健康護一生。

Read More

失親者節慶易低落 嚴重應及早就醫

失親者每到團圓時節,容易情緒低落,出現睡眠、食慾、注意力等生理機能失調等情況。圖為關懷演藝人員基金會中秋聯歡餐會。(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節日,卻是對失親者的煎熬。每到團圓時節,對逝去的親屬會更思念,甚至情緒變得低落,出現睡眠、食慾、注意力等生理機能失調等情況,應就醫接受憂鬱評估。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鼎元指出,除了憂鬱症外,延續性哀傷已被列入精神科使用診斷與統計手冊。延續性哀傷與一般失親哀傷的差異在於症狀持續時間,延續性哀傷的個案在重要他人去世之後,哀傷症狀會超過1年以上,在兒童青少年持續6個月以上,尤其節慶活動和團圓場景可能讓症狀加劇。 黃鼎元表示,一般來說遇到哀傷事件時,人們都會經歷所謂的哀傷5階段,包括否認與隔離、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5階段並不一定按照順序出現,也可能在不同階段前後擺盪。延續性哀傷個案因哀傷症狀可能影響到功能,如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和人際關係等。 黃鼎元指出,延續性哀傷個案的哀傷症狀,包含認為自己的一部分已經隨著他人死去,無法相信他人已經離世,迴避可能提醒他人已經離世的事物或場合,這類個案甚至會對於情感麻木,覺得生命不再有意義,出現極度的孤獨感。 黃鼎元表示,尤其在面對節慶時,延續性哀傷的個案會無法享受節氣的歡樂,甚至對歡樂情緒感到自責或內疚,憶起已故親友相關事物痛苦,當出現嚴重情緒低落之警訊,包括對本來喜歡事物失去興趣、自我價值低落,或出現結束生命念頭,當睡眠、食慾、注意力等生理機能失調等情況,就應至精神科求助。 黃鼎元指出,目前有藥物及心理治療可同步進行,親友陪同就診,一起了解身心狀況及治療方向,康復階段也不要單打獨鬥,是良好預後因子。

Read More

中秋後 估腹瀉就診逾15萬人次

中秋節是民眾罹患腸胃炎高峰,估中秋後腹瀉就診上看15萬人次。圖為民眾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大直橋下烤肉。(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典型諾羅病毒症狀是先吐後拉,最嚴重者甚至離不開馬桶,年長、嬰幼兒等脆弱族群恐因此脫水,須送急診治療。中秋節是民眾罹患腸胃炎高峰,估中秋後腹瀉就診上看15萬人次。 疾管署指出,近期腹瀉就診、群聚均為5年同期最高,9月1~7日一週內腹瀉門急診就診達13萬472人次;且今年上半年47件諾羅病毒腹瀉群聚與烤蚵相關,又以易侵襲成人的GII.17病毒為主。估中秋後腹瀉就診上看15萬人次。 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指出,臨床觀察近期腸胃炎患者就醫增加,可分為細菌性跟病毒性。細菌性通常是因細菌本身製造毒素造成之問題,根據接觸的毒素量,快則4~6小時發病。 病毒性腸胃炎則是黏膜遭病毒感染引起發炎,一般潛伏期約2~3天,其中絕大多數是諾羅病毒,典型症狀就是先吐後拉,吐個半天、1天後開始腹瀉,頭2天症狀最嚴重,有人一天跑20幾次廁所,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一般而言,這種腸胃炎來得快去得也快,2~3天就會慢慢自行痊癒。 康宏銘提醒,嬰幼兒、老人、免疫力比較差者要特別當心,腹瀉太嚴重可能會脫水,需要就醫打點滴。此外,諾羅病毒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建議症狀緩解後48小時再恢復上班上課,並注意正確洗手,以避免傳染他人。

Read More

全年無休 豬農重度腕隧道症候群

醫師徐振恆指出,嚴重的手肘隧道症候群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無力,並使手指協調動作變得困難。(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6歲林姓男子在自家豬隻養殖場工作,20餘年來常常全年無休,2年前雙手出現手指麻木合併疼痛,醫師診斷為雙側重度腕隧道症候群,經手術治療症狀幾乎完全改善,並協助成功申請傷病給付,得以彌補治療及休養期間無法工作的損失。 奇美醫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指出,政府為了保障農業工作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設立了一套完善且重要的農民保險制度,包含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業災害保險,提供農民在面對各種風險時的一層防護。其中農民職災保險自107年11月1日開辦,至113年6月底,已超過34.1萬人加保。 蘇若荃表示,農保和勞保相同,欲申請職業傷病給付時,需釐清所遭遇的職業災害是職業「傷害」還是職業「病」。上述林男經醫師依其的疾病診斷和需求,安排現場訪視豬隻養殖場,評估工作內容與工作中的潛在職業危害,最後撰寫「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職業病診斷書」及「職業病評估報告書」,並連同申請書一併送交農會辦理,成功申請傷病給付。 民眾若發生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症狀時,應及早檢查與治療。(示意圖, 記者徐義雄翻攝) 由於農民的職業病特性,在過去流行病學研究與診斷因指引相對少、作業型態因時節轉換不固定、農民年齡層偏高等因素,使得國內過去農民職業病診斷量偏少。為了確保農民能夠在傷病期間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與經濟支持,農民在發現自己可能出現職業病症狀時,應儘快就診,並儘早申請傷病給付,以減少因收入短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 蘇若荃表示,農保制度顯示了政府對於農業工作者的重視及對社會保險制度的持續改進,提醒農民朋友們,職業病診斷不容忽視,為確保農民能夠在傷病期間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與經濟支持,農民在發現自己可能出現職業病症狀時,應儘快至職業醫學科門診就醫,儘早申請傷病給付,以減少因收入短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確保自身健康及保障。

Read More

岡山籃籗會 大腸麵線撈出蛆

高雄岡山籃籗會市集大腸麵線內有蟲的攤商已自主停業。(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有民眾反應前往高雄岡山籃籗會市集買一碗大腸麵線回家享用,不料竟發現碗內出現數隻疑似「蛆」的小蟲,在驚嚇之餘還自我解嘲地說,竟「會有蛋白質…」;16日高雄市衛生局據報前往稽查,不過該攤商已自主停業。 據民眾在網路發文指出,到岡山籃籗會市集買了大腸麵線回家,吃到一半發現有不少疑似「蛆」的小蟲,感到傻眼驚嚇,並說「會有蛋白質,繼續第2隻、第3隻,歐麥尬……瞬間我飽了」。 大腸麵線竟撈出一堆像蛆的小蟲。(圖取自爆料公社) 衛生局表示,有關民眾於社群媒體反映岡山區籃籗會某餐飲業者製售之大腸麵線內有蟲,涉食品安全衛生疑慮乙案,局方派員於上午10時30分到達現場,該攤商尚未營業,撥打業者電話3次均未接聽,下午3時再度前往查察,發現該攤商已自主停業。經檢視烹煮器具與盛裝紙容器未見蛆及昆蟲等病媒蹤跡。 惟查察作業區食品容器未離地放置、未有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紀錄、食材未落實先進先出、清潔用品及食材未分開放置及未有溫度紀錄等多項缺失;衛生局飭令業者限期改善,倘屆期未改善,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1項及44條第1項規定,裁罰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呼籲業者應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加強作業場所、設施設備及從業人員衛生管理,以維護消費者食的安全。

Read More

6歲童血便 揪克隆氏症作怪

陳姓男童如廁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經過大腸鏡及胃鏡檢查,再以膠囊內視鏡攝影,醫師研判男童罹患早期克隆氏症。(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歲陳姓男童上廁所時突然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父母趕緊將孩子帶到醫院就醫,經小兒腸胃科醫師問診,男童並沒有明顯腹痛、腹瀉、體重減輕、便秘、發燒等情形,經過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再以膠囊內視鏡攝影,醫師研判男童罹患克隆氏症早期,用藥治療後,出血止住並控制病情,男童也順利出院,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陳姓男童就醫後,醫師立即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許多鮮血,但是沒有明顯的出血原因,推測可能是來自小腸的出血。因此,再進一步安排梅克爾憩室掃描及腹部電腦斷層等檢查,發現腹膜淋巴結十分腫大,推測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所造成。 膠囊內視鏡,單鏡頭的膠囊長度約2.5公分左右,雙鏡頭的膠囊長度約3公分左右。(記者陳金龍攝) 童綜合兒童醫學部小兒腸胃科醫師胡書瑋與家長討論後,再進行胃鏡以及膠囊內視鏡檢查,但因為男童還不會吞膠囊,因此膠囊內視鏡經由胃鏡協助送入腸胃道內,經過1天,膠囊內視鏡也順利排出體外。胡書瑋從內視鏡檢查影像中判讀發現,小腸有許多潰瘍以及出血的痕跡,研判男童罹患克隆氏症早期。 胡書瑋表示,上消化道出血會伴隨上腹痛、惡心、嘔吐、吐血、解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則有鮮血便、腹痛、腹瀉等情形。以個案男童的無痛性血便情況,臨床上會先懷疑是梅克爾憩室導致,這是一種先天性胃腸道畸形,發生比例約2%。 胡書瑋說,罹患克隆氏症男性多於女性,常表現無痛性鮮血便或是腸阻塞的症狀。但最後診斷罹患的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4.7,好發於20至39歲的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 胡書瑋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主要症狀是反覆發燒、腹痛與腹瀉,常伴隨一些肛門的合併症,如肛裂,膿瘍等,但是發病初期常只有部分的症狀。此外,兒童在成長發育期間患病,長期腸道發炎就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所以兒童罹患克隆氏症也可能出現發育不良的狀況。 克隆氏症在整個腸道都有可能有病灶,僅使用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常有看不到的死角疏漏,而兒童要執行小腸鏡的難度較高,所以最適合使用膠囊內視鏡以及糞便鈣衛蛋白檢測。 胡書瑋呼籲,克隆氏症初期症狀與腸胃炎類似,如果孩童出現長期反覆腹瀉、腹痛、甚至血便的症狀,家長就應提高警覺,適時由小兒腸胃科醫師診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