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8日電
民眾健康識能不足,可能造成醫療浪費,甚至會危急性命。義大醫院醫師林季緯今天說,不少民眾因錯誤觀念導致不利行為,如服藥不穩定、誤信保健食品、或不聽醫囑亂吃藥最常見。
健康識能是指民眾獲取、理解、判斷、執行健康相關決定的能力。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部長林季緯在記者會表示,台灣雖然醫療資源取得容易,但研究顯示,仍有近3成民眾健康識能不足。
研究顯示,當健康識能不足,不僅正確服藥的能力較差、理解藥物標籤的能力較弱、流感預防接種率較低、癌症篩檢使用率較低,連住院與急診機率較高。
林季緯說,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健康識能不足,不僅造成醫療浪費,嚴重還會危急性命。如曾有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控制症狀,但因擔心副作用,藥物時吃時停,又不敢跟醫師說已經自行斷藥。
結果醫師發現症狀控制不良,以為是藥物無效,又調藥並加重劑量。有一天患者突然「覺醒」,想要認真服藥,開始亂吃家裡的藥,結果藥量太高,反而造成危害。
林季緯表示,另有一些狀況是民眾誤信偏方,如有60多歲老人家注重身體保養,長期吃號稱可補骨質的健康食品,結果近期健檢發現骨質密度低,已達骨鬆標準,讓他震驚不已。這也是健康識能不足的結果。
健康識能不足也會增加醫療費用,林季緯說,有研究顯示,估計因健康識能不足而額外增加的每年總體醫療費用比率達3%到5%;且如果能提升民眾健康識能,可望減少約1成醫療支出。
林季緯表示,國民健康署近年除維持衛教講座,提升工作人員的健康識能,也使用包括圖文、口語、影音或數位資訊等讓病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健康資訊溝通,連AI機器人也可以是健康小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