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政府人才庫裡尋覓不到專業官員?

  據爆料,前勞動部長許銘春花費公帑幫自己辦演唱會,「吃飯喝酒第一名」,甚至還在辦公室設置廚房方便宴客。(取自勞動部YouTube)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長謝宜容遭控霸凌案持續延燒,雖然震掉了前勞動部長何佩珊但還是止不住火。據爆料,何佩珊之前的勞動部長許銘春花費公帑幫自己辦演唱會,「吃飯喝酒第一名」,甚至還在辦公室設置廚房方便宴客;而接替何佩珊擔任勞動部長的洪申翰卻是從二月份起就積壓謝宜容案,任命案才一公布就引發反彈。這一連串的問題不但反映民進黨政府用人只問顏色立場、不顧施政專業的酬庸文化,更令人質疑:難道賴政府的人才庫裡已經尋覓不到專業官員嗎?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的十一月民調顯示,民眾對行政院長卓榮泰內閣的不滿意度較滿意度多出零點九個百分點,雖然差距不大,但卻是今年五月卓內閣就任以來的首度「死亡交叉」,而且不滿意度更是從六月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五,躥升到百分之四十點八,整體呈現欲振乏力的頹勢。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探究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卓內閣陣容缺乏全國性知名度與公信力,整體表現頻頻出包。此次的謝宜容遭控霸凌事件震動全台,卓內閣勢必再受衝擊。 事實上,謝宜容遭控霸凌案徹底暴露民進黨的靠勢文化。以各種爆料和勞動部的調查報告來看,從何佩珊到次長許盛傳再到謝宜容,幾乎是「一條龍」式的企圖開脫此案;甚至,謝宜容從許銘春擔任部長時就跟著許銘春等勞動部高官「吃喝玩樂都在一起」。尤其是,謝宜容在北分署長任內,員工大量異常異動,但謝宜容、許銘春、何佩珊和勞動部高官們卻都恍若無事,顯然分署長的施政專業並非她們關切、考核的重點。 也正因為這種靠勢文化,民進黨政府會出現這種只顧著把長官打點好、打點滿,卻漠視施政專業的現象,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更因為如此,孜孜矻矻的文官體系在何佩珊的眼中才會變成「平庸」、「邪惡」,謝宜容才會看高不看低地遭控長期霸凌員工。也正因為如此,許銘春大灑公帑在衛武營演唱會舞台上引吭高歌三十五分鐘、在部長辦公室設置廚房方便宴客、帶著官員吃喝玩樂,儼然成了追逐權位者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潛規則之下的升官終南捷徑。 再把視角放大,民進黨政府漠視施政專業也並非僅出現在勞動部。以外交部長林佳龍而言,他雖然是政治學者出身,也歷任過許多要職,但日前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大陸官媒報導黃循財在此一場合表達新加坡反對台獨和遵守其「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外交部卻不經查證逕自幫新加坡「澄清」,反遭新加坡外交部在其官網重申新加坡確實「有明確和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灣獨立」。此事不但反襯林佳龍領導的外交部專業度不足,更印證民進黨政府官員只管顏色、罔顧事實。 再如,前交通部長李孟諺捲入緋聞丟官,賴政府任命的交通部長陳世凱也並非出自交通專業,以致下修今年來台觀光客人數卻是束手無策,他在立法院內面對同黨立委質詢更是一問三不知。此外,台灣金聯前董事長施俊吉自曝無預警遭撤換,但接手的呂政璋就任僅三天就火速閃辭;國民黨立委更爆料賴政府踐踏經濟、交通、新聞、金融與資訊五大專業,「人事昏庸為酬庸」。簡言之,卓內閣遍布著專業度不足的官員。 民進黨政府如果還是繼續用人只看顏色、派系,卻不顧專業,民意的不滿恐難止跌!

Read More

〈社論〉川普強勢回歸,勢將衝擊現行國際體制

相較於較為著重外交事務的拜登,川普應會把重心放在國內問題,過往美方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的支持力道恐會削弱。(路透)   今年APEC峰會及G二十會議日前在秘魯及巴西舉行,雖然各有議題主軸,但都聚焦在將重返白宮的川普身上。他雖沒有出席,卻令各國領袖備感焦慮,因為川普對多邊機制的質疑、對全球暖化的消極,甚至對美國該如何肩負全球領導地位都有不同想法,因此他的回歸勢將對現行的全球經濟與國際關係帶來難以預估的衝擊。 我國APEC峰會特使林信義在返國記者會上表示,已代表政府捐贈一百萬美元資助人類安全、數位創新和婦女賦權等領域倡議,並承諾將協助其他經濟體的發展。隨團成員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說,她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兩人預期《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可望年底生效。對於台灣殷切期盼的CPTPP入會進度,楊珍妮也表示曾向與會各國代表傳達「台灣已經準備好」的能力與誠意。 雖然APEC宣言及G二十聲明都提到將加強多邊合作機制,共同致力於解決全球性問題,像是糧食安全、南北半球的發展差距及區域經貿整合等,不過這些都不會是川普最關切議題。反之,關稅、中國大陸及科技的3T,將會是他主政後的三大優先處理事項,誓言將掃盡盤據美國「政治沼澤」已久的舊勢力與既得利益者。 這正是台灣最應該擔憂的川普新局!川普初次就任總統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將美國退出CPTPP的前身TPP;然而,拜登也沒有重新加入,只是自行創設排除中國大陸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也沒邀請台灣。其次,拜登政府近年打造的「四方對話」(Quad)和美英澳(AUKUS)等安全架構的存廢,也攸關民主同盟對抗專制政體能否延續,對台灣的安全必然有重大影響。美日韓藉著APEC峰會之便,希望進一步將三國夥伴關係制度化,不也是擔憂川普會打破現有同盟機制?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評論將川普形容為G二十「房間裡的大象」,印證了各國對其孤立主義傾向和「讓美國再次偉大」路線的擔憂,因為他的不可預測性實在太高!從他人事任命到念茲在茲的關稅戰,新一波的美陸對抗戲碼即將上演,不僅北京小心應對,擔心受到牽連的各國也不敢掉以輕心。 相較於較為著重外交事務的拜登,川普應會把重心放在國內問題,過往美方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的支持力道恐會削弱,無論是CPTPP、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及國際民航組織等,都可能面臨全新挑戰。川普已陸續提名對中共強硬的瓦爾茲和盧比歐為國安顧問與國務卿,友台立場不會改變,但不一定必然有利於我國的國際參與。 台灣雖能倚賴這些友台官員的協助,卻不可誤判情勢,以為「抗陸就等於保台」,台灣的國際參與仍面臨不少國際結構性的障礙,包括聯合國體系的制約及各國遵循的「一中政策」。我們想拋開這些既有窠臼的束縛,但國際現實依然殘酷,縱使這些友台官員有意協助台灣突破中共對台封鎖,也必須優先考慮美國利益。 川普震盪即將來襲,賴政府不能墨守成規,以為只要延續「聯美抗陸」老調就能安然度過。美陸必然對抗,但台灣不見得獲利,所以如何避免大國競爭影響我國國際空間,才應是執政黨最應迫切處理的議題。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慎防川普將美元武器化

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元在短期內可能會強勁上漲,但長期趨勢仍然面臨多重挑戰。(路透)   ■李沃牆 就在川普宣布當選不久,美國財政部於十一月中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檢視期間為二0二三年下半年至二0二四年上半年,將中國大陸(下稱大陸)、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及台灣續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據悉,該匯率政策報告的三項檢視標準為,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逾百分之三,以及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逾百分之二,且十二個月中有八個月以上為淨買匯(阻升新台幣)。 川普重回白宮也象徵「川普二點0」時代啟航,他主張維持美元在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因市場預期其移民、稅收和貿易政策將推動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膨上升。美元指數在川普當選後接連上漲,並創七月以來新高。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重挫,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貶破七點一九。川普認為弱勢美元有助出口與經濟活動,他上任後將對大陸和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加徵高關稅,此舉不僅推升通膨預期,反而限制聯準會降息的空間,最終讓美元走強。 回顧川普過去任內(二0一七至二0二一年)期間,美商務部曾提議對貨幣價值相對於美元低估的國家輸美產品課徵平衡稅,表面上是關稅,本質上卻是一種隱藏版的匯率戰。早在二0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際,川普即不斷地指控大陸及歐盟「操縱匯率,並壓低利率」;他曾形容「人民幣像石頭一樣墜落,而聯準會升息,美元升值,結果卻失去競爭優勢」。而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梅努欽(Steven Mnuchin)亦附和表示,「人民幣貶值為大陸創造不公平的優勢,美國正密切觀察中國人行是否操縱匯率」。 當時,美中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前的多輪談判中,人民幣匯率即是其中一項焦點議題。不少市場人士擔心會上演「中國版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然而,明(二0二五)年川普上任後是否重蹈覆轍,不無可能。俄羅斯在二0二二年初發動對烏克蘭戰爭,受到歐美國家金融制裁,除了禁止參與任何涉及美元的金融交易外,並被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跨境支付系統(SWIFT)外。不甘繼續受美國雙率政策牽制的國家也陸續出現「去美元化」的呼聲與行動。例如,金磚國家(BRICS+)於今年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擴容後首次峰會。俄國倡議「金磚之橋」,擬在金磚國家之間建立一個類似於SWIFT的獨立的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構建中的「金磚之橋」包括BRICS DCMS 跨境訊息系統及BRICS PAY共同支付系統,主要藉以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訊息交換及支付,避免過度依賴SWIFT。 總結來看,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元在短期內可能會強勁上漲,但長期趨勢仍然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保護主義政策盛行引發的經濟不穩定性。倘若貿易戰持續升級,勢將引發全球供應鏈的擾亂和投資者信心下降,導致市場波動性劇增。 令人憂心的是,川普一旦將美元「武器化」,除了非美陣營更可能加速「去美元化」的腳步外,美元一旦走強,恐發生亞幣競貶,引發新一輪貨幣戰爭,將不利全球貿易及經濟成長。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近幾年對美出口占比不斷上升,若排除香港地區,今年已超越大陸地區,未來恐持續被美財政部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再者,台灣為一淺碟型經濟,匯率波動影響進出口甚鉅,不容小覷。(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扭曲和平協議及九二共識 誤導正確認知

賴清德總統近日出席一場由媒體主辦的青年論壇暴露了民進黨「口號治國」的真面目。(中央社)   李正修 兩岸關係近年來成為國際社會最關切的焦點之一,而台海更被認為是印太地區最可能爆發熱戰的潛在熱點(potential flashpoint)之一。很顯然,台灣夾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競爭,自保的最佳良方就是與兩大強權交好。台灣必須倚靠美國為安全後盾,卻也不該忽略經營兩岸關係,這也成了朝野政黨的最大分界點:國民黨希望推進親美和陸以維繫台海安全,民進黨則主張拉美抗陸。 民進黨近年挾著執政優勢,將國家安全無限上綱到極致,舉凡牴觸其意識形態或不利於其政權者,皆成為綠營側翼網軍攻訐對象,遂行其對在野黨的政治獵巫,甚至惡意誤導國人對在野黨兩岸立場的正確認知。賴清德總統近日出席一場由媒體主辦的青年論壇就暴露了民進黨「口號治國」的真面目。 被問到「能否帶領國家走向和平、避免戰爭」時,賴清德提出三個選項:簽訂和平協議、接受九二共識及堅持台灣主權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並詢問在場學生,最後還無恥地說「你們選的和平之路,就是我要走的這條路」。想當然爾,在民進黨撲天蓋地的汙衊操作下,天真的年輕人投給第三選項。 嫻熟政治話術的賴清德將和平協議比擬為放棄主權的屈辱條款,又將九二共識抹紅成接受中共的「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最後將台灣主權移花接木為「兩岸互不隸屬」,把民主國家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彷彿國家安全及前景靠他國就可確保,惡意誤導青年學子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 事實上,簽訂和平協議、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溝通管道基礎和爭取民主國家支持毫無扞格,甚至可達到相輔相成之效!諸多國內外專家早已提及,簽訂和平協議是確保台海永久和平的必要之路,也必然是在台灣與大陸對等協商、維護尊嚴及確保主權等原則下,才有簽署的可能性。其次,九二共識是台海雙方達成「一中各表」的默契,避免兩岸交流因政治爭議而受阻撓,絕非接受中共片面主張的「一中原則」。 民進黨附和中共對台統戰立場,汙衊在野黨自我矮化,卻漠視執政黨對維護台海和平現狀應負起的責任,此等恣意妄為、混淆視聽的反民主作法,與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的非和平行徑有何差異?賴清德上任後的台海現狀比蔡英文時期更危險的主因,在於他全然無視中華民國憲法對穩定台海的無形貢獻,甚至還想在無法遂行其台獨主張之際,藉著勇於嗆聲的無知表態挑釁中共。若非兩岸屢屢瀕臨戰爭邊緣,迫使美國不得不主動出手制約他的國慶演說及兩岸政策走向,賴清德恐怕會更進一步地炒作兩岸對抗,挑戰現行台海底線。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近期訪問大陸,在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時表示,台海民間往來已成為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堅實基礎,強調「拋開不必要的成見,擱置暫時無解的爭議」,就必能建立「兩岸共識」。王金平的談話重點在於擱置爭議、促進溝通,台灣及大陸應盡最大努力消弭敵意,化解可能製造彼此誤判的任何衝突因子。九二共識僅是維持兩岸溝通機制的基礎,倘若雙方皆有高度共識,無論何種稱謂都能達到改善兩岸關係的目標。 「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聽來動人,現實卻很殘酷,烏克蘭當前處境就是警訊!面對民進黨反覆以低劣話術欺騙人民的不當言行,凸顯台美陸三方應共同建構兩岸護欄的迫切性,進而確保台海和平現狀不會遭到破壞。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民調死亡交叉,聲望還會再掉?

賴清德就職屆滿半年,民調贊成率出現「死亡交叉」。(中央社) 正當賴清德總統民調出現「死亡交叉」之際,勞動部長何佩珊因勞發署北分署長謝宜容涉及霸凌事件表態請辭,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已批准,這對民進黨政府無異雪上加霜。如果後續處理無法有效平息民怨,賴清德與卓榮泰的民意支持度必然只會持續下降,更加陷於執政困境。 賴清德就職屆滿半年,最新民調顯示,二十歲以上的台灣人中,百分之四十二點八贊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百分之四十三不贊同,一成四沒有意見。表面看來,贊同率與不贊同率的差距在民調誤差範圍內,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同一家民調顯示,賴清德上任之初,贊同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八,不贊同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點五,消長幅度相當明顯。 從民調角度來看,一個百分點約等於十九點五萬個成年人。賴清德上任以來,贊同率減少了十五點二個百分點,形同支持者流失了兩百九十六點四萬人;而不贊同率增加十七點五個百分點,等於反對者增加三百四十一點二五萬人。這些數據明顯可見,多數民意已經棄賴清德而去,他的第一次執政困境已經擺在眼前。 為什麼半年之間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大致可以歸納為幾個原因。首先,賴清德罔顧國會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執意採取硬碰硬的對抗,而民進黨的立場又不具備充份的合理性,使得朝野對立嚴重,民進黨卻未獲多數民眾同情,更遑論支持。最新民調就顯示,針對朝野政黨持續對立,行政權與立法權衝突不斷,百分之四十六點八的民眾認為民進黨應負較大的責任,認為國民黨與民眾黨應負較大責任則是百分之二十七點九。 同樣的,憲法法庭十月下旬判決國會改革法案「多數違憲」,民調顯示百分之三十一可以接受,百分之四十三不接受,非但顯示多數民意不接受釋憲結果,也反映民眾對於司法機關的不信任,更印證民眾認為全由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是幫民進黨護航,這也加深民眾對賴清德的反感。 其次,卓榮泰內閣組成以來沒有亮麗表現,再加上紕漏不斷,讓民眾對賴政府的負面印象大增。尤其是人事方面,諸如台金聯董事長匆促換人、新任董事長只做三天就辭職;涉嫌貪腐而遭到起訴的台鹽綠能前董事長陳啟昱被無保請回後卻已潛逃,在在都讓人感覺只要顏色正確,就會升官發財,即使出事也會沒事。 再者,卓榮泰內閣裡的許多首長,並沒有足夠歷練,專業能力和魄力也不足,只是因為「背後有人」就倖進躍居高位。這些官員並不關注民間疾苦,而是重視上級關愛;他們動輒羞辱部屬,所在單位出了紕漏,他們的第一反應也不是自我檢討,而是推卸責任。 以謝宜容疑因霸凌鬧出人命的案件為例,北分署基層今年二月即向勞動部政次陳情,結果非但不了了之,「吹哨者」還被追查,勞動署並發文給北分署所有單位要求「不得洩漏公務機密」。出事之後,勞動部的調查報告竟然還強調,謝宜容的「要求目的良善」,謝宜容也聲稱「不幸事件與自己於機關內領導管理風格、行為作法無關」,何佩珊更聲稱當今文官體制「有著難以掌控的陋習與惡習,甚至是不曾想像過的邪惡」,充份展現她們不僅沒有自我反省,甚至把責任歸咎於別人。這樣的心態當然造成民眾的憤怒,賴清德自然也不得不概括承擔責任。

Read More

〈社論〉國會改革釋憲讓大法官公信力失守!

從民調觀察,政治介入司法幾乎在許多、甚至是多數民眾心目中已成定見,大法官的公信力如滴水穿石般地流失。圖為憲法法庭。(中央社,資料照) 國會改革法案司法院憲法法庭作出部分合憲、部分違憲、但核心內容幾乎全都違憲的釋憲結果,引發強烈爭議;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十八日公布的民調,不接受憲法法庭此一釋憲結果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三,比接受的比率多出近十二個百分點。所謂「司法是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這份民調堪稱一葉知秋,大法官的公信力正在一步一步地失守。 仔細觀察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這份民調,除二十歲至二十四歲年齡層的接受度高於不接受度之外,其他各年齡層都是不接受度高於接受度;就教育程度觀察,從初中∕國中到大學及以上,所有教育程度的受訪者都是不接受度高於接受度;除軍公教人員、農民、學生之外,其他職業類別都是多數不接受;以行政區域來看,所有縣市都是不接受度高於接受度。簡言之,此次憲法法庭的釋憲,幾乎遭到民意全面性地搖頭。 再從政黨傾向觀察,除民進黨支持者的接受度高於不接受度之外,國民黨、民眾黨的支持者都是不接受度高於接受度,中性選民也是不接受度高於接受度。就此觀察,此一民調結果幾乎正如許多評論所指,當時釋憲的十五位大法官都是政治傾向偏綠,以至於此次釋憲結果只在民進黨支持者的同溫層中接受度較高。再反觀賴清德就任總統之後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仍被在野黨批評為「將司法院應嚴守之超然與獨立性置若罔聞」,倘若賴總統仍然堅持這七名人選,大法官的公信力恐將更進一步遭到侵蝕。 尤其是,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此一釋憲結果「未能定分止爭,化解朝野衝突」,更值得賴總統深思。須知,「定分止爭」乃是法律的最終目的,前司法院院長翁岳生也曾說「法官有義務,也有責任確保訴訟當事人及關係人對於司法審判產生信賴;因為缺乏此等信賴,司法將喪失其定分止爭之功能,法治亦無以實現」。顯然,民進黨政府治下憲法法庭的此一功能已然式微。 或謂,台灣民意基金會十八日公布的民調只是單一案例,未必能夠準確反映民意。但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七月份民調顯示,憲法法庭若作出「立院職權新法(即國會改革法案)違憲」的民意反應,二十歲以上受訪者的接受度高達四成九,比不接受度多出約十六個百分點,但在最新民調中完全翻盤,顯然釋憲結果讓民意大失所望。 尤其是,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份的民調,呈現百分之四十九點七民意「對司法院大法官的獨立自主性」沒有信心;七月底《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一點五的比率不相信「大法官能超出黨派,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干涉」;八月初TVBS民調雖顯示四成民眾信任大法官能公正判決釋憲案,但不信任的比率也達百分之三十七。從這些民調觀察,政治介入司法幾乎在許多、甚至是多數民眾心目中已成定見。 事實上,憲法第八十條就規定「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現行大法官交錯任期的設計也是為了減少政治力干涉。但蔡英文於二0一六年五月就任總統之後卻漠視這些精神,十五名大法官幾乎將「綠友友」們提好提滿;甚至,前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院長許宗力在蔡前總統提名時就產生違憲爭議。儘管在野黨和輿論多有質疑,但民進黨卻始終是「裝睡的人叫不醒」。如今大法官的公信力如滴水穿石般地流失,賴總統是該三思了!

Read More

〈社論〉高官眼中一條人命究竟是什麼價值?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員工輕生案,勞動部長何佩珊(左)從懵然不知到鞠躬道歉再到請辭,顯然是抱著「頭過身就過」的僥倖心態。右為勞發署署長蔡孟良。(中央社) 一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員工輕生,勞動部從對涉嫌霸凌的分署長謝宜容「無權停職」一天之內轉變為「記兩大過予以停職」;勞動部長何佩珊從懵然不知到鞠躬道歉再到請辭,顯然是抱著「頭過身就過」的僥倖心態。這不禁令人感嘆,在高官眼中一條人命究竟是什麼價值? 何謂職場霸凌?台北市政府官網上的《勞動台北電子報第四十七期》寫著,「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的,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所造成的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被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的身心壓力」。而根據勞動部調查,謝宜容確實有咆哮、侮辱、貶低同仁的行為,同仁精神壓力很大,有人甚至因此去看心理醫生;試問,這不是霸凌什麼才是霸凌? 即便如此,何佩珊在十九日公布調查報告時竟然還說「謝宜容的確有咆哮、侮辱下屬的行為,但沒有直接霸凌輕生公務員的證據」,甚至還說謝宜容「目的良善」,這根本就是官官相護的包庇心態!別忘了,勞動部是行政院辦理全國勞動業務的主管機關,如此對待自己的員工長期遭到霸凌,全台灣的勞工看了都心寒吧! 回頭檢視本案歷程,二月就有勞發署員工陳情,但立委索資時勞動部卻回覆「未曾接獲吳員就工作或相關業務進行申訴」;且不說陳情有沒被吃案,對於如此嚴重的問題,北分署的上級單位勞發署難道都一無所悉?前勞動部政次王安邦二月曾約談謝宜容,但卻是「私下了解」、「自行約談」,如果勞動部沒收到陳情,王安邦為何要約談謝宜容?勞動部又為何沒有啟動正式調查機制?何佩珊又說王安邦是否約談不在此次調查範圍,為何不調查清楚還給案情一個原委? 該案爆發之後,十一日新北市議員李宇翔證實一天之內收到逾百件陳情,可見分署員工積累了滔天怒氣。或許員工陳情的內容都是事實,也或許有些是基於氣憤而誇大其辭、甚至捕風捉影。這些陳情當中,若經調查該還給謝宜容公道的自該還給她公道,該她承擔後果的就應秉公處置,但二月至今勞動部卻置之不理,任令北分署員工心存憤懣,顢頇無能竟能一至於斯! 再者,外傳謝宜容靠山超硬,到底謝宜容有什麼超硬的靠山,難道查不出來嗎?如果純屬誤傳,勞動部自當分說清楚;但如果屬實,處置靠山超硬的謝宜容難道會嚴重到動搖國本? 對於本案,前勞動部長許銘春說「當時未得知情況」,此一說法也忒避重就輕!畢竟總共一百零二人的北分署兩年內離退人數高達八十一人,其中包括九名主任、五名科長、兩名股長、一名場長共十七名主管,其中有些異動就發生在許銘春任內。難道對於如此異常的人事異動許銘春也都「當時未得知情況」?還是裝聾作啞好官我自為之?無論何者,許銘春都不能用一句「當時未得知情況」就開脫掉所有責任! 不只勞動部,衛福部、海科館、台電也傳出霸凌案。該查清楚作處置的,就查清楚作處置吧! 附帶一提,民進黨的縱容文化並非始於今日,涉入貪腐弊案的台鹽綠能前董事陳啟昱,從三年前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輕輕放下到現在通緝後人間蒸發,不就是民進黨的縱容文化使然嗎? (關懷生命、尊重生命)

Read More

〈社論〉兩岸民間持續堆疊善意,降低衝突風險

遭大陸海警船扣押的「大進滿88號」繳交罰金後獲釋,15日深夜人船平安返回。(中央社) 儘管兩岸當局針鋒相對導致兩岸僵局難見轉機,但在野黨和民間交流仍可發揮穩定兩岸關係的作用。遭大陸扣押的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在前立委林炳坤、澎湖縣議會議長陳毓仁及國民黨澎湖縣黨部主委陳雙全等人奔走下獲釋,日前人船平安返回。同一天,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學生訪問團訪台申請案接獲陸委會批准,預計月底成行,算是兩岸陰霾下的一點甘霖。 平心而論,大進滿八十八號涉嫌違反大陸傳統休漁季禁令,因此只能遵守對岸法律繳交罰款換得返台。但是當漁船遭扣押時,賴政府及民進黨既漠視真相、又不願理性看待該事件,一心只想藉著民粹手法炒作大陸打壓台灣的「仇中」激情,至於台海和平能否維繫,根本不是民進黨關心的問題,因為缺乏互信基礎的兩岸當局相互猜忌,不僅導致兩岸關係更加惡化,也有利於民進黨持續玩弄「抗中保台」策略以撈取選票。 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台海兩岸當局不可能相互承認,因此關於兩岸海域交界的執法線向來以各自公布為準,多年來也靠著默契與諒解維持和平現狀。雙方漁船雖有越界情事,但鮮少引發重大爭議。唯今年二月爆發大陸船筏越界遭我方海巡署快艇衝撞翻覆的意外後,使得彼此累積許久的怨氣一觸即發。因此,陸方強硬執法,驅趕、甚至扣押台灣漁船也接連出招。 兩岸缺乏互信的結果,卻是基層民眾深受其害!當國民黨執政時,雙方擱置敏感的政治議題,民間活動熱絡,就算有漁船違規越界,多以警告驅離處理,各自節制避免意外。中共近年刻意擴大在金馬地區水域執法範圍,固然是因為兩岸敵意升高,不過蔡政府和賴政府無意改善兩岸關係,難道不也是只為了自己政治利益盤算嗎? 眾所周知,即便台海雙方因政治歧見而中斷溝通,不過只要民間往來越熱鬧,衝突風險亦能受到制約與管控。但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不僅大幅限縮未涉及敏感政治議題的民間活動,甚至還限制兩岸旅遊等正常民間交流,造成「台灣越民主、民進黨卻越懼怕共產黨」的畸形現象。 民進黨以中國大陸未開放陸客來台為由,不願解除國人組團赴陸觀光或陸客團來台禁令,卻寧願高額補助其他國家遊客,放任觀光產業日漸衰退,所謂觀光人數破千萬或觀光宣傳已淪為笑柄,結果整個觀光產值不僅比不上周邊國家的快速復甦,連帶影響為數眾多家庭的生計。許多國人都想知道:竟連非關國安的民間往來都阻擋,民進黨究竟在害怕什麼? 所幸,陸委會批准馬英九基金會的申請案,仍為許久未見晴空的兩岸關係帶來一絲陽光!此團成員來自大陸許多大學,團員包括有獲得奧運六面金牌的桌球好手馬龍及女子射擊奧運金牌楊倩等青年學生,期盼能藉著這次難得的兩岸青年交流機會,讓兩岸正常交流趨向順暢。 賴清德日前出席青年論壇,被問到「兩岸如何和平不戰爭」時,將「和平協議」、「九二共識」及「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扭曲為截然不同的三種路線,明顯就是要誤導青年學子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識,由此也可看出賴清德根本無心恢復兩岸正式協商機制。如今,大進滿八十八號返台、大陸青年訪問團獲准來台,冰冷的兩岸關係乍現一絲暖流,期待兩岸能夠從民間出發持續堆疊善意,並且更進一步降低衝突風險。

Read More

〈社論〉民共兩黨路線不改,兩岸冰封難解!

拜登與習近平在APEC祕魯高峰會期間舉行會談,據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此一場合點名批判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台獨本性」。(路透) 藉著APEC祕魯高峰會的機會,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較不尋常的是,根據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報導,習近平在此一場合點名批判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台獨本性」。就過去中共當局點名批判的案例來看,中共當局對賴清德總統已作最後的定性,而習近平在其任內也絕難改變對台政策立場。照此情勢發展下去,除非民共兩黨基於某種原因大幅改變路線,否則很難指望冰封的兩岸關係獲得解凍! 對於習近平點名批判賴清德和民進黨,賴政府由「黨政人士」出面「澄清」,強調就拜習會晤現場可見,「習近平並未向拜登提及『賴清德』三個字」,而是「陸媒報導逕行加入」。但新華社直屬於大陸國務院,而且是大陸國務院正部級單位,再加上該報導也公布於大陸國台辦官方網站,等於獲得「官方認證」,因此該報導理應並非新華社「隨興創作」。所謂「黨政人士」的說法,反而暴露了賴政府的鴕鳥心態。 事實上,大陸當局並非首度點名批判賴清德。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賴清德以行政院長身分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公開自承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也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二0一八年四月十六日,當時的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直接點名賴清德「就是個台獨」,可見大陸當局對賴清德的「台獨本性」心存定見已久。此次由習近平點名批判,其強度更遠甚於國台辦主任大矣! 大陸當局對我方總統點名批判,賴清德並非首例。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總統發表「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論述,中共當局以中台辦、國台辦名義點名批判李登輝;二00二年八月二日,陳水扁總統說出兩岸是「一邊一國」,中共當局再由中台辦、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點名批判陳水扁。大陸當局點名批判李登輝、陳水扁的台獨立場,都反映大陸當局對陳、李兩人的「聽其言,觀其行」已經結束,兩岸僵局難解,尤其是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更是「回不去了」! 持平而論,中共的對台政策不但漠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不被台灣大多數民意接受,對台武嚇手段更激起台灣人民反感,但此為大陸當局長期以來的政策立場。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始終未放棄台獨黨綱,至今的兩岸政策論述皆被中共解讀為台獨,賴清德更是毫不避諱地自承台獨。倘若民共兩黨都不改變兩岸政策路線,產生交集的可能性趨近於零;如果任一方出現過激言行,兩岸關係螺旋狀惡化的死結恐怕還會越擰越緊。 再研判此次拜習會中習近平談話的用意,由於拜登政府即將畫上句號,習近平藉此再度要求拜登重申美國政府的「一中政策」;其次,習近平設定的談話對象也包括川普,日後可進一步要求川普能夠延續美國政府「一中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畢竟,明年一月二十日之後,川普又再度成為習近平的交手對象,此次習近平的談話,可讓川普與習近平接觸、對話之前預先了解中共當局對於賴清德總統的觀感。 必須注意的是,以川普的交易性格,賴政府絕對不能忽視他的「柔軟身段」。川普在他第一個任期初始,曾表態不知為何要接受「一個中國」政策,但之後為了獲取與習近平會晤的機會,卻在大陸當局要求下強調將遵守美國的「一中政策」。川普曾經如此髮夾彎,賴政府能不慎乎?

Read More

<開講>德俄通話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

張競 11月15日德國總理蕭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電話會談,蕭茲在通話前已經將其預備與普京會談,討論莫斯科與基輔進行和平談判,事先通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同時亦通報北約組織相關細節,分享整個通話內容。 11月15日德國總理蕭茲(右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電話會談,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路透) 儘管蕭茲企圖透過重申德國將持續支持烏克蘭安撫澤倫斯基,但顯然烏克蘭總統對此並不買帳,在德國與俄羅斯兩國高層通話後,痛斥此舉不啻為開啟「潘朵拉盒子」,言下之意就是認為國際社會原本聯手孤立俄羅斯顯然出現缺口,未來自然會產生連鎖效應,西方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基礎勢必亦隨之動搖。 其實國際社會都理解導致俄烏衝突遠因在於西方世界未能遵守承諾,坐視北約組織不斷東擴,導火線則是2013年年底烏克蘭內部政治動亂產生廣場革命,讓親俄政治領袖在西方所鼓動群眾運動下失勢而被迫下台,俄羅斯當時考量無法確定未來發展前景,因此在2014年2月20日斷然出兵入侵克里米亞,但當時西方世界並未積極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因此衝突並未因此完全爆發失控升級。 但因後續歐洲各方介入調停俄烏雙方衝突,儘管曾經兩度促成簽定《明斯克協議》以及《新明斯克協議》,但最後由於烏克蘭東部分離運動愈演愈烈,實際衝突交鋒讓停戰協議完全失效,最後讓莫斯科決定擴大衝突,在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實施全面入侵,並且後續毫不掩飾地透過其國內政治議決程序,正式將烏克蘭東部頓內斯克與盧漢斯克兩州,再加上克里米亞半島地區納入俄羅斯版圖。 事態發展至此,儘管俄烏戰場軍事戰線目前並無重大突破,雙方攻防互有斬獲,但從川普總統勝選後,烏克蘭高層旋即理解西方支持大勢已去,就連澤倫斯基總統本人都被迫坦言指出,川普總統就任後,俄烏戰爭將提早結束。莫斯科更是看出烏克蘭繼續對抗俄羅斯氣勢明顯崩盤,因此才會在與蕭茲通話時,雖然表示俄羅斯從未拒絕談判,但也直接挑明未來談判必須考量俄方國家安全利益與「衝突根源」,更須以「新領土現狀」作為基礎談判。 為何德國總理蕭茲如此積極與俄羅斯協商,希望能夠儘速達成和平協議?各方學者專家咸信此因當明年一月川普政府正式就任後,華盛頓支持基輔繼續對抗莫斯科力道勢必銳減,未來談判地位會轉趨不利。但政治觀察家卻忽略掉德國內部政治情勢,才真正是為何蕭茲要如此急於推動俄烏對話談判真正因素。 近日德國政壇本身就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來由德國三個政黨勉強所組成之聯合執政聯盟,在政策統合上其實相當脆弱,多頭馬車各行其是嚴重拖垮德國國際聲望,亦讓其對外政策無法維持穩定。由於蕭茲基於政策歧見,斷然將自由民主黨(FDP)籍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解職,導致該黨退出執政聯盟,蕭茲所率執政聯盟在下議院立即就喪失多數地位,情況嚴重到讓德國聯邦政府2025年總預算案都無法通過。 眼見12月16日就要進行國會信任案投票,依據各主要政黨目前協議,緊接著就會在明(2025)年2月舉行大選;換言之,蕭茲政府其實亦如拜登政府同樣進入倒數計時階段。所以期待在斡旋俄烏對話上有所突破,希望藉由外交成績單救亡圖存,其實才是蕭茲所打如意算盤。而且擺明無法繼續相信華盛頓承諾時,德俄通話顯現歐洲自主應對俄烏衝突,絕不令人意外。 許多媒體報導都認為烏克蘭必須在領土主權上有所讓步,才能有望讓雙方達成協議;說實在話,這是將「和平協議」與「停戰協議」相互混淆所致。吾人必須理解到全球諸多衝突,在雙方達成停戰協議後,經常延宕多年根本就無法達成和平協議,讓爭議領土完成政治程序合法達成讓渡協議。諸如韓戰、福克蘭戰爭、塞浦路斯衝突,甚至連二次大戰蘇聯雖與日本停戰,但從未簽署和平協議,所以北方四島領土爭議更是懸而未決就是最明顯案例。 所以俄烏若要停戰,其實西方各國是應當敦促雙方簽署停戰協議,但實在沒有必要對烏克蘭施壓,迫使基輔放棄任何領土,而且不論從任何角度或是國際法理來說,俄羅斯確實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而就現代國際法來說,透過侵略與征服獲得領土,確實是無法獲得合法承認。所以只要烏克蘭不鬆口,基本上目前被俄羅斯所攻佔領土,不論是否經過俄羅斯國會任何政治程序,基本上在國際社會是無法獲得承認與接受。 不過國際社會向來現實無比,出賣盟友對其施壓迫其讓步,遠比讓敵手屈服撒手來得簡單。歐洲各國曾經背棄盟友,迫使其簽署慕尼黑協議,演出過極度不光彩歷史。而歷史會不會重演,歐洲與美國會不會始亂終棄,迫使基輔接受莫斯科所開出條件,就讓吾人睜開眼睛,看看無情歷史是否又要重演? (作者為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https://www.storm.mg/article/5275342?mode=whole)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