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雙城論壇揭穿民進黨玩弄兩手策略真相

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登場,今年主題為「智慧治理、永續未來」。圖為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前排左)迎接來訪的上海市副市長華源(前排右)。(中央社) 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登場,今年主題為「智慧治理、永續未來」,並延續「雙城好、兩岸好」的主軸。不過,這個現階段僅存的兩岸官方對話管道從籌備到揭幕的所有過程,北市府團隊面對的最大問題並非來自對岸,而是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及綠營網軍側翼扯後腿。 主管審核的陸委會先是宣布「有條件同意」,雖稱政府願釋出最大善意以營造兩岸和諧氣氛,但又說若這段期間「中共對台施壓情勢惡化,將隨時要求北市延後論壇活動」。之後,陸委會又封殺上海市台辦主任及記者團的入台申請,理由是抗議中共實施「懲獨二十二條」,還說拒絕涉台系統來台早有先例。最後,民進黨從黨中央、立委到市議員皆重砲批評台北市長蔣萬安自我矮化,還要北市府不該把責任推給中央。 兩岸關係陷入冰封的主要癥結之一,在於民進黨始終以惡鬥在野黨的心態,將屬於中央掌理的兩岸事務推卸給在野黨,甚至在聽聞台灣三位一貫道信徒近日在大陸遭到逮捕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竟要求台北市長蔣萬安向來訪的上海市府提出抗議。羅文嘉此舉豈非本末倒置?海基會成立目的就是服務在大陸的台灣人民,結果因兩岸兩會缺乏互信而中斷溝通機制,導致諸多台灣民眾在大陸權益受損卻求助無門。 試問:賴清德政府自己做不到,卻指責在野黨主政的地方政府自我矮化,難道這是民進黨的民主邏輯?倘若中央認為此時不宜舉辦雙城論壇,第一時間就該否決上海市府訪問團的入台申請,而非事後找藉口抹紅、責難台北市政府。況且,賴清德口口聲聲說要推進兩岸交流,結果民進黨對兩岸城市交流竟沒有一句好話,層層設限卡關,還進一步管控兩岸正常往來管道,意圖堆疊「仇中」的民粹激情供其政治攻防的策略運用。 民進黨的思維其實不難理解,就是操弄「看似鼓勵、實則限制」的兩手策略。在定調大幅限縮兩岸接觸的底線後,賴政府一方面打著對等交流尊嚴等口號,承諾願意推進兩岸互動,另一方面卻又對國民黨推動的民間交流處處劃紅線,還誇大中共對台軍事威脅,就是在形塑符合其利益的大內宣,也達到抹紅在野黨的政治目的! 陸委會十六日再度發布新聞稿,澄清這次批准上海訪團的申請原則,強調中共所有媒體皆為黨的宣傳單位,且上海市台辦主任拒絕來台與陸委會及海基會會面溝通,因此予以封殺。這根本就是想營造兩岸不須「九二共識」或其他政治互信就能官方接觸的大內宣,至於能否達到破冰其實不是民進黨所考量的範圍。 陸委會及白手套海基會要求台北市政府承擔兩岸溝通的重責大任,是否已犯了權責不清的毛病?北市府只希望藉著兩岸城市交流,達到城市進步的目標,但民進黨卻一味地把單純的城市交流政治化,再藉著立院黨團及網軍側翼攻擊北市府,其真正目標應該就是蔣萬安,這顯然是以政黨競爭角度看待兩岸正常往來。 民進黨政府以放話方式誇大共軍軍演,遭到美國官員打臉,現在又抹紅雙城論壇;其目的就是企圖營造中共打壓台灣氛圍,遮掩民進黨政府阻撓兩岸正常交流,但反而揭穿民進黨操弄兩手策略的真相。面對中共對台統戰伎倆,民進黨不敢正面迎戰,卻為了鞏固政權一再抹紅醜化在野黨,實是對自詡為民主社會的台灣莫大諷刺!

Read More

<開講>美機穿越台灣海峽謎團難解

張競 12月13日下午18時10分國防部發布新聞稿,指稱美軍P-8A型反潛巡邏機於當日早上自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但美國第七艦隊官方網站未依循前例,針對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發布新聞稿。而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中國大陸解放軍,特別是東部戰區亦未回應此事,整個事件看起來像是民進黨政府國安高層再度以自拉自唱方式,編寫讓台灣社會多方質疑之共軍大規模軍事演習故事後,再度推出此齣謎團難解,無法自圓其說之美機穿越台灣海峽單口相聲秀。 國防部13日發布新聞指稱,美軍P-8A型反潛巡邏機於當日穿越臺灣海峽,但美方迄今未發布任何相關訊息。(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透過搜尋空中動態資訊網站,亦無法獲得任何美國軍機在12月13日上午,自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空域之航跡資料;此與歷來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時,總是刻意對外發送電子導航信號,明確顯現其運動航跡之作業模式完全不同。再加上美軍第七艦隊亦未遵循上級指導與既有規範,透過發布新聞稿強調其維護航行自由政策立場,因此更讓各方懷疑到底國防部所宣稱,12月13日上午美軍P-8A型軍機自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是否確有其事? 吾人必須指出,從國防部指稱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至發布新聞稿,至少就有六個小時;既然時間如此之長,假若我與美國相關單位溝通聯繫管道暢通無礙,國安高層與軍事體系應有足夠時間,向美軍查證是否真有美軍P-8A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 就算美軍不願事先告知我方其在我周邊空域活動構想與預期動態,而且以往飛越後都會主動發布新聞稿宣布此事,實在沒有理由在事後不告知我方或是拒絕證實我方查詢美軍動態;因此依據我國防部所發新聞稿與第七艦隊未發新聞稿宣告動態所存在落差與矛盾,是否無意曝露出我與美方溝通聯繫管道仍待加強? 此外假若美國軍機確實飛越台灣海峽,而中國大陸解放軍與東部戰區卻保持緘默,未對美機動態表達異議,是否就間接證明北京對於美國軍機依據國際法條規範飛越台灣海峽確實並無異議?每次北京都是針對美軍刻意曲解事實真相發布新聞稿,同樣採取發布對立性極強之新聞稿,抗議其所聲稱內容。 此次假若美國軍機確實飛越台灣海峽,但卻抱持緘默未發任何新聞稿,解放軍東部站區也就配合演出默不作聲,這其中是否存在任何默契,有無可能另有玄機,實在不得不讓人感到懷疑。但事態發展至此,恐怕足以證明北京與華盛頓雙方爭議,其實關鍵並不在於美軍是否穿越台灣海峽,而是問題出現在美軍發布新聞稿之論述文字與內容。 有無可能是因為東部戰區未能掌握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動態,產生動態情報漏失現象,因此對於此事不敢作聲,對此吾人不得而知;但是衡情論理,就目前共軍機艦在台灣海峽活動態勢如此綿密,要是認為解放軍未能掌握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漏失動態情報,恐怕機率相對極低。但在國防部發布新聞稿,宣稱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迄至目前為止,東部戰區對此完全未曾表態,確實是相當弔詭,實在讓人丈二金剛摸不到頭腦。 說實在話,從賴清德總統出訪前開始,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就開始透過外籍媒體放話,指稱共軍將會舉辦大規模演習,等到賴清德總統結束出訪行程後,國安人士不斷釋放共軍投入極為驚人數量兵力,舉辦大規模軍演訊息,但北京各個發言體系在回應詢問是否舉辦演習時,卻是既不否認又不證實。 現在更是冒出指稱美機飛越台灣海峽,但美軍卻是毫無回應,我國國家安全智囊謀士敘事能力能讓北京與華盛頓如此反應,確實是讓人跌破眼鏡,但究竟是誰被真正蒙在鼓裡?而我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葫蘆內到底要賣什麼膏藥呢?實在是謎團難解!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8701)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出口亮麗 卻難無憂

面對川普關稅威脅之下,台灣長期高度依賴貿易促進經濟成長,目前的出口榮景背後所存在之風險,其實難以高枕無憂。(中央社,資料照) ■戴肇洋 美國準總統川普「關稅」震撼催動廠商提前拉貨,讓台灣的出口受惠呈現亮麗榮景。財政部十二月九日公布的進出口貿易資料統計顯示,由於人工智慧(AI)新興應用商機發酵,加上年末傳統外銷旺季加持,十一月出口四一0‧九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九點七,創下歷年同月次高,不但連續四個月超過四百億美元,而且持續十三個月成長。財政部同時預估,十二月出口將會達到四一七億美元至四二九億美元,年增百分之四點五至七點五,全年出口規模上看四七四四億美元,創下歷年次高。 出口產品方面,除了礦物產品之外,十一月出口均呈增勢,包括:科技貨類方面受惠高效運算、AI等應用需求熱絡,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分別年增百分之十四點六、十一點七;傳產貨類方面,因為市場略有改善及比較基數偏低等因素加持,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出口分別年增百分之九點一、七點六。累計出口至十一月止,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年增百分之六十四點九,與電子零組件之併計年增百分之十八點九,占整體出口的比重達到三分之二。 無庸置疑,今年以來隨著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加上新冠疫後廠商庫存去化接近尾聲開始補貨,使得台灣出口持續呈現榮景;但在此同時,卻讓我們無法忽略促進此一出口榮景背後最關鍵的川普「關稅」因素。 川普未來將會落實其在競選期間中不斷宣稱,以提高關稅為對外貿易政策,甚至揚言明年一月二十日上任之後對來自各國進口的產品,尤其對美長期享受貿易出超國家加徵百分之十關稅。 誠如川普指出:美國補貼世界許多國家,我們沒有理由補貼這些國家,宣稱自己「是關稅的堅定信徒」,以及認為關稅可以讓美國更富有,甚至補充說明關稅「在經濟上是重要的工具,而且可以實現經濟之外其他目標」。最近外資曾經推測,過去以來對美國長期享受高額貿易盈餘的國家,包括北美的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亞太的中國、台灣、南韓、越南等極有可能是未來川普課徵關稅的優先選擇目標。 果不其然,最近川普表示,上任總統之後將會對來自全球各國進口的產品課徵百分之十~二十五不等關稅,包括中國課徵百分之十關稅,墨西哥、加拿大則是課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此意味著,川普執政之後勢必採取強硬關稅手段進行戰略競爭,若遭到對手拒絕談判,則可能揮下關稅大刀達到目的。目前市場普遍預估,川普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上任後,將會簽署行政命令,如果按照程序加以推算,於六月下旬前將會對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進口產品至少加徵百分之十關稅。 由於川普實施關稅衝擊,使得各項產業供應鏈廠商若要避免關稅威脅,則需於明年五月前完成生產組裝、送船運送,始能在六月下旬前抵達美國本土。亦即在川普「關稅」因素壓力下,讓此一期間扮演全球許多重要產業供應鏈廠商中間材料的台灣,造成包括:記憶體、IC設計、面板、資訊通信等貨類產品,因急單湧現而呈現出口熱絡現象。 面對川普關稅威脅之下,台灣長期高度依賴貿易促進經濟成長,目前的出口榮景背後所存在之風險,其實難以高枕無憂。再者,美中兩國爆發貿易爭端,加上新冠疫情干擾以來,在訂單移轉與遠距商機需求效應下,讓台灣對美的貿易出超成長盛況空前,去年創下史上最高三五六億美元,今年持續飆揚,預估將會突破六百億美元,這些貿易順差持續增加所延伸之關稅風險,更加不容小覷,必須未雨綢繆、審慎加以因應。 (作者為台灣省商業會顧問。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8565>)

Read More

〈社論〉兵者大事也渲染炒作,賴總統知情嗎?

賴政府國安團隊指稱中共可能發動一九九六年之後最大規模軍演,賴總統針對此事向媒體表示「舉起拳頭不如張開雙手」。(中央社) 在賴清德總統出訪南太平洋友邦前後,所謂「國安人士」頻頻透過媒體指出,中共方面可能以賴總統出訪為藉口發動大規模軍演,甚至指稱共軍機艦部署包圍第一島鏈、此次軍演是一九九六年之後最大規模的軍演。不過,由於美日等國反應冷淡,加上國防部公布的資料也遭質疑,所謂「國安人士」遂被批為「演過頭」了。此事或許會隨著國內外政局發展而被淡忘,但「兵者」這等大事也能渲染炒作,賴總統事先知情嗎? 回顧此次賴政府先後透過外媒、台媒放話的內容,最先是「國安人士」在賴總統出訪前預告共軍可能發動「聯合利劍C」軍演,意圖之一是打壓賴總統;接下來是賴總統在出訪行程最後一天,針對此事向媒體表示「舉起拳頭不如張開雙手」;再來是「國安人士」表示共軍派出六十艘軍艦、三十艘海警船包圍第一島鏈,軍演規模是一九九六之後最大;在此期間,國防部也發布消息,指出共軍在浙江、福建以東一帶劃設七處「空域保留區」、共軍軍機頻繁出動。種種說法,營造出台海、東亞海空一片山雨欲來之勢。 但相對的,這段期間,台海上空所有民航機卻是如常運作,絲毫未受「空域保留區」影響,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甚至查證,兩岸民航法中根本沒有「空域保留區」這個名詞。再者,根據日本自衛隊公布的資料,十二月上旬出入台日之間的解放軍機艦總計十架次,並沒有我方所說的「數量驚人」的狀況。 十二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一名發言人主動表示,「近年來」共軍在東海、南海地區的軍事態勢與軍演範圍擴大,但並不認為這是針對賴總統過境夏威夷、關島而來。美日官方和台灣專家學者的這些觀察和評論,和賴政府國安團隊形塑的嚴重程度竟是天差地別。 事實上,一九九六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美國先後出動尼米茲號、獨立號兩個航母戰鬥群靠近台海周邊,以嚇阻共軍蠢動。二0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訪台導致中共發動圍台軍演,機艦越過海峽中線,還發射多枚彈道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儼然是第四次台海危機,美國國務院表示「嚴重關切」。倘若此次國安人士所稱的「中共軍演」規模果真為一九九六年後之最,美方卻是如此淡定,對台灣是福?是禍? 甚至,「國安人士」以中共軍艦、海警船出動九十艘等「情資」,指稱此次所謂「軍演」是一九九六後之最大規模,確實與真實情況脫節。十一月中旬,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上將指出,在「某一個特別日子」共軍有一百五十二艘艦艇在海上。一百五十二艘與九十艘,差距何其之大! 這也令人回想起,今年一月初大選之前,國防部突然發布「國家級警報」,其英文指稱中國大陸「飛彈」已飛越台灣南部上空,事實上卻是「衛星」而非「飛彈」;莫非,此次所謂「軍演」是那次「國家級警報」的「發揚光大」版? 此次所謂中共「軍演」或許只是誇大其詞,倘若卻是彷若一九九七年美國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的情節,白宮以電影特效虛擬一場戰爭,則賴政府的公信力勢將嚴重斲喪。 無論是誇大還是虛擬,但「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民進黨政府竟已兩度翻車;只是,如果此次所謂「軍演」的「劇本」鋪排賴總統竟是事先知情,他就是放羊的小孩了!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國人應以民主擊潰民進黨心中的戒嚴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這場短短六小時的政治鬧劇以全球訕笑告終。圖為首爾街頭民眾群聚抗議,要求國會彈劾尹錫悅。(路透) ■李正修 南韓總統尹錫悅在三日晚上突然以「剷除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為由宣布戒嚴,卻被國會緊急投票否決,使得這場短短六小時的政治鬧劇以全球訕笑告終。正當各國仍處於驚愕之際,民進黨立院黨團竟發文附和,引發全球側目與社會譁然。該貼文雖很快被撤下,卻已在各國廣傳且遭非議,甚至南韓民眾都痛斥民進黨是「噁心的蟾蜍」。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篇貼文竟獲得不少綠營擁護者的認同,還將台灣政治現況類比為南韓政治僵局,說這是給賴清德「一個對付國會亂象強而有力的示範」,故支持總統比照辦理。民進黨把小編當眾人批判的祭品,至今仍不願公開道歉,還以「國民黨沒資格談戒嚴」為藉口,試圖轉移焦點。事實上,台灣目前根本沒有宣布戒嚴的環境及需要,但民進黨暴露出的專制心態,顯然是把不支持民進黨都歸為「非我族類」的反動份子,因此亟欲清除殆盡,營造萬眾擁護態勢,進而鞏固綠色政權。 按往例而論,每當掌權者宣布戒嚴時,必然自以為有正大光明的理由,美其名為維護國家安定及人民安全,實際上卻是出於對大權旁落的擔憂。尹錫悅指控反對黨勾結北韓,民進黨抹紅在野黨為「中共同路人」,實有異曲同工之算計。 政府宣布戒嚴令並不可怕,因為還有國會、在野黨及群眾得以反制,亦是權力平衡的關鍵。反之,最令人恐懼的是民進黨廣植人民心中的「自我審查」機制,這正是政治學者近年熱議的「民主獨裁」,亦是可能轉變為破壞民主制度的潛在根源。 既然是中華民國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當然有權、也有義務批判民進黨的任何敗德失政。綠營說「國民黨曾實施戒嚴,因此無權批評」,根本不是理由。姑且不論冷戰與民主的時空環境不同、宣布戒嚴的條件迥異,所有中華民國公民當然有權痛批民進黨的專制思維。反過來看,國民黨又該如何回應民進黨糾纏不休的指控與責難?過去,二二八事件是民進黨選舉的吸票機,搞不好戒嚴會成為綠營鬥臭國民黨的新工具。 首先,國民黨應重新回顧這段一黨獨大的歷史,仔細爬梳並提出有利於自己的民主論述。蔣中正前總統的鐵腕統治扼殺民主發展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卻也為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地區爭取到難得的生存發展契機。不同於當前的兩岸冷對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熱戰不斷,隨時可能被美蘇核武大戰波及。民進黨「以今非古」其實是混淆視聽,惡意錯亂國人對那段歷史的真實了解。 其次,國民黨政府當時雖實施戒嚴,卻從未忘記維護國家生存的各項政策,包括地方自治、國民義務教育及經濟發展等。除了中央政府的國民大會及立法院遲至一九九0年代初才全面改選,地方選舉早於一九五0年就開始實施,為往後的民主運動奠定厚實根基。最後,國民黨應主動積極帶領國人正確認識那段史實,不能任由民進黨依其意識形態惡意扭曲,甚至淪為被綠營醜化國家發展歷史的對象。 國人要知道,民進黨津津樂道台積電及台灣科技產業鏈的不可取代性,卻忘了(也不敢提)這些都是戒嚴時代的產物!綠營這種作法就是選擇性操作。國民黨不能提到戒嚴就退縮,應藉著過去戒嚴的教訓及經驗,與國人共同維護民主制度,粉碎人民心中的「小警總」,正面迎戰民進黨「打著民主反民主」的倒行逆施,防止「民主獨裁」的發生。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

Read More

〈社論〉解除史雪燕議員資格 兩國論更進一步!

內政部以違反國籍法為由解除南投縣前議員史雪燕公職,不只是剝奪陸配參政權的問題,更擺明民進黨當局將大陸定位為「外國」。(取自史雪燕臉書)   正當陸配是否必須放棄「國籍」才能擔任公職又成朝野攻防焦點之際,內政部以違反國籍法為由解除南投縣前議員史雪燕公職。這不只是剝奪陸配參政權的問題,更擺明民進黨當局將大陸定位為「外國」,這種公然朝向「兩國論」的立場,非但違法違憲,更可能被大陸視為賴清德和民進黨政府進一步走向「台獨」的動作,對當前緊繃的兩岸關係,無異雪上加霜。 史雪燕二0一八年參選南投縣議員並未當選,因為前議員游宏達涉貪判刑,褫奪公權定讞遭到解職,史雪燕才依得票數遞補。她二0二一年就職,二0二二年競選連任時落選,不料卸任近兩年後,竟然被內政部解除公職,這對史雪燕固然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卻對台灣所有陸配產生衝擊,對兩岸關係更有不利影響。 台灣現有陸配三十八萬四千多人,占「外籍配偶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將近百分之六十五。比起二十七萬四千多的平地原住民和三十一萬四千多的山地原住民人數還要多;但原住民無論平地或山地都各有三席立委,直轄市和縣市議員也按人口多寡對原住民有所保障。相形之下,沒有一席立委和議員的陸配,顯然是弱勢中的弱勢,這對陸配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根據民眾黨規定,不分區立委只做兩年,陸配李貞秀後年就將遞補成為第一位陸配立委。但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日前卻表示「擔任公職人員必須放棄其他國家國籍,不管這個國家是否被中華民國承認」;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也表示「根據國籍法規定,擔任公職不能有雙重國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保障參政權,但就任公職要回到國籍法」。陸委會的說法,顯然是要堵住李貞秀的立委之路,解除史雪燕公職當然是同樣的目的。 陸配究竟能否擔任民選公職人員?有無必要遵照國籍法的規定?可以從法理和實務來看。就法理來看,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台灣地區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不得登記為公職候選人」;換言之,只要在台灣設籍滿十年,陸配就可以參選。 正因為如此,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在擔任陸委會主委函覆司法院時,就明確指出「大陸人民不適用國籍法,而應優先使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基於陸配原本是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參選出任公職,自然應該依照兩岸條例的規定。何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特別法,國籍法是普通法,哪有以普通法凌駕特別法之理? 更重要的是,兩岸條例第二條明白點出,大陸地區是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而區分台灣地區人民和大陸地區人民,是以在台灣或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為準,而非國籍。也就是,至少在法理上我們認定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大陸既不是外國,又何來「放棄其他國家國籍」之說。再說,如果大陸是「外國」,那麼兩岸事務就該由外交部主管,何必要另設陸委會處理? 再從實務上看,大陸當局不承認台灣是國家,絕不會同意陸配為了要入籍中華民國而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更不會開具除籍證明。如此一來,就算陸配想要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無法做到,除非修改兩岸條例,否則就很難解套。問題是,把大陸視為外國,必然使兩岸關係更加緊繃,台海局勢更加惡化,民進黨要負責嗎?

Read More

〈社論〉綠營腦袋裡,台灣近代發展只剩戒嚴?

民進黨立院黨團挺戒嚴的脆文發布後,全台一片錯愕,民進黨的「民主獨裁」心態畢露無遺。(取自lydppcaucus Threads)   民進黨挺南韓戒嚴,不但在台灣群情激憤,更登上國際媒體版面,重創台灣民主形象。民進黨不但沒有道歉,反而又刻意模糊焦點,試圖把風向帶到過去台灣的戒嚴。持平而論,過去國民黨政權為了抵禦中共「血洗台灣」而實施戒嚴,過程中也確實發生過憾事,但早在一九八七年蔣經國總統任內就已解除戒嚴;況且戒嚴期間台灣不僅力抗中共,各方面建設也都有長足進步。民進黨偏頗解讀台灣近代發展,反倒自曝技窮了! 民進黨立院黨團挺戒嚴的脆文發布後,全台一片錯愕,民進黨的「民主獨裁」心態畢露無遺,連阿扁都怒稱「不是獨裁者就是蠢蛋」,此一挺戒嚴文更是世界唯一,儼然成為國際醜聞。民進黨立院黨團不思反省、道歉,刪除挺戒嚴文後又發文提到過去的台灣戒嚴「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然而,此一說法不但也是以偏概全,更暴露民進黨欺矇台灣民眾的一貫手法。 從歷史進程來看,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但次年中國即進入內戰狀態,隨著共軍勢力迅速擴張,台灣自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至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歷經漫長戒嚴階段。在此期間,中共對台澎金馬發動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台海空戰、海戰等大小戰役,形勢之凶險不僅遠高於近二十年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美國更把台灣當作圍堵中共的第一道防線。質言之,當時政府依據《憲法》、《戒嚴法》將台澎金馬劃為「接戰地域」而實施戒嚴,乃屬非常時期的非常對策。 確實,在那個風聲鶴唳的戒嚴年代,確實發生過憾事,後人對這些血淚史也的確不能遺忘,尤應記取教訓。但以全局的角度回顧當時,從一九四六年起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就開始推動民主選舉,層級從中央民代到縣市長、鄉鎮市長、地方議員代表。政治學者田弘茂就認為,當時的選舉活動習慣化加速了日後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也在那個戒嚴的年代,台灣從傳統的農業社會進步到工商業社會,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七點六,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二年為百分之十點二,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四年為百分之八點四;經濟發展歷程從農業逐漸進展到輕工業出口擴張、基礎建設與重工業、經濟自由化與技術密集產業,台灣上下胼手胝足造就了舉世矚目的「台灣奇蹟」。 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成長論認為,所有經濟體要經歷傳統社會、起飛前的準備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度大眾消費階段,此一觀點完全符合台灣的經濟發展歷程,而從傳統社會過渡到起飛階段、乃至成熟階段,台灣都是在戒嚴時期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甚至,這段期間台灣的所得分配並未惡化,甚至還進一步獲得改善。 政治學家杭廷頓探討全球民主化問題,認為中產階級的興起是民主化的重要成因。台灣在戒嚴時期既累積了大量的選舉經驗,中產階級又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興起壯大,再加上一九六八年政府克服財政困難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些都為日後的民主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確實,台灣在戒嚴時期既有令人不堪回首的憾事、卻也有振奮人心的成長;不過戒嚴終究剝奪了人民若干權利,依據《戒嚴法》,非在戰時不得為之,而且現在也沒有台灣人希望戒嚴再來。無論如何,解讀歷史必須全面觀照,但是對於台灣近代發展,民進黨的腦袋裡卻只有戒嚴!

Read More

<快評>國安高層加碼吹下去?不怕牛皮吹爆嗎?

張競 不要以為90艘或是共軍艦艇在海上活動算是多…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24/12/fp_20241119_admiral_paparo_indopacom_transcript.pdf 11月19日美軍印太指揮官帕帕羅上將(Adm. Samuel Papago)在華府布魯京斯研究所座談時,曾經提出過更高的數字⋯⋯And this included, on one particular day, 152 vessels at sea, including three-quarters of the amphibious force, 200 combat shapes in the water. I’d see 43 amphibious - 43 brigades, including beaching obstacles,… 國安高層不斷在共軍機艦數目上加碼,又宣稱數量是從1996年導彈危機以來最多狀況;但若要寫故事編劇本也要好好調查一下再下筆,11月19日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上將在華府布魯京斯早就提過共軍活動數量驚人,同一日之內,光是艦艇就有152艘,帕帕羅雖未明說,但戰機數量恐怕更多,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能否加碼超過帕帕羅上將所曾宣布數量,恐怕拚老命吹下去也沒機會吧?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依據憲法兩岸和平論述,是一國兩制?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發表「兩岸和平倡議共同宣言」,主張「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本報資料照)   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近年積極推進兩岸和平,十一月登陸會見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時,還特地提及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強調雙方應拋開不必要的成見,暫時擱置無解爭議,共創兩岸和平新局。日前,他籌設的「中道和平聯盟智庫」發表「兩岸和平倡議共同宣言」,主張「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還說「分治而不分立是兩岸現階段化解對立、打開僵局,創造和平契機的最務實作法」。 王金平表示,兩岸不否定歷史情感,尊重分治的事實,再錯綜複雜的問題只要排除意識形態干擾,回歸理性,追根溯源,回到最根本的歷史事實,都可找到合理可行的解決之道。他澄清,這項宣言絕非僅代表國民黨本土派,他界定的是國內全體人民和兩岸所有人民;至於中共能否接受,就看日後反應。他還特別點名蔡英文及賴清德都曾親身體驗且受益於兩岸交流的正面效益。 對此,朝野反應截然不同。國民黨相當肯定王金平為兩岸找解方的努力,認為他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內涵推進兩岸和解,「尋求互不否認治權、擱置主權爭議」的立場與國民黨的主張相一致。但綠營態度消極,陸委會說任何討論都「必須確保自由民主體制,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則說,將持續觀察王金平的談話用意,並表示要與對岸交流的善意沒有改變。 分析王金平的最新兩岸論述內涵就可知道,他是以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為基礎,從「尊重歷史、理解現實」角度切入,既顧及到台灣民眾堅持的民主政治體制,也呼應中共長期以來一再提到的民族情感與文化傳統,就是希望國民黨、民進黨及中共能放下仇恨,依循各自的憲法法理基礎,尋求能維持台海和平的最大共識。 有民進黨立委說王金平矮化國格,因為「該宣言的『主權同而不分』就是『一國兩制』、『一中原則』的概念」。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解讀、甚至是汙衊。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之領土涵蓋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唯當前的治權僅行使於台澎金馬,且絕非接受「一國兩制」。相對的,民進黨以自己的台獨主張扭曲憲法,反而是台海緊張對抗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何王金平不提「九二共識」,畢竟「九二共識」早已遭綠營汙名化。 其次,王金平的兩岸宣言跨越黨派思維,希望能爭取更多基層選民的支持,其用意甚深,不僅有拋磚引玉、期望更多人共謀兩岸和平之道的積極作用,更等於以他國民黨本土派最資深大老的身分,洗刷國民黨遭綠營惡意抹紅的「舔共賣台」標籤,導正社會視聽,進而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及政黨競爭回歸常軌。 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兩岸論述為基石,絕非自我矮化、更不是設限,而是強化自我防衛的法理基礎,更足以對抗中共無端對台動武的任何藉口。民進黨提不出符合憲法法理且能維護台海和平的論述,卻一味地抹紅其他政黨為兩岸和平找出路的理性主張,只是加深兩岸對抗,根本沒有盡力改善兩岸關係、化解彼此歧見的真心誠意。 當然,王金平這項宣言目前還是初步論述,還有待提出具體步驟及作法,但用心值得肯定與支持。為了台灣安全及台海和平,朝野應拋開成見,依循憲法共同商討符合國家利益、務實可行的兩岸路線,積極回擊中共統戰陰謀,才能創造台海和平,避免淪為大國競爭下的犧牲品。

Read More

〈社論〉川普的希望與不承諾,賴政府怎麼看?

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路透,資料照) 正當共軍在第一島鏈大舉部署之際,川普日前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他除了表示在專訪三天前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之外,還表示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但也不會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就任總統之後,台美陸戰略三角關係勢必重新洗牌,川普的政策更是關鍵因素,賴政府應正確解讀並妥適調整兩岸政策。 川普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與單邊主義色彩,基於「美國優先」,即便對盟友也不會「要糖就給糖吃」。最顯著的案例之一,他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盟國的軍費支出補足到GDP的百分之二,因為「美國為防衛歐洲而付出,但貿易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再加上他從敘利亞撤軍等令盟友震驚的決策,導致法國總統馬克宏以「腦死」形容北約。一言以蔽之,川普將強化美國的主控權,盟友對美國的信任感恐因此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川普也是重商主義者,基於「美國優先」不但與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即便對近鄰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重要貿易夥伴也不假辭色;川普說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還指望美國保護」,也是基於同樣的理路。簡言之,商人出身的川普有著「賠錢生意不願做」的邏輯,他也以此邏輯將國際關係和軍事等政策交互運用,經貿、外交、軍事都是他一盤棋上的棋子。 就近期局勢來看,川普在選舉時表示他當選後將立即結束俄烏戰爭,主因之一在於他希望「減少資源消耗」,畢竟到今年一月美國對烏克蘭的金錢與武器裝備承諾已達四百五十六億美元。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研判,川普可能翻轉美國長期以來地緣政治安全高於經濟利益的政策主軸;《華爾街日報》歸納幾位美國現任、前任國安官員的觀點,認為川普將展現美國軍事實力、嚇阻敵人、與盟友交易,都言簡意賅地勾勒出川普的政策取向。 從川普已任命的官員來看,包括國安顧問瓦爾茲、國務卿盧比歐、貿易代表葛里爾都是對外、對中國大陸的鷹派。但善於私人外交的川普,也任命與大陸關係密切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加入政府行列;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認為,與川普熟識的美國商人可能居間協助川普與大陸聯繫、安排對話。甚至,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再者,盧比歐也主張要讓美國避免捲入戰爭。 質言之,川普的思維是經濟利益優先、避免軍事衝突。即使他曾說一旦大陸對台灣軍事封鎖,他將「對中國商品徵收足以癱瘓中國經濟的關稅」;如果大陸侵台,他將「轟炸北京」。但是,基於經濟利益,他並不想與大陸撕破臉。 另一方面,也是從經濟利益出發,川普不會坐視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急速成長,要求台灣增加包括軍購在內的對美採購、片面祭出制裁,都是川普的可能選項;基於避免大陸對外影響力擴大,損及「美國優先」,川普也不想看到兩岸發生戰爭,但他曾說「台灣遠在數千里外難以救援」,而且美國也不會改變長期的「一中政策」。 質言之,川普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不會承諾保台,反映他希望透過戰略模糊、交易與嚇阻並施,讓兩岸保持克制,讓美國經濟利益最大化,避免捲入戰爭。在此思維之下,川普不會想見到兩岸任何一方踩到他的紅線,倘若台灣一味「抗中」導致兩岸兵凶升級恐將適得其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