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提醒,糖尿病患者除要聽從醫囑,固定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外,還要定期追蹤。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30歲男子患有第一型糖尿病,從10歲發病後一直控制得很好。但2年多前他走不出情傷,生活失序,工作沒了,胰島素也不打了,糖尿病因此失控,腎功能急速惡化,造成尿毒症,只能洗腎保命。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聽從醫囑,固定服藥或施打胰島素,還要定期追蹤。
彰化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師邱小佳指出,該病患發病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後,10多年來每天自行施打胰島素,糖化血色素都控制在7以下,是糖尿病患者的衛教模範。但2年多前他卻不再回診拿藥,多次追蹤才知道他走不出情傷,1年多的時間都不控制血糖。1年前他因血糖飆高後酮酸中毒昏迷送急診,飯前血糖530(正常70~110mg/dl),糖化血色素高達14(正常值4~6%),更嚴重的是腎臟因此病變,功能受損。後來才再開始控制血糖,但最後還是因尿毒症而必須血液透析(洗腎)。
蔡旻叡表示,病患的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後持續惡化,排不出毒素就成了尿毒症,只能洗腎。但究其原因是因為血糖沒控制好,才會30歲就洗腎。
蔡旻叡說,糖尿病會影響到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最普遍的是造成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內有很多小血管,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並影響腎絲球基底膜,造成腎臟病變,進而洗腎。從臨床經驗來看,台灣的洗腎病患約有一半是糖尿病引起的,可見糖尿病與洗腎之間的關連性。
蔡旻叡指出,不管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若能好好控制,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用洗腎,至少可延遲洗腎。糖尿病患者除了聽從醫囑,固定服藥或施打胰島素,還要定期追蹤,最好每天都能測量血糖,一有異狀馬上回診;在飲食方面要控制份量,養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每天至少攝取1500毫升的水,減少食用高油脂或油炸食物,減少喝酒,減少食用含鹽量高的加工類食品,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