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仔番薯穿屋巷 文、攝影/賴舒亞
你知道九份嗎?當然囉,現代人誰不曉得這一個被媒體炒到紅透半邊天的美麗山城。老街、芋圓令人再三回味。
嗯,再來,你去過九份嗎?這恐怕也是多此一問,只要喜歡包山包海景觀者,有何人沒去過九份呢?對吧。好的,我明白了,那麼,允許我再請教一個問題,你覺得九份最棒的景色是什麼?噢,應該是在觀景臺欣賞落日吧。這樣啊,可是淡水的夕陽不也十分美麗嗎?頓時你啞口無言。呵,別擔心,我不是故意找砸,只是好奇九份在你心裡的印象。
然後,我想說的是,這個山城之於你我,著實有著不一樣的面向。除了你所熟悉而其他城鎮也有的美食與景色外,現在我還想帶你來看一看這裡罕有人知的聚落景致,那是可以縮短我們在山城往來此處至彼地時間,獨特的穿屋巷風光。
由字面上來看,顧名思義,穿屋巷就是通過人家房宅的巷子,前、後門連接不同的路,有點類似現代搭乘貓空纜車,能從動物園直達貓空,又好比穿越捷運出口的概念。透過穿屋巷不僅可以體驗在地人的生活空間,也能避開熱門道路擁擠的人群。藉由它,我們如果要從基山老街到輕便路,就不用消耗大把的時間費力地走上長長的一段路,起碼節省一半左右的時間,讓人輕鬆悠遊這座偌大山城。
九份山城的房子依山勢建蓋,泰半都是兩層以上的樓房,頂樓大門或在街上,底樓後門或在巷弄,平房的正門或位於大街,早年,不想繞遠路者會跟鄰舍借路,從別人家客廳或臥室去到另外的一條街道,我有機會經由你家,你也有機會路過我家,誰都沒有被打擾的問題,有時碰上用餐時間,屋主還會客氣地說:「逗陣呷飯啦。」在我心裡,這才是真正所謂的「穿屋巷」風情,但此番風情幾乎已消失,現在還看得見大部分是不會進去民宅,而直接穿越屋底的巷弄。
穿屋巷的形成據說是早年在採礦的九份人煙稠密,大家於是想出了設置穿屋巷的辦法,用來錯開居民與主要道路間的大批人潮。按各自的特色大致歸分幾種,一為穿過住戶之下,另外是藉由階梯連結兩條主要道路,還有一種為夾在兩棟房子間的巷弄。
不管哪一種穿屋巷都是小孩子玩捉迷藏的最佳選項,經常從白天玩到傍晚都還找不到人。據聞如果真實上演官兵捉強盜的時候,只要逃犯跑進九份的巷弄裡,大部分的警察就放棄追捕,起初聽到這種說法時我不太懂官方先認輸的理由何在,犯人跑到巷子,不就等同自投羅網,應該要乘勝追擊才對啊,之後才知道在正常情況下,竊賊躲入巷弄內時,確實像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看似正好將他逮個正著,但當每條巷弄皆相通之際,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山城,警察根本無從確定犯人逃躲的方向,遑論是把他們緝捕歸案了。
聽說九份有許多的穿屋巷,有上九份的時候,喜歡幽靜巷弄的我總習慣去尋訪這些穿屋巷,只是並非每次都能順利地找到不同的穿屋巷,有時,找了老半天還是沒沒結果,同行的朋友會建議我放棄,「不過就是巷子啊,到處都有。」面對這樣的勸阻聲音,通常我選擇一笑置之,因為根據經驗法則,我曉得等找到穿屋巷之後,他們會發出「哇!」這樣的驚呼聲,喧鬧的老街與安靜的暗巷,雖僅有咫尺之隔,卻有明顯不同的感受。
走入暗不見天日的穿屋巷,有進到秘境探險般的刺激,縱使沒有伸手不見五指的誇張,也不會迷路,但也沒人敢把握前方的出口會通往何處。在九份,橫向道路有四條,從上到下分別為:九份國小銜接基山街的崙頂路、舊道口到大竿林銜接輕便路的基山街、包括昇平戲院與頌德公園在內的輕便路,以及從瑞芳一路延伸向上至隔頂的汽車路。除了由縱向的豎崎路銜接這幾條橫向的路之外,其間尚有剩餘的巷弄分布,以基山老街來說,光向上或往下走,能抵達其他地方的巷弄,就超過我們想像的多,也大多為穿過民居屋頂或地下室的秘徑。我個人親自踩踏過的幾條穿屋巷大致如後所述。
首先是「芋仔番薯」,它的類型屬於通過住戶之下的穿屋巷,仿礦坑設計的巷弄,每當穿越其間都宛若進出坑道,有今昔時空交錯的恍惚,據我的觀察,設有燈光照明的「芋仔番薯」應該可以算是幾條穿屋巷中最夯的了,不只遊客眾多,行走時得彼此禮讓、錯身而過,有時甚至得排隊進入,而巷弄中被用立可白寫塗寫了各種圖案與文字,也像另類的塗鴉藝術。
再來是隱藏在基山街一七五與一七七號之間的穿屋巷,站在入口處可見小小的洞外天光,陡長曲折的甬道,幸好巷內有裝設感應式燈具,否則恐怕寸步難行,穿出狹窄的屋巷後,再向左走,往上抵達崙頂路上的九份國小,朝下走即是知名的阿柑姨芋圓。
還有兩條位置相對特別的穿屋巷,其中一條是自基山街一四二號的九份茶坊大門進入,左轉步下木製階梯,經過藝術館右轉,到岔路口往左邊走到陶工坊,從右側走下樓梯,之後直接通到輕便路的水心月茶坊。另外一條是在基山街一○六號,施家民宿旁的穿屋巷,走過民宿,行經窄巷,左邊通到市下巷十八號的芋仔番薯茶坊旁,穿過去即是豎崎路;假若從民宿窄巷直接往下穿越隔壁屋,則通往豎崎路,途中還能觀賞到壯闊的海景。
以上這些穿屋巷,我自己最常走的也是芋仔番薯,除了它迷人的礦坑設計外,巷弄明亮又安全,坑道頂層還有軟質地的貼心「防撞」設施,個頭較高的遊客萬一不慎迎頭撞上也不會受傷。
遊走穿屋巷,身處舊城鎮的氛圍,也感受礦山的巷弄風情,更有與油毛氈黑屋頂不期而遇的驚喜,這是走穿屋巷的收穫。經常,行經緊挨著旁邊房頂的穿屋巷,我一度有重回孩提與同伴玩跳屋頂的錯覺,那是鄰居間互通有無的親切感。
假若你問我穿屋巷的共同特色,我想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那種走過狹長、陰暗甬道後,乍見洞口天光的驚喜,若非身歷其境,實在很難真確地體會。
Read More