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之
每到過年,就是舊物大清理的時候。從櫃底拖出一本「護卡收集冊」,快三十年前的東西,封面上的劉德華青春無敵。裡頭的塑膠收納套已經皺縮,封面封底的紙板也滿是黃斑。收集冊裡,是九零年代香港青少年與孩童曾為之瘋狂的「閃卡」。
在扭蛋還沒盛行之前,香港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扭卡機」。一張一塊錢港幣,投一枚銅板進去,捏著旋鈕一轉,就會有一張卡片跑出來。卡片印著偶像明星的照片,反面印著歌詞或勵志小語。這種卡片原是一家叫做「Yes!」的雜誌發行的,會標注「Yes」或「Best」,後來因為太受歡迎,也有仿冒品出現。卡片依材質分等級,有白卡(普通卡紙)、簽名卡、閃底卡(用閃閃發亮的雷射光面膠紙印製)、夜光卡、透明卡等,材質越特殊,數量越稀少,在藏家眼中的價值也越高。下課時間,中小學生常擠在扭卡機前測試手氣,如果扭到了喜愛的偶像,或是「閃卡」,就會特別開心。由於常常會扭到重複的卡片,大家也會互相交換,不只是以卡換卡,也會以其他形式交換,形成類似貨幣的對價關係。
翻開我的收集冊,滿滿的周慧敏、劉德華、郭富城、張國榮、劉小慧,還有當時主演《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迷倒年輕世代的林青霞、憑藉《紅玫瑰白玫瑰》徹底翻身的葉玉卿。每年我能回香港的時間很短,大部份的卡片應該都是表兄弟姐妹送的。他們每天下課後就會去投個幾枚銅板扭卡,手邊常常有一疊重複的卡片,碰面時便會分幾張給我。透過這些卡片,我在腦中打造了一座夢想城市,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燦爛香港」,富裕、自由、光鮮亮麗、充滿活力與創造力。香港的流行歌曲、電影、電視劇,與這些明星互為表裡,我很羨慕表兄弟姐妹們可以緊貼著這些事物生活,享受跟隨潮流的樂趣,而我連掏出一枚港幣「一蚊雞」都要考慮很久,會覺得肉痛。
九零年代是香港的黃金年代,我在台灣唸書,無緣參與,只能在寒暑假探親時瞻仰它的繁華。香港帶不走,我只能帶走這些卡片,珍而重之地用收集冊收好。每次打開它,就像打開小叮噹的任意門,細細琢磨偶像明星們的表情與穿著,背誦卡片背後的歌詞,假裝自己跟表兄弟姐妹一樣,呼吸著這些流行文化,想像自己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
有些偶像明星也會來台灣發專輯、上節目,但他們唱的歌會是重新填詞的國語版,通常國語的詞都填得有點勉強,語言隔閡也讓他們唱得生硬。同一個藝人,台版的錄音帶與週邊,品質也比港版差上一截。「在台灣就是比較差」的自卑感讓我連追星都彆扭,總想著「我要去香港買港版」,但真的在香港找到想要的東西時,港幣的價格又讓我手軟。
青春會老,時代會改變。回首少年時「我想當個香港人」的自卑感,心底是覺得十分慚愧的。「台灣製造」的水準現在已是國際一流,務實的精神成為台灣的一大優勢,樸素的好質感、不計回報的付出,讓台灣走出一條艱難但清新的道路。這些年來看著台灣各界在逆境中咬牙苦撐,在資金匱乏的狀態下仍製作出許多動人的好作品,能在這樣人才濟濟的環境中與台灣一起努力,其實很幸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