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不能說的秘密

 ■文翔  一回到家便看見客廳中正在播放著綜藝節目,主持人說著我不感幽默的笑話逗得現場的中老年觀眾哈哈大笑,我從父親手中抽出遙控器關掉無聊的節目。  看著在沙發上仰著頭、微張著嘴、發出鼾聲的父親,感覺他好渺小、好脆弱。此刻內心的不慎流洩的背德情感如同等待獵物鬆懈的兇猛野獸,我緩緩地向著他纖細的脖子伸出雙手……。  ……騰空的時間彷彿一世紀之久,我隨後將手心朝下放上了他的肩,輕輕搖晃著,他睡眼惺忪地睜開眼。  「回房間睡吧。」我溫柔地說著。  父親動作緩慢地從沙發起身,拄著枴杖緩慢地行走,看著他那蹣跚的步伐,我握著他瘦弱的手臂,攙扶著他躺上床,輕輕地為他蓋上棉被,看著他如嬰孩般穩穩睡去,我不禁陷入沉思。  時間飛快的流逝,如今的我成為了大人,出社會、工作、賺錢、拚事業,正當我朝了人生的高峰邁進的同時父親正在墜落:一根根泛白的頭髮、逐年增加紅字的健康檢查表、日漸不便行動的身體……他老了,作為子女的我該在日後扛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秉持著感謝與孝心讓他安享晚年。為此,那些年的種種傷痛、淚水,恨意,我必須將它們永遠瞞藏在心中。  早出晚歸、薪水微薄、與提神飲料和香菸相伴著的工作─父親總是唉嘆著他以前沒有努力念書才會活得這麼辛苦,為了不讓我重蹈覆轍,他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我的教育,期望我能翻身。青春在書桌前消逝,坐在一旁陪著我讀過一篇篇課文的,正是犧牲下班後休息時間的父親。平時扮演著慈父的他,此時化身成為惡魔,書桌前充滿了父親的謾罵聲和我的啜泣聲。  「對不起」─這是我最常對父親說的一句話,但我卻從不明白做錯了什麼?當我考上名校時,父親開心極了,看著他的笑容和外人欽佩的目光,我說服自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將殘破不堪的心藏在制服下。  在那些無數個被痛苦撕裂的夜晚,我重複作著相同的夢─夢中幼小的我在令人瘋狂的父親的謾罵聲中挺身站起,我咆哮、我嘶喊、我破口大罵,將超載的痛苦用尖銳的語言化作利刃刺入父親的心,冷血地看著他倒臥在血泊中,無視他的求救和痛苦,我逃離了父親。我不停地跑著、跑著,向著自由的光芒奔去……。被刺眼的陽光照耀而清醒過來的早晨,見到的仍舊是原來的家、原來的書桌、原來乖巧的自己,以及安然無恙的父親,一陣無力感遍布全身─夢中叛逆又勇敢的我竟是如此遙不可及……。  父親一個翻身踢開了棉被,我再次為他輕輕蓋上,並擦去不慎流下的淚水,步出房間前,偶然看見了全身鏡中已然長大了的自己,不禁駐足在鏡子前凝視著。如今的我如父親所願擁有光明的前途、穩定的工作、良好的收入,人生光彩成功,這一切都多虧父親無私的付出。  我看著安穩睡著的父親,現在的他變得好憔悴、蒼老又脆弱,作為子女的我必須牽起他的老手,正如他曾經牽著我的小手,陪伴著他走完人生的後半段。將過去的痛苦與憎恨永遠藏在心中,背負起沉重的陰霾和秘密,牽著他的老手繼續走下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種偉大無底的

 ■白家華  走著弧圓形之路的炎陽啊,你體現著「太極」之道,雖然中午已過,樹影東斜,汝之炬焰已稍減弱!於閒風微涼中起落迴盪在庭院四堵高牆之內的,是一陣陣焦急啁啾的尖形鳥喙的碎語喉音。  一對野生比翼雙隨的飛禽夫妻,頭頂中央長著一個白毛小圓點,其動作是從未受過任何教化馴服的滑溜自如,正在它們有限但正值青壯的生命中教導它們的兩隻幼鳥學習巢外的飛翔;以羽毛初豐的翅膀為腳,離開了樹蓋的蔭庇,兩位初習步的兒女歪歪斜斜又跌跌撞撞地行於草皮上的無路之徑上,也第一次投入了大地老祖母永遠靜默無為地敞開著的懷抱中。而萬物盡都肅立在一旁凝視著。  就在這一段路的盡尾,我無意間闖入了它們獨處的時空裡;偶發地遭遇到我這一座移動的巨山,明知自己相形弱小,卻仍然不顧一切地向我飛衝而來,用翅膀遠展的急速開闔的噗噗的氣流聲來向我示警!  感受到它們突然變得那麼龐大,相形弱小的我折服地往後退了,給它們讓出所有空間,不是因為心生懼恐,而是出於對於一種打破了物種之間的形體隔閡、奮不顧己的無形體的偉大無底的父母之愛的深空的敬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唇顎裂

 ■玉香 上帝一個不小心失手 兔子咧開嘴笑了 脖子上掛滿收涎餅 卻沒有人捧場 (忘了兔子只愛紅蘿蔔) 跌跌。撞撞的ㄅㄆㄇㄈ 總是摔得遍體。鱗傷 牽強的笑容裡 是母親淚水的堆積 劃下的每一刀 都在她的胸口上 從肋骨一直延伸到牙齦 (在每個不成眠夜晚隱隱作痛) 帶著鼻音的童謠 是最動聽的歌聲 用盡一生的愛去填寫 人生那道填空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陽春麵

 ■劉洪貞  儘管,形狀有寬有細,又稱白陽麵、光麵、清湯麵和上海麵的「陽春麵」,是很庶民的食物,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它名字的由來。  這幾天外子有點吞嚥困難,無法吃一般的米飯,整個人因沒吃東西,顯得有氣無力。於是我問他,想吃一點別的嗎?他想了半天才說:「去買碗陽春麵吧!好久沒吃了。」  聽他說起,我才想到我們真的好久好久沒吃陽春麵了。記得四五十年前,我們剛到台北租屋在通化街。有一天晚上,他值班到深夜一點多才回家,當時寒流來襲,外面冷颼颼。他說:「今天是你生日,我們去吃一碗陽春麵來慶祝吧!」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在那之前我沒聽過「陽春麵」這名詞;也覺得台北人真幸福,麵可以整碗吃,不像我們鄉下人,麵是拿來配飯的,而且要請客時才有機會享用,一餐只能吃上幾條。  懷著雀躍之心,和他一起進入街頭轉角的「淮安麵館」,老闆夫婦都自大陸來台,口音非常重。當老闆端麵上桌時,我好奇地問他,它怎麼不叫中秋麵或暖冬麵而是陽春麵呢?這時老闆拉起身上的圍裙猛擦手,告訴我陽春麵的故事。  他說:「乾隆二十七年時的陽春三月,帶了一個隨從,就微服遊江南。當他南巡到了淮安城時,在一個麵攤上,吃到一碗很特別的麵。碗裡條條分明的白麵上,浮著翠綠的蔥花、幾片小白菜、清新的湯裡還飄著淡淡的小麻油香氣。乾隆皇一連吃了兩碗後,讚不絕口的問店小二,這樣美味的人間美食叫甚麼名字啊?小二搖頭說它沒名字。乾隆皇深思片刻後表示:淮安是漕運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的稅很多,對朝廷貢獻很大,現在正是陽春三月,就叫它陽春麵好了。意思是淮安向朝廷交稅,就像春天萬物生長一樣生機勃勃,也像麵條一樣連綿不斷。自從乾隆皇御筆賜名「陽春麵」之後,它從此成了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  另有一種說法,據《辭海》釋,農曆十月為小陽春,市井隱語以陽春代表十,而陽春麵上市時,價格剛好十分錢一碗,十分錢與十皆為十數,正好給陽春麵美名。  當時,麵館老闆還告訴我,他們夫妻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人生地不熟某生不意,於是開了小麵館,就賣他們的家鄉味,沒想到台灣同胞很捧場,小生意勉強可以維持生活。他們透過一碗麵,一份情懷舊著家鄉味,讓自己雖身在異鄉,卻沒有遠離家鄉的感覺。  聽老闆說著陽春麵的故事,我這井底之蛙,也免費的上了一堂歷史課。這樣的際遇,讓我覺得這個生日過得很有意義而且有趣。即使我吃的是兩塊錢的陽春麵,我也開心至今。  一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當時的麵館已改建大樓,陽春麵的價位也已翻了二十幾倍。陽春麵因做法簡便,不需要特別加料,不油不膩,湯鮮味美,依舊在街頭巷尾飄香,深受喜愛。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家鄉美食

 ■徐夢陽  最近妻子與學校同事招待外地的一位訪客吃家鄉美食,由於是排隊名店,所以下班後就趕緊由一位同事前往排隊,幸好是非假日時段,不然儘管店內的位子一直增加,在假日的時候還是得排一個小時以上,把整條馬路擠的水洩不通,但店家還是安排工作人員來維持現場秩序,以及讓排隊的隊伍可以順著店家規定的動線。記得以前妻子曾說,就算押著她去,她也不願意到這種人擠人的地方,因為她不喜歡那種感覺。又說,自從嫁來我們家,從來沒有吃過這間店。但在我的記憶中,確實曾經外帶給全家人吃過好幾次,只是印象不深,當然也沒內用過。  晚上近八點,妻子才返家,帶回他們沒吃完的砂鍋魚頭,還加購了一份魚頭。  我問她是否好吃,她說:「你知道我不喜歡這種排隊名店,但今天在同事的帶領下,得以品嘗到這樣的美食真好,結束後,我們還到附近排隊的飲料店去買飲料。」看著她開心的敘述用餐的過程,還有吃了什麼,我知道這頓飯不只讓客人感覺到賓至如歸,同時也是賓主盡歡,大家都沉浸在家鄉美食之中,成為很美好的記憶。  回家後,我與妻子梳洗完畢,準備休息,她突然說要跟我借書架上有關家鄉美食的書,我正好有好幾本,因為對美食有興趣,所以除了一些烹飪書,還有一些關於歷史、文化、地理等的書籍,在這些年也收集了不少。見妻子對美食重新感到興趣,我也覺得開心,因為過去分隔兩地的我們,一到假日才能相見,一相見就是帶彼此去吃自己這陣子所發現的在地美食,而那些在地美食往往是當地人的家鄉美食,是他們掛保證好吃的地方,並不僅是有什麼殊榮,而是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的店。就這樣,從南吃到北,從東吃到西,想起那一段吃美食的時光,覺得相當開心。後來,我們如願以償可以相聚,這份感覺卻漸漸地被生活瑣事給淡化。  由於妻子是嫁來我的家鄉,也在我的家鄉跟我一起落地生根,所以,我總覺得家鄉的美好要介紹給她。記得我許多外地的朋友,知道我是哪裡人後,第一句總說你們那邊的家鄉美食很好吃,好吃到她下次還想要造訪。我回答,如果你來,一定要通知到,我好帶你去吃我所知道的店,或許會有更多的美食衝擊。其實用講的,最後都不了了之,無論我介紹的多好,都沒有比得上親自品嘗重要。  如今,見到妻子重新燃起對於美食的興趣,我才知道,無論書上寫得再好,或是我在她面前介紹的多麼精彩,都比不上她自己親身體驗後的感覺。每一種美食,或是事物,總是等待著我們去嘗試,拿美食而言,無論是排隊名店,還是巷弄美食,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它都被人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記下,無論是口耳相傳,或是拍照打卡,還是寫成文章書籍,只要它曾經感動我們過,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回憶。  「今晚,你想來點什麼?」這熟悉的廣告詞訴說的是一種晚餐美食的詢問,而我想,每一天,只要我們夫妻倆有時間,就能約定好一起去品嘗家鄉美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寫作憶父親

 ■潘憲榮  我喜歡寫作,它讓我更用心去體會生命中美麗的風景,生活不論是順境或逆境,透過寫作可與心靈做最真摯的對話;而我能筆耕不輟,最要感謝的是父親。  記得,我讀軍校一年級時,寫了一篇文章「按摩」,描寫小時候,父親拖著疲憊身影回來,我幫父親按摩的情景,參加台北一家出版社主辦的文藝獎徵文,得了第三名,真開心!當我把文章拿給老爸看時,他眼眶泛紅,也許父親感受到困頓歲月中留下的酸楚,一向嚴肅的父親,也有感性的一面;從那時開始,寫作成了我最大的興趣。每有文章刊出,我都會剪貼留存和父親分享。  父親的生活點滴,常帶給我不少寫作素材。小時候,父親陸續經營碾米廠、汽水廠……曾風光一時,後來由於經營規模過大,缺乏管理經驗,導致虧損連連。家道中落後,父親並未失志,另起爐灶,做起較辛苦的木材買賣生意,雖然經濟生活條件大不如前,老爸仍是一樣笑口常開,母親偶而會抱怨他做生意過於「青菜」(馬虎),父親則經常說「秤頭就是路頭」,做生意不可斤斤計較,適時讓利,更能廣結善緣,帶來商機。經過幾年打拼,老爸的人生態度,果然讓他的事業逐漸好轉。  後來,父親曾擔任數屆農會理事長,他常引用「呷飯不忘飲泔時」的俗話,自我期勉,意指生活安和樂利時,莫忘艱辛的歲月。父親的人緣非常好,常把「一枝草,一點露」掛在嘴上,樂觀看待世界。是的,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模式,領略父親所講的這些俗諺,常會帶來一些靈感。  當年,我在北部就學,最開心的是,每回寒暑假,將我在報上發表的文章帶回家和老爸分享;如果我寫的是童年回憶,他會看得比較仔細,有時還會和我討論。有一篇「屋漏偏逢連夜雨」,描寫父親的老鐵馬落鏈、輪胎又破掉,父親和我在大太陽下,走了近十公里崎嶇山路回家的景況,父親笑到眼淚滾出來。  歲月流轉,父親辭世後,我在他的書桌抽屜,找到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和我剪貼的文章,有些文字旁還有標線和眉批,看看這些逐漸泛黃的紙本,眼眶不禁發熱。  「爸!今天我又有文章發表囉!」至今,每回有文章刊登,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就是父親。近年來,我在報上陸續發表:老爸的鐵馬、父親的老藤椅、桿秤的智慧……等多篇文章,用寫作來表達對父親最誠摯的懷念。  我想,老爸在另外一個世界,也會接收到這份最深沉的思念……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6.我們每天在路上遇見很多人,很多面孔,那是一張張瑰麗、迷人的畫。萬千張臉孔猶如萬千個命運,萬千個迷宮,各各不同路線、充滿不測。  7.悲哀在生活中乍看是不必要的,但其中或隱藏著神秘的幽光。或竟是人必要的,也是最大的尊嚴。動物會憤怒、恐懼,但少懂得悲哀,動物界懂得悲哀的,或只有嚎月的狼。  8.遇逆境時,即使該憂,但也該喜;逆境正足以鍛鍊心志。我必須這樣講。為什麼?因為逆境也常常正足以毀人心志呀!所以我必須這樣子講。  9.若有似無的愛情猶如江上初雪,有淒清的美。  10.美的事物總是短暫不持久,殊不知短暫正是美之所以為美的原因之一。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離線生活

 ■魏世昌  一早起床睜開眼睛,習慣性地打開電腦,卻發現不能上網。客服專線說,檢測者眾,所以至少需兩個工作天,才能到府維修。  斷線而沒有網路的日子,將變成什麼模樣?一開始覺得心慌意亂,有些焦慮,甚至感到急躁與不安。網路的方便與及時讓自己養成了嚴重的科技依賴性;網上看報、讀訊息、收信,也做社交活動等等。  因為離線狀態,頓時覺得時間是那麼漫長,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如度日如年。  而在無網路的日子裡,平日坐在一張寬敞、整潔的木頭桌子,在上面自在踏實的看書,看得很投入,半天下來便共看了二百多頁的書,速度驚人,真不知自己怎麼做到的。午後的閒暇,我開始玩飛盤,騎腳踏車,舒坦地走在大自然裡,不必掛心接下來要與誰交談,只是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每晚都跟父母主動通電話,聊的時間也特別長。我忽然覺得,多給家人一些關心、多與人面對面交談,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沒想到幾天沒有網路的人生,體悟到沒了網路,暫時擺脫數位生活,恢復到從前的日常,就像放了一個長假,不僅從密集頻繁溝通的惱人壓力中釋放,從永無止境的電子訊息與溝通主宰體驗的桎梏中逃脫,也多出時間陪伴家人,這樣的生活倒也過得挺好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種下微笑的種子

 ■宋隆輝  快樂是一種能量,也是讓自己和別人都能得到幸福的良方;然而想要讓自己和別人都快樂,心態很重要,所以永遠保持微笑的態度去做人處事,則能遠離負面的情緒,進而讓好脾氣順勢醞釀出來。  岳母中風臥床超過十六年,除了家人輪流照顧之外,還請了外籍家庭看護工前來協助;其中一位印尼籍看護,只做了兩年就離開,隨後請來一位菲律賓籍的看護,一待就是十幾年,直到岳母仙逝才完成任務。  這位看護永遠保持甜美的笑容,而且親和力十足;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和我們的互動,就好像一家人一樣。  她為人非常善良,做事也非常認真,並且願意全力付出,將岳母照顧得無微不至,也將家裡打理得有條不紊;沒聽她抱怨過,也沒看過她發脾氣,講話總是溫文有禮,同時面帶笑容,讓人覺得很溫暖。  每次我去探視岳母之際,她一定會在旁邊作陪,並且有問必答,真的是非常暖心的大好人;由於她的心態圓融而完美,所以頗得人緣,所有人都頻頻讚美她的為人處事呢。  有一回,我發現在岳母病床旁的牆壁上,用一張紙寫了大大的英文字:smile,同時旁邊還掛了一面鏡子;剛開始我不解其意,後來聽了她的解釋之後,終於明白其原委和用意。  原來就是想要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微笑;至於那面鏡子,則是修正自己微笑的線條,讓自己和別人都能感受到微笑的魅力。  簡單的一個英文字和一面鏡子,就說明了一個人正面的心態;不但獲取了自己身心靈的健康,同時也讓雇主全家人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與幸福,這樣的好人,在世上真的不可多得啊。  常聽人家說:「只要種下微笑的種子,就能開出幸運的花朵。」這位家庭看護工十多年來,對於岳母的付出有目共睹;她良善的選擇,時時以微笑面對所有人,正是她給人快樂給人幸福的微笑標章。  她的所作所為,真的讓我很感動,我也試著學習她的「微笑哲學」;縱使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只要笑一笑,便能雲淡風輕,似乎甚麼事情都不曾發生過一樣。  看來微笑不但是製造幸福快樂的超級能量,也是忙碌生活中最好的解頤良方;只要真心微笑,或是會心一笑,我們便能時時擁有充沛的活力,同時在幸運之神眷顧下,為有希望的未來,多盡一分心力喔!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記寫一首不吉祥的詩

■向明 我寫詩一向很自然,絕不強求硬逼。就像身體上的各種排洩一樣,如有必要就會找張紙頭把靈感趕快寫下來,然後慢慢修正天然發展成一首詩。記得民國九十年左右,我們老一輩寫詩者開始慢慢凋零,大家忙著不斷跑殯儀館,收到不少拭淚的毛巾。我在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就寫了一首詩題為<大家都要走了>,發表在中央日報副刊。以示對生命的無常有所感傷,這首詩是這樣發展的: <大家都要走了> 還沒有開始送客 看樣子,大家都要走了 好像筵席己散。燈即將關 他已行動不便。走路蹣跚 再也沒有當年強渡黃河的豪邁 李老的頭沉重垂首,幾快接近褲襠 走路好像向什麼認罪投降 老張的大腹已不再便便 連幾碟開味小菜都不想嚐 只嚷著又快接近洗腎時間 徐娃年紀最輕卻跑得最快 幾天前已住進安寧病房 看樣子,大家都要走了 對日出,已不存暖身的希望 對日落,也沒有安寢的幻想 一一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廿五日刊於中副 這首詩在副刊發表後,也未見什麼反應回響,日子過得一切正常,直到那一年年底,接近耶誕節的時候,世界筆會中華民國分會舉行年會。根據慣例,餐會時會有一餘興節目,所有參加的會員都得出埸表演,唱歌、說笑話都可以。 筆會會員都是德高望重的學者、教授和作家詩人,可說冠蓋雲集,喜氣洋洋。我是寫詩的,大家要我朗誦一首詩,我也沒有考慮,便興高彩烈把這首詩隨口唸了出來, 誰知我剛只唸了幾句,會埸的熱鬧氣氛頓時就慢慢冷了下來,不久有人就站出來說,今天是平安夜,你怎麼唸這麼不平安的詩?甚麼大家都要走了,席要散、燈要關,你什麼意思?也有人唸起阿彌陀佛,還有人唱哈利路亞,都在開始作驅魔避邪之舉,我站在那裡趕快閉嘴,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不停地打躬作挹說抱歉,那時鍾鼎文老師還健在,下得台後他走來對我狠狠訓了一頓,我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洞鑽了進去。 這首詩我收在詩集「陽光顆粒」,後來也隨書傳進了大陸,當時大陸老一輩的詩人也在開始凋零、如和紀弦先生同輩的徐遲居然在寫一部新小說時,入神到隨小說情節發展而從高樓一躍而下,當場命喪黃泉。文革時發配青海勞改的苦命湖南詩人昌耀(這位詩人如還活著,都說他應可獲諾貝爾獎),因受不了貧窮家累及癌症的痛苦而自殺,更有一些年輕詩人受不了生活的煎熬而提早結束生命。 這些情形看到一些有心人的眼裡,便歸罪於我這隔海詩人寫的這首詩,當年兩岸剛交流時,與我因矇矓詩筆戰過的湖北某大學的一位評論家古遠清(曾寫「台港詩歌評論集」,說在大陸備受攻擊的朦朧詩係由台灣傳過去。並列舉了台灣的好多名詩,其實就是朦朧詩之源,我曾立即寫了一篇批判長文登在剛創刊的「台灣詩學季刊」創刊號),他便曾撰文歸罪於我,說你這烏鴉嘴不是說什麼「大家都要走了嗎?」現在果真應驗了。 我沒法與這位後來也成為好友的古學者辯解,只怪自己對世事太天真,不夠敏感,其實生死這種老天命定的大事,那裡是我那幾行感慨的文字所能搞定,也太高估我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