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二年開始的「全球公民音樂節」關注全球化之下的貧窮問題。(路透)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日前,澳洲總理莫里森在一場演講中指出,澳洲應該拒絕「不負責任的國際官僚主義」,這番談話被解讀為支持美國總統川普的反全球化主義。冷戰結束至今,全球化已深刻地影響了每一個人,但是包括川普的「美國優先」、英國脫歐等等主張,都是反全球化的強烈呼聲,而且聲浪一波更甚一波。從歐美國家領袖紛紛向反全球化靠攏來看,莫非此一浪潮已成全球主旋律?
人類自古就開始全球化,但隨著交通、通訊等科技的發展,全球化的腳步更加快速。國際貨幣基金(IMF)從四個面向定義全球化:貿易和國際往來、資本與投資的流動、人口流動、知識的傳播,此一定義概括了全球化的內涵;此外,全球化還影響了國家主權、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層面。然而,全球化對人類到底是福是禍?卻也深深困擾著人類。
依賴理論 控訴中心剝削邊陲
人類的全球化,並非直線式的發展。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生產能力和航運能力大幅躍進,快速推動了全球化;但是,這一波的全球化卻也伴隨著殖民主義。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減緩了全球化的腳步,甚至二戰之後的冷戰期,雖然人類的科技能力日新月異,但全球化仍面臨阻礙。冷戰結束加上中國大陸採行改革開放政策,各國之間的藩籬逐漸消除,全球化進入新一波的高峰。
澳洲總理莫里森日前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的反全球化主張。圖為莫里森在聯合國發表演說。(路透) 全球化固然促進了全世界各地的經濟、資金、資訊等層面的流動,但正當冷戰之後進入全球化高峰期,反全球化也應運而生:全球化被視為霸權、掠奪、製造貧窮的元凶。二00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就直白地宣稱:全球化的問題主要集中於「先進國家剝削開發中國家得利」。
事實上,早在一九六0年代拉丁美洲學者就提出「依賴理論」,強調世界已被劃分為先進的中心國家和落後的邊陲國家,而在這種世界體系之中,中心國家不斷的剝削邊陲國家,導致邊陲國家得不到發展,或是始終居於落後地位,甚至政治陷入貪汙腐敗的悲劇。但是,反對「依賴理論」這種主張的學者提出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發展經驗,認為「依賴理論」站不住腳。
九0年代 反全球化步入高潮
全球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命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也越深,由於全球化又與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極具關連性,因此西方學術界也對此一現象進行反思。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波格就語帶諷刺地指出:資本主義勝利了,但這種最沒有前途的形式卻趨於凌駕其他形式之上。
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的訴求是,全球化奪走了許多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一幅英語漫畫就具體而微地描繪了這種現象:一個手持抗議世界貿易組織(WTO)標語牌的示威者,標語牌為印度製造,帽子是孟加拉製造,嘴裡叼的香菸是哥倫比亞製造,穿的內衣是菲律賓製造,外衣是馬來西亞製造,手表是日本製造,褲子是印尼製造,鞋子是中國大陸製造…。
所謂「吃飯皇帝大」,沒有工作就活得辛苦,因此一九九0年代反全球化就掀起一波高潮,從墨西哥到美國加州,從英國利物浦到菲律賓,從德國科隆到美國西雅圖,從法國尼斯到南韓首爾,從澳洲雪梨到瑞士達沃斯,太多太多國家與城市都曾爆發反全球化示威。
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被視為反全球化的典型。(路透)經濟快速提升 貧富差距擴大
示威者不惜冒著受傷、被捕的風險不斷進行抗爭,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全球化產生的矛盾現象: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快速提升,但貧富差距益形嚴重,類似的問題也發生於印度;一名抗議者吶喊著,企業獲利的根源,就是剝削勞動階級,她的衣服上還寫著「資本主義殺人、殺死資本主義」。
全球化的結果,對某些人有利,卻也傷害了某些人。英國學者紀登斯就指出,全球化不是單一的過程,而是各種過程的複合體,呈現的是一種相互矛盾、衝突、不和諧的,以及新的層級形式。也正因為全球化利弊皆具,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就曾提出「有人情味的」、「負責任的全球化」的主張,只是這種說法至今還是未曾實現的理想!
------------------------------------------------------------------------------------------------------
民間力量 推動公平的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傳統的國家主權觀念也受到衝擊;另一方面,包括貿易規則、環境與資源等議題,需要跨國協調、合作尋求共識或解決之道,但是跨國協調、合作又引發已開發國家「壓迫」開發中國家的疑慮。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成立全球治理委員會,嘗試調和各方利益,卻無法抵擋反全球化的浪潮。
國際勞工組織也提出「一個公平的、包容性的、民主化管理的全球化進程」,呼籲全球化應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和高效率運作的國家、可永續發展、公平的市場與規則等等,但是也無法抵擋反全球化的浪潮。
此外,也有跨國民間的組織嘗試推動公平的全球化,例如AMR關切亞洲勞工議題、樂施會以消除貧困為目標,二0一二年開始的「全球公民音樂節」也呼籲根除全球貧窮。(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