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地下化 北區部分徵地喬不攏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不過北區、東區施工路段,都有部分地主和住戶不願出售,針對北區路段目前仍有八筆土地無法談定,鐵工局昨日依照程序,召開公聽會聆聽民意,然雙方仍出現極大歧異。鐵工局強調,若雙方無法取得共識,最後將採徵收方式。  市府當年開闢北區1~6~8M都市計畫道路工程,在民國八十一年間徵收,取得北區富台段1~1地號等兩里土地(分割後為富台段十一地號等三十五筆土地),其中三十四筆土地位於鐵路地下化計畫C211標工程(北園街)用地,土地使用分區已變更為「鐵路用地」,然因當初市府因未依徵收計畫完成使用,經內政部公告廢止徵收,限期土地持有人於今年一月底,繳回原徵收價款,得收回土地,而所有地主都選擇贖回。  其中二十六筆土地和鐵工局完成協議,剩餘八筆仍未完成,鐵工局依據《土地徵收條例》規定,依程序先進行兩場公聽會、一場協議價購會,若仍無法完成,將依法徵收,昨日則為第一場公聽會,包括鐵工局產管組相關單位、市府交通、工務、都發等單位都前來參與。  據了解,無法完成協議,除部分地主辦理繼承,其餘六筆土地歸屬四戶,主要認為協議價過低,與市價相距甚遠;鐵工局指出,之前開出每坪二十二萬餘價格,歷經一、兩年,地價稍漲,鐵工局願意提高至二十三萬元,然若和地主無法達成共識,為順利完成工程,最終只能徵收,但不能保證屆時徵收價是否優於協議價。  昨日包括地主、民代和民眾、公所等人員都前來關心,但歧見仍大,現場出現「你吹你的號、我彈我的調」情況。有人私下認為這些地主為恐為鐵路地下戶「釘子戶」,但也有人支持地主保障自我權益。

Read More

燒聲好不了 喝水也嗆到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講話「燒聲」竟是甲狀腺癌作祟!平日沒有抽菸習慣的55歲張小姐,講話沙啞持續3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誤以為是感冒到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直到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透過內視鏡,發現她右側聲帶麻痺,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經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並接受後續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燒聲」,婦人聲音明顯改善。  許瑛倢說明,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  至於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包括:感冒時病毒感染、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或是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  許瑛倢解釋,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  以張小姐為例,經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她的聲帶麻痺是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病人接受雙側甲狀腺切除手術和後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  許瑛倢提醒,一般人都有過聲音沙啞的經驗,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對於這些症狀民眾往往不以為意,但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持續超過1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真正的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Read More

永康西灣里滯洪池 防洪兼休閒

永康西灣里滯洪池空照圖。 (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耗資四千八百餘萬整建的永康區西灣里滯洪池竣工,未來兼具防洪、景觀及休閒功能,可供民眾於非汛期時休閒使用。  為減輕永康區西灣崑山一帶的淹水情形,台南市政府水利局利用公園用地興建西灣里滯洪池,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到三千八百萬元補助,市府自籌一千零七十萬元,合計總工程經費四千八百七十萬元,於西灣里興建滯洪池,這項工程已於去年十二月六日完工,並於今年一月十五日由市長黃偉哲親自主持竣工典禮。  水利局說,這項工程將既有北池之滯洪體積由原有的兩千七百廿三立方公尺擴建至三萬零兩百立方公尺,跟既有南池合併計算,總滯洪體積可達三萬兩千九百七十三立方公尺,預計可大幅削減洪峰量,有效減輕大灣及崑山抽水站之負擔,改善永康區西灣里及崑山一帶的淹水情形。  另這項工程於規劃時,即考量非汛期期間的多功能使用,採複式斷面設計,下層施設低水護岸,上層則施設防沖蝕植生護坡,並設計相關綠美化工程,包含街角廣場、步道、安全欄杆、休憩座椅及階梯座椅等,工程完成後,上層空間可供民眾於非汛期時休閒使用。  水利局強調,西灣里滯洪池是永康區第一座景觀滯洪池,極具示範價值及指標意義,未來會有更多的公園設置滯洪池,將永康打造成一個不怕水淹,可快速退水的韌性都市。

Read More

偷拍林志玲私密活動 週刊2人被判刑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壹週刊前年以「林志玲愛巢曝光」為標題,刊登從窗簾縫隙拍攝疑似林志玲裹浴巾的照片,林志玲提告捍衛隱私。士林地院審理後,二十一日依妨害密秘罪判決拍攝的陳姓記者及決定封面的吳姓副總各四月、三月,均可易科罰金。  前年三月二十二日出刊的壹週刊八七八期娛樂版封面,以「言承旭直搗香閨林志玲秘密愛巢曝光」為標題,刊登兩張林志玲在住家走動、關紗窗的非公開活動。林志玲為此提告三人。  檢方偵辦時,邱、吳二人否認犯行。邱辯稱不負責娛樂本。吳辯稱,審核報導內容才知情,未參與拍攝行為。陳則說,林志玲在屋內活動沒拉起窗簾,「無隱私期待」。檢方將三人起訴。  法院審理認為,陳為實際拍攝者,吳為審核編輯者,兩人為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守法,卻不法侵害林志玲居家安寧及個人隱私,審酌兩人已坦承犯行、刊登道歉聲明,也與林志玲達成和解,依共同販賣無故以錄影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內容罪,各判刑四月、三月,其中陳可緩刑二年。  至於邱辯稱他僅負責封面故事挑選,不負責娛樂本等,法院調查後認為他並未參與竊錄過程,昨日將他判決無罪。全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

黃偉哲協調15酒廠 生產防疫酒精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各級學校開學在即,針對消毒酒精數量不足,市長黃偉哲表示,目前已指示經發局積極協調台南十五家民營酒廠共同投入生產防疫酒精,增加防疫物資產能。  昨天市長黃偉哲參加康那香公司發送口罩活動,黃偉哲感謝董事長戴榮吉對社會的貢獻跟付出,並表示目前包括台酒等酒廠開出部分產線專門生產防疫用酒精,他已指示經發局積極與台南的十五家民營酒廠協調洽商,希望能撥出部分產線生產酒精,若協調順利,則後續的供應將更充裕。他也呼籲民眾不要大量購買囤積,畢竟酒精為低燃點液體,若存放或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危險。  黃偉哲指出,目前中央徵用防疫物資和原料及產線,預計下週口罩的供應就可提升到六百五十萬片,希望三月初可達一千萬片。防疫視同作戰,他感謝康那香公司共體時艱加入防疫工作,將包括消毒濕紙巾及口罩等物資釋出贈予給需要的民眾。

Read More

洪玉鳳24日協進國小發防疫物資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而延至廿五日開學,開學之後的防疫更為重要,市議員洪玉鳳鑑於消毒防疫物品難求,趕於開學前一日即廿四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協進國小發給學校消毒防疫物資,以守護學生的健康。洪玉鳳表示,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愛的抗疫」,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洪玉鳳表示,廿四日將捐贈防疫消毒的次氯酸水和茶樹抗菌洗手乳給協進、成功、永福、忠義和進學國小的學生,總計有一百三十六個班級,各給三瓶五千CC次氯酸水、兩瓶洗手液,其中次氯酸水是做手部消毒和環境清潔殺菌之用。  開學在即,學校防疫工作相當重要,洪玉鳳強調,學校聚集眾多學生,一旦防疫有漏洞就可能造成群聚,因此有必要做好妥善的防疫,務必做到滴水不漏,以確保師生的健康。洪玉鳳也籲請教育單位務必確實做好各項因應,防疫物資務必充足。

Read More

武肺紓困條例 25日拚三讀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新會期二十一日開議,朝野協商達成結論,武漢肺炎紓困特別條例逕付二讀,二十四日進行朝野協商、二十五日拚三讀。國民黨團重申,條例應納入防疫照顧假補貼及受強制隔離、檢疫者的防疫津貼相關規定。朝野黨團並共同聲明支持政府爭取參與世衛組織(WHO)。  立法院院會昨日進行施政總質詢,院長游錫堃召集朝野協商達成結論,各黨團同意「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草案等八案併案逕付二讀,在二十四日協商完成後,二十五日院會完成立法。  宣讀協商結論時,國民黨立委在黨團總召林為洲等人帶領下,在議場高舉「防疫從嚴一級開設」、「疫苗開發專案獎勵」、「口罩之亂你OK?」等標語,並走到蘇貞昌的座位,說明訴求。  蘇貞昌施政報告開始前,國民黨立委在議場門口召開記者會,林為洲表示,國民黨團率先提出防疫紓困條例訴求,呼籲朝野一同防疫共度難關,希望二十四日朝野協商時能將各版本的細節完整討論,兼顧各方面,讓防疫沒有漏洞。  蔣萬安則表示,國民黨團會為民眾好好把關,確保經費資源都用在受衝擊的產業和民眾身上。  蔣萬安也提出,國民黨團建議政府應給予防疫照顧假補貼和居家檢疫者的防疫津貼,也希望提供誘因給醫療研發團隊,盼能快速研發出疫苗,對於可能發生的社區傳播,也希望政府料敵從寬,將疫情指揮中心升為一級開設。  院會也宣讀朝野黨團共同聲明,呼籲WHO應聆聽國際社會的正義聲音,遵守專業中立,儘速尋求適當模式,以完整無礙的制度化方式接納台灣參與WHO的運作。  聲明表示,值此全球抗疫的緊急時刻,立法院強烈表達支持政府持續爭取參與WHO;也要求政府積極結合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等友台力量,持續爭取參與WHA,以及完整參與包含防疫在內的WHO其他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提供專業務實的貢獻。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空白

■李亭儀  一本一本,  厚厚的講義,  一本疊著一本,  踩的高高的,  低頭不屑瞪視著我。  對我,  「刷」的一聲,  敞開一片空白的胸膛,  無聲地質問我,  什麼時候才能回報他完全獻給我的真心。  一張一張,  薄薄的測驗卷,  靜靜地躺在桌上,  矜持地等著我親自臨幸。  待我,  無聲無息,  雙手摸上桌邊,  便急切展開渴望已久的雙臂,  袒露空白的肚皮,  熱絡的迎合著我。  一次一次,  來自空白的火辣,  激情火熱的追求,  令我,  辣的想吐、熱的想暈。  不想要在面對,  那其實十分無趣的空白。  掏空我存有意識的保險箱,  腦子空白、內心空白,  空白到不留一滴煩躁苦悶。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有鳳來儀,啊,旺啦!

文、圖/敖古仁  小時常吃菠蘿麵包,但不明白什麼是菠蘿;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菠蘿就是鳳梨;但是,直到最近才又弄清楚,原來菠蘿和鳳梨雖然是同種的水果,但是在外形、口味和價格等細節上還是有些許的差別,大概就像愛文和金煌芒果,勉強可以區分出來。  之所以想起這件事,主要還是因為那株應節應景的紅花。每到春節前後,花市或是公園裡,總是不難發現火炬鳳梨的花蹤。鳳梨,俗稱旺來,本來就很吉利;更何況,萬綠叢中一穗穗的花紅,就像童年元宵節遊街時手持的火炬,仔細一看,紅花苞的尖頂上還跳躍著點點的黃暈,更像舞動的火焰,不想驚豔群芳還真地不太容易。  所以,火炬鳳梨又名「鴻運當頭」,屬於觀賞鳳梨的一種。  不過,我感興趣的問題是,鳳梨,旺來,菠蘿,甚或pineapple這些名稱的由來。  很早以前我就對pineapple這個英文單字感到好奇,因為我總想不通市場裡常見的鳳梨和松樹,或是紅紅的大蘋果有什麼關係。後來查詢英文字源的字典才知道,原來在古英語裡apple本來就是用來泛指一切的水果,所以當歐洲人初見鳳梨時,因為形似松果,在1660年時便有人用pineapple來稱呼這個熱帶水果。  據說,1684年(康熙23年)編纂的台灣府志中就有鳳梨的紀錄。爾後在1717年(康熙56年)的諸羅縣志中也將鳳梨描述為:「黃梨,以色名,或訛為王梨。……台人名鳳梨,以末有葉一簇如鳳尾也。」所以有此一說,早期台灣人因為鳳梨葉狹長而又有剌,像似鳳尾,所以套用「有鳳來儀」的成語,因而有了「鳳來」的雅名,閩南語的「來」與「梨」字同音,所以又演變成「鳳梨」這個現今通用的名稱,民間則諧音「旺來」這個更為俗又有力的吉利名。  其次,菠蘿,這個名字的來源可能與佛教有關。相傳原產於美洲的鳳梨於明清年間傳入中國,當時稱為波羅蜜,因為經常與原產於印度的「波羅蜜」混淆,所以到了道光年間,吳其在「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便將鳳梨獨稱為波羅。至於加了草字頭的菠蘿則是首見於嘉慶年間高敬亭的「正音撮要」一書。  所以,當我想找一個漢字來代表火炬鳳梨時,首選當然就是,「旺」啦。不過,「旺」是一個狡猾的漢字。  翻查秦漢以前的古籍,我找不到「旺」字,「說文解字」裡也沒有收錄,即便是青銅器,目前所見僅此一件戰國晚期的「陳旺戟」,不過這件器物上的「旺」字卻不是目前習見的寫法。所以,學者的看法是「旺」字的初文應該是「暀」(讀音如「旺」),「說文解字」訓成:「光美也。」是個形聲字。但是,即便以「暀」字重查秦漢以前的古文,也只能在「爾雅」裡查到三處的釋文,由此可見,就算是「暀」字在那時也只是個罕用字。  漢朝以後以迄於民國初期,「暀」字出現的頻率仍低,僅有「廣韻」、「太平御覽」和「康熙字典」三書中可以見到少數的釋文。然而,如果是「旺」字那就是真地很旺了,除了在「通典」等字典,以及「全唐詩」中偶見這個字的出沒外,像是「西遊記」之類的小說雜記中經常可見「旺」字出現在人名或是口白中,總數可達300餘次。由此可見,漢代以後,「旺」已經取化「暀」字,而成當時民間口語的常用字。  不過,如同「旺」字不受古時的墨人騷客所喜,書法家的筆下也很少出現「旺」字。翻查書法字典,所得也不過是顏真卿寫過的一個楷字,以及明代的文徵明和徐渭的兩個行書字而已。  小時,鳳梨罐頭常見於中元節的供品,節後可能生吃下肚,和豬下水炒成一盤酸甜的家常菜,或是封進冷凍袋轉成夏日自製的冰品。  如今,到了年節,逛一圈附近的宮廟、大賣場,或是從彩券行往裡望一眼,總是可見鳳梨、「鳳來」、旺來的各種風姿。我想多數人也和我一樣吧,眼見鳳梨,心中所想卻是那個「旺」字。總歸一句,就是旺啦,就像那株火炬鳳梨。  但或許是真地太旺了,回顧2019年,不僅各地接連森林大火,同時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是動盪不安,真不知這把火要燒到什麼時候?據說,五行「庚子」,仍不平靜。

Read More

薪藝獎推廣活動報名 起跑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即將登場的「2020臺南新藝獎」,今年將以「參差的平行」為主題,邀請十位得主藝術家與十位邀請藝術家用作品進行「1+1」精彩對話。為此市府文化局特別規劃一系列推廣活動,其中藝術對談及畫廊導覽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臺南新藝獎」以發掘「下一個藝術新星」為核心,每年媒合國內眾多新銳藝術家與專業畫廊合作策展。文化局也將此一盛會轉化為推廣藝術教育的平台,邀請藝術家深入校園,與年輕學子分享創作理念;同時透過藝術講座及導覽活動,讓民眾有機會近距離聆聽藝術家的內心話,更加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  文化局表示,今年新藝獎推廣活動即日起正式起跑:「藝術沙龍:新藝對談」首場將在三月二十二日展開,邀請簡湘霖(陶瓷)、張郁田(雕塑)、洪鈞元(錄像)、潘勁(錄像)和2020年臺南新藝獎策展人張惠蘭對談,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作品形式及風格。  第二場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對談藝術家包括葉佩如(平面)、林盈秀(平面)、黃翰柏(錄像)、陳姿伊(裝置)等,每場限六十名。  至於備受一般民眾喜愛的畫廊導覽活動,文化局表示,今年將分為「城北新藝散策」、「單車行藝河畔」、「藝術圓環慢行」、「新藝老巷對話」、「新藝影像故事」等五條路線,三月十四日至四月十一日的每週六下午舉行,每場限二十名,活動詳情請上「推廣活動|臺南新藝獎官方網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